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许你一个今生(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赵四小姐)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窦应泰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诗称“赵四风流朱五狂”的赵一荻,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女性。如果说,20世纪除了战争之外还曾留下玫瑰的话,那么,“少帅”张学良与“赵四小姐”无疑是其中最绚丽的一对。很多女人都会爱上风流少帅,但能没名没份地陪伴一个失意的男人度过几十年寂寞幽禁生涯的,也只有赵四小姐。窦应泰编著的《许你一个今生(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赵四小姐)》记述了赵四小姐与张学良将军相濡以沫的情感一生以及他们共同经历的现代中国云谲波诡的政治风云。

内容推荐

16岁,出身名门的她,秀若幽兰,淡若清荷,风流妩媚,天下无双。与少帅一见倾情,与家庭决裂,未婚生子,不计名分,成就民国最美的爱情佳话。

25岁,正值青春韶华的她,舍弃了在香港豪华富裕的自由生活,自请软禁回到张学良的身边,陪伴他一起度过半个世纪的幽禁岁月。

51岁,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她,终于梨花海棠相伴老,从此与一心上人暮暮朝朝,天涯海角。

张学良说:“她是我的姑娘。一生的红粉姑娘。”

本书《许你一个今生(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赵四小姐)》以翔实的史料讲述了赵四小姐与张学良相识相爱和不离不弃相守50年的传奇爱情故事,催人泪下。

《许你一个今生(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赵四小姐)》由窦应泰编著。

目录

小序

第一卷 春

 第一章 哀乐童年

一、赵四小姐为何有三个祖籍?

二、一个下着小雨的清晨,她降生在香港

三、童年赵四眼里的姆妈

四、北京的旧邸里经历了一场政坛动荡

 第二章 烂漫花季

一、稚童记忆深井里的政海波澜

二、张胡子·张大帅·东北军

三、湖畔歌声引起了姑娘们心底的共鸣

四、可恶的奉军和家父的政敌

 第三章 意外情缘

一、赵绮雪暗中做冰人

二、少女的芳心终于向他暗暗倾倒

三、大雨中,有位姑娘沉下了大海

四、在冥冥中仿佛有根扯不断的红丝线

五、张学良不是少爷,是真正的军人!

 第四章 私奔前后

一、北戴河海滩上的一对情侣

二、她发现了少帅生活中丑陋的一面

三、赵庆华说:“我们赵家的姑娘绝不做小!”

四、月下定情,雨中盟誓

五、17岁那年,一个难忘的雪夜

第二卷 夏

 第一章 家事国事

一、张学良曾在于凤至面前拔枪相逼

二、于凤至与赵四小姐首次见面是在天津协和医院

三、赵四小姐与谷瑞玉

四、赵四小姐曾试图劝阻少帅与谷瑞玉离婚

五、九一八之夜,赵四小姐在做什么?

 第二章 天各一方

一、在香港向六哥燕生畅谈旅欧经历

二、上海高乃依路有幢让人梦绕魂牵的小楼

三、赵四小姐曾去游说南京高官

四、在香港赵四小姐度日如年

 第三章 舍子赴难

一、两个神秘的便衣来到了香港皇后大道

二、飞赴旧金山寄养幼儿

三、在贵州的群山深处,有一个阳明洞

 第四章 贵州六载

一、突发之疾险让一对苦命情侣阴阳相隔

二、苦海中的相濡以沫

三、当自由来到时,她鼓励他选择幽禁

四、去南京,还是去台湾?

第三卷 秋

 第一章 恍如隔世

一、一位台湾记者对赵一荻的多年追访

二、赵四小姐避开采访巧妙向记者传教

三、皈依基督之前,赵四小姐曾笃信佛教

 第二章 隐居岁月

一、蛇灾、猴祸和葛乐礼台风

二、赵一荻第一次见宋美龄就遭了冷遇

三、董显光伉俪甘愿为赵四寻找爱子间琳

 第三章 否极泰来

一、赵一荻托孤与董显光夫妇在美寻子

二、蒋介石在大溪秘密召见张学良

三、初识周联华牧师

四、他们曾想在阳明山公墓里建宅

 第四章 沉疴多难

一、赵四小姐在高雄时就染上肺病

二、x光片上发现了肺部的阴影

三、董显光夫妇再进士林游说

 第五章 基督难皈

一、赵四小姐说:“刘乙光,我恨他!”

二、在二二八事件中焚毁《明史》笔记

三、刘乙光的结局和张学良的评价

四、于风至为什么会成为张、赵受洗的障碍?

