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蒙曼说隋(附光盘隋文帝杨坚上)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蒙曼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叙述了杨坚在魏晋南北朝的乱世中不断成长、不断壮大、不断击败政敌和外部敌人,逐步建立一个上承南北朝乱世,下启唐朝盛世的伟大朝代——隋朝历程。作者蒙曼也深刻揭示了杨坚虽励精图治,让天下一统,创制万世制度,但最终也免不了二代而亡的缘由。

内容推荐

隋文帝杨坚第一次实现了中国大范围内的多民族的统一;他首次实行了一直沿袭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他开创了科举,制定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律法《开皇律》。不仅如此,他还建立了以隋朝为主导的东亚新秩序,实现了千古传颂的“开皇之治”。

西方人认为,中国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两个皇帝,第一是秦始皇,第二就是隋文帝。从他们的功绩来看,中国最伟大的皇帝无疑是隋文帝杨坚。

但是,《隋书》认为,隋文帝杨坚“好为小术,不达大体”,这是为何?毛泽东评价隋文帝的做法蕴藏大乱,这又是为何?

杨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翻开这本《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在书中,最强人气讲史名家蒙曼为您解读人性真实的隋文帝杨坚,披露他成功上位的历史密码。

目录

第一章 流星王朝

第二章 杨坚出世

第三章 仕途坎坷

第四章 权威镇主

第五章 翁婿斗法

第六章 杨坚辅政

第七章 剪除宗室

第八章 三方叛乱

第九章 平定三方

第十章 建立大隋

第十一章 万物维新

第十二章 妙选人才

第十三章 营建新都

第十四章 降服突厥

第十五章 隋陈对垒

试读章节

先说统一,这可是隋朝对中国历史~个非常伟大的贡献。这个贡献大到什么程度?和秦始皇统一中国—样,甚至比秦始皇统—还不容易。

有人说,秦统一六国,而隋朝只是平定江南,为什么说隋朝统一比秦朝还不容易呢?因为,虽然说秦灭六国,但是总的说来,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国还都属于华夏民族,秦朝建立的主要还是华夏民族的大统一。但是隋朝统一就不一样了,它把很多少数民族都整合进了中原攻权,是真正建立在大范围民族融合基础上的统~。

哪些民族呢?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些民族在西晋末年进入中原,纷纷建立政权,号称十六国(其中除成汉外,都是少数民族政权),和偏安江南的东晋对峙。后来,鲜卑族在群雄混战中崛起,统一北方,建立了北魏。再后来,北魏又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东魏和西魏又演化成北齐和北周,和南方的汉族政权对峙。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两晋南北朝时期。

在这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汉人和少数民族互相瞧不起,南方人和北方人也互相瞧不起。南方人管北方人叫索虏,嘲笑他们脑袋后面拖着的绳索一般的辫子;北方人管南方人叫岛夷,嘲笑他们困居小岛,施展不开。当然,这些词现在都过时了,不特别解释,人们都已经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有个带有民族歧视的词却一直沿用到现在,只是含义和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什么词呢?汉子。现在管男人又叫汉子,比如说西北汉子、红脸汉子,是中性词,甚至略带褒义。其实,这个词形成就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可不是中性词,而是北方少数民族对汉人的蔑称,是二等公民的代号。

北方是少数民族的天下,南方是汉人的天下,当时好多人都以为,这两部分可能就这么永远分开了,可是,隋朝就有本事把这两个部分捏在一起,也把北方少数民族和汉人整合在了一起,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样的统一,当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过秦朝了。

再说富强。什么叫富强呢?通观今天的世界我们就知道,所谓富强,至少包含两个指标。第一,经济富;第二,军事强。这是古今通则,隋朝也不例外。

先看经济。说到古代的经济状况,人们通常考虑两个指标。第一是人口,第二是粮食。隋朝的人口有多少呢?将近五千万,接近西汉末年的水平。有人说,过了好几百年,还没达到汉朝的数字,这说明隋朝不行呀!

要知道,从西汉后期开始,中国的人口数量可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到了西晋,更是减少到一千六百万的最低值。西晋之后五胡人华,战乱不已,大量人口被迫寻求豪门庇护,成了世家大族和豪强的私有财产,国家能够控制的人口也没有多大起色。而隋朝仅用三十年的时间就让国家可控人口重新达到了五千万,这是何等了不起的成就!

