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包括街巷和地名的传说、历史人物传说、名胜古迹传说、其他传说、俗语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等。
本书是《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之《河南·新野卷》分册,由曹宝泉等编著,主要收录了:“盘古开天”、“女娲造人”、“老君撑天”、“兄妹成婚”、“二郎追日”、“青龙驮石”、“狗求五谷”、“孟姜女和楚霸王”、“邓太后和娘娘树”、“赵匡胤探龙潭”、“赵匡胤送京娘”、“朱元璋的小出身”、“朱元璋和沈万三”等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南新野卷) |
分类 | |
作者 | 曹宝泉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包括街巷和地名的传说、历史人物传说、名胜古迹传说、其他传说、俗语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笑话等。 本书是《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之《河南·新野卷》分册,由曹宝泉等编著,主要收录了:“盘古开天”、“女娲造人”、“老君撑天”、“兄妹成婚”、“二郎追日”、“青龙驮石”、“狗求五谷”、“孟姜女和楚霸王”、“邓太后和娘娘树”、“赵匡胤探龙潭”、“赵匡胤送京娘”、“朱元璋的小出身”、“朱元璋和沈万三”等故事。 内容推荐 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数千年以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 本书是《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之一的《河南·新野卷》,主要收录了“朱元璋和沈万三”、“康熙妙题高楼诗”、“孔子三进抬杠铺”、“庾信苦读成大器”、“王献之练字”、“医圣坐长沙”、“药王治绝症”、“黄巢造反在劫难逃”、“小包拯对诗结良缘”、“傲码儿误葬包青天”、“刘良卿巧判仁义巷”、“肖御史修墙斗太岁”、“王成龙血战元兵”、“程路河抽筋遭废”等故事。 《河南·新野卷》由曹宝泉等编著。 目录 前言 神话 盘古开天 女娲造人 老君撑天 兄妹成婚 二郎追日 青龙驮石 狗求五谷 传说 人物传说 王莽撵刘秀的传说 一、吃陕西 屙河南 二、老鸹和麻食菜救驾 三、错挂金牌 四、肚饥好下麦仁饭 五、跺井救旱 六、邓禹出山 七、天狼下凡 三国人物传说 一、刘关张桃园结义 二、分手岭徐庶荐贤 三、关云长巧收周仓 四、拦马桥父老送关公 五、诸葛亮火烧新野县 六、诸葛亮哭杀周公瑾 孟姜女和楚霸王 邓太后和娘娘树 赵匡胤探龙潭 赵匡胤送京娘 朱元璋的小出身 朱元璋和沈万三 康熙妙题高楼诗 孔子三进抬杠铺 庾信苦读成大器 王献之练字 医圣坐长沙 药王治绝症 黄巢造反在劫难逃 小包拯对诗结良缘 傲码儿误葬包青天 刘良卿巧判仁义巷 肖御史修墙斗太岁 王成龙血战元兵 程路河抽筋遭废 齐大人的传说 一、白虎托生 二、埋虎地 得虎子 三、御赐金头 男侠冬瓜佬 女侠张兰芳 飞毛腿毛教师 谢石测字 黑画张泼墨 马云平的传说 一、兔子不吃窝边草 二、优待肉票 三、叫花子救驾 四、马不拱槽 五、妙计突围 六、礼轻义重 七、识时务先“共产” 神佛仙道传说 姜子牙封神 祖师爷修行 祖师爷赠碑 关王爷神水助人 龙三姐下凡报恩 韩文公误入土地庙 土地爷报恩怨 土地爷输老婆 土地爷挨打 如来佛度观音 吕洞宾抓药 铁拐李收徒 童子夸寿 张天师惩大王 张天师镇水妖 风物传说 三台八景的传说 一、诸葛亮巧修议事台 二、弹湖芳草 三、雁捕秋风 四、蔓山睛雪 凤凰山和夜飞山 唐河为啥十八弯 七里河为啥往南弯 曹湖与李湖 九女城 挂剑槐 汉桑城 晋楸城 太子阁 魁文阁 水府庙的传说 一、光武帝重建水府庙 二、杨四爷堵口归神位 龙王庙的传说 一、白龙王勇斗黑龙王 二、龙王爷助风运旗杆 玉皇庙的传说 一、张百忍升天 二、玉皇爷卖马 三、玉皇爷加寿 泰山庙的传说 一、鲁班爷显圣巧帮工 二、泰山爷化身火头军 三、泰山爷阻挡鬼子兵 庙下桥桥下庙 生皇寺 毁台庙 宋中郎祠 没脸牌坊 木梳背和四眼井 灵泉神水菊花井 母鸡坟 金鸡冢 黄邮聚的兴衰 龙背村的由来 打出来的樊集 落下来的簸箕地 三贤庄 胡林堰 响水滩的金鸭子 德纪院和老鳖坑 动植物传说 牛为啥叹气 猫为啥捕鼠 狗为啥撵猫 母鸡下蛋为啥叫“咯嗒” 卷心白菜与扑拉缨白菜 草头王与刺脚芽 名器物传说 莫李家与“一捧雪” 一、得宝玉 雕奇杯 二、蒙奇冤 隐贵地 三、返人间 失灵气 四、遭劫难 染血泪 千年柴与万年蜡 马三保的无影枪 习俗、技艺传说 大槐树下是老家 姜子牙为啥坐屋脊 元宵节为啥挂灯 清明节为啥插柳 活人为啥给死人烧纸 和尚为啥念阿弥陀佛 算卦的为啥敲竹板 上岗村为啥烧盆罐的多 猴戏的来历 槐书的来历 故 事 动物故事 兔鳖告状 狼狈为奸 蛤蟆斗虎 该杀哪个 幻想故事 十兄弟 蛤蟆儿 小堂锣 苦娃儿遭劫难 