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唯一正确的时钟/七曜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日)法月纶太郎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本格推理大赏”;“新本格派の苦恼作家”法月纶太郎作品。

《唯一正确的时钟》收录了法月纶太郎从一九九八年至二○○八年间断断续续发表的非系列短篇作品。因今年正值出道二十周年,所以这本书就具有了过去十年间的单曲合集(附有特别奉送)的意味。

内容推荐

《唯一正确的时钟》讲述了设施的回廊里随机摆放着1440个时钟。不过,在游戏开始时,为了省事,特将其中一个时钟放到了身在大厅的你的手边。

1440这数字并非胡乱选择的——24小时×60分,也就是一天里的分钟总和。这些时钟连0.1秒的误差都没有,全都可以标示正确的时间。

但是,时钟上显示的时间未必正确。

1440个时钟各自表示着不同的时间。既然24小时就是1440分钟,所以,不管截取哪一瞬间,回廊里都会有一个与之对应的时钟存在。

……

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况下,你答对的概率是1/1440——不过,你并不能依赖猜测和直觉。我们要求你以逻辑的方式来处理这一问题,只因这问题本就是在可解的前提下设计出来的。你要牢记这一点,进行逻辑思考并有效行动。六小时的时间绝对不会太长。

我们在设施内部为你准备了几件物品,用以支持你的行动。可是,这些物品仅仅是最低限度的辅助工具而已。

本次游戏的要点是逻辑。你能使用的武器,只有逻辑。

只要跟随逻辑的引导,相信你一定会得出唯一正确的答案。

祝你好运——

《唯一正确的时钟》由日本“新本格派”推理小说的核心人物之一的法月纶太郎所著。

目录

使用中

双杀

业余技艺

失窃的信

缅怀

猫的巡礼

四色问题

雇用幽灵的女人

唯一正确的时钟

Two of us

后记

试读章节

仲田真美子把添加咖啡的订单(三号桌、新谷弘毅和他朋友所在的位子)送到厨房后,便以身体不适为由,向店长提出申请,想要稍事休息。

星期三的过午,店内正好处于较为冷清的时段,即使缺一个女服务员,也不用担心人手不足。因为从早上开始她就隐约显出身体不适的样子(这也是真美子计划中的一部分,虽然一半是演技),所以通情达理的店长马上就察觉出她身体不适。

“你的脸色确实很差啊。要是觉得太累,今天可以早点儿回去。”

“没事的。十五分钟左右就能回来。”

真美子向同事打完招呼,便一手拎着鼓鼓囊囊的小口袋,从职员专用后门走到外面。她小跑着穿过大堂,直奔卫生间区域。她期待自己手忙脚乱的身影在过往同性的眼中能显得像模像样些。往新谷弘毅的咖啡中放入的泻药马上就要起效了。

来到过道的尽头,真美子装作要进人女洗手问,从对面男厕的入口向内张望。倘若里面有人,她就假装寻找离座的客人。虽然她连台词都已练好,不过里面空无一人。

一切顺利。

真美子毫不犹豫,像猫一样敏捷地溜进了男厕。由于之前已经借机查探过好几次,所以她对里面的配置了如指掌。她从口袋里拽出手套,戴在双手上,这样做是为了不留下指纹。然后她站在两间并排的大便专用单间前,看到门把手下显示着蓝色的“无人”字样。确认两间单间都无人使用后,她转身打开了左侧的门。在车站大楼翻修的时候,由于这里是在装修过程中新建的,所以内部装修还很新,空间也很充裕。作为购物广场附带的公共卫生间,肯定可以归于高档一类。

在认真确认卫生纸没有用完后,真美子掀起马桶盖,放下坐圈(因为她联想起了食虫植物猪笼草),然后打开门走了出去。她回到人口处,屏住呼吸察看过道的情况,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张对折了两次的纸和一捆胶带。

