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制空权时代/新华新军事参考丛书
分类
作者 (以色列)马丁·范克里韦尔德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从实践角度来看,可以说载人飞行始于法国的约瑟夫·蒙哥菲尔和艾蒂安·蒙哥菲尔兄弟(Joseph and Etienne Montgolfier)。1783年他们进行了热气球的首次公开演示。同年,美国驻法国大使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见证了蒙哥菲尔兄弟有一次用气球载人飞行,他后来表示希望这项新技术能用于和平的目的。一个世纪之后,天文学家卡米尔·弗拉马里翁(Camille Flammarion)就这些最初的飞行试验写道: “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没有一项发明赢得过更多的掌声。没有一位人类的天才获得过更大的成就。数学和物理科学得到了一次最引人注目的证明……人类成功地实现了对自然的控制……他们占领了天空。”

1783年,雅克·查尔斯(Jacques Charles)发明氢气球,它几乎立即取代了效率较低的热气球。氢气刚由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发现,据悉其重量仅为相应体积空气的七分之一,被称为“可燃气”。接下来几十年,冒险家们(大多来自法国)一直在用氢气球进行更长更远的飞行,并为了纪念氢气球的发明者而把它称为“查尔里尔斯”(Charliers)。1803年,一位有着比利时血统的职业特技人员艾蒂安一加斯帕德·罗伯特(Etienne—Gaspard Robext)和一位叫作洛伊斯特(Lhoest)的德国物理学家在汉堡用气球起飞,并上升到海拔23000英尺。后来他们这样形容这次经历:“我们所感受到的痛苦就像那种当你把头埋在水下时的痛苦。胸腔似乎膨胀开来……全身的血管鼓凸凸的,看上去像浮雕。大量血液涌入我的头部,以至于我感觉好像我的帽子对我来说变得太小了……当气压计显示为1/400时(那是地面标准气压的五分之二),我们感觉更加糟糕……我身心都陷人了某种麻痹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觉得自己看到了通往死亡的道路。”

然而,很快就证明“查尔里尔斯”差不多把下个世纪轻于空气飞行的种种技术可能性都透支殆尽了。氢气球既无法操纵,也不能自由升降,许多气球飞行员试图纠正这些缺陷。有人加上了扑翼和一个操纵尾翼。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描述过某种“吸住空气并以此控制自身平衡的螺旋桨”,并表达了“或许可以把它用在……氢气球上”的愿望。还有一些人试图采用桨或者帆,甚至还有人计划驾驭鹰来牵动气球,方法就是把美食挂在伸在鹰前面的杆子末端,引诱鹰不断向前飞。到1870年,人们把气球飞行员称为“牛皮大王”或是“空气商人”,至此,气球飞行员已经和江湖骗子无异。

直到19世纪80年代内燃机发明之后,随着飞船(如此命名是因为它可以在空中飞)的引入,摆在人们面前的技术难题才得以解决。法国人又一次在这个新领域中占据了领先地位,1886年,一艘法国飞船从布洛涅(Boulogne)飞到英格兰的雅茅斯(Yarmouth)。但如今,永远与飞船连在一起的名字却并非法国人而是一名普鲁士伯爵:费迪南德·冯·齐柏林(Ferdinand von Zeppelin)。齐柏林对飞行的兴趣可追溯到美国内战时期,他当时以美国官方观察员的身份目睹了内战。但在1890年从军队退役之前,他并未专门从事这项工作。直到1900年7月,第一艘齐柏林飞艇LZ1才进行了处女航。飞艇以三角形支撑桁架为基础而制造,外面覆以织布,很快,各种机件就组装成了一个庞然大物。出于安全、控制和维修的考虑,气体装在独立的气囊里。有一条狭窄的通道使船员能够进入飞船的任意位置。动力由汽油机提供,操纵则通过尾翼实施。

