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堂编著的《中华传世名画(共4册)》内容简介:中国画,简称国画,泛指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依照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取向及因此而产生的艺术手法而创作。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强调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融化物我,创作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
远古时期,绘画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考古出土的陶器、青铜器上,都能找到中国画的影子,只不过在当时中国画是作为一种装饰而存在的,尚未单独成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绘画逐渐与装饰剥离,开始走上了独自发展的道路。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根据考古发掘可以得知,这一时期的中国画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分科,并在特定的载体上使用特有的颜料进行表现。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人们开始欣赏绘画的原本的美,而且亦会写下有关绘画的著作。在此时期开始出现有知名度的个人画家,如顾恺之。他们在表达儒家思想如夫妇父子之礼的同时,亦会追求图像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