穷孩儿找风婆 好婆婆与坏婆婆 布袋冬瓜 阴阳宝扇 鬼狐精怪故事 卖菜人哄鬼 “鬼不缠”斗鬼 算命先生吃鬼 小书生戏鬼 走无常拿鬼 镇台镇鬼 纸人做媒 人鬼奇缘 逼“殃”救夫 丢蛋还债 小儿除狐 公鸡精殉情 黄鼬精报恩 镖打树桩怪 义宰五爪猪 古井镇妖图 生活故事 巧治王麻子 糊弄瞎地主 摆调穷快活 巧姐训夫 王巧劝夫 能嫂斗官 巧选状元 巧做无米炊 新媳妇摔碗 三女戏父 孝子拜老母 孝心撼天地 修桥孝母杀僧报父 活着不孝死了胡闹 笑死不孝子 救人救己 害人害己 仇人转弟兄 梁好和葛益 财主和穷人 世上何处有好人 少年当家人 仨小伙争妻 捣鸡毛榷叔 小蟊贼斗师 二贼撞殃 小神仙算卦 南蛮子偷胎 阴阳先生改行 刘棋师设局 老兽医逞能 酸秀才要饭 县官求情 县官选仆 县官做贼 醉官问案 二百五赎鹌鹑 给猫起名 胡敬和胡砍 诗迷讽昏官 巧联讽贪官 人情大似天 学生写喜联 酒鬼与家人对诗 秃子和麻子对诗 清和桥对诗 仨叫花儿对诗 仨女婿对诗 仨女婿比快诗 叔嫂逗趣儿 公媳斗气儿 吟诗表寸心 调教傻弟媳 教训扒灰头 就是这两个 割球庙 领球 把尿 机智人物故事 歪才小李先儿 一、买罐耳 二、买芩刺 三、买鸡蛋 四、戏官 五、看铡 六、赖被子 七、亲嘴 八、骂笑 九、治妻 怪才马一山 一、妙联戏和尚 二、写状骂贪官 笑 话 憨娃送牛肉 呆子瞧丈母娘 傻婿吃酒席 憨婆娘钉锅 馋嘴婆挨打 贪心丈夫吃煎饼 聋子告状 师爷断案 贪官判案 阎王勾魂 温先生看病 尖矬鬼拉屎 尖矬鬼摸屁 尖矬鬼见阎王 父子俩比省俭 响亮的名字 性急的亲家 不喝茶 不是正经种 吹牛的来历 吹牛皮不要脸 牛皮大王拜师 以“鹅”传讹 扯淡话 露底话 咱们 报复 解恨 怕日 花鸡妈儿 附录一 未收入本卷的主要作品篇目 附录二 已出版的民间故事书目 附录三 故事家小档案 附录四 民间文学工作者小档案 后记 试读章节 盘古开天 相传很早以前,宇宙就像个大鸡蛋,蛋清儿蛋黄儿混在一起,不分浆,一片混混沌沌的。大鸡蛋里的榆钱儿o,慢慢变成一个人,他就是盘古。盘古屈成个疙瘩,在鸡蛋壳儿里沉睡了几万年才醒。他睁眼一看,四周一片黑暗;搭手一摸,身子包在一个硬壳儿里。他烦躁憋闷得不得了,伸了个懒腰,一下子把鸡蛋壳儿撑破了。鸡蛋清儿轻些,慢慢地分离出来升上去,成了蓝天;鸡蛋黄儿重些,沉到下边成了大地。天地初分的时节,空间还不大,盘古连身子都站不直。他伸开胳膊使劲一撑,就把天撑高一截子,他成了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后来,盘古的身子天天往上长,天就越来越高。又过了几万年,天才变得和现在这样高。天地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大哩?灶王爷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夜里,骑着灶马上天宫,向玉皇爷禀报下情,直到正月初一五更才回来,一来一去整七天。灶马是神马,一天一夜能跑一万八千里。可见,天地之间足足相隔十几万里。 盘古后来死了,倒在地上,头和四肢化成三山五岳,身子化成泥土,血脉化成江河,骨头化成各种矿石,汗毛变成树木、花草。他的两只眼睛变成了太阳和月亮,呼出的气变成了风云,出的汗变成了雨露,头发和胡子变成了星星,身上长的虱子、虼蚤变成了各种动物。从此,世界上就慢慢热闹起来了。世上万物中,只有人的样子最像盘古,人成了万物之灵。 据说南阳盆地就是盘古的肚脐眼儿化成的,所以圆圈儿高,中间低。新野县就处在这个大肚脐眼儿的正中间,所以土地又平展又肥实,成了一年四季不断青的贵地。 女娲造人 盘古爷开天辟地后,地上没有人,冷冷清清不成个世道。上天就派伏羲和女娲下来造人。伏羲爷力大,负责挑水和泥;女娲娘娘手巧,负责捏泥巴人儿。捏成啥样哩?就照自己的样子捏,像伏羲的就是男人,像女娲的就是女人。 女娲娘娘不分昼夜地捏呀,捏呀,泥人儿越捏越多。屋里放不下了,就搬到门外场院里晒。这些泥人儿晒干后,过上七七四十九天就能变活了。谁知天下雨了,他俩忙把泥人儿往屋里搬,搬不及的,就拿扫帚往一堆扫,结果有些泥人儿眼叫扎瞎了,有些泥人儿胳膊腿给碰断了,以后世上才有了瞎瞎瘸瘸的人。 这地面太大,单靠女娲娘娘两只手造人也太慢了。女娲娘娘就生了个法子,教男人和女人配对,让他们自己繁衍后代,这样人就越来越多了,世上才热闹起来。伏羲、女娲很高兴,就回天上去了。 自从人学会配对生孩子后,人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光添不去,眼看就要憋破世界。这咋办哩?上天就派阎王爷下来,给人限定寿命,让老年人死去,把地方腾给年轻人。人死了,魂灵到了阴间,过个时间再托生为人,回到世上。这样有生有死轮替换班,人就不稀不稠了。没咋人们都好说,世上有多少人,阴间就有多少 老君撑天 太上老君是道教始祖,人们也叫他老子。他没有爹,只有妈,生他时还很费了一番周折哩。 古时候有个李员外,家里很富,却只有一个独生女儿。李小姐长到十六岁时,有一天到后花园里散心,看见一棵树上挂着一个红鲜鲜、水灵灵的桃子,觉着很奇怪:十冬腊月天,咋会结桃子哩?就把这个稀罕物摘下来吃了。这一吃可不得了啦,她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李员外一见很恼火,认为闺女与人做下了苟且之事,败坏了门风,就不要她了,一笤帚疙瘩把她撵出了家门。 