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CEO来信》由马云、周鸿祎、冯仑等人著。写这些信的总裁包括:马云、周鸿祎、冯仑、史玉柱、郭台铭、张朝阳、王石、沃伦·巴菲特、拉里·佩奇、鲁珀特·默多克等。
他们是全球顶尖企业的缔造者、名震天下的制造业“成本杀手”、中国IT行业的风云人物、屡败屡战的创业天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中国房地产界的风云人物、全球报业大亨、“全球500强”企业最年轻的总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CEO来信/中企书系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马云//周鸿祎//冯仑 |
出版社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本《CEO来信》由马云、周鸿祎、冯仑等人著。写这些信的总裁包括:马云、周鸿祎、冯仑、史玉柱、郭台铭、张朝阳、王石、沃伦·巴菲特、拉里·佩奇、鲁珀特·默多克等。 他们是全球顶尖企业的缔造者、名震天下的制造业“成本杀手”、中国IT行业的风云人物、屡败屡战的创业天才、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中国房地产界的风云人物、全球报业大亨、“全球500强”企业最年轻的总裁…… 内容推荐 这本《CEO来信》由马云、周鸿祎、冯仑等人著,收录了包括马云、周鸿祎、冯仑等在内的数十位著名CEO的“来信”。这些“来信”是《中国企业家》杂志“CEO来信”栏目在近三年多时间里收集整理的,他们的演讲或者内部讲话。《CEO来信》精选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从“人生励志”、“经营管理”、“产业未来”三大方面凸显了商业精英的经营思想与人生智慧。 本书是《中国企业家》杂志旗下出版品牌“中企书系”的出版物。“中企书系”出版的作品包括:《微革命》、《财富的灵魂》、《海底捞你学不会》等。 目录 序 原生的传承 人生励志 周鸿祎:我其实在给大家打工 杰夫·贝索斯:抵抗天赋的诱惑 拉里·佩奇:创新就是“漠视不可能” 雷军:一家祖父级公司怎么拥抱互联网 马云:过去一切归零 马明哲:年轻人应该给自己定多高的目标 霍华德·舒尔茨:为何而创业 史玉柱:一个创业过来人的脚印 郭台铭:最好的礼物 沃伦·巴菲特:我为什么捐掉99%的财富 经营管理 任正非:开放、妥协与灰度 张瑞敏:要永远“自以为非” 任正非:深淘滩,低作堰 马明哲:情理法,孰先行 程天纵:改变你的航线 冯仑:破解“周期律”的魔咒 任正非: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来决策 冯仑:破解民企“机毁人亡”的魔咒 戈恩:我的“双位一体”经验 冯仑:民营企业“增长的极限” 张朝阳:怎样赢得与美国的PK 丰田章男:做离前线最近的总裁 董明珠:没有精品的企业是丑陋的 冯仑:在历史的长河中学会坚定不移 郭台铭:还能有黄金十年 郭广昌:复星的反周期之道 蔡明忠:富邦的金控之路 王石:慢下来,让公平跟上效率 马明哲:平安的跨界经营大考 产业未来 杰米·戴蒙:请停止对华尔街的谩骂 冼博德:“走出去”为什么 劳埃德·布兰克梵:以主人翁精神对金融诚信负责 鲁珀特·默多克:互联网时代媒体如何生存 张向东:伟大的悲剧 周鸿祎:未来十年中国互联网的走向和兴衰 张亚勤:云计算如何改变世界 冯仑:欢呼企业公民的时代 陈启宗:东西方新的起跑线 试读章节 我想和刚人职的你们讲一讲我的期望,再提几个建议。我这个人喜欢说真话,不喜欢说漂亮话,因为漂亮话没用。但说真话,大家可能不爱听。 首先,大家一定要明白,你自己来360到底想获得什么。 我觉得,第一,你一定得在360学到能力、学到本事才行,因为你将来要行走江湖,要成名立万,靠的就是能力和本事。在座的大多数既不是高干子弟,也不是富二代,跟我一样都是平民子弟。不少是第一代来北京的移民,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双手和头脑。你要想成功,本事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虚的。公司有没有名气、午饭有没有鲍鱼、给你什么Title都是虚的。