真美子把纸摊开,在四个角粘上胶带,贴在右侧单间的门上与自己眼睛等高的地方。然后她用尺子比着,用粗记号笔在纸上写下“故障,不可使用”几个字。连她自己都觉得这是个相当高明的主意。就算有人碍事走进来,看到这个的话也不会去开这扇门。真美子的嘴角微微露出笑意。这次她打开贴着纸的门,身子溜了进去。里面的构造与隔壁一模一样,马桶也是西式的。

身体藏在门后阴暗处的同时,真美子突然汗如泉涌。许是因为平安通过了最初的难关,松下一口气的缘故吧。要是有人看到身着咖啡店女服务员制服的年轻女子在男厕里徘徊,一定都会觉得可疑吧。虽然自己想到过乔装成清洁工大妈,但换装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是难点,况且自己又讨厌乔装,结果这个想法便不了了之——

在制订今天的计划时,最让真美子困惑的也是这点。先不提选择男厕作为作案地点的原因,在那里,自己行动的幅度会不可避免地变得极其狭窄。更重要的是,若是被人发现,则立即休矣。从开始到结束只能听天由命地行动。这是不是一场不顾自己安危,过分大胆的赌局呢?不过,虽然感到不安,可若能掩人耳目顺利进行的话,那时自己的性别就一定可以成为心理上的不在场证明,真美子脑子里这样努力盘算着。总而言之,危险不可避免,过虑才会使人栽跟头。积极思考才是通往成功的关键,这些都是思考厌烦后(常有)的结论。

真美子的心在扑通扑通地跳动。她张开嘴深吸一口气,想缓解焦急的心情。至此为止还仅是开头。头顶上的风扇传来单调乏味的声音。这里不像用薄薄的隔断围成的廉价房那样隔音很差,因为墙壁和天花板,还有地板的各个方面都造得宛如密不透风的壁橱一般,所以时常开着换气扇。

位于唯一开口处的门亦是如此,一旦紧闭,就会与墙壁严丝合缝,不露一丝缝隙。天花板上的灯如果熄灭,就会变得一团漆黑,若是小孩,或许会害怕得哇哇大哭吧?防止自己被外面的人看到这点自不必说,不过里面的人也同样看不到外面了——真美子必须把门稍稍打开些,透过细细的门缝查探外面。因为若看不到单间外面的情况,就无法采取行动。当然,也不能插上插销。之所以准备“故障,不可使用”的贴纸,就是这个原因。

真美子坐在马桶盖上,眼睛看着手表。自己离开店还不到三分钟。之后只需静待猎物自投罗网即可。真美子从口袋里拿出一捆绑成圆形的电线,用手捋顺。这是她为了不留下凶器的线索,从废品站捡来的。为了令其使用方便,还在电线的两端各做了一个大小合适的轮环。

她把轮环套在手腕,握住电线的根部,交替重复地做了几次双臂前伸交叉、然后用力左右拉拽的动作。这样做是通过印象训练,让自己熟练掌握接下来要进行的动作。迅速用电线缠住猎物的咽喉,再瞬时用力将其死死勒住——但是,外面响起了一阵足音,令真美子的动作中断了。自己还是没做好心理准备啊。真美子毛着腰,透过门缝向外看去,只见来人是个学生气的年轻男子。他并不是要等人的。

他的背影在一排小便池前忽隐忽现,小便过后,又在洗手池的镜子前整了整发型。真不会赶时候,赶紧出去,真美子祈祷着。这时,那个年轻男子像是预感到了什么,突然回头向这边看来。他那狐疑的视线在空中游荡。真美子的身子不禁变得僵硬起来。

“没人吧——”

年轻男子耸了耸纤细的肩膀,对着镜子喃喃自语着离开了男厕。真美子松下肩膀,如释重负地舒了口气。幸运之神并未放弃自己啊。紧张感一过去,她的脸上便自然而然地绽开笑容,感到一种奇妙的从容。P16-20

后记

本书收录了我从一九九八年至二○○八年间断断续续发表的非系列短篇作品。(并无系列侦探法月纶太郎出场。)因今年正值我出道二十周年,所以这本书就具有了过去十年间的单曲合集(附有特别奉送)的意味。