李小姐没处安身,只得住到一个山洞里。她妈很心疼她,暗地里派人给她送来好多吃哩,想着等孩子生下后再接她回家。谁知,李小姐还没有把孩子生下来哩,天忽然塌了,天下人全给压死了。她因为住在山洞里,好歹保住了一条性命。她整天摸着大肚子发愁,这样一过就是十来年。 一天,她又坐在洞口惆怅哩,忽地从肚子里传出了问话声:“妈,天开了没有?”李小姐吓了一跳,才知道自己要当妈啦。她朝洞外看了看说:“儿呀,天地之间才闪开一条缝儿。你快出来吧,妈都拖不动你了。”她肚子里的娃儿说了:“现在不是我出去的时候,等天开了我才能出去。” 又过了十来年,李小姐肚里的娃儿又问了:“妈呀,天开了没有?”李小姐又往外看了看说:“还没哩,天才升高了三尺。”就这样,以后每隔十来年,那娃儿就要问一次,一直问到第八十三年,天还没有全部升起来哩。李小姐叫他问烦了,就骗他说天地分开了。他一听就急着要出世,在他妈肚子里乱冲乱撞,一下子冲了个大洞蹦了出来,见风就长,一会儿就长成个大人。李小姐一看,这娃儿白须白发像个老头儿,就给他起个乳名叫“老子”;又看他拖着好长好长的白胡子,又给他起个号叫“老髯”。因为他没有爹,随了母姓,后人就叫他“李儿”,意思是李家儿。后来觉着叫“李儿”不雅,就改叫“李耳”了。又有人把他的名和号合起来造了一个新字,叫“聃”,从此以后,“李聃”就成为他的正式名号了。他妈肚子破了血流不止,不久就死了。他大哭一场,把妈埋在了那个山洞里。 老君爷一出生就有翻天覆地的神通,他看天还很低,在太阳的下边横着,遮得地上一片黑暗,就举起双手使劲往上一撑,把天撑到了太阳上边,使世界又见了光明。后来他就住在天的最高处,还在太阳的上边,所以人们都称他为“太上老君”。P3-6 序言 春天的故事(代总序)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21世纪是与中国民间文艺保护的春天一起来到神州大地的。 正如20世纪新中国历史开篇注定要从知识界对民间文艺的关注及其从中寻找现代化的资源与动力开启那样,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精英阶层乃至普通群众,在新纪元伊始之际亦把深沉的目光投向了中华大地上五千年积淀丰厚的民间文艺遗存:几多焦虑,几多审视,几多期待…… 辛巳之春,在送走整整一个世纪的痛苦与欢乐、牺牲与胜利之后,随着4月的和风一寸寸染绿京城的街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终于完成了新统帅部的组建,并在冯骥才主席的倡导下作出了用10年时间在全中国境内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战略决策。其内容是对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56个民族的民间文化作一次“地毯式”的大普查,最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俗志》(3000卷)、省卷本《中国民间美术图录》(31卷)、专题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20卷)、《中国剪纸集成》(50卷)、《中国唐卡集成》(20卷)、《中国古村落民居集成》(50卷)、《中国服饰集成》(60卷)、《中国彩塑集成》(10卷)、《中国民窑陶瓷集成》(10卷)、《中国皮影集成》(10卷)、《中国民间杰出传承人集成》(100卷)、《中国史诗集成》(300卷)、《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500卷),并命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建立一系列民间文艺之乡与民间文艺保护基地、传承基地,建立民间文艺数据库。其目的,不外乎是固守中华文明根脉、传承中国文化薪火。 想当初,没有上级的指示,没有企业的支持,没有出版社的承诺,一切都只是一个发生在初春里的梦。于是,多少赞叹如春潮涌起,多少怀疑似涛声依旧,多少讥讽穿行在街巷,多少风险横陈于前路。但是,紧迫感、责任心使我们义无反顾,民间情怀、国家利益令我们坚定前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众志成城,誓将梦想化现实。 由于顺应了发展多元文化的时代潮流,也顺应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复兴的党心、民意,春天的梦想一天天成长: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扶持优秀民间文艺及国家级大型文化工程之后,中宣部决定襄助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实施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获得民间文艺界前辈贾芝、冯元蔚诸先生的全力支持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新闻发布会于2003年2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实施工作会议于200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第一批实施省区及专项随之开展行动。 