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的祖先》收录了作者王春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撰写的随笔杂文。这些杂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对历史史料的深度解读与文化思索,也有对国事民情的观察和剖析,以及对文友故旧的怀念。其中很多篇都是曾发表于台湾报刊的专栏文章,对两岸文化交流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阿Q的祖先/中国当代小品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春瑜 |
出版社 | 中国长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阿Q的祖先》收录了作者王春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撰写的随笔杂文。这些杂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对历史史料的深度解读与文化思索,也有对国事民情的观察和剖析,以及对文友故旧的怀念。其中很多篇都是曾发表于台湾报刊的专栏文章,对两岸文化交流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 内容推荐 小品文,渐行渐远,渐行渐近,又渐渐地远去了,如潮涨潮落散落在沙滩上的碎贝,在苦涩海水的冲刷下,少了引人的各色花纹,多了平实的光泽。这光,不耀眼,但即使在夜里,也会闪出一些光来。它们或被拾走,或又被冲回大海,或静静地散落在沙滩上,散落在草原里,散落在撒满灰尘的书架上……散落在大自然的各个角落里。 《阿Q的祖先》收录了作者王春瑜近些年来的优秀小品文。《阿Q的祖先》内容包括“父母官”考、马桶与文化、迷药与蛊毒、打虎英雄谱、张松式人物谱、请饮一杯屠苏酒和论蒙汗药与武侠小说等。 目录 “父母官”考 乌纱帽考 阿Q祖先考 起哄考 马桶与文化 草鞋情思 话腰带 缅铃趣谈 明武宗与蚺蛇 迷药与蛊毒 药名闲语 醉酒诗 土匪诗 打虎英雄谱 残疾英豪谱 张松式人物谱 飞毛腿列传 “开门七件事” “头脑酒”与“头脑汤” 坑厕与文化杂谈 尸点红丹判贞洁 从马吊到马将 闲话猪脬 “天地君亲妻” 鼾声今古谈 明朝酒肆一瞥 请饮一杯屠苏酒 说明朝酒令 皇帝与毒药 论蒙汗药与武侠小说 针拨白内障始于何时 撒向帐中都是爱 江湖隐语知多少 抢新郎 塾师的辛酸 塾师与我 酒色财气沾不得 关公刮骨疗毒,不用麻醉药 再谈麻沸散 一碗粥装得下半部历史 老牛堂随笔 说皇帝 说后妃 说太监 说宰相 说名将 说清官 说贪官 说奸臣 说改革家 说科学家 说文学家 谁是江上吹箫人 风流道士杨世昌 主编手记 试读章节 乌纱帽考 乌纱帽原是官帽的代名词,演变至今,已成了官的同义语了。区区乌纱帽,何至于如此闪闪发光,浸透衙门气息?这自然也是有个发展过程的。查旧版《辞海》“乌纱”条,谓“古官帽名”,并引《晋书·舆服志》及《唐书·舆服志》作为佐证。说是“古官帽名”,当然无误,但读了此条,失之太简,仍不能使人明白乌纱帽的来龙去脉。 其实,乌纱帽早先并非官帽。唐代大诗人李白有首《答友人赠乌纱帽》诗,谓:“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离。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如果望文生义,以为李白既然戴了乌纱帽,一定是做了官了,其实不然。据薛天纬先生考证,乌纱帽在唐代与“白接胃”一样,是一种日常便帽。因此,李白此诗所写,只是隐处期间的一件小事,并进而论日:“宋元时代,尚未见将官帽称为‘乌纱帽’,而明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则屡见不鲜。”(《“乌纱帽”小考》,《学林漫录》六集)这个结论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明朝冠服,皆损益前代之制,仔细考察,变化不小。洪武三年规定:“凡文武官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圆领衫、束带为公服。”同时又规定,凡是年老退休的官员,以及侍奉父母辞闲之官,允许继续戴乌纱帽,而因事罢官者,则服饰与百姓一样,不允许再戴乌纱帽。显然,明朝将乌纱帽与官紧紧地束缚在一起,加以制度化,这就使乌纱帽与封建特权画上了等号,从此也就与蚩蚩小民无缘,见戴乌纱帽者,只能惶惶如仰视,不敢随便平视了。 历代封建专制王朝无法根治的一个重要弊端,便是冗官之滥,宋明尤甚。明中叶后,官僚政治机构日益膨胀,官多如毛,乌纱帽也就滔滔天下皆是,并越来越高。万历时有人见到南京留守中卫指挥解元先祖解道画像,“年二十许,乌纱矮冠”,按解道是洪武时人,可见明初乌纱帽尚未高耸,而至中叶,则风气大变。如正德时兵部尚书王敞,“纱帽作高顶,靴作高底,舆用高扛,人呼为‘三高先生’。”(《客座赘语》卷一)乌纱帽如此考究,需要量又如此之大,这就使冠帽铺生意兴隆,应接不暇。有首《折桂令·冠帽铺》的曲子谓:“大规模内苑传来,簪弁绥缨,一例安排。窄比宽量,轻漆慢烙,正剪斜裁。乌纱帽平添光色,皂头中宜用轻胎。帐不虚开,价不高抬。修饰朝仪,壮观人才。”所谓“壮观人才”,恐怕多数——至少是相当一部分,名不副实。诚然,有明一代将近三百年间,头戴乌纱帽者,固然也有国家栋梁,风流绝代者在。但中叶以后,选举、考课制度松弛,弊病丛生,博得乌纱者,往往一不知典章因革,二不知钱谷兵农;刘瑾、魏忠贤之流宦官专政时,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拍马有术者拔据要津,持异议者,行直道者,则丢乌纱,遭迫害。晚明势如水火、沸沸扬扬的党争,就争权夺势而言,实际上也就是争夺乌纱帽的斗争。嘉靖时的著名词人冯惟敏谓:“乌纱帽满京城日日抢,全不在贤愚上。新人换旧人,后浪催前浪,谁是谁非不用讲。”同一时期的文学家薛谕道,也愤然日:“软脓包气豪,矮汉子位高,恶少年活神道。爷羹娘饭小儿曹,广有些鸦青钞。银铸冰山,金垂牿钓,今日车明朝轿。村头脑紫貂,瘦身躯绿袍,说起来教人笑。”显然,是非颠倒,不讲贤愚的结果,只能是抢到乌纱头上戴,管他人才不人才!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