一九九六年的《泡沫崩溃》(集英社文库)一直是该路线仅有的作品集,而这次这本书则包含了两大类作品——“异色作家短篇”风格的犯罪小说和名侦探作品的仿作。虽然这本书同样是东拼西凑而成的短篇集,却和以悲壮姿态著称的《泡沫崩溃》有着截然不同的情趣。

由于这本书里全都是独立情节的作品,所以并没有一贯的主题和思想。这使得作品比较直接地展现出各自的特点,以及类似突发奇想的东西。而作品的倾向方面则更多地融合了编辑编纂的《法月纶太郎本格推理作品选》(角川文库)和《只会写作的作家》(罗伯特·图伊著,河出书房新社)的味道,读者若能将这两本书与本书一并阅读,无疑将是一种更加美好的享受。

下面是一些对本书收录作品的若干评价。(个别地方涉及作品内容,尚未读过的读者务必注意。)

《使用中》(《小说新潮》1998年6月号)

本作刊登于《小说新潮》的《侦探推理小说特辑·密室》,后又收录于新潮社的密室选集《大密室))o

这是一篇以史丹利·艾林的《抉择时刻》(收录于早川书房的《本店招牌菜》)为样本创作的行话小说,没有采用密室类作品的正面进攻法。虽然其结尾有些模仿艾林作品的风格,却不能称为纯粹的猜谜小说。

密室中关人除被害人以外的第三者的状况,很早就在我的头脑中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因为该作加入了有些偏题的材料,具有滑稽剧风格,因此有些认真的读者可能会皱起眉头吧。不过,它确实是我的满意之作。

《双杀》(《小说NON》1998年10月增刊号)

这是一篇交换杀人题材的犯罪小说。它描画出了一种“夫妻犯罪”题材的古典体裁小说的王道样式。在杂志上刊登后,收录于祥伝社文库的原创选集《不透明的杀人))o

在同一年的一九九八年,我先后写下了法月系列的《投水女人的勃鲁斯》和《现场实况转播》,因此这一年对我来说是个繁忙的工作之年。这部作品是我尝试加入益智游戏形式的倒叙推理技巧、进行各种摸索时期的作品。

《业余技艺》(《小说现代增刊梅菲斯特》1999年9月号)

这部作品和《双杀》同为“夫妻犯罪”题材的犯罪小说。在杂志上刊登后,收录于日本推理作家协会编纂的体裁类别选集《前往案发现场》(KAPPA·NOVELs)。

虽然我是本着写一篇像罗伯特·布洛赫《最后的演技》(收录于早川书房的《血液冰冷地流淌》)那样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而动笔创作的,但由于缺乏恐怖要素,所以完全没形成那样的氛围。作品整体充满杀气,只有最后的情节稍显诡异。与其说是黑色幽默,倒不如说是不落俗套比较贴切。

顺便一提,本作是用我自出道以来一直使用了十年的文字处理机(Canoword)所写的最后一篇小说。谢谢你,你已经完全尽力了。

《失窃的信》(《小说现代增刊梅菲斯特》2003年5月号)  这是一篇根据Man In The Middle(中间人)针对迪菲一赫尔曼密钥交换(Diffie-Hellman key exchange)的密码方式的攻击顺序改编创作的趣味性作品。在杂志上刊登后,收录于本格推理作家俱乐部编纂的选集《本格推理04》(讲谈社NOVELS)。

埃里克·伦罗特是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死亡与罗盘》中登场的名侦探,本作是其前传体裁的仿作。由于《死亡与罗盘》是前面提到的《法月纶太郎本格推理小说选》最后一篇,务请没读过的读者亲自欣赏那部原作。

