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海外传播研究书系总序
序言
上篇 理论探讨
第一讲 中国文学中的历史叙事传统
一 中国文学中历史叙事的渊源
二 历史小说的各种典范类型
三 中国传统小说中的历史(时间)观
第二讲 当代红色叙事中的历史观
一 “红色历史编纂学”的由来
二 “红色官史小说”的一般特征
三 《青春之歌》:一个个案分析
第三讲 启蒙历史叙事的重现与转型
一 寻根文学的出现与历史文化意识的高涨
二 寻根小说中的启蒙历史主义意识
三 向新历史主义过渡
第四讲 新历史主义叙事的现象与特征
一 新历史主义文学思潮的现象与轨迹
二 新历史主义叙事之“新质”
三 新历史主义叙事的类型及特征
中篇 作家例析
第五讲 余华的历史叙事
一 两个时期作品的主要类型
二 “存在主义的历史主义”
三 两个特殊的历史文本
第六讲 苏童小说中的新历史主义意识
一 苏童新历史叙事的范围
二 由性和欲望驱动的历史
三 作为新历史叙事的《米》
第七讲 格非小说中的新历史主义意识
一 历史的偶然论与不可知论
二 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宿命论
三 记忆与历史的虚拟论者
第八讲 莫言的新历史主义叙事
一 两个人物与两部历史
二 复调与交响:狂欢的历史诗学
三 新历史主义理念的集合
第九讲 作为新历史主义叙事的《长恨歌》
一 一个人的编年史
二 对传统历史叙事及其美学的还原
三 “女性主义的历史主义”及其他
第十讲 第三代诗歌的新历史主义意识
一 “整体主义”的历史主义
二 “新传统主义”与新历史主义
三 “解构历史主义”与重构历史神话
下篇 专题演讲
第十一讲 由语言通向历史:王朔的意义
一 历史情境与解读王朔的起点
二 语言的狂欢节
三 历史在哪里?
第十二讲 当代小说的精神分析学解读
一 儿童性意识的合法书写
二 “俄狄浦斯情结”的延伸表达
三 精神病理学发病与治疗的形象阐释
第十三 讲民间理念的当代流变及形态
一 小说艺术的民间传统
二 民间理念的当代复活与拓展
三 当代小说中的三种民间美学形态
第十四讲 如何重写革命历史:以《家族》为例
一 “革命”:理念与实践的冲突
二 另一种“家族史”
三 “非常态”的历史叙事
第十五讲 乡村历史叙事中的解构活动
一 关于乡村的“第三种叙事”
二 乡村的“温柔”:对历史的喜剧重构
三 “解构”状态的语言与文化活力
后记
第二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