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在郁金香与巧克力的国度(荷兰比利时历史文化之旅手册)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郑实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郑实所著的《在郁金香与巧克力的国度》是第一本深度讲解欧洲低地两国历史文化的中文旅行指南;

荷兰:曾经的海上马车夫,如今的泽国水乡,拥有全世界青年最向往的开放城市阿姆斯特丹。

比利时:昔日的欧洲泥沼,今日欧盟首府都会,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最浓稠的巧克力风情。

《在郁金香与巧克力的国度》内含300多幅精美图片,40多个辉煌景观,带你一起穿越尼德兰和勃艮第古国,感受几十位帝王将相与文化精英的悲喜故事。

《在郁金香与巧克力的国度》附赠荷兰比利时历史文化人物手册,帝王生平、名流轶事随手查阅!

内容推荐

到阿姆斯特丹一游,对一些年轻人来说,是迈向成年生活的第一步。这里不仅有盛开的郁金香,也有不受约束的欢乐。生命在阿姆斯特丹显得自由又迷茫、积极奔放又迷醉散淡。人们在这里可以享受充分的自由和独立,可以不为自己的欲望而羞愧,可以挥霍健康和青春。

比利时是如此年轻的平原小国,在各方强权的威胁下,几个世纪以来都在不懈抗争。首都布鲁塞尔经历了一次次洗劫、杀戮,瓦砾一片之后再重建家园。这里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广场,当我们坐下来品尝比利时最富盛名的啤酒和浓稠的巧克力饮料,逝去的沧桑依然在回响。

郑实所著的《在郁金香与巧克力的国度》是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荷比两国文化旅行指南,作者以历史的视角,精心设计了荷比两国文化旅行的经典线路,将两国的文化和历史知识巧妙融合,还原其血肉,让旅行不再停留于观感。不管是行前准备还是随身指南,《在郁金香与巧克力的国度》都会是你探索欧洲低地两国的一把钥匙。

《在郁金香与巧克力的国度》带你一起穿越尼德兰和勃艮第古国,感受几十位帝王将相与文化精英的悲喜故事。

目录

荷兰导览

阿姆斯特丹印象:荷兰的精神神话

阿姆斯特丹景点

 博物馆

 建筑与地标

 故居

 教堂

哈勒姆:西方进程中一颗重要的棋子

 哈勒姆

比利时导览

布鲁塞尔印象:大熔炉的沧桑

布鲁塞尔景点

 布鲁塞尔大广场地区

 布鲁塞尔艺术之丘

 布鲁塞尔大小萨布隆地区

 布鲁塞尔欧盟区

 布鲁塞尔其他景点

 布鲁塞尔周边地区

附录

本书涉及的大事年表

索引

后记

致谢

试读章节

梵高美术馆:代价高昂的遗产

文森特·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的艺术生涯只有10年,却留下了数量可观的作品:大约1 100幅素描,近900幅油画。梵高终生未婚,他的继承人是弟弟提奥(Theodorus van Gogh)。梵高基金会在荷兰政府的财政支持下,从提奥后代手中获得了梵高的一些作品,并为此专门兴建了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Van Gogh Museum)。这里现在藏有梵高的约500幅素描、200幅油画和他本人的800封信件及两个速写本。此外还有梵高和提奥的艺术收藏品。梵高和提奥都喜欢日本版画,他们的藏品中有570幅日本版画,都是提奥出资购买的。梵高和同时代的画家以交换作品的方式收藏了他所喜爱的一些绘画,包括劳特雷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高更(Paul Gauguin)、修拉(Georges Seurat)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现也藏于梵高美术馆。以此为基点,美术馆继续扩大收藏,将其办成了一个展示19世纪艺术作品的美术馆。

今天这里是除阿姆斯特丹火车站外,这个城市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无论风雨,每天门前都排起长龙。美术馆的服务非常周到,准备了各种语言的小册子和语音导览,甚至包括一些很偏僻的小语种。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来这儿参观的人数甚众,美术馆当然不会遗漏中文。没有了语言障碍,参观起来很顺畅。当然,美术馆的门票价格也不菲,比巴黎的卢浮宫、马德里的普拉多博物馆、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和柏林老国家美术馆等欧洲最著名的艺术馆还要昂贵,算是欧洲最贵的了。这很有助于我们体会荷兰人的传统和阿姆斯特丹人的性格,只要有商机,就牢牢抓住,而且要做得非常到位,让客户心情舒畅地享受服务,毫无怨言地付费。我原本不太关心商业,但在排队等待时却禁不住想:我为什么这么喜欢阿姆斯特丹?除了它的自由开放,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文化的确因受到商业行为的鼓励和刺激焕发出活力。