干活的人多了,隋朝又实行均田制,耕者有其田,耕者交其税,不仅使人们的劳动热情空前高涨,政府的税收也就有了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隋朝存粮量无与伦比。隋朝一共有六大粮仓。粮仓大到什么程度呢?

举一个例子。河南巩县的洛口仓,周长二十余里,粮窖三千个,每个粮窖储存粮食八千石,整个仓库储米两千四百万石。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有过这样的感慨,他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储存.的粮食够吃五六十年,这恐怕是中国历史上存粮量的最高值了。

这样看来,把隋朝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时代,当之无愧。除了粮食储备量大、人口规模大之外,隋朝的物资流通也很便利。这就有赖一个重点工程了,那就是大运河。

大运河北起涿郡,就是现在的北京,南到余杭,就是现在的杭州,沟通了海河、淮河、黄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这条水路一通,北方的政治中心和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就牢牢地拴在了一起。大运河经过修修补补,一用就是一千年,有的河段甚至今天还在使用。唐朝诗人皮日休有一首诗说得好: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一代暴君隋炀帝,在唐朝人眼里甚至可以和大禹相提并论,为什么呀?就是因为唐人深受其惠了。

再看军事实力。隋朝实行府兵制。府兵都是均田的农民,农忙种田,农闲练兵,有战争则随时奔赴战场。只要杀敌立功,就可以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分到更多的田。因为生活有保障,又有良好的激励机制,府兵作战都非常英勇。再加上隋朝统一后国内战争结束,枪口一致对外,隋朝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很快就变了。

本来,隋朝建立以前,整个东亚的霸主是突厥。当时,北方不是北齐和北周并列吗?两个政权都争着向突厥进贡,搞得突厥非常傲慢,大言不惭地说:“我在南两儿(指北齐、北周皇帝)常孝顺,何患贫也!”

隋朝建立以后,两代皇帝励精图治,南北关系就逐渐颠倒过来了。隋朝越来越强,突厥倒分裂成东西两部。没过多久,东突厥就在隋朝的军事压力下投降了隋朝。

大业三年(607),隋炀帝率领五十万大军,北巡蒙古草原,东突厥的启民可汗率领本部和附属民族恭恭敬敬地跪迎隋炀帝。为了表示臣服,启民可汗甚至要求放弃本民族的服装,改穿汉家衣冠,当大隋王朝的百姓,这真让炀帝喜出望外。P5-8

序言

五一的时候乘火车过九江,听江声浩荡,不由想起隋文帝。当年,大隋的军队就在这里集结,准备过江伐陈。那些从蒙古草原或者黄土高原上走下来的将士们,面对这汤汤流水,是怎样的心情呢?

他们是否意识到,自己正在缔造一段崭新的中国史?

还有,他们的统帅隋文帝杨坚,是否足够意识到了自己这个决策的历史价值呢?

那个曾经叫普六茹那罗延的孩子。那个沾染了一身胡气,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拼命想建立一个理想政府,想要像自己心目中的圣君一样,君临天下的皇帝。因为理想高远,所以,他克己复礼、励精图治,这让他远远地超越了侪辈,成为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的英主之一;也让他的王朝能够凌驾于乱象丛生的魏晋南北朝之上,和唐朝一起,共同构成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时代。以功业而言,这是一个配得上“千古一帝”称号的皇帝。

但是,这只是隋文帝的一面。正如惊世的武功、焕然的典章、干云的豪气,也只是隋朝的一面一样。隋文帝的另一面,是冷硬与无趣吧。他有一点音乐素养,谱过两支曲子,一支叫《天高》,一支叫《地厚》。曲子的韵律早已无从知晓,但是,其精神基调,据说是在赞美帝王之道与后妃之德。

这样的艺术品位与生活情趣,争如唐朝的风流天子李隆基!当年,李隆基潇洒地对大臣讲,“吾得贵妃,如得至宝”,一曲《得宝子》由此诞生。一个一脸严肃,一个满面春风;一个谆谆教诲,一个浅吟低唱。谁能阻止我们私心爱慕李三郎呢!甚至连他和杨贵妃的不伦之恋,我们都能拔高为“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千古绝唱,而隋文帝终其一生,和老妻独孤伽罗同眠同起,言笑晏晏,反倒成为怕老婆的笑柄。

