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下全译本)》,是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惟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于1936年6月问世,1937年获得普利策最佳小说奖,风行至今;已经被翻译成四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可以说是最畅销的美国小说之一,也被出版商誉为“一切时代的畅销小说”。
小说讲述的故事发生于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佐治亚州,以几对男女青年的爱情历程为主线,反应了几个南方世族家族的兴衰史以及南北战争及南方战后重建的情形。女主角斯佳丽本来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庄园小姐,经历了战争之后,终于蜕变为一个坚强的、自食其力的女商人,其性格具有自私、贪婪、坚定、敢爱敢恨等多重特点。是美国小说中最丰富、最饱满、最经典的女性形象之一。而小说中那段倾城之恋也成为美国小说史上最具浪漫传奇色彩的爱情故事。
《飘(下全译本)》(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是“世界经典文学名著”系列之一。
《飘(下全译本)》简介:
美国南北战争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思嘉,美貌而叛逆。思嘉爱上了英俊的小伙子艾希礼,但艾希礼选择了善良的媚兰。思嘉妒火中烧,她一气之下嫁给了媚兰的弟弟查尔斯。不幸的是,内战夺去了查尔斯的生命,思嘉成了寡妇。战后,思嘉遇到了优雅、特立独行的瑞特,他不久便向她求婚,她答应了。糊涂的思嘉发现今生真正的至爱时,爱又离她而去……
第二天下午,当斯佳丽和黑妈妈在亚特兰大下火车时,寒风正猛烈地刮着,暗灰色的云团在天空中疾驰着。这座城市被焚毁后,车站至今没有修复,她们就在离烧焦的车站废基几码远的焦炭和烂泥里下了车。打仗那几年,每次斯佳丽从塔拉庄园回亚特兰大,总有彼得大叔、佩蒂姑妈的马车在等着,现在她也习惯性地朝四面望着,寻找着彼得大叔和马车。接着,她对自己如此的心不在焉感到可笑。她这次来事先并没通知佩蒂姑妈,彼得自然是不会来车站的。何况她还记得,那位老小姐在一封信里曾伤心地说彼得的那匹老马死了,那匹老马是南军投降后彼得从梅肯“搞”到送老小姐回亚特兰大的。
她朝车站四周那一片布满车辙、凹凸不平的空地处张望,希望那里停有朋友或熟人的马车,可以让她们搭乘到佩蒂姑妈家,但是她谁也没有认出来,既没有黑人,也没有白人。如果佩蒂信里的话是真的,也许她的熟人里已没有一家有马车了。这年月日子艰难,连人的吃住都成了问题,哪里还养得起牲畜呢。在这些日子里,佩蒂姑妈的大多数朋友都跟她自己一样,出门得用脚走。
几辆运货的马车在火车旁装货,此外就是几辆溅满泥浆的公共马车,赶车的都是些模样粗野的外乡人。私人马车只有两辆,一辆是轿车,另一辆是敞篷车,上面坐着一个衣着华丽的女人和一个北方佬军官。一看见那套军官制服,斯佳丽不禁猛抽了一口气。虽然佩蒂姑妈在信中提到过亚特兰大有驻军,满街都是士兵,可是乍一见到这种蓝色军服她还是不免吓了一跳。她一时忘记了战争已经结束,这个当兵的不会来追她,抢她,侮辱她。
她看到火车站周围比过去空荡,便不由得想起1862年那天清晨她来到亚特兰大时的情景。那时她刚做了寡妇,头上披着黑绉纱,心里烦闷得很。那天车站上运货马车、私人马车和救护车挤得水泄不通,车夫的谩骂声、叫嚷声和人们互相问候的寒暄声震耳欲聋。她想起过去战争年代那种让人兴奋得忘记了忧愁的心境,便叹了一口气,接着想到得一路走到佩蒂姑妈家去,就又叹了一口气。但是,她仍抱着希望,等走到桃树街,说不定会碰到熟人愿意让她们搭乘马车的。
她正站在那儿东张西望,忽然有一个皮肤呈马鞍色的中年黑人驾着一辆轿车朝她驶来。“要马车吗,太太?”那黑人从车厢里探出身子问道,“两毛五分,上哪儿都行。”
黑妈妈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出租马车!”她咕哝道,“黑鬼,你知道我们是什么人吗?”
黑妈妈虽说是个乡下黑人,但她并不是一直待在乡下的。她知道正经的女人没有自家的男人在旁边陪着,是从来不坐出租马车的,何况这还是一辆轿车呢。即使有她这么个黑用人在,也还是不合礼节。她看到斯佳丽看着那辆出租马车有想坐的意思,便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你过来,斯佳丽小姐。一辆出租马车加上一个刚放出来的黑鬼!哼,搭配得还挺好!”
