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叶剑英是粤军中颇有才华的青年军官,进入黄埔前,已是师参谋长。1924年夏天,叶剑英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
黄埔军校特别支部的共产党员已经很熟悉叶剑英了,叶剑英的入党申请在他们看来是毫无问题的。但是,叶剑英身份特殊,是粤军中的知名将领,能否发展他人党,黄埔党支部不大敢做主,他们把这一情况报告了上级。
中共广州方面的组织,拒绝了这一申请。原因之一是国共合作后,陈独秀等中共高层领导对在国民党内发展中共组织的问题,持小心谨慎的态度,他们生怕引起国民党人的怀疑和不满。一般中层以上的国民党军官都因为这一层原因被拒在共产党的大门外。
黄埔支部派了叶剑英的老乡熊锐,找叶剑英谈话。熊锐说:“我们都认为你是个优秀的革命军人,但加入共产党,必须是百分之百的无产阶级化。因此党认为还有对你继续进行考验的必要。”
蒋介石也一直在想方设法把叶剑英收归己用。蒋介石和叶剑英在1921年就相识了,在陈炯明叛变时,又共同在珠江的军舰上护卫孙中山,彼此很熟悉。蒋介石十分赏识这位广东将领,每每把重要的位置委派给他,如北伐中,就曾两度委派叶剑英当师长。蒋介石甚至允许他佩剑直人其私邸。
1926年南昌之役后,蒋介石任命叶剑英为新编军第二师代理师长。叶剑英提出“不要钱,爱百姓,不怕死”的口号,还规定了军官不准打骂士兵等军纪。那时,当个国民革命军的师长既神气又阔气,出门不是骑马,就是坐轿子,前呼后拥,威风凛凛。在经济上实行委任经理制,即包干制,一个月全师军饷15万块银元。叶剑英当师长,从不克扣军饷。他告诫军需处长,不能贪污,每个月发完饷要清理账目,向他报告。他在公务之余,常教身边的人骑马、射击,没有一点“官架子”。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江西也很快陷人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吉安的反共分子也在全城实行戒严,查封工会、农会、学生会、报馆等革命机构。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摆在叶剑英面前有两条路,或者继续留在蒋介石嫡系部队,为蒋效命。蒋需要利用他的威望和才干,笼络人心,控制南粤。或者脱离蒋介石,另寻出路。是反蒋,还是投蒋?叶剑英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1927年,叶剑英在江西吉安毅然通电反蒋。选择这条险路,在他内心深处是经过一番激烈斗争的:“究竟跟着谁走?那时没人来,也没电报来。我就自己关上门,想了几天,什么问题都想到了。我想到自己年轻时立志为国为民做点事,参加革命后当了师长。那时师长每月差不多都有两三万元收入,做两三年师长就是个百万富翁。……如果只是为了个人,跟蒋介石走,至少可以做大官。但是,蒋介石在上海屠杀工人,屠杀群众,变成了十足的反革命!参加革命,还是反革命?想了想,只有革命才是出路。所以我就下了决心,通电全国反蒋。”叶剑英召集全师军官开会,告诉大家:愿意革命的,留下;拥护蒋介石,想去南京的,也请自便。
叶剑英签发反蒋通电,大出蒋介石的意料,刚开始蒋介石还不信,说:“叶师长不会反对我们。”
最终,蒋介石得知叶剑英的新编二师暴动的消息,大为恼火,7月28日,国民党决定将叶剑英等“永远开除”。
叶剑英在武汉国民议会谈到自己为什么反蒋:“有人说我是蒋介石的嫡系,蒋待我不错,蒋介石给了一个‘巴掌’(职权),我拿这个‘巴掌’打老蒋,这不合人情,对不住老蒋。其实,不是我对不住他。他在上海杀了那么多人,我怎能还跟着他干呢?”