作为主干项目,编纂出版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从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动议之初就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是因为:作为这项工作重要基础的“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的组织系统仍然存在;其省卷本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大多数地区都已编定有关县卷本。我们相信,它定能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第一批收获。 难忘啊,从1984年起,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曾先后动员200多万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从事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间文学普查,先后收集到40亿字的文学资料。其中,包括184万篇民间故事,302万首民间歌谣,748万条谚语,各种专集4000多种。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遗产!如今,作为这项工程的最终成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省卷本的编纂出版正在接近尾声,而曾经主持这项工作的钟敬文、马学良、姜彬等领袖人物却长眠大地,再也看不到这赏心悦目的收获,还有许多民间文艺传人早已作古化春泥,许多“三套集成”工作者从“青青子衿”变成了“白发老翁”。面对这一切,除了继续做好“三套集成”省卷本的后续工作之外,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能够拒绝编纂出版他们苦苦收集到的民间文学原始资料? 怀着如火燃烧的激情以及对民间文艺事业的忠诚,我们经过两年多的准备,于2004年4月正式启动《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专项。那时的杭州,正是“江南草长,落英缤纷,群莺乱飞”,一派明媚的春光。 在实施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多少感人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身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以他作家的情怀与文化领袖的睿智,始终坚持将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在内的“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编纂出版工作纳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并具体过问它的体例设计、出版、文本审定、封面设计,真正做到了事无巨细、精益求精,自己的文学创作却因此被束之高阁;杨亮才先生是中国民间文艺界的老同志、老领导,他不仅参与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全部策划,而且还主动承担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整体设计,并不顾七旬高龄奔走于湖北、云南、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摸底游说,直至回老家部署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赵寅松是白族文化专家,他任所长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并不从属于文联系统,但他在得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主持实施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后主动请缨,不仅承担了《云南甲马集成》大理部分的编纂工作,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的编纂工作。