Title这玩意儿最骗人了,你真要想有个好Title,我建议你回家自己开一个公司,自己就是CEO啊!可能还会有人说上班开不开心很重要,但在公司最艰苦的时候,你很可能不会开心。所以,最重要的在于你在360能不能学到东西、能不能锻炼出能力。在360,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更大的舞台。 换句话说,360只是一道门,现在它向你们打开了,但你能走多远,要看你自己能锻炼出怎样的脚力。 可能有的人要说,我就想找个地方混一混。其实,一个公司大了以后,也一定有地方可以混,我也管不了每一个人。但是,我在互联网行业里干了十多年,看到了很多Loser(失败者),他们都是因为太聪明,把自己混失败了。大家一定要记住,混日子就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想一想,你35岁以后还能混吗?那个时候会有更多的年轻人,他们比你更努力,比你更能干,要求也比你低。你要是没学到东西,没锻炼出来能力,他们就会代替你。能力不是混出来的,而是学习出来的,是锻炼出来的。结果,你在企业里只把年龄混大了,能力没有提升,那么你的人生道路会越来越窄,也丧失了你最好的学习机会。 所以,如果你不喜欢360,你一定要尽快换,尽快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找到一个值得自己去投入的事情,至少你不会浪费自己的生命。如果你选择360,仅仅是因为公司的名气,就想混,吃亏的是你自己。想想,你再能混,能混我多少钱啊?你一年混我20万,5年一共也才混我100万啊,这对我来说没什么,但是你在这里白搭了自己5年的时间。你5年的青春值多少钱?难道只有100万吗? 这话我不仅对新人职的同事说,对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是这么说的。即便你不是来到360,去别的地方,这个问题也值得思考。 你再看看你的周围,是不是也会发现有混日子的人?有些人在那里混,混得都离不开公司了,结果丧失了竞争力。要知道,靠自己省吃俭用攒出的工资,是攒不出一个人生来的。你要在360发财,有可能,前提是你的本事要达到一定的层次。 有的人可能会问:周鸿神已经有钱了,为什么干得这么带劲儿?我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在360,我其实是在给大家打工。我做360这件事,是因为它让我激动,干这件事能大大地满足我的成就感。 那么,在360到底能学到什么本事和能力?很多,比如好的方向、经验和执行力、领导力、沟通能力、团结别人的能力、市场营销的能力等,有太多的能力是你可以在360学习的。你可能又会说,在别的公司也能学到啊!我可以跟你说,你在360,掌握这些东西、学会这些本事.能比在其他公司所需时间更短、速度更快。 我也希望你们能拿到360的期权,这很简单,这是我们行业的规则。这个公司我不是大股东,投资人是大股东。我们所有员工的期权加起来也是一个很大的比例。我们都希望公司最后能够上市,做到像百度和腾讯一样的规模,有一个不错的市值。我也希望很多人能淘到第一桶金,解决你在北京买房子的钱还是有机会的。 但这些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你在360必须要努力,必须要做得好,这样你才能锻炼自己的很多能力,成长得也很迅速。除了发财以外,你的能力和本事还能给你带来影响力,给你带来好的声誉。 所以,只要你在360踏踏实实做下去,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可能做成功一件事情。这件事可能很简单,比如说打补丁,你做到极致就变得有价值,而这件事情就是你身价的最好证明。由于你有这样的经历,可能就有人愿意为你投资一千万。 大家不要听完我说的话就跃跃欲试去创业,创业的机会时刻存在,但是成不成功取决于你的能力,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在360,大家也能提高自己创业的能力,也能结识自己创业的伙伴,也能获得一些创业的资源。也许几年之后,你在360告一段落了,你就真的可以去创业,去创办自己的公司了,那个时候你从360淘到的,就不仅仅是第一桶金,那就将是你人生的第二桶金。所以我觉得,我们所有的员工只要你有能力,有这些经历,靠自己的双手、大脑和聪明才智,就有机会获得或大或小的成功。