 第六章 走出阴霾

一、张群和宋美龄共同发起张、赵暮年婚礼

二、赵一荻出嫁前曾和张学良一起受洗

三、1965年赵一荻做了一次肺癌手术

四、赵四小姐首次远行美国

第四卷 冬

 第一章 面对生死

一、骨折、神学和《好消息》

二、可怕的红斑狼疮险些让她丧命

三、该不该给蒋介石送挽联?

四、旅美女作家与“采访赵一荻事件”

 第二章 美国狂飙

一、赵四小姐在美国?

二、从纽约发出了三封英文信件

三、赵一荻洞若观火

四、张捷迁愤然发表营救少帅的公开信

 第三章 公开平反

一、张捷迁在华盛顿向记者披露内幕

二、坚冰正在悄悄地解冻

三、寿庆的来历

四、赵四小姐为张学良写的祝寿辞

五、走出历史的阴影

 第四章 告别台湾

一、第二次赴美前夕,他们曾到龟山监狱布道

二、圣诞节飞临夏威夷的神秘来客

三、以家庭会议的方式决定拍卖文物

 第五章 香殒神谷

一、赵一荻遣子故乡行

二、张学良在夏威夷“口述历史”

三、周联华牧师赴美主持“毅荻书斋”开馆

四、安排后事:台湾与美国各有一块墓地

  五、安息在神殿之谷

试读章节

赵一荻一怔。刚来时她甚至想,像张学良这样家族出身的人物,一定会在她面前摆一幅让人无法接近的阔少姿态,将她拒之于千里之外。可是当她真和张学良坐在一起时,才意外地发现大名鼎鼎的张学良,言谈举止竟是那么平易近人。赵一荻的心更加倾向于他,说:“其实我们早就相识了。因为我不断从外国报刊上见到对你的评论。有人说你从小就受西洋式的教育,又说你曾是奉天YMCA的信徒,不知可是当真?”

张学良爽朗一笑:“当然都是真的。我十几岁时从辽西乡下到奉天读书,不久就进了基督教会,也就是你说的YMCA。在那里我学了许多先进的东西,也学会了英语。我最崇敬的老师是英国人约瑟夫·普赖德。他教会了我的英文,同时也让我接受了许多西方先进的东西,当然,包括打网球。”

“您也会打网球?”赵一荻听到这里,忽然兴奋起来。看得出从小就喜欢打网球的赵一荻,忽然从这一小小的爱好上找到了对方心灵上的共鸣点。

“对对,我倒忘了,赵四小姐你也喜欢打网球的。去年冬天我在天津的时候,你大姐赵绮雪就曾经向我说起过你的爱好。”张学良恍然大悟地站起来,对赵一荻说:“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到外边去?咱们一边打球一边说话吧,那样总比坐在这里拘谨的对话好得多!”

赵一荻欣然起身,随张学良来到小楼外的阳光里,这里有座占地面积几百平方米的网球场。朱光沐和谭海等侍卫发现张学良和赵一荻双双出现在网球场上,赶忙取来了两付球拍和雪白的小球。说话之间,张学良隔着一层雪白的纱网,已经率先发球。他将球拍轻轻一挥,小球“唰”一声飞过网去。赵一荻在网的另一边不慌不忙的挥拍而上,只见她轻盈地一挥拍,眨眼间就将那猝不久防飞来的小球,击过网去。小球划了一条偌大的抛物线,出乎意料地回到张学良一方。赵一荻这手好球,让从前在奉天网球场上技挫群雄的少帅暗吃一惊。他万没想到生得天姿国色的赵一荻,竟也球技娴熟,她抛出的球让张学良心悦诚服。

“我年轻的时候就喜欢体育。那时奉天有个摩登俱乐部,里面都是外国人。惟一一个中国人就是我!”两人就在一群侍卫的围观下,左右开攻地操拍击球,一来一往打得十分痛快。张学良越打越起劲,而他和赵一荻之间的话题也越加广泛起来。他在休息时,对赵一荻又提起从前轻易不对外人言的往事:“我刚学打网球时才十七岁。那时候奉天的体育运动较少,落后而闭塞。运动场当然更少了,只有到基督教会去才能打,这样我就和西洋人的接触增多了。正是因为我喜好打球,所以才和基督教会越来越密切,我在那里不但打网球,而且还学会了乒乓球。四小姐,你也会打乒乓球吗?”

