不要总想着“我在为老板打工”
受中国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思想文化的影响,大多数人自懂事以来就在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产生了一种为父母和老师学习、为老板工作的心理。为此,一遇到不满的情绪,就经常抱怨、发泄,甚至有些人想不明白时,就产生轻生的念头。出现这样的心理,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凡事都有被动的心态。为此,我们要对那些即将毕业或是毕业多年还在找工作的学生说,抱着为自己工作的想法,才会找到工作。
有人调查采访过小学、中学以及高中的学生,问同样一个问题:你们每天这么辛苦地上学是为了什么呀?有不少学生回答,“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
等长大成人以后,走到工作岗位上,再问“你在为谁工作”,回答则不尽相同。
第一种答案是:“老板让我们做的。”
这种人是最肤浅的。小时候,为父母、为老师学习;长大了为老板工作。试想一下,即使你不去为老板工作也会有别人去干,总会有人去做的。
第二种答案是:“为了每月那几百元的工资。”
这种人看似比第一种人明白了许多,不为别人而工作,为工资工作。要知道,钱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每天就为那几十元钱活着,难道这值得吗?只有那些目光极为短浅的人,才为工资而工作,这样的人会有什么大的发展呢?
第三种答案是:“没有谁让我去工作,我只为我自己而工作。”
可以肯定他的前途至少比前两种人都会好。他对工作的重视与热爱,显示出他发展的巨大潜力。工作态度会对你的思想产生极大地影响。
第一种为老板而工作的人,老板在时会认真地干活,老板不在时则是截然相反的表现。多么可笑啊!可是,在我们的身边确实有这样的人存在。
李敏在一家大公司任职,平时有老板在的情况下,从来都是特别认真地对待工作;可是如果老板不在,她就开始干别的事情了,不是打私人电话就是干私活,反正是不做本职工作。久而久之,老板也发现了她这样,不久她便被辞退了。
像李敏这类人是典型的为老板而工作,抱着这种态度,就很难有任何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际上,自从你进入公司的那一刻起,你的一举一动就在老板的视线里,并非你看不见老板,老板就看不见你。
还有这样一批人,总以为我是大学毕业,拥有本科、研究生甚至博士的学历,非要找一个与自己的学历相匹配的工作。于是,在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赶场,每天奔波在求职的路上。眼见着自己的同学都已经在岗位上稳定下来,甚至小有成就,自己还不知道做什么呢。
杰克毕业于美国一所名牌大学,并获得了博士学位,却总是自认为工作岗位与自己的学历不相符,而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几年过去了,他还是像以前那样,不停地求职。最后,为了生计,他不得不从事大专生的工作,在一家制造开关的企业担任检验员,薪水比普通工人的还低。也许经过几年的求职打磨,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整天抱怨、发牢骚,而是每天都在积极主动的工作。工作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该公司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差,他便不遗余力地说服老板推行改革以占领市场。
身边的同事都在笑他:“你看你的薪水比乞丐多不了多少,为什么要这么卖劲儿?”
他笑道:“我这样是为我自己工作啊。”
几个月后,杰克晋升为副经理,薪水翻了几倍,因为他的这个建议让企业的利润增加了几百万美元。 对待工作,有时只需我们改变一下思考问题的方式,便会豁然开朗起来。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在工作上,我们不要太在乎周遭人的看法,虚心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实现自身价值,不要和别人一样抱着“我是在为老板打工”的想法。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大学生去当清洁工的新闻,有的人认为这是大材小用,还有的人借机发表言论说:“以后读书没有什么用了,看看我们的‘天之骄子’都在打扫卫生。”
我认为对于大学生而言,这是一份有价值的工作,它可以培养不怕吃苦和敬业精神。做什么工作都是自己的事情,不要在意别人怎么说,我们不为他人活着,只为自己。
自己的人生自己策划,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只要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工作,就不必介意别人的说法。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握紧命运,做个自动自发、勤奋出色的人,绝不要因挫折而退却。人生是你自己的,只有自己去走,才会知道这条道路好不好走,只有自己尝过了,才会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