P003-005 序言 原生的传承 《中国企业家》执行总编辑 李岷 七八年前《中国企业家》杂志还是月刊,我是《中企书斋》栏目的编辑。那段时间,我每个月必完成的一门功课是快速读完一本书,然后写篇书评或读后感。年轻无畏,不揣浅陋,尽一己目力所及,只要找到稍微可读一点的商业类新书,便来上一篇。 有一次,写了篇《借来的传承》,是一本叫《摩根信札》的书的读后感。我在文章中对老摩根以32封信件把自己的商业、人生心得悉数授予小摩根这种方式表示感叹,说,“中国百年之前虽诞生过一批令世人瞩目的商人家族,却没有留下类似《摩根信札》这样的典型文本,那些商人家族在百年动荡后亦无迹可寻或者已然式微”,遗憾中国“商人家书的空缺”。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后来网上流传出以下说法:经查证,该《摩根信札》与另一本《洛克菲勒信札》皆是出版社或书商攒出的“伪书”。我没有进一步去查证。如果确是伪书,那只好自嘲下自己不明就里的自作多情或煞有介事,同时不能不佩服造伪之书商的水平与眼光。 但我认为那篇读后感基本的诉求仍然立得住脚,即中国商界需要有企业家言论与书信文本,用以宣扬、分享与传承。留存并传述商人之言是社会“做肥”商业土壤所必需的养料。 《左传》里说:“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就现实情况而言,相当一部分比例的中国商人还是满足于“立功”即可;“立德”的预备课浮皮潦草,从短期与功利角度几乎从不过问;“立言”更谈不上了,也没心思。以上,并不是对商人的指责。我们身处的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愤愤不平与相互指责。你让一个对自己的明天、企业的明天都心怀不安与悲观的商人,怎么去“立言”、“立德”?立哪门子言、哪门子德?知识分子都哑然一片,负责赚钱的人何须多说? 如此,我们要感激与珍惜这本书里出场的企业家,感谢他们在成功之余还能大声对自己的员工(如任正非和周鸿祎)、对时代同路人(如冯仑)、对初出茅庐的学生(如杰夫·贝索斯)说出他们身为企业领导人、政经镜像投射者、社会创新分子的心声。我们理解他们可能出于种种原因,还未能把他们对商业与社会最真实、最细微的体悟一一道尽,但无数的倾听者都曾承认,这些信已然给予了他们巨大的启示与鼓舞。 作为全球最富创造力与生产力的一个群体,尤其在当下中国,企业家之发言与见解完全可以被视作这个社会最有力、最具洞见、最真实的声音之一。 由此推论,作为承载与传播这些声音最集中的平台,《中国企业家》杂志感到荣幸的同时也承担了时代之责任。这些声音平时散见于连续出版的杂志,我们现在把它们汇集到一起,是为了更好地实践此责任。 在对着一本疑似“伪书”的书,感慨我们只能通过“借”美国企业家家书来感受商业传承的七年后,我现在竟然可以为这样一本以国内外企业家声音为主的合集作序(而且它绝对不是“伪书”),商业土壤终究又肥沃了一点。 书评(媒体评论) 今天任何一家企业,假如想在21世纪活好,必须学会开放、分享、责任、全球化,阿里巴巴就是希望成为这样的一家公司。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 马云 当你的人生还处于起步阶段,你还不具备足够的经验和能力,就需要给人当学徒,需要学习和积累,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创业。 ——奇虎360董事长 周鸿祎 民营企业怎样才能跳出治乱循环的“周期律”,避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悲剧,答案只有四个字,那就是“治理结构”。如果要在它前边再加一个限定性条件,那就是“价值观”。 ——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 冯仑 我相信“梦想的力量”,当伟大的梦想出现在头脑中的时候,就要抓住它。 ———Google创始人 拉里·佩奇 未来的报纸是通过电子还是枯树来递送,这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新闻业要保持其自由、独立以及竞争性。 ——新闻集团董事长兼CEO 鲁珀特·默多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