作品中登场的阿根廷外交官赫尔巴希奥·门迪内哥罗博士,在博尔赫斯与盟友阿道弗·比奥伊·卡萨雷斯共著的《唐·伊希德罗·帕罗蒂六大疑案》(岩波书店)中是一个满口狂言、神出鬼没的人物。诺姆德·佩尔(准确地讲,应该是Nom duPere)和阿伽尔玛夫人的名字则来源于以《关于(失窃的信)的演讲》而闻名的法国精神分析专家雅克·拉康的用语。

《缅怀》(《小说现代》2007年2月号)

这是投给《小说现代》的(微型小说大特辑)的微型小说。这篇小说的灵感来源于戴维德·埃里的《游艇俱乐部》(收录于晶文社的同名书目)。由于篇幅被牢牢限制在五张四百字的稿纸内,因此很难将结尾的微妙之处传达给读者。

《猫的巡礼》(《小说现代》2007年6月号)

同样是写给《小说现代》的《可爱宠物小说特辑》的作品,也可能是本书中最大的“异色之作”。

虽然我是怀着轻松的心态接受的约稿,但由于该作的题材有些远离自己坚守的范畴,因此直到截稿日期,我始终因为不知该写些什么,以及如何去写而处于手足无措的状态。猫的巡礼这一构想是如何想出来的,连我自己也很难解释清楚。我只记得到了最后关头,自己奋笔疾书,认为参照特里·比森的《熊发现了火》(收录于河出书房新社的《两个珍妮特》),从现代的角度创作即可。委托我的编辑部也一定不会想到会收到这样一篇作品吧。

突然刊登了这样一篇完全不是推理的故事,可能会有很多读者大惑不解。不过,我可以用广义的“奇妙风格”来请求读者的原谅。顺便一提,我家其实真的养了一只名叫美土路的猫,而且上个月刚刚迎来十岁生日,所以本作的内容有四成左右是根据事实写的。

《四色问题》(《小说NON》2004年11月号)

这篇作品模仿的是都筑道夫氏的《退休刑警》系列。在杂志上刊登后,收录于日本推理作家协会编纂的题材类别选集《名侦探的奇迹》(KAPPA·NOVELs)。

代表日本安乐椅侦探的《退休刑警》系列,是我创作的模范,也是短篇益智作品的理想型之一。虽然法月纶太郎系列也曾几次尝试过这种形式,但都筑氏一周年忌日将近,于是我便突发奇想,试着写下了这篇仿作。由于系列的最后一案《曾经的脸》同样首次刊登在《小说NON》的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号,所以二者之间或许有着某种联系吧。

字谜型死亡信息令退休刑警回想起曾经的案件这一构思,模仿自系列后期的形式。虽然解决这个疑团需要各类杂学的知识,但埃勒里·奎因晚年的微型小说中也有同类构思。

《雇用幽灵的女人》(《GIALLO》2006年冬季号)  本作品又是一部模仿之作,这次是模仿自都筑道夫的“醉汉侦探括特·加隆”系列,刊登于《GIALLO》的《三周年追悼特辑——都筑道夫的世界》。

关于本作,我想有必要加以说明。括特·加隆这个人物并非都筑氏原创,而是仿自艾德·麦可班恩以“卡特·加农”之名发表的通俗硬汉系列作品《醉汉侦探逛街》(早川推理文库)中的人物。由于在《MANHuNT》的日语版上连载的卡特·加农系列大获好评,总编中田雅久氏便推荐译者都筑氏写了仿作。

这部仿作系列在都筑氏以《错乱的时钟》(收录于光文社文库的《不要放过女人》)转向本格推理文坛的前一年,也就是一九六。年写成。它成为翻译家淡路瑛一变身真正作家都筑氏的转型期作品。从立志创作模仿作品的契机的意义上讲,这部作品也可称为推理作家都筑道夫的起点。

我想模仿这部仿作进行创作的原因,是日本推理作家协会编纂的选集《我想成为推理作家我的最佳推理小说第六卷谜》(文艺春秋)中,将括特·加隆系列作品中的《黑扇舞女》选为了“最喜欢的作家短篇”。因为这次选拔,我开始创作都筑氏非常中意的情节,即密室中关入除被害人以外的第三者的情节。虽然我曾写过一篇名为《(犹大之窗)与(长方形的房间)之间》的文章解释过这种情况,但《雇用幽灵的女人》并非密室作品。