“不,我只喜欢网球。”赵一荻有些遗憾地苦笑。忽然,她想调整一下话题,就和他来到网球场旁的一棵大柳树下,赵一荻说:“我从日本刊物上看到一则旧闻,一个叫山田的记者说,你从前喜欢的并不是当兵,而是想当一个医生。可有此事?”

“不错,确有此事。”张学良和她谈得越来越投机,所以就知无不言:“四小姐,我为什么喜欢学医?就因为古人称:医乃仁术!当时,我确实很想当个医生,奉天有座南满洲医科大学,我有个朋友也是那所大学的学生。所以我就常到那里去玩。那时我真想报考南满医科大学,可是,我父亲他不允许!”

“你父亲?”赵一荻心里暗暗打了个顿,因为她不希望和他谈到张作霖。在她的心灵深处,始终对在张勋复辟期间率统东北军杀进天津的奉系军阀张作霖,存有某种固执的偏见。那是她从小受父亲的影响所至。现在她虽已和张学良结识,又谈得很融洽,可是一旦在她们的谈话中说起张作霖,她就感到很不自在。似乎有个可怕的阴影始终萦绕在她心头。

“对,是我父亲坚决反对我学医生。”张学良在她面前坦诚自己的过去,好像在和久违的老朋友谈心:“于是我就想逃到美国去。”

“逃到美国去做什么?”她大为困惑。  “去美国读大学呀。”他说:“我那时已经下了决心。连出走的路费都准备好了,美国朋友们希望我到美国去,有人还答应资助我。当时给我以影响的朋友中,一个叫陈英,他在德国留过学,担任过奉天测量学校的校长。我把我想去美国的计划都说给他听了,他对我说:‘你太不懂事了,你父亲不是希望你成为军人吗?你这样做,你父亲肯定会难过的。我教给你一个方法,向你父亲撒谎说,就是为了成为军人才想到美国去的。这样,你父亲肯定会赞成的。你到了美国,干什么都没关系了。’但是,后来仍没有成功。”

赵一荻茫然:“这又为什么?既然你去美国的计划已设想那么周全了,为什么没有走成?”

张学良叹息:“唉,你不知道我父亲是个多么机敏的人,他不但指挥军队智勇过人,就是身边有人想背叛他,他也会一眼看穿的。”

赵一荻心情有些沉重。与其说她为张学良当年赴美学医的计划落空而悲哀,不如说为这么英武杰出的将才有个胡匪父亲而暗感不平。半晌,她与他走到那薄薄的网球纱网前来,她说:“那么,你从此就屈服了吗?”

张学良望着远方涛声喧响的大海,似乎在回首那早已逝去了的往事。忽然,他激动地回转身来,面对着凝视他的赵一荻,动情地说:“世间一切事情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四小姐,我的命该如此啊!我为什么会有今天呢?就因为我父亲他希望我能在政治或军事方面成为他的继承人。当时,我作梦也没想到去当军人,现在说起来是个笑话,我希望学医,成为救人的医生;结果却成了一个杀人的军人!”

张学良激昂的语音在空旷的网球场上激起嗡嗡的回响。赵一荻正是从他发自肺腑的悲愤之言中,真正体察到了他心中的痛苦。

P60-62

序言

2000年6月23日清早,东北沈阳。位于大南门附近的一座古色古香清代四合院,忽然披上了青纱。自从这幢民国时期的张作霖大帅府改建成为爱国将领张学良故居陈列馆以来,此地一直游人如织。可是今天上午却出现了反常的迹象,几位陈列馆工作人员动手将悬挂在大门两侧的60多盏大红灯笼一一取下。又挂上了一簇簇雪白的花环。那些大红灯笼是不久前为了纪念张学良将军的百岁寿辰而悬挂于门楣之上的,然而现在却因惊悉了一位凄美女性病逝的噩耗,不得不将红灯换成了青纱和白花。噩耗来自于美国。东北同乡会最早在美国西部城市旧金山获悉了赵四小姐病逝的消息。当地出版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在当天下午刊出了这样的新闻:《赵一荻女士病逝檀香山》!内称:

伴随西安事变主角张学良一生的赵一获,于夏威夷时间廿二日在当地医院逝世,终年八十八岁。百岁高龄的少帅至感哀痛。

赵一获病重,住院十天来一直靠呼吸器维持生命。夏威夷时间廿二日上午九时,在众多亲人的环顾之下。医师为她拔去了呼吸管,两小时以后,她平和地停止了呼吸。她的亲生独子张闯琳和亲友随待在侧。