然而参观时,我又在怀疑这个想法。梵高美术馆对度假的人们来说,是休闲的好地方,在成熟商业模式的运作下,美术馆到处散发着一种喜气洋洋的欢快气氛。这和梵高及其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梵高作品中的凝重气氛令人不安,他沉重的一生也不是可以愉悦大众的。但是,美术馆成了游客花钱享受的去处,在这里他的作品被复制成各种各样老少咸宜的纪念品,人们提到他的名字就好像在说一个时髦的明星。当然,不可能每个来这里参观的人都理解梵高,欣赏他,爱他,但至少面对这个饱尝苦楚的人时,游戏的态度是极大的冒犯。

梵高年轻时,就是一个真诚的人,甚至是过于真诚了。年轻时他曾到比利时艰苦的煤矿地区做牧师,渴望以信仰的力量帮助那些贫苦的人们,但是他的极度热情使人们感到害怕。梵高在失望中放弃了扶危济困的理想。陷入精神困境的梵高决定尝试绘画。他喜爱的画作大多是以底层人生活为主题的。梵高美术馆中藏有布勒东和勒尔米特的作品,他们的现实主义画风对梵高早期的艺术探索影响重大。为了学习绘画技巧,梵高曾在布鲁塞尔小住,后来又到安特卫普美术学院注册学习。其间,他曾在父母位于纽兰的家中短暂停留。正是在那里,他完成了早期的代表作《吃土豆的人》(Potato Eaters)。这幅色彩暗淡、技巧粗疏的画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它来自梵高的内心。面对梵高的作品,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激流直接喷发到画布上。画就是他的灵魂。

1886年,梵高到巴黎投奔提奥。为此提奥租了一间大点儿的公寓,让梵高安心作画。巴黎让梵高眼界大开。从美术馆收藏的这一时期的画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法国印象派对他的影响,如《从勒匹克街提奥公寓看巴黎》、《花瓶与剑兰和紫苑》。受点彩派的启发,梵高尝试使用短促的笔触作画,比如在此期间的自画像。梵高画过很多自画像,理由很简单,无须雇用模特儿,既可练习画肖像又省钱。当时风靡欧洲的日本版画也使梵高入迷,他不仅购买,还临摹其色彩平涂的风格。

1888年,梵高离开巴黎,来到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省的小村庄阿尔。这里有明媚的阳光,可以舒缓他的疲惫,还有灿烂的色彩可以入画。正是在这里,我们后人所熟悉的梵高风格渐渐成熟。梵高来到阿尔时是繁花似锦的春天,《粉红色的果园》、《粉红色的桃树》、《白色的果园》中盛开的桃花代表了梵高对未来的憧憬。他租了房子,盛情邀请高更来一同作画。他为即将到来的高更装饰了房间,挂上他亲手画的向日葵。这是梵高创作上的一段丰收期。

梵高美术馆按照《卧室》这幅画特意复制了他的房间。我小时候见过这幅画的复制品,一直以为房间是长条形的。看了复制的房间后吃了一惊,原来它是不规则形状的,因此也才理解了梵高采用的多角度透视。这种方法完全改变了物体的空间关系,让我们产生了视觉误差。我们在旅行中总会学到不同的东西,尽管这只是一个小问题,但终于搞明白了,我不禁又感谢起美术馆来。

高更的到来成为艺术史上一段著名的悲剧。美术馆中有高更为梵高画的像(《画向日葵的梵高肖像》)。梵高看后有些吃惊:我有这么丑吗?梵高照照镜子,发现自己的确很憔悴。而梵高画了一把漂亮的椅子,用来代表他心中的朋友(《高更的椅子》)。但在高更眼里梵高不仅丑,更是一个讨厌鬼。两个人都是艺术家脾气,敏感而高傲。争吵终于爆发了。梵高在恍惚中用刀割去了自己的一只耳朵,高更则连夜离开了阿尔。

当初梵高将自己心爱的两幅画作《向日葵》挂到高更的房间,向高更表示敬意。高更离开后曾写信向梵高讨要这两幅画作,梵高一时不愿割舍,就复制了自己的作品送给他,包括人们熟知的黄色背景下的《向日葵》。今天,它是美术馆最受欢迎的作品。

后人将梵高的自残看作艺术家传奇的一部分,但我们对梵高所经历的痛苦能理解多少?梵高知道自己需要治疗,自愿住到圣雷米的精神病医院。医生允许他到院子中作画。在美术馆中,我们能看到这一时期那些忧郁的作品(如《灌木丛》)。医院墙外在耀眼的金黄色阳光下挥汗收割的人,在他看来却象征死神(《收割者与麦田》)。