二○○五年七月,麦可班恩去世,因此本作包含追悼两位作家的含义。因为是仿作的仿作,关系显得非常复杂。硬要解释明白的话,则情节具有卡特·加农之风,文章接近都筑道夫之感。文章的开头仿照的不是原作《醉汉侦探逛街》,而是引自都筑氏的仿作《醉汉侦探》(新潮文库)。

《唯一正确的时钟》(《小说NON》2008年3月号)

题目仿自都筑氏的长篇小说《错乱的时钟》,写成第二人称现场实况类型主题的灵感也来源于同一本书。本作与其说是都筑氏作品的仿作,倒不如说是根据雷吉纳德·希尔的《逃脱路径》(收录于《法月纶太郎本格推理作品选》)的模式所创作。

在我看来,本作之所以存有一种罕见的迫切感,是因为它是我在争分夺秒的情况下写成的——和截稿日竞争。因为其内容和《头脑体操》一样让人毫无头绪,所以读者只需享受绞尽脑汁的思考过程就好。故事的结尾有绝处逢生之感,这样的结局是在都筑氏贡献出的思想的引导下写出来的。

作品中的引用部分,出自岩波少年文库版的《莫莫》(米歇尔·恩德著,大岛熏译)。

《Two of us》(《小说NON》1998年6月号)

本作本来是发表在京大推理研究会机关杂志《苍鸦城》第十期(1984年)的《二人的失乐园》,后来刊登时更改了标题。(由于本作是我出道前的习作,因而作品中侦探的名字和塑造有所不同。)在杂志上刊登后,又收录于祥伝社文库的原创选集《荒谬的杀人》。虽然本作是我年轻时的不成熟作品,严格来说并不能称为非系列短篇,但作为二十周年纪念的特别奉送,我还是决定把这篇作品加入本书。

本作是《二的悲剧》(祥伝社文库)原型的演示版。就像海伦·麦克洛伊的分身小说《黑暗镜中》(早川推理文库)和《宛如照镜》(收录于晶文社的《唱歌的钻石》)那样,虽然主干情节相同,但在对推理处理的层面上截然不同。短篇版本的编排将重点放在了清晰的图解提示上,因此在我的周围,喜欢短篇版的呼声比长篇版更加强烈。

原题“二人的失乐园”源自布朗·梅格兹的《九人的失乐园》(早川书房),拟定者是学生时代的我孙子武丸。后来刊登时,考虑到“失乐园”一词可能会招来奇怪的误解,又因为它与我创作《二的悲剧》时上映的电影名称很像,就改成了现在这个标题。“Two of us”这个标题,对我来说包含着两位表兄弟合用的名字“埃勒里·奎因”的含义。而本作的编排也是根据奎因遗作《美好的秘密之地》(早川推理文库)演变而成。

收录进本书时,我对原文作了最低限度的修改。

在本书编纂过程中,得到了祥伝社H氏的大力帮助。这是我们自《二的悲剧》以来,时隔十四年的再次合作。时间真的过去了很久。

另外,在此向欣然允诺将我的短篇作品在杂志上刊载的新潮社《小说新潮》、讲谈社《梅菲斯特》和《小说现代》及光文社《GIALLO》各编辑部的深隋厚谊表示感谢。谢谢你们。

法月纶太郎

二○○八年五月

书评(媒体评论)

法月纶太郎以魔术师的手法埋下许多伏笔,读来令人惊奇不断,保证满意!

——日本著名恐怖推理作家 贵志佑介

在叙述性诡计当道的日本推理小说中,法月可以说是还在捍卫古典时期的理性路线的一员大将。在他的这本短篇集中,逻辑脱离了数学公式,成为洋溢奇想的愉快阅读经验。

——推理小说评论家、台湾推理文学研究会发起人 曲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