与此同时,重于空气的飞行情况怎样呢?它在原理上是可行的,这一事实很难否认。不说飞鸟,你只需观察一下孩子们玩的风筝或陀螺之类的玩具,通过拉紧绳子来使上面的推进器迅速旋转,它们就能升到空中。的确,假如说关于飞行有任何不自然之处,那也是轻于空气的装置,而非重于空气的装置。19世纪人们一直在努力实现重于空气的飞行。当时有人这样写道:“如果说有什么想法如同暴君般专制的话,那就是人能解决飞行问题这一观念。人们一旦有了这个想法,就会不顾一切地想要实现它。”1860#~之前,英国专利局平均每年收到一项与飞行有关的申请,但该数量很快就增至7倍,飞机在今后所具备的几乎全部特征在这一时期都已出现。与此同时,1891年以后奥托·利林塔尔(Otto Lilienthal)成为第一个用滑翔机飞行成功的人,他从勃兰登堡距诺伊鲁平(Neuruppin)不远的一座山上滑行下来。那儿有一块差不多被遗忘的纪念碑,标明了他进行试验和最后摔死的位置。

接下来的伟大突破与另一对兄弟有关,但这回不是法国兄弟而是美国兄弟。维尔伯·莱特(w订bur wright)和奥维尔·莱特(Orville Wright)都上过一段时间中学,但都没有毕业。他们读到过利林塔尔(Lilienthal)的实验,并知道自己国家有个塞缪尔·兰利(Samuel Langley)在1896年成功地试飞了一架蒸汽推进的无人飞机模型。莱特兄弟的机器是一个用木头、电线和布做成的双层架子,配有一台定做的汽油机,能从相反方向驱动两个“推式”推进器。为了减少重量和负载,用横杆代替轮子做起落架。莱特兄弟的关键贡献在于操纵装置:前面装有水平操纵装置,尾翼上有垂直舵,第三个装置实现侧翻,开始用能“弯曲”的翼做成,后来用副翼代替。所有这些使他们能控制自己的飞机,而此前没有一名试验者能做到这一点。1903年12月17日,这个新玩意儿从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起飞,12秒内飞行了120英尺。

莱特兄弟一开始就试图把他们的发明卖给各国军队。这并不新鲜。1783年,第一批“查尔里尔斯”刚一出现,其发明者就在给《巴黎日报》(Journal de Paris)的信中写道,飞机“对军队发现敌人的位置、运动、行军以及部署十分有用”。事实上,还没到这年年底,阿姆斯特丹和巴黎就出版了一本20页的小册子,鼓吹利用气球从英国出发占领直布罗陀。

氢气球也能用来吓唬吓唬敌人。拿破仑——当时他是波拿巴将军——1798年在埃及就做过这么一次有趣的尝试。他占领了埃及,当时正在进行游击战。拿破仑试图安排一场气球飞行来恐吓埃及人。穆斯林学者阿布达·拉赫曼·阿尔·雅巴提(Abdl Rahman al Jabani)目睹了这件事,他形容说: “他们声称这个装置就像一艘船,人们坐在里面飞向其他国家来获得情报——吹得神乎其神,这不可能是真的。而结果呢,正好相反,那玩意儿就像是家务仆人给节日和喜庆场合做的风筝。”

P1-5

目录

序 言/1

前 言/1

第一部分 融入蓝天:1900-1939/1

 第一章 前史与开端 / 2

 第二章 通过考验 / 20

 第三章 远见、组织和飞机 / 44

 第四章 从战争到战争 / 70

第二部分 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1939 - 1945 / 79

 第五章 从胜利到僵持 / 80

 第六章 工厂之战 智慧之战 / 96

 第七章 缩紧包围圈 / 109

 第八章 从航母战到大决战 / 127

第三部分 史无前例的战争:1945 - 1991 / 141

 第九章 主导因素 / 142

 第十章 喷气式飞机与直升机 / 157

 第十一章 导弹,卫星,无人机 / 176

 第十二章 纸上谈兵 / 192

第四部分 小型战争:1945 - 2010 / 209

 第十三章 海军航空的黄昏 / 210

 第十四章 从朝鲜到西奈 / 228

 第十五章 从西奈到德黑兰 / 245

 第十六章 虚假的胜利? / 262

第五部分 人民战争:1908 - 2010 / 279

 第十七章 最初四十年 / 280

 第十八章 失败与离开 / 295

 第十九章 一场太遥远的战争 / 312

 第二十章 越南战争之后 / 329

结 论 衰落:1945~? / 347

序言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人类活动范围从二维变成了三维,进而,人类的战争方式也从二维空间发展成了三维空间,这成为二十世纪的历史带给人类的最大变化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石原莞尔、山本五十六等日本海陆军精英都看到了空中力量对战争的巨大影响,试图将日本的百年国运系于空中力量之上,他们的努力也确实使日本在二战之初风光一时,然而由于大战略的失误和国力差距,日本空中力量最终被美国彻底打败,日本遭受了来自空中的原子弹袭击,而美国则借此一战成为世界唯一的空天帝国。