他说:“抢救遗产不分内外,保护文化岂等文件经费!”这是他的心声,也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的深愿;与赵寅松先生一道为示范本的编纂作出贡献的还有湖北省民协主席傅广典先生及宜昌市民协主席王作栋先生。在他们的主持下,“当阳卷”示范本的编纂亦高速优质,一锤定音。 随着河南信阳文联主席廖永亮、山东枣庄民协主席王善民、内蒙古民协主席那顺、中国民协副主席兼吉林省民协主席曹保明、江苏省徐州市民协负责人殷召义等先后加入到《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工作中来,早日高水平出版这些成果便成为当务之急。也就在这个时刻,经过不断挫折,我们最终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喜结良缘。该社有胆有识的社长董铁鹰先生与总编辑欧剑先生、副总编辑王润贵先生决定投巨资以圆这套“全书”的出版梦。这使我们感到鼓舞,也更使我们坚信中国尚有出版家,而不仅有追逐名利的出版商!促成这段良缘的是一位名叫孙昕的年轻女士。她曾在2002年与2003年两次采访过我,以报道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无“红头文件”、无一分钱的背景下组织实施的壮举。那时,她是一名记者。2004年,她从《中国知识产权报》转调到知识产权出版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打电话了解这项工程的进展以及有关成果的出版问题。当她了解到我们虽已获中华书局斥资帮助出版《中国木版年画集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资帮助出版“中国口头与非物质遗产推介丛书”,但《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出版维艰之后,决定向本社领导反映抢救工程面临的困难。对此,我心存疑,而被知识产权出版社的出版家们铁肩担大义。慨然允诺。 这,都是发生在2l世纪春天里的故事。 在这个春天里,我十分荣幸能成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统帅部的一个成员,并奉调协助冯骥才主席主持协会日常工作及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组织领导工作。可以说,这四年里,我是与中国民间文艺的梦想一起不断成长的。尽管衣带渐宽、双鬓初霜,我与我的同仁们却无怨无悔,抱诚守贞,一直执著于为祖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而努力。这是因为我时刻听到来自田野的呼唤:暂先放下你的寸管,作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我亦不断被冯骥才主席对国家文化命运的关切所震撼:暂先离开你的书斋,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是的,暂先放下,是为了永远拿起——学术;一时离开,是为了不朽的存在——人民文化。 在这部洋洋3000卷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即将问世之际,我觉得有必要对这项工作的缘起与经纬作一些简单的诠释。 关于名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名副其实。它之所以以“中国”相冠,表明其中所收作品遍及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港、澳、台地区民间故事作品入“全书”是藉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金荣华先生之力才得以实现的。这在“三套集成”时代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做到的;所谓“民间故事”沿用的是《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所使用的广义性概念,它泛指一切散文体民间口头创作,包括神话、故事、传说之属;“全书”之称,因它基本反映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基本情况而定,它的确在内容、形式、地域、民族、体裁、题材等方面都比较全面、客观。以它的编纂出版为标志,中国民间故事的形象将不再残缺星碎、模糊不清。 关于关系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心组织实施、全面开拓创新》中即已作过明晰的阐释:“‘抢救工程’与‘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同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持承办的民间文化工程。