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孩子一起成长:余心言谈家庭教育》的是作者余心言自1980年以来有关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作品,包括论文、杂文、讲话和为家教出版物写的序言。
对于家教问题,作者并不是一开始就重视的。虽然他历来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但过去认为这个任务主要应当由社会与教育部门来承担。十年动乱当中,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的摧残,家庭教育的作用开始凸显出来,引起了余心言的关注。1980年,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成立,这是全中国第一个类似的组织。当时的北京市委副书记刘导生同志委托作者代他到会讲话,使我有机会结识了一批热心的专家学者,开始对家庭教育问题作系统的思考,并且和大家一起作了一些尝试。越做,就越觉得天地广阔,需要做的事越多。收入本书的作品,大体上反映了20多年来有关家庭教育事业思考和实践的历程。
序
言论篇 家庭教育初窥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读陆游的教子诗
要帮助青年学会做父母
建立社会主义的家庭教育学
你的样子值得学吗?
家庭教育初窥
帮助子女过好“过渡期”
把家庭教育纳入社会主义的轨道——从《一出由“长者”导演的悲剧》想到的
让孩子记“家庭日用账”
“独苗”应当成长得更茁壮
爱子以德
家教指导同样是思想工作
树立三个观念搞好家庭教育
孩子的生活应当比我们更幸福
为儿孙作什么打算
一名硕士研究人员为何自杀
不痴不聋不做阿家翁
腾飞 从料理身边事开始
把读书乐还给孩子
日本的“贵族子弟”
我们现在怎样做爷爷?
感动期盼友谊——童年宝贵的财富
西湖飞扬黄丝带
功夫在“写”外
杂文篇 孩子都应当是成功者
《父母必读》与“公民必读”
孩子的欢乐和惊恐
“还有二十年怎么过?”
天下有不是的父母
孩子的出息和前途
为年轻的家长当好参谋
爱心需要从小培养
“有意栽花”与“无心插柳”
压岁钱的用处
送一本压岁书如何
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让孩子有生存的能力
小华买芹菜
爱心发芽
让爱心一天天长大
小鸿养兰
这一天,母难!
过生日请妈妈吃饭
成人仪式的喜悦
细心保护那伸向营养的幼根
莫把流毒向儿传
家庭教育中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六个女孩缝被子
把鱼放到水里去
让孩子分担一份责任
你的孩子是
“粗心”“粗”在哪里
不知道的世界——我的妈妈
感悟童心——读《教育无痕》
孙子上了职业高中
孩子都应当是成功者——读《教育孩子的学问》
让留守儿童感受亲情关爱
讲话篇 与孩子共同成长
为了我们的后代能够创造更幸福的生活——在全国家庭教育学会第一届年会上的讲话
与孩子共同成长——在第四届广东家庭文化节上的讲话
让孩子和父母互相理解互相沟通共同进步——在《知心姐姐》杂志创刊会上的讲话
同在一片蓝天下让农村留守儿童快乐成长——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援行动研讨会上的讲话
书序篇 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与艺术
家庭教育科学研究需要深化——《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序
关注人生的关键年龄——《中学生家长必读》序
注意青春期的家庭教育——《中学生青春期家长必读》序
《名人家庭教育故事》前言
爱你的母亲——《100个中国孩子眼中的妈妈》序
认识孩子教好孩子——《我与孩子》序
为了祖国的明天——为《父母必读》创刊十周年而作
帮助孩子学做好人——《中外名人品德故事》代序
家庭教育事关千家万户的幸福——《卢勤30年家教精华》序
为后代造福——《幼儿家庭教育》序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青年父母必读》序
幼芽需要精心照料——《生命头三年——婴幼儿优育优教指南》序
赏识的学问——《赏识你的孩子》序
一门供家长掌握的学习学——为《辅导孩子学习的诀窍》作
愿更多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艺术——《家庭教育的艺术》总序
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学与艺术——《告诉孩子:你真棒》序
先做合格公民再做合格家长——《怎样做父母》序
附录篇 走近徐惟诚
为孩子写书编书送书的老人
走近徐惟诚
做个合格的家长——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徐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