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闲阁》作者李照国所记录的,其实也并非震动世界的大事件、大道理,相反,就是他每日的所见、所思,正是在这里显出了作者的非凡功力,他的笔锋一转,就可以将这日常而平凡的琐事点化出普遍的道理,正所谓以小见大者也。而这功力,则不仅是文字上的,更是思想上的。
他躲在“西窗”的后面、坐在月下的阁楼里,审视着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虽然千头万绪、形形色色,难辨是非,然而一旦映照到这静如渊默的心灵里,便井然有序,清澈见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月落闲阁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照国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月落闲阁》作者李照国所记录的,其实也并非震动世界的大事件、大道理,相反,就是他每日的所见、所思,正是在这里显出了作者的非凡功力,他的笔锋一转,就可以将这日常而平凡的琐事点化出普遍的道理,正所谓以小见大者也。而这功力,则不仅是文字上的,更是思想上的。 他躲在“西窗”的后面、坐在月下的阁楼里,审视着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虽然千头万绪、形形色色,难辨是非,然而一旦映照到这静如渊默的心灵里,便井然有序,清澈见底。 内容推荐 《月落闲阁》的文字短而精、而美,既幽且默,文浅而意深,句短而境广,时常予读者以砰然的心动、会心的一笑,在这个浮躁的时世里得到一份安然。 《月落闲阁》作者李照国所记录的是他每日的所见、所思,正是在这里显出了作者的非凡功力,他的笔锋一转,就可以将这日常而平凡的琐事点化出普遍的道理,正所谓以小见大者也。 目录 题外的话 谢辞 杏苑篇 窗外 莫须有 狗论 算了吧! 难忘一刻 窟窿 白夜 绝顶聪明 说对了一半 歇后语 九斤老太太语录 糠心 真诚时代 感应篇 花意 永不迟到的情意 阳光的追求 随缘 吃亏 小偷经济学 酒量 习惯 白头一梦 别把通告不当文章 唯牡丹与大人难养也 心动则变 原来并不如此 吉祥的苍蝇 大师篇 大师之大 《凉州词》外词 针锋相对 大实话 学问的平等 曾经的风范 可敬的“杀人犯” 狭士 昔日的醇净学风 曾经的震撼 别裁篇 而已的玄机 百年岁月意如何 落叶的畅想 梦的意义 年这玩意 春的联想 兔子精神 癞蛤蟆躲端午 孤芳自赏 专家与砖头 雪的联想 时世篇 第三十七计 该撤退时就撤退 丢脸 外圆内圆 第六个烧饼综合征 还有什么不是假的 挑战民生的笑话 千万注意 无奈与无趣 怪异的人世间 拷贝的情意 译话篇 无奈的译匠 钱锺书的怒斥 音译别裁 拍偏了 民族特色 巴掌与耳光 别拿谎言不当子弹 当诚实遇到卑鄙的时候 佛也会生气 很不高兴 别感篇 自我隔膜 不可理喻的经历 郁闷的炎夏 短缺时代 千面孔子 七月的感言 非常高兴 文学与出汗 无奈的孔子 “心”已去了,“身”何须留? 授业篇 我的一字之师 艳阳的期许 没有梦的日子 伤心时刻 止不住的泪水 弄人的体验 搞笑的教育 我的忐忑金曲 择业别谈 孔子的“达人”精神 所谓的“生而知之” 外语尚方宝剑 读思篇 有钱买书,没空读书 谁偷走了我的读书时间 展纸运笔 三生有幸 中医离我们还有多远? 割舍不去的梦想 我的无知无畏 一声叹息 拾个烂茶壶 无限感慨 催稿如催债 游闲篇 不为大帝即为大医 徐氏绝命哲学 千古一盗柳下跖 谁说没有免费的午餐 常言与常理 常言与常道 见怪不怪 曾氏故居今安在 刘伯温的预言 《西游》别读 望乡 诗意旅程 千篇一律话长安 梅雨篇 梦醒 马拉松与狼和狗 梅雨与狗 刁蚊 扔给它吧! 看客的心思 不经之谈 好狗 检讨书 跋:一池秋后的湖水 试读章节 莫须有 “莫须有”这个词,据说是秦桧发明的,厉害得很,轻轻一弹,岳飞就翻了个跟头,且连累儿子一起掉了脑袋。