“我不是刚放出来的黑人,”赶车人愤愤地说,“我是塔尔博特老小姐家的,这是她的马车,我不过是赶车为家里挣几个钱罢了。”
“哪个塔尔博特小姐?”
“米勒奇维尔的苏珊娜·塔尔博特小姐。我们老东家战死了,我们就搬到这里来了。”
“你认识她吗,斯佳丽小姐?”
“不认识,”斯佳丽遗憾地说,“米勒奇维尔的人我没几个认识的。”
“那么我们就走着去吧,”黑妈妈口气严厉地说,“赶你的车吧,黑鬼。”
她从地上拿起那只毛毡制的提包,里面装着斯佳丽那件天鹅绒新衣服、一顶帽子和一件睡衣,还有一件用一块整洁的印花大方巾打的包袱,里面装着她自己的东西,她也把它拿起来夹在腋下。然后,她就带着斯佳丽穿过那一片湿漉漉的焦土。尽管斯佳丽很想坐马车,可是她没争辩,因为她不愿意跟黑妈妈之间有什么分歧。自从昨天下午突然发现斯佳丽把天鹅绒窗帘扯下那一刻起,黑妈妈的眼睛里便总是流露出一种让斯佳丽看了不舒服的怀疑而警觉的目光。所以想要逃避黑妈妈的陪伴是很难的,而且除非万不得已,她不想惹得黑妈妈满腔怒火。
她们在那条狭窄的人行道上往桃树街走去的时候,斯佳丽又悲伤又灰心,因为现在亚特兰大显得如此荒凉,跟她记忆中的情形完全两样。她们走过亚特兰大旅馆的遗址,以前瑞特和亨利伯伯都曾在这里住过,这么一座优雅的旅店如今只剩下一副骨架和发黑的残垣断壁了。那些沿着铁路两旁绵延了四分之一英里的货栈,原来是存放成吨成吨军需品的地方,如今没有修复,只留下许多长方形的地基,在灰暗的天空下显得死气沉沉的。铁路两旁的建筑物墙都没有了,车棚也不见了,铁路赤裸裸地暴露在那里,没有了遮拦。在这一大片废墟中,有一处就是查尔斯作为遗产留给她的货栈房,现在也无从辨认了。亨利伯伯曾代她给这个货栈房纳税,一直纳到去年为止。这笔钱她迟早得还给他。这是她的另一桩心事。
她们拐进了桃树街,斯佳丽便朝着五角场的方向望去,不禁惊叫了起来。尽管弗兰克曾经把这座城市夷为平地的情形都跟她说了,她却始终没料到会毁坏到如此程度。在她的想象中,这座她极为喜爱的城市依然是满街华丽的建筑物。然而,她现在看到的桃树街光秃秃的,什么标志都没有了,显得如此陌生,就好像她以前从没来过似的。她记得在战争岁月,她曾不知多少次赶着车穿过这条泥泞的街道。还记得在围城的日子里,她曾缩着头、弓着身子在炮弹的呼啸中沿着这条街心惊胆战地奔逃。她仍记得撤退那天,她慌乱而痛苦地最后一次看了一眼这条街。然而,这条街她现在却一点也认不出来了,她真想大哭一场。
在谢尔曼的军队撤出这座燃烧的城市和南部邦联的军队回来后的那一年里,曾经建起了许多新楼房,然而五角场周围一带仍然是一片空旷,只有一堆堆破砖残瓦埋没在杂乱无章的荒草垃圾里。有几座她依稀记得的建筑物仍残留着,但屋顶都没了,只剩下几堵墙,暗淡的光线穿过断墙照射过来,没有玻璃的窗户像张着的嘴,几根烟囱孤零零地高耸着。偶尔,她也会发现几家熟悉的店铺,它们在战火中幸存了下来并经过了修复,崭新的红砖在那些污黑的断垣残壁中显得格外醒目。在一些新建的店铺大门和事务所的玻璃窗上,她高兴地看到了一些熟悉的名字,但大多数名字都是陌生的。特别是写在那些小招牌上的医生、律师和棉花商的名字都不熟悉。以前,亚特兰大城里的人她差不多都认识,如今见到这么多陌生的名字,心里真不是滋味。但当她看到沿街不少新房子正在兴建时,便又高兴起来。
P645-648
很少有作家能做到像玛格丽特·米切尔一样,仅凭一部作品就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这部作品就是《飘》。《飘》(GonewiththeWind,又译《随风而逝》)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十年磨一剑的作品,也是她唯一的作品。自问世以来,这部作品享誉世界,改编而成的电影《乱世佳人》由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主演,几乎囊括当年重要的奥斯卡奖项,成为了电影史上的不朽名作。《飘》也被列入世界文学史上销量最大的文学作品中,译成各国文字一版再版,称得上有史以来最经典的爱情巨著之一。