赵一获十六岁时即与抗拒日本关东军的威胁。甫与东北易帜而促成全国统一的张学良结伴而行。以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并开始了长迭半个世纪的幽居生活后,赵一获无怨无悔地伴随,为近人赞誉为当代最伟大的爱情故事。这段带有传奇色彩的爱情,今天终于谱上了一个休止符。

年事已高的张学良,长久以来一直靠赵一获的陪伴,才度过了幽居生涯的漫漫长日。如今夫人已逝,老人极为难过,张家预定在夏威夷时间廿三日研商治丧事宜……

同日,美国各种华文报纸都一哄而起地将赵四小姐病逝的新闻刊载于报刊的头条显著地位。其中美国加州出版的《团结日报》刊登题为《赵四小姐仙逝夏威夷》的文章写道:

赵一荻女士刚刚过完八十八岁生日,就跌了一跤。她的身体一向很弱,这一跤跌了之后就更加恶化。住进医院后就再也没有出来,张少帅今年百岁寿辰,提早庆祝,以往他都是六月一日庆生日,今年改在五月二十八日,而且大宴亲友,就是因为那一天是他的夫人赵四小姐的八十八岁大寿。海峡两岸都有人来庆贺,江泽民主席曾拍来贺电并赠送花篮。张学良选择这一天来庆贺他的百岁寿辰,足证对这位患难与共的妻子的重视,也看出他们夫妻情深似海。夫妻本是同林鸟,如今赵一获一个人先走了,少帅今后只能一个人独居在夏威夷的老年公寓里,安静地度其余生。

美国《夏威夷时报》上刊载的文章标题是《赵四小姐辞世 少帅握手送行一当年16岁的她为他私奔半百年纪才完婚暮年形影不离72年爱情故事画上句号》。该文描述赵一荻临离开人世前的情景时写道:

她睁着眼,眷恋地看着病床前的每个人。最后把视线留在与她共同患难七十二年的老伴那儿。他牵着她枯瘦的左手,用浓重而沙哑的东北乡音叫着她的名字:“我来看你来了!”赵四小姐留恋地望了他许久许久,最后无奈地合上了她的双眼,她就这样无可奈何地走了……

从赵四小姐病逝的次日开始,海内外媒介纷纷刊载怀念这位中华女杰的唁电和文章。台湾和香港报界也推出赵一荻女士的“专号”。港台传媒对这位张氏红颜知己的过世所表现出来的同情与痛悼,表现在那些公开发表的文电上,各种让世人心动的大字标题铺天而来:

《张学良送走他生命中的最爱》、《举世无双的传奇爱情——痛悼赵四》、《她的一生都叫赵四小姐,生生死死不计名分》、《至爱情深七十二载相濡以沫大半生》、《赵四少帅传世姻缘》等等,一时间,各种吊唁电文布满报章。与此同时,祖国大陆各报也纷纷对这位追随爱国将领张学良大半生、为爱情而献其一生的真诚女性,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与同情。

在沈阳,在大南门张氏帅府旧宅附近,有一幢多年来楼门紧锁的小红楼。它是1929年赵四小姐为爱情而舍家下关东时,张学良出资为她专建的一幢寓所。数十年来它作为张氏家族的遗产一直完好地保留着。世事沧桑的变迁与风雨冰霜的洗礼,未能冲刷掉当年小红楼初建时所留下的美好回忆。如今,这幢小红楼的主人已经长眠在大洋的彼岸。两扇久闭的红漆大门忽然在一片明丽的夏日阳光下,缓缓地开启了。

出现在人们面前的虽然是一幢空旷的楼宇,可是,楼上楼下,却依然残留着赵四小姐昔日的足痕手迹。尽管美人已经仙逝,可是她的音容笑貌依然宛在。在这幢静幽幽的小红楼里,赵一荻当年在沈阳时所用的什物,大多因为世事的变迁而荡然无存,但是她从前在沈阳时亲笔抄录的一首古诗却被人保存了下来。那是她在担任张学良秘书时所抄录的《霜月》一首: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遗诗犹在,人已作古。赵一荻女士盖棺论定,她传奇的人生因与一代爱国将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她的人生注定会与她终身相伴的人一样,被载入千秋史册。为了怀念这位有胆有识有情的南国女子,沈阳市有关部门正拟筹划赵一荻旧居的恢复与开放。

“月中霜里斗婵娟”。当年赵一荻在沈阳抄录大诗人李商隐的古诗时,也许仅仅是她对诗意的艳羡而已,但她绝不会想到自己的人生竟也会是《霜月》诗意的写照。本书所记述的正是赵一荻月中霜里斗婵娟的坎坷人生与如歌的爱情故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8: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