可见,这三字的威力呢,比巫师的魔咒还要厉害。 秦氏的发明还不止于此,据说宋体字就是秦某人的创造。然而后人却称其为“宋体”,不愿将其与秦某人联系在一起。秦氏的发明权,就这样被剥夺了。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如此这样似乎对秦氏颇为不公。然而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对秦氏的这种不公还将继续,且不会引起多少异议。 所谓的民意,也许就是这样。所谓的公正,大约亦是如此。 前些年在杭州的岳飞墓旁,看到跪在一旁的秦氏夫妇塑像,颇感胸宽郁解。荡气回肠之余,不禁想起那副流传颇为广远的对联: 唉!有贤妻何至若此! 呸!无老贼不到今天! 此联虽为后人所拟,但却颇能道出几分实意。悬想秦氏夫妇“人之将死”之时,或许良心发现,确有如此“亦善”之感吧。 然而,也许,当时的情形并非如此。虽然“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若天良丧尽,恻隐之心还会有么? 难说得很呢。 近观海上杏苑寒热温凉之变,忽然觉得,后人模拟的秦氏夫妇互怨之言,或许还可这样诠释: 唉!有贤妻何至若此!汝倘再毒三分,怎得翻此跟头! 呸!无老贼不到今天!尔若多害几人,岂留如此后患! 2006年10月11日于海上杏苑 狗论 狗是个好东西,自古以来就是人最忠实的朋友,不管此人是人鬼还是鬼人。 所以,这狗呢,虽然忠实,历史上却没有留下个好名,虽然可靠,现实中却没有博得个好评。因为它虽然忠实,但却是非不分,虽然可靠,但却真善不辨。 当然,这样要求狗,其实是将人道强加于狗,非常不狗道的。国人口边的咒狗之辞,就是不狗道的生动体现。客观地说,狗并不可恶,可恶者乃“世之人而狗者也”。 何谓“世之人而狗者也”?套用南宋人荣肇(1206—1307)《论鬼》的说法,所谓“世之人而狗者也”,其状大致如下: 彼人而狗者,其形则人也,其心则狗也。挟其机械变诈之术,自以为能与彼同类相交,则以诈御诈,以诈济诈,朋比互售其奸,而玩弄忠厚长者于股掌之上。语言诡谲,翻覆无常,见有势力可倚,资之以攫利,则朝夕奔走趋承,若蚁附膻;一朝见其势去,便转眼若不相识,且或助他人而共排挤之。昌黎所云:“落陷阱不一手救,而反挤之,又从而下石焉。”若辈之所为,大都尔尔也。故谓其日“世之人而狗者也”。斯人而狗者,或谓之“狗人”,或谓之“人狗”,其喻壹也。 历史地看,现实地辨,不管人狗还是狗人,其本质呢,其实都是一样的,即都是狗。是狗就应按狗道予以礼遇,而不应按人道加以苛求。这是丙戌年间我在杏苑池边的经验之谈。希望尘世君子能以此为戒,千万勿要重蹈我之覆辙。 曾子日三省其身,令人敬佩。我虽非圣贤,但十年一省,也还是做得到的。故而撰此一文,聊作自省。 2007年1月8日于海上杏苑 P5-8 序言 不想说的话,不一定就能不说。这是现实,更是历史,或许还是未来。真想说的话,不一定就能真说。这是常识,更是常规,或许还是常理。 不过,这样的现实,这样的历史,这样的未来,往往只应验于你我这样的气血两虚之人;这样的常识,这样的常规,这样的常理,也常常只作用于你我这样的阴阳失调之辈。 而像司马迁那样的古代士人,像梁漱溟那样的当代学人,这屡试不爽的“历史经验”呢,却往往难以应验,从而给这个乏味的现实,平添了些许别趣,给这个单调的历史,平添了些许异彩,给这个朦胧的未来,平添了些许曦微。 站着说话腰不疼,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然而,这疼与不疼往往又因人而大不相同呢。对于“喻于利”者而言,站着说话不但腰不疼,而且理也很直,气也很壮呢。但对于“喻于义”者而言,站着说话,腰也许不疼,但心却痛得很呢。这个道理,我想,也是人人都明白的。 如今,站着说话的你我,凭着这般常识、这般常规、这般常理,面对如此现实、如此历史、如此未来,虽然腰不疼,但心,却隐隐作痛得很呢。 