美术馆的一面墙上还挂着一张被放大的巨幅照片,其中能看到消瘦的梵高。这是他一生仅存的几张照片之一。

梵高生命中的最后一站是巴黎附近的奥维。那里有同样爱好艺术的精神病医生加歇。梵高与他为伴,为他作画,起初恢复得很好。梵高每天疯狂作画,达到了另一个创作高峰期。《奥维的教堂》《暴风雨中的麦田》《麦田群鸦》这些广为人知的代表作都创作于这个时期。大家都认为作画有助于医治梵高的病。但没想到梵高的病情却急转直下,仅两个月后,他在附近的田野中朝自己的胸部开了一枪。两天后,他死于闻讯赶来的提奥怀中。一个狂躁不安的灵魂终于得以安息。看到展览的这个部分,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我也感到释然,为梵高终于结束他的痛苦而欣慰。

P31-38

后记

在描述我所见到的欧洲时,最经常的感受是找不到相应的汉语来表达。语言可以用来讲述一个东西,并告诉别人自己的感受。但是我们的生活中没有这些东西,就会找不到恰当的词来形容。关于欧洲的感受我更是觉得无法表达,因为看到那么多没有见过的事物,也就会经历从没有产生过的体?验。

总有人问我那边怎么样,我觉得瞬间便有一大堆话涌向舌尖,但却什么也说不出来。很多第一次去的人回来都会说:太好了,想不到会这么好。但是面对没有去过的人,这话跟没说一样。每次去一个地方之前,我要先看看介绍。但是真到了那个地方,总是超乎我的想象。想象是在现实基础上的,如果从小到大从来没见过类似的东西,大脑无法凭空提供。所以我觉得自己再怎么费力地形容,对于完全没有概念的人来说,不是自作多情,就是有广告的嫌疑。

怎么能把自己觉得特别好的东西,告诉别人,而且能感动对方,让人家也产生想去看看的愿望。我觉得这是我没有能力办到的。我很努力想这样做,尤其是对年轻一代。世界是他们的。但首先要知道世界的样子。如果对方有很强烈的好奇心,还是有点儿希望。但是这样的几率有时不大。年纪轻轻的怎么会把好奇心都丢了?还丢了什么?对此我很好奇。

我记得在去欧洲学习之前,有个中国教授上课时告诉我们:欧洲是个奇迹,这点请你们记住,并好好去感受和学习。他对这个结论的解释有几个方面。其中我记得最深的是地理和气候原因。欧洲被温和的海洋环绕,没有极端的气候灾难,因而其文明未被中断。他没有提到人为因素的中断和复原,进而呈现螺旋式上升。我觉得这正是他所称的欧洲奇迹中很奇迹的部分。世界上有很多文明是被人为中断了,其中有的呈螺旋式一直下降,直到干涸。

可能有人会对这个教授的说法提出异议。这当然很正常,每个大胆的论调都要受到质疑。其实他只是一己之见,提供一个角度做参考。我的理解是,螺旋式上升的文化需要各种角度的想法作为推动力。而螺旋式下降的则不需要。

想写这样一套“欧洲历史文化之旅”丛书,其实是自不量力的计划。但是我却无法不去尝试。我爱欧洲,不是因为欧洲的文化,而是因为欧洲有文化。虽然文化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我真正感觉到它的存在,是在欧洲。当然这只是个人体验,希望没有像那位教授一样冒犯任何人。作为一个作者,我只是想在此诚实地表达我的感受,并期盼更多的读者理?解。

陌生的东西会刺激人思考,使人成长。写完这套书的第一本《在巴黎天空下——巴黎历史文化之旅手册》以及这本《荷兰比利时历史文化之旅手册》后,我觉得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了,就像用显微镜观察平常的事物,会呈现完全不同的形状;一些曾经遥远陌生的东西变得亲近了,就像望远镜会让远方变得清晰。而现在我又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中奋力挣扎,努力完成第三本《在绿荫天使的羽翼下——柏林历史文化之旅手册》,更新鲜的体验每每进逼,如同温润的河水滋养曾经的荒原,给我这颗小小的心一个宽广的宇?宙。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这句话其实对人生有很负面的表达。我觉得,出门要趁早,这更积极更现实。视角的变化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状态。希望这套书也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仪器,帮助有心的读者重新看待世界、审视自己、享受生活。

2013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2:5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