‘抢救工程’是‘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继承与延续,也是对‘三套集成’工作的一种拓展与深化、发展。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其抢救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是一致的。在文学意义上,‘抢救工程’是对‘三套集成’的范围扩充,增加了史诗、民间叙事长诗;在艺术意义上,‘抢救工程’增加了民间工艺美术,为‘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中缺少的相关部分作了‘补天’;在文化意义上,‘抢救工程’把‘民俗文化’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力求一网打尽,理清了民间文学与民间艺术存在基础的关系。在‘抢救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将最终完成‘三套集成’工作的遗留问题,不仅争取出版《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还将对历时20年的‘三套集成’进行总结、评奖,并探讨有关资料的活化与应用问题。” 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创意之中,周巍峙主席所主持的“中国民间文艺十套集成”工程之组成部分“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县卷本是拟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以《中国民间文学全书》的形式加以编纂出版的。后来,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不得不改弦易辙,决定先编纂出版县卷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歌谣、谚语、史诗、民间叙事长诗等则留待今后再相机启动编纂出版。显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并不是平地起高楼,也不是刻意另起炉灶,它基本属于“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资料的系统编纂出版。 关于原则 在2004年3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推动会议”上,我受主席团的委托,作了《用优异的成绩编好〈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报告,对编纂出版这部“全书”提出了以下原则:1.分批实施、推进,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部编纂出版任务;2.示范本先行,先编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12卷示范本及湖北省当阳卷示范本;3.对未编过县卷本的地区进行普查并编纂县卷本;4.对已编纂县卷本但未作过普查的地区进行普查,以补充原有县卷本资料;5.对已作过普查并编有县卷本的地区进行补充调查,以丰富原有文本;6.对已有少数民族文字县卷本进行翻译并补充有关资料,以编成汉语文县卷本;7.制定体例及出版方案,进行统一编纂及集中出版;8.成立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四级领导小组、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领导此项工作。虽然进度不一,但一年多来这项工作始终是按此原则实际进行的。 关于动机我们妁最初动机是:1.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当然包括对民间文学的抢救,抢救性保护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大量的信息表明,由于种种原因,从1984年起被搜集到的民间文学资料正面临着各种厄运:或佚失无存,或藏诸私家,或变卖造纸,或鼠啮虫蛀,或风雨侵蚀,必须加大对它们的再抢救;3.通过《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的编纂出版,为日后编纂出版《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全书》、《中国史诗集成》、《中国民间叙事长诗集成》等积累经验,并最终完成“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各层级卷本的全部编纂出版;4.