美国的标志是一只白头海鹰。作为从英国的海外殖民地独立出来后成立的国家,美国从建国之初就立足于开拓新的边界。向着地平线出击,是美国自建国以来一贯的理想。于是,美国的陆地疆界从与印第安人接壤的西部边陲,一路向西到达太平洋之后,美国又通过一系列战争,建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控制了世界四大洋。通过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和众多被一手掌控的盟友,从物理空间上,美国的霸权已经覆盖全球。但出于向着地平线出击的本能,在技术的支撑下,美国又发现了空天空间。

铁路线、坦克火炮和钢产量构成陆地帝国形态的物质基础,航母舰队、海外基地、海空一体战构成了海洋帝国形态的物质基础,而空天帝国形态则是以信息化和后工业化的航空航天技术为支撑的。当美国完成了陆地帝国、海洋帝国的进程之后,其世界帝国的形态开始向空天帝国转变。

三十年前,托夫勒曾经提出后工业时代的特点,即权力和生产的分散化、小规模化和手工化。当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人没几个人能听明白,而现在,伴随着美国空天帝国形态的形成,人们也许该悟出其中的真味了。陆地帝国时代,帝国之间的碰撞是钢铁和火药的碰撞;海洋帝国时代,帝国之间的碰撞变成了含金量更高的造船业之间的竞争,而到了空天帝国时代,全球所有的卫星加起来,其用钢量都不足一艘航母上的用钢量。而以激光武器等为代表的新一代革命性武器呼之欲出,在激光武器面前,一切目标都是静目标,延续千年的热兵器面临淘汰——这还只是空天帝国时代的一个军事技术体系的威力。

军人的使命是打胜仗,为此要学习对手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因此,研究美国制空权的发展史,进而解开美国建立空天帝国的秘密一直是我心中念念不忘的学术任务。美国空军在2010年发布了《技术的地平线》报告,在报告中有“美国空军的默林(西方传说中亚瑟王的巫师)”之称的美国空军首席科学家J.A.达姆详细解读了未来20年美国空军的技术发展重点和对威胁的挑战。达姆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美国空军已经再一次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虽然美国未来将面临恐怖分子、失败国家和崛起的传统强国如中国、俄罗斯这几类不同的威胁和挑战,然而这几类威胁对于美国空军的技术能力要求是没有冲突的。这一报告颠覆了之前人们的传统认识,也包括《制空权时代》中马丁‘范克里韦尔德所作出的空中力量正在濒临衰落的结论。

通过在轨卫星,美国每隔5分钟就可以对地球进行一次全面扫描;依靠天基信息系统,美军从发现一打击—摧毁的时间链从海湾战争期间的三天缩短到科索沃战争中的101分钟,到伊拉克战争中缩短到了12分钟。凭借空天技术,美国更是基本控制了全球的航空航天市场。根据美国的技术路线图,2010年到2020年,将实现天基激光武器集成飞行试验、第二代空天飞机/可重复使用的火箭运载器投入使用、微卫星群投入使用。到2020年左右,实现导弹防御系统、天基激光武器、天基合成孔径雷达、空天战斗机、通用航空飞行器具有实现实战部署。这意味着美国空天帝国的形态将在10之内实现新的升级。

在实战准备方面,2001年美国退出反导条约。2001年1月美国国防部在科罗拉多州施里佛空军基地秘密举行了代号为“施里佛200l”的太空作战演习,这是美军首次以控制太空为目的的全国性军事演习。2002年美国开始实战部署导弹防御系统。2004年8月美国空军公布《反太空作战行动纲要》。2005年美国战略司令部建立太空和全球打击联合功能司令部,并与2006年重组为全球打击和一体化联合功能司令部,负责全球打击能力的指挥和控制。2009年全球打击司‘令部正式运行,驻地为路易斯安娜州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2010年美国成功试飞.X37B太空战机。另外,美国还开发出HTV“猎鹰”高音速飞行器、X51高超音速导弹等一系列的实验性装备,初步形成了在一小时内摧毁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的目标能力。美国空军上将奇尔顿宣称,2016年将实现全球快速打击系统的实战化部署。