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Mitchell,1900一1949)是美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她出生的地方就是《飘》中的主要场景——亚特兰大市。从小她就喜欢听外祖母讲关于亚特兰大历史的故事。外祖母指给她看当年穿过后院的南部同盟的战壕,绘声绘色地描述1864年南北战争中亚特兰大全线沦陷的那个夜晚的大火是如何吞没了整个城市。慢慢地,玛格丽特的心中也升起了一束永不熄灭的火把,她有了一个心愿:她希望把这一切原原本本写下来,以一个南方人,也就是说,战败方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这场让无数战士浴血奋战,无数妇女坚守家园,影响了数代美国人的南北之战。
长大后,玛格丽特倾其半生之力所完成的《飘》讲述的正是一部在战火硝烟中震撼人心的南方史诗,一位乱世佳人在浓雾烈焰中一次次浴火复生的动人传奇。
《飘》的主人公是一位生性活泼又有些倔强任性的庄园主小姐:斯佳丽·奥哈拉。她生得白皙明媚、绿眸深邃,魅力远近闻名,身边簇拥了大堆仰慕者和追求者。斯佳丽的心里却只惦念着即将与表妹玫兰妮订婚的儿时玩伴,阿希礼·韦尔克斯。她一心在宴会上找机会向阿希礼表白自己的心意,不想遭到了生硬的拒绝。而另一位狂放不羁的男子,瑞特·巴特勒却戏剧性地闯入了她的生活。
正是在这次宴会上,传来了内战正式爆发的消息,青年男子纷纷驰马扬鞭,奔赴沙场。斯佳丽在怄气之中稀里糊涂地答应了玫兰妮哥哥查尔斯的求婚,匆匆做了新娘,也成了她情敌的嫂子。不想两月未到查尔斯竟病死军中,正值美好时光的斯佳丽却只能黑衣守寡。但她的天性使她没法安分守己地居留深宅。斯佳丽母亲便让她各处走走,刚好等着丈夫阿希礼从战场归来的玫兰妮热烈欢迎她过去亚特兰大居住,斯佳丽便有几分不情愿地去了。没想到作为南军大后方的亚特兰大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让斯佳丽的心情竟有所好转,她不但忙着参加妇女会,护理伤员,而且在瑞特的怂恿下还开始打扮自己,参加舞会。但是终于有一天,南军溃败的势头如洪水一泻千里,战争的阴影开始在每个人的心头蔓延。
终于,亚特兰大开始全线撤退。而此时的玫兰妮有了身孕,行动不便。斯佳丽想到答应过阿希礼照顾他的妻子,咬牙留了下来并亲自为兰妮接生。最后,在漫天大火中,她靠着瑞特的帮助和一匹赢弱的老马逃出生天,拼死带着兰妮和她们各自的孩子返回满目疮痍的家园。斯佳丽刚以为可以舒口气,这才发现,母亲去世了,父亲深受刺激而陷于精神失常。全家上下洗掠一空,没米没油,逃的逃,病的病,只能靠她一人勉力支撑。
就是在这种困境中,一向“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斯佳丽小姐蜕变成为一个行事果断,雷厉风行的干练女人。她带头下地干活,指挥大小事务,还千百次击退了包括北方军队重返在内的大小危机。战事结束后,她和玫兰妮望穿秋水地盼回了风尘仆仆的阿希礼,却发现人是物非。在阿希礼还徒增感叹的时候,斯佳丽却为了拯救庄园做出了一个堪称悲怆的举动:她将母亲的天鹅绒窗帘扯下来改作了一件裙装回到亚特兰大,打扮整齐准备改嫁那个无数次被她称为“流氓”的瑞特·巴特勒,没想到又阴错阳差地违心与她的准妹夫弗兰克结婚……
在斯佳丽身上,“天不遂人愿”和“天无绝人之路”的情节反复变奏复现。她眼睁睁地看着她所熟悉的一切“随风而逝”,冷酷的现实在她如梦似幻的心灵上扎下一颗又一颗钢钉,她只能忍痛被迫长出一层比一层坚硬的外壳。她还未满二十岁时便睹尽世间悲惨,脑中盘旋的只有“累人的重负还得担几天”的歌词。少不更事时,父亲对她说的一句“只有土地值得你去战斗”她当时不甚了了,后来才感同身受,这片盛产棉花的红土庄园竟成了她一生的守护.甚至在她坚持不住只想同阿希礼私奔的时候,阿希礼随手抓起一把泥土塞在她手里就让斯佳丽缓过神来。
在《飘》的下部中,斯佳丽的奋斗传奇与爱情传奇交织在一起,若喜若悲,每走一步都是万分揪心。如果说在庄园她还有深爱的红土地与亲朋友邻并肩奋斗、朝夕相处,到了亚特兰大之后斯佳丽却只能独身扶起将倾之厦。仅有的温馨色调也逐渐褪去,代之以赤裸裸的金钱算计与世俗冷眼。