为方兴未艾的故事学、传说学、神话学及类型学、母题研究等提供最生动的资料,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进步;5.强化民间故事作品的社会应用,使之在人文精神建设、学术建设、道德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文艺建设、文化产业建设等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亲爱的朋友,《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摆放在您的案头并正一天天增高的今天,也正是全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为您祝福、供您享用的盛大节日。为了这一天,我们付出了我们应该付出的一切;为了这一天,我们为自己的正确抉择、坚定信念、审慎工作而感到自豪。 自豪,来自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光荣,展示了精神家园守望者的无私与智慧! 我们确信,春天的故事永远没有结束,她只会延伸为一次又一次秋天的收获。 2005年8月13日酷热中于北京潘家园寓所 后记 《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河南·新野卷》已经编纂完毕。这项艺术工程凝聚了不少人的心血和汗水。 2005年11月间,根据国家和省民协的有关文件精神,我们开始了编选工作。当初编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时,我们先后出了两个故事卷本,这两个卷本各有所长:第一个是资料本,偏重于科学性,有些篇目略显粗糙和单薄;第二个是公开出版本,偏重于文学性,有的篇目水分较大。为了保证“全书”卷本的质量,我们从中只选取符合“三性”的作品。对公开出版的卷本中的一些重要篇目,挤干水分恢复原貌后才慎重入卷。另外,我们还增加了一部分近年搜集到的新作品。篇目确定,严格分类以后,又逐句逐字对全部作品认真梳理、修订了一遍。所以,从整体上看,新的“全书”卷本比原来的“集成”卷本的确进了一大步。 所有这三个卷本,都是建筑在20世纪80年代,对民间文学进行的全面普查的基础之上的,广大的故事讲述者是我们编卷的依托。在大张旗鼓的普查工作中,我们陆续发现了,些宝贵的“故事篓子”,有的简直称得起是“故事仓库”。像施庵乡的吴根兰老先生.就是一个民间故事的集大成者,肚子里储存着数以百计的各种类型的故事。我们从已经记录、整理出来的80多篇作品中,选收了50余篇,全面展示了他的讲述风格。县新华书店的陈元兴同志,是个较年轻的故事讲述家,我们也选收了他讲述的十多篇故事。其他贡献较突出的有曹学典、李西田、张付方、宋建贵、马振云、宋成云、刘红春等同志,我们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搜集、普查工作中,各乡镇文化专干作了大量的工作。他们既是宣传、组织者,也是实际工作者。搜集资料较多的有新甸铺、城郊、王庄、沙堰、上港、上庄等乡镇。全县青少年学生,为全面普查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当然与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的积极支持是分不开的,我们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县广大民间文学爱好者是我们的骨干力量,他们搜集整理出来的作品往往质量较高,来源也较可靠。葛磊同志深入各阶层发掘故事宝藏,收获甚丰,他采录的作品入选资料本的就有一二十篇。其他入选作品较多的有罗逊宝、魏新来、吴振明、韩国长、齐青璞、王文敏、朱长好、余金鹏、陈昌等同志,我们也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编纂故事卷资料本时,当时的文化局局长崔永当同志,给予了积极配合;1992年编纂《贵地新野的传说》时,县委领导和文联领导都给了全力支持;1994年该书再版时,县委、政府领导也从精神上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关心。我们谨向支持过我们的领导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编纂资料本时,张显阁、吴韵芳二位同志,被聘为副主编.都做了一定的工作;在编纂《贵地新野的传说》时,曹宗鑫同志作为责任编辑和校对,做了大量的案头工作,都功不可没。 这次编纂“全书”,县委、政府领导都很重视,文联领导更是全力支持。 在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新的“全书”县卷本终于完卷了。由于人手少、时间紧,加之水平有限,难免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6年3月3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