随着2016年的临近,美国拥有其他国家无法匹敌的体系破击能力,这一能力是一种瞬时打击的能力,能够在1小时内摧毁小到一顶帐篷、大到洲际导弹发射阵地的各种目标;这一能力是一种远程打击能力,能够不凭借海外基地,仅仅从本土发动对全球范围目标的远程攻击;这一能力是一种隐蔽突防的能力,能突破对方的防空体系,让对方的防线形同虚设;这一能力还是一种精确打击能力,能像手术刀一样切除有效组织、瘫痪体系,而不附加不必要的毁伤。

成本的低廉化、应对任务的灵活化、空中执勤的长期化、打击的瞬时化、空天地海一体化……种种变化都预示着美国的空中力量即将发生本质的改变。陆权的意义是控制一块土地和该土地上包括人口在内的一切资源。海权的意义是控制通行权,是控制以海上交通为方式的商业或军事的海上交通线。而随着新技术的大量应用,制空天权(马丁·范克里韦尔德的制空权概念过于狭隘)则完全是一种三维空间包围地球表面二维空间的态势,是一种全方位的扩大自己的自由、限制对手自由的近似无限的权力。以此看来,制空权不但不会衰落,反而会在不远的未来发生形态的蜕变,美国也将凭借新的制空天权进一步巩固自己世界帝国的位置。

随着激光武器、新型无人机系统、微型卫星群等技术概念以及联合太空作战、全球快速打击等作战概念的出现,美国正在日益增加空中霸主的地位,并在加快将空天帝国的形态从1.0版本发展到2.O版本,拉大与其他国家的时代差。

正如火枪淘汰了中国功夫、坦克淘汰了哥萨克骑兵,在美国完成空天帝国形态的转变之后,美国的征战成本将微不足道,而美国超时代的战争收益将无法估量。美国进人愈战愈强的正循环状态,而与此同时,一切和空天帝国存在时代差的权力形态都必将面临被迅速击灭的危险。南联盟、伊拉克、利比亚和阿富汗已经成为第一批牺牲品。

对于美国、美帝国,我没有任何畏惧感,但出于职业军人的本能,对于他们军事技术、工业和战争理论的进步,的确始终有着强烈的紧迫感。我希望我为之献身的祖国和军队奋起!

内容推荐

在《制空权时代》中,著名的军事史学家马丁·范克里韦尔德追溯了空战发展史、指导空战的各种学说及其成败之处以及空战的未来发展趋势,勾勒出一幅空中力量发展历程及未来走向的清晰图景。

空中力量曾是军事史上最具魅力的战争攻防工具。它起源于非常低调的起点,从早期的气球实验及其战争应用,到飞机的发明和在一战中的应用。再到二战时期空中力量的鼎盛,制空权的重要性以1945年广岛、长崎原子弹的爆炸达到高峰。然而,作者却认为,二战以后的空中力量发展却缓慢下来乃至逐渐走向衰落:原子弹改变了游戏规则。它使空中力量发生了彻底的变革,但也对其起到了束缚作用,对核升级的普遍恐惧,导致了国家军队间的传统战争正被不规则战争等取代。空中力量的运用遇到了“瓶颈”。在“小规模战争”的诸多应用实践中,空战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而其局限性也日益显现,无法控制地面并实施地面防御、难以区分战斗人员和非战斗人员成为空中力量的突出问题。飞机制造同时出现的技术过于复杂、成本高、产量下等问题也表明了其走下坡路的命运。

《制空权时代》的作者认为。弹道导弹、卫星、巡航导弹和无人机代表着空中力量的未来。空中力量的辉煌正在成为历史。而相应的空中文化也在悄然改变。

编辑推荐

《制空权时代》作者马丁·范克里韦尔德是军事史和军事战略领域的公认权威,继孙武、克劳塞维茨之后第三位有著作被列为美国军官必读书目的外国军事作家。

本书全面研究了空战从20世纪初到今天的兴起和发展。军事专家、畅销书《大空战》《盛世狼烟》作者戴旭作序推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4:4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