叶剑英在第四军军部时,更加坚定了加人中国共产党的决心。虽然在一片白色恐怖中去投靠共产党,要冒很大风险。
不久叶剑英就去找共产党员李世安,希望李能想办法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李世安心里明白,像叶剑英这样的国民党高级军官,即使是已经通电反蒋,但要在基层党组织里讨论他的入党问题,还可能发生波折。于是,他秘密找到周恩来,.向他汇报。周恩来当即肯定地说:“他的底子我知道,是好的,我们应当表示欢迎。”
1927年7月上旬,经周恩来同意,中共中央批准叶剑英为中共正式党员。为了保密和特殊的工作需要,党组织暂时不要他和其他党员进行联系,只让他与李世安等少数党员保持联系。
就在叶剑英入党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武汉的革命形势急转直下。7月15日,汪精卫反动集团进行疯狂大屠杀,大批共产党员和群众倒在血泊之中。
在这种形势下,成千上万的革命者牺牲了,而有些号称革命家的人逃跑了、叛变了。武汉报纸每天都在显赫的位置上登载个人或联合声明、启事,宣布与共产党脱离关系。但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叶剑英却在这无比危险艰难的时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1-3
一个半多世纪之前,“天朝”中国不堪利炮一击,堕入被西方列强瓜分豆剖的长夜噩梦。知耻而后勇,一代代先进的中国人,上下求索民族振兴之路,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古老中国被动走上现代化之旅。但不触及根本社会制度的变法图强,屡试屡败。没有一个独立、统一的中国,就不可能真正开始中国的现代化。90年前,中国共产党诞生,率领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过28年的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从此,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开拓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更使中国迈上了现代化建设的快车道。经济腾飞,世人瞩目。中华民族挥去百年萎靡,展现现代化的灿‘烂前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努力,革命先烈为民族振兴奋斗的历史,融入了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成为抹不去的红色记忆。这些红色记忆或为文载口传的红色故事、逸事、歌谣、诗文,或以革命纲领、标语、证章、服饰、货币、票据呈现的红色符号,或以物质形态留存的革命历史遗址、革命纪念地。当初作为革命隐喻或者指代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革命符号,例如五星红旗、镰刀、锤子等,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被确立为国家的国旗、国徽、国号、国歌等,成为国家的象征。一些红色记忆复活于革命成功前后创作的小说:电影、戏剧、歌曲、诗文、美术作品之中,成为永不退色的红色经典……这些红色记忆构成中国红色文化最外显和最鲜活的部分。
中国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积淀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类型。包括革命遗址、纪念地及革命遗物等物质文化,革命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制度文化,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信仰、价值、精神、制度和规范等观念文化。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血与火的革命实践中,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菁华,锤炼、升华民族精神而成的先进文化。
中国红色文化具有值得弥足珍视的独特价值。
它是独特的政治资源,具有很高的政治价值。一部红色文化史忠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红色文化蕴涵的先进理念、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是永葆我们党先进性和创造力的精神之源,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劲动力,更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力武器。
它是独特的文化资源,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地,革命遗物、文物,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已形成具有世界意义的红色文化遗产。根据革命记忆创作的小说、电影、戏剧、歌曲、诗文、美术作品是中国现当代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独特的教育资源,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将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和风尚,化育成自强不息、奋发进取、谦虚谨慎、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潜移默化地对人们进行理想、信念、情操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将有利于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
它是独特的经济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红色文化中蕴含丰富的经济思想。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稀缺的精神文化产品具有良好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以红色文化促旅游发展,将红色文化资源推进市场,有利于把红色文化转变为经济资源,能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出版、影视、网络、动漫游戏的多媒体深度开发,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随着革命硝烟在人们视野中消散,革命话语在人们的耳边远去,红色记忆在人们特别是在年青一代中日渐淡漠,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并没有挖潜其价值、发挥其强大的“软实力”作用。这需要我们珍重红色文化,强化红色文化的传播意识,扩大红色文化传播力,通过各种文化传播媒介宣传红色文化,通过各种文化创造和社会活动重建人们的红色记忆。
红色文化的传播离不开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但在全球化的时代,更需要充分利用大众媒介这个主渠道。在红色文化的传播上,一是报纸、电视、网络、书刊等主流媒体要足够重视,做到有载体传播;二是要尽力制作出更多的红色文化产品,做到有东西传播‘;三是红色文化产品要受众愿意接受,做到有效传播。我们要通过精心创造和广泛传播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产品,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活动,重温红色记忆,传扬红色文化。
《红色记忆丛书》讲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红色故事、红色经典、红色符号、红色歌谣、红色艺术、红色诗文、红色书简,以新颖的视角、别致的体裁、通俗的语言,展示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思想精髓和独特价值。作为广东省传播红色文化的一次实际行动,有裨于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了解红色历史、增强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精神。该丛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适时推出,更显其出版意义和价值。
是为序。
2010年5月6日
《红色记忆丛书》讲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红色故事、红色经典、红色符号、红色歌谣、红色艺术、红色诗文、红色书简,以新颖的视角、别致的体裁、通俗的语言,展示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思想精髓和独特价值。该丛书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策划,被列为广东省委宣传部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出版项目,是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了解红色历史、增强红色记忆的精品读物。
《南粤红色逸闻》为该丛书中的一本,由曾锋,骆田茵编著。
《南粤红色逸闻》内容包括:叶剑英秘密入党,小陈郁持刀砍地主,蔡和森广州被凌迟,国民党父亲与共产党儿子,“红色甲工”的“四大金刚,小交通员营救美军飞行中尉等革命故事。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回顾党的奋斗历史,描绘90年的辉煌成果,弘扬党的丰功伟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广东省委宣传部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雄为主编的《红色记忆丛书》编委会,负责《红色记忆丛书》的立项、编写与出版。
《红色记忆丛书》分为《红色符号》、《红画往事》、《南粤红色逸闻》、《广东红色之旅》 、《红色歌谣》、《红色书简》、《红诗100首》 、《红文100篇》八本,以通俗的语言,展示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思想精髓和独特价值。
本书为该丛书之《南粤红色逸闻》分册,由曾锋,骆田茵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