哎,人啊人。

然而,我并非一味在给隋文帝鸣不平。我知道,人们不太喜欢隋文帝,并不真的是因为他为人过于严肃,更不是因为他坚守一夫一妻的道德原则。而是因为他的内心缺乏一种柔度,缺乏一种对人的真实同情。他有理想,就要求全国人民跟他一样有理想;他有道德,就要求全国人民和他一样有道德;而且,在内容与程度上都不允许有任何差异。这种信念过了头,就把人变成了机器。

这种机器一般的感觉,体现在他苛责儿子,不教而杀上;也体现在他为了确保仓库的存粮量,宁可和人民一起逃荒,也不肯开仓放粮上;甚至,还体现在里坊森列,严整如棋局般的大兴城上。他建立了那么多好制度,却没有真正弄清楚,所有的制度都是为人服务的。

恰恰相反,他一心希望,把所有的人都约束在规范之下,而当这个规范无限大的时候,人就会被压缩得无限小,小到如同蚂蚁一般,这不就成了时代之殇吗!

这样的价值取向,让隋文帝可以成为一位有为的君主,但却不是有道的君主,更不会是有情的君主。这样的统治方式,也使整个大隋王朝陷入了一种只有气度而没有温度的迷局。这是隋朝如流星般焕发出瞬间光彩的依据,同时也是它如流星般瞬间陨落的根源。

由隋文帝又不免想到隋炀帝。我在微博里说,隋朝最有魅力的两位男士,一位是隋炀帝,一位是隋炀帝的功臣——杨素。

难道不是吗?谁不知道风尘三侠的故事呢?红拂女、李靖和虬髯客,多么迷人的武侠经典!问题是,如果没有杨素放行,身为杨府家妓的红拂怎么能夜奔成功呢!谁又不知道破镜重圆的故事呢?落魄的段德昌,已经沦为侍妾的乐昌公主,如果不是杨素慷慨玉成,单凭一块破镜,一段痴情,怎么敌得过世事沧桑,陵谷变迁!隋炀帝就更不用说了,那样的美男子,那样的大诗人。“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慷慨质朴,直逼魏武帝曹操。难怪他会自负地说:“天下皆谓朕承藉绪余而有四海,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子矣。”这样的霸气,这样的才情,再配上东狩西巡、依红偎翠的事迹,谁能否认他的魅力呢?

可是,就是这样两位潇洒倜傥的美男子,就是这些熠熠生辉的风流佳话,却也拖着那么浓厚的阴影!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杨素的慈悲时,会不会想起他的敢死队中,那些只许进不许退的普通战士?或者,当我们陶醉于隋炀帝的风采时,会不会想起在他改天换地的急政之下,那些扔下锄头,离开家乡,开河筑堤,转死沟壑的平凡农夫呢?慷慨悲歌的英雄背后,是千千万万个很难发出声音的愚夫愚妇吧,但是,一旦他们发出声音,那可就是惊天动地的呐喊了。

这呐喊声最后消失在唐朝,消失在唐朝初年的仁政里。其实,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唐承隋制。唐朝保留了隋朝所有的好制度,只是增加了一条“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深刻认识而已。常常听人议论唐朝的豪迈气象,但是,我倒觉得,隋朝是刚,唐朝是柔。隋朝是骨,唐朝是肉。刚柔并济、骨肉相连的时候,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段——隋唐盛世才真正诞生。千载之后的我们,面对这段历史,除了惊叹与艳羡之外,是否还可以有更深的思考呢?

写到这里,我再一次深感幸福,探索历史的幸福。历史总让人升腾起理想,又让人产生回到现实的力量。就是这深邃而厚重的历史让我们知道,不管理想有多高远,在现实世界中,我们都得一步步走过,不能跑,更不能飞;也是同样的历史让我们知道,如果没有高远的理想,我们甚至连下一步都无从落脚,而只能在歧路徘徊。

蒙曼

2011年6月于京西寓所

书评(媒体评论)

她是为讲坛而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被她举重若轻地娓娓道来,让人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易中天

蒙曼思路十分清晰,对事物的剖析丝丝入理,张弛有度,既能道出我心中能见能想之处,又能更深一步,探幽入微,想人所未想,见人所未见。其犀型深刻让人好生敬佩,更兼语言幽默风趣,妙趣横生,既有名言警句发人深省,又有风趣点评让人忍俊不禁。

——读者热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4:5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