后来有人指责她在骗婚贷钱、盘削买主、虐待雇工、逼迫丈夫等事件上表现出了贪婪和冷漠。只能说,她对金钱的渴望,是她对战荒时期的饥饿感和战后重建的危机感的延伸,那种“决不让干豆子再上餐桌”的比宗教更顽强的信念驱使她只能拼争上游。作为一名女性,玛格丽特给予了南方女性极高赞美,书中借汤米之口说:“我们之所以在战争中能坚持那么久,唯一的原因就是我们背后有不肯屈服的妇女们。”斯佳丽在管理庄园和工厂的过程中更是第一次觉得女人并不如人们所想的只是张罗家事的角色,而是尽可以与男人一争高下。她看到了时代在变并尽力投身其中,尽管很多同时代的人都拒绝改变。她对母亲那种旧式贵族的向往之情和愧疚之情经历蚀骨的饥饿之后便被冲淡,取而代之的是重新站起和保住家园的坚定愿望,其中也承载着玛格丽特争取女性独立的渴望。 而斯佳丽的爱情之旅在乱世之中被染上了许多凌乱的笔画,以至蒙蔽了初心,她越来越不知道她究竟想要什么。她把第一次的婚姻当成了赌气的工具,却不知道查尔斯的那双眼睛“以前谁也没这么看过她,今后也永远不会另有男人这么看她了”。她把第二次婚姻当成解救庄园的筹码,种下了谎言、分歧与轻视的种子,让一味迁就忍让她的丈夫不得不暗中替她出头报仇,最后死于非命,让斯佳丽落得“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良心的折磨。而对阿希礼,她始终葆有少女的情怀和浪漫,阿希礼虽然心里歆慕,却无力保全她,也无法给她任何承诺,只能一次次留下最深的遗憾。
及至斯佳丽终于与其实一早便对她一往情深的瑞特·巴特勒喜结连理,却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王子公主”的童话。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一段本应“Theylivedhappilyeverafter”(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的美满爱情是如何在一次次的误解和冲撞中慢慢变质。斯佳丽以为自己只爱瑞特的钱,却不知道这个男人点燃了她多少对生活的激情,成全了多少她不着边际的梦想,多少次解救她于水火之中。当斯佳丽被饥饿的梦魇困于浓雾之中,瑞特给予她当时一个男人能提供的最大的安全感。瑞特的天性不喜欢被爱束缚,就只敢以奚落和挑衅的方式博斯佳丽一笑,自己却一再被迫看清夫人心中所思所想依然是那个少女时代便占据她芳心的阿希礼。两人痛失爱女后的不成熟表现更加深了他们感情的裂痕。尾声是在代表旧时代完美女性形象的玫兰妮因小产去世后,阿希礼顿悟兰妮才是最值得爱的女人,斯佳丽在浓雾的摸索中才发现自己最渴望回到有瑞特的家,她是爱瑞特的!而瑞特却看透一切似的以一句颓唐的话打碎了她的镜花水月:“磨没了。我对你的爱已经磨没了。”说罢离家出走。而斯佳丽却宽慰自己总有办法将一切挽回,留下一个明灭可见的结局。
杨绛所说:“横看全书,是一部老南方种植园文明的没落史,一代人的成长史和奋斗史;而纵观全书,则似一部令人悲恸的心理剧,以戏剧的力量揭示出女主人公在与内心的冲突中走向成熟的过程。所以看《飘》,就犹如走进原始森林,越深越美。”《飘》确实是美的,透过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我们可以时时看到米切尔在历史转折时期、在颠覆与发扬传统中的历史责任感与美利坚民族自豪感;可以感受到斯佳丽身上进射出的一种美:一种征服饥荒与蔑视世俗的力量之美,一种桀骜不逊与勇往直前的生命之美。《飘》的最美之处在于,即使一切随风飘逝,即使深爱的人纷纷离她而去,即使她明知道“日光底下,并无新事”(《圣经·传道书》),主人公斯佳丽都会以一种不屈不折的精神安慰自己,就像全书最为著名的结尾句一样:“T0morrowisanotllerday.”(明天是新的一天了。初版时曾被拟为全书标题。)她把所有的苦难、伤痛、不甘都化作一份对自己和明天的期许,就像那双曾属于一位娇美贵妇,却在向瑞特求婚时露馅儿,在阿希礼眼里是一枚枚奖章的老茧丛生的手,紧紧地扼住命运的咽喉。
这样一部巨著,我们既能领略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又能把握细节之处的真实,蕴含了人类追求精神的写照。范纯海和夏曼先生的译本也是出类拔萃,如行云流水般优雅晓畅,确是一生不可错过的经典佳作,谨此也向作者及二位译者致以最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