可惜,你不是司马迁,我也不是梁漱溟,所以只能硬撑着腰,让心痛去吧。 2012年7月11日于北京 后记 严春友 湖水大多是宁静的,她不像大海般雄阔,无风也起浪;也不像河水那样奔流,只顾追赶着远处的风景,而忘记了自身的美丽。 而这样的湖水到了秋天,便愈见出她与江河之迥异的性格,越发显出她静默的品性,其所以如此,是由于她经历了春的绚烂与喧哗,夏的躁动与不安:在春天里,她难免被春风吹皱,在夏天里禁不得为雷雨所搅动。 然而,秋的湖水并非死水,她恰恰因为这份静,便如镜子一般,照出世间的浑浊与山间的瑰丽。在她深沉的内心世界里,收藏着大千世界的丰富与美丽,一如在种子里收藏着整个的生命历程。 这,就是我读《月落闲阁》的强烈印象。 一看到这个书名,便使我在读《雪含西窗》时的模糊感受跃然清晰起来:这两个书名所蕴含的景致,不都显示着一个闲字、一个静字吗?这个“闲”字不仅表示他不为俗利所动,而且意味着他要与这个世界保持距离——他躲在“西窗”的后面、坐在月下的阁楼里,审视着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虽然千头万绪、形形色色,难辨是非,然而一旦映照到这静如渊默的心灵里,便井然有序,清澈见底。 所以,这是一颗圆满而富有、灵动而敏感的心灵。她的圆满而富有,来自她的无所求于外,来自她对于世人的关爱,来自她孜孜不倦的探求;她的灵动与敏感,出自内在生命的慈悲和感怀。犹如秋后的池水,在她的简单里收藏着复杂,万物映现于其中;在她的静里隐含着动,万物并作于其里。 初识作者,感到他木讷而沉默,当大家都在热烈讨论、争论的时候,他常常是一语不发,至多是微微一笑;谁能想到,在他的这微微一笑里,竟有雷霆万军!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闲心”,才有可能铸造出这等精妙的文字。说是铸造,而不说写,是因为这不是一般的写,而是字斟句酌、精雕细刻出来的:所讲之道理一定要近乎哲理;所刻画之物事不仅要入木,且要深三分;所用之文字,非但要美,而且要精。 有了这等的功夫,才可能有这般短而精、而美的文字,既幽且默,文浅而意深,句短而境广,时常予读者以砰然的心动、会心的一笑,在这个浮躁的时世里得到一份安然。 作者所记录的,其实也并非震动世界的大事件、大道理,相反,就是他每日的所见、所思,正是在这里显出了作者的非凡功力,他的笔锋一转,就可以将这日常而平凡的琐事点化出普遍的道理,正所谓以小见大者也。而这功力,则不仅是文字上的,更是思想上的。 读这本书,我脑子里常常出现鲁迅笔下狂人的形象,作者犹如那位狂人,说着似乎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的狂语。我想并不是作者喜欢说这等狂语,而是因为先有了世界的疯狂。 读这本书,我脑子里还时常显现出一位老中医的形象,这或许与作者的奇特经历有关。他的专业原本是英语,由于命运的安排而到了中医学院,并且由厌恶中医逐渐转向了挚爱中医,最终成为中医典籍的翻译家。在老家曾经见过中医,其定力令人惊异,即使病人呼天号地,他却依然不动声色,若无其事。作者的宁静与观察力,定然与中医的修炼有关联。 而其文思的犀利与深沉,若不是有中医的深厚修养,则不可能有之。常见一般的学语言者,语言虽然熟练,却无话可说,即使说出来也大多言之无物、言之乏味。而本书的作者完全不同,究其原因,正是中医这条通道打开了作者走向传统文化的康庄大道,从而使他的心灵得到了先贤们的滋养与温润,也从而使他与一般学语言者不同,成为一位人文学者。 设若西窗里没有含雪,假如月光下没有狗吠,相信作者会安然地坐在西窗后面、他的闲阁里,潜心于专业学问的;然而,这个噪杂的世界使他不得不考而察之。就此而言,他倒是需要感谢这西窗里的雪和月下的吠叫呢。 2012年10月21日 于意大利马切拉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