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编写的《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著作之一,是世界神话传奇经典著作。它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去往西方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将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形象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有情的精怪生动地表现了无情的山川的险阻。以降妖伏魔,歌赞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
《西游记》问世以来,受到历代读者的欢迎,它的故事和人物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建国后,仅人民文学出版社就印了近300万部。各种翻印本、删节本、改编本更是无法统计。历代评论家对《西游记》都有极高评价。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作者吴承恩通过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寄托了对社会一实的批判。其中孙悟空的形象更是我国古典小说不楞多得的艺术形象之一,它的叛逆性格和反抗精神,尤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这本《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普及文库中的其中一本,将为读者展开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话表美猴王得了姓名,欢然踊跃,对菩提前作礼启谢。那祖师即命大众引孙悟空出二门外,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悟空又拜了大众师兄,就于廊庑之间,安排寝处。次早,与众师兄讲经论道,习字焚香。闲时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在洞中不觉倏六七年。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真个是: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花眼笑,忍不住手舞足蹈。祖师看见,叫孙悟空道:“你在班中,怎么颠狂跃舞?”悟空道:“弟子听到老师父妙音,喜不自胜,不觉踊跃,望师父恕罪。”祖师道:“你既识妙音,我且问你,你到洞中多少时了?”悟空道:“弟子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常去山后打柴,见一山好桃树,我在那里吃了七次饱桃矣。”祖师道:“那山唤名烂桃山,你既吃七次,想是七年了。你今要从我学些甚么道?”悟空道:“但凭尊师教诲,只是有些道气儿,弟子就学了。”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不知你学那一门?”悟空道:“凭尊师意思。”
祖师道:“我教你个术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术门之道怎么说?”祖师道:“术字门中,乃是些请仙扶鸾,问卜揲蓍,能知趋吉避凶。”悟空道:“似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不能不能。”悟空道:“不学不学!”
祖师又道:“教你流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又问:“流字门中是甚义理?”祖师道:“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悟空道:“是这般可得长生么?”祖师道:“若要长生,也似壁里安柱。”悟空道:“师父,我是个老实人,不晓得打市语。怎么谓之壁里安柱?”祖师道:“人家盖房,将墙壁之间立一顶柱,有日大厦将颓,他必朽矣。”悟空道:“据此说也不长久,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静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静字门中是甚正果?”祖师道:“此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悟空道:“这般也能长生么?”祖师道:“也似窑头土坯。”悟空笑道:“怎么谓之窑头土坯?”祖师道:“就如那窑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锻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悟空道:“也不长远,不学不学!”
祖师道:“教你动字门中之道如何?”悟空道:“动门之道却又怎么?”祖师道:“此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悟空道:“似这等也得长生么?”祖师道:“此欲长生,亦如水中捞月。”悟空道:“师父又来了!怎么叫做水中捞月?”祖师道:“月在长空,水中有影,虽然看见,只是无捞摸处,到底成空耳。”悟空道:“也不学不学!”
祖师闻言,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这猢狲,这般不学,那般不学,却待怎么?”走上前,将悟空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唬得那一班听讲的,人人惊惧,皆怨恶他,悟空一些儿也不恼,只是满脸陪笑。原来那猴王已打破盘中之谜,暗暗在心。祖师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时分存心;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上者,教他从后门进步,秘处传他道也。
当日悟空巴不得到晚。黄昏时,却与众就寝,假合眼,定息存神。约到子时前后,轻轻的起来,穿了衣服,偷开前门,走至后门外,只见那门儿半开半掩,悟空即侧身进得门里,直走到祖师寝榻之下。见祖师朝里睡着了,悟空不敢惊动,即跪在榻前。那祖师不多时觉来,舒开两足,口中自吟道:“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悟空应声叫道:“师父,弟子跪候多时。”祖师知是悟空,即起披衣盘坐,喝道:“这猢狲!你不在前边去睡,却来我这后边作甚?”悟空道:“师父昨日坛前,教弟子三更时候,从后门里传我道法,故此大胆,径拜榻下。”祖师听说,暗自寻思道:“这厮果然是个天地生成的,就打破我盘中之暗谜也?”悟空道:“此间更无六耳,止只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我长生之道,永不忘恩!”祖师道:“你今有缘,我亦喜说。你近前来,仔细听之。”悟空叩头谢了,洗耳用心,跪于榻下。祖师云:“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罴神,谨固牢藏休漏泄。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此时说破根源,悟空心灵福至,切切记了口诀,对祖师拜谢,即依旧转到前门,坐在原寝之处,当日起来,暗暗维持,子前午后,自己调息。
却早过了三年,祖师复登宝座,与众说法。谈的是公案比语,论的是外像包皮。忽问:“悟空何在?”悟空近前跪下:“弟子有。”祖师道:“你这一向修些甚么道来?”悟空道:“弟子近来法性颇通,根源日渐坚固矣。”祖师道:“你既通法性,会得根源,却只是防备着三灾利害。”悟空听说,沉吟良久道:“师父。我尝闻道高德隆,与天同寿,水火既济,百病不生,却怎么有个三灾利害?”祖师道:“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烧你。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自本身涌泉穴下烧起,直透泥垣宫,五脏成灰,四肢皆朽,把千年苦行,俱为虚幻。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熏金朔风,唤作损风。自囟门中吹入六腑,过丹田,穿九窍,骨肉消疏,其身自解。所以都要躲过。”悟空闻说,毛骨悚然,叩头礼拜道:“万望师父垂怜,传我躲避三灾之法,到底不敢忘恩。”祖师道:“此亦无难,有一般天罡数,该三十六般变化;有一般地煞数,该七十二般变化。你要学哪一般?”悟空道:“弟子愿多里捞摸,学一个地煞变化罢。”祖师道:“既如此,上前来传与你口诀。”遂附耳低言,不知说了些甚么妙法。这猴王也是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修自炼,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P7-9
《西游记》为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古典神话小说的代表作,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小说讲述唐朝法师玄奘前往西天取经,路上先后收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个徒弟,并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了真经东归的故事。唐僧玄奘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直到其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天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终于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我社出版《中国古典小说普及文库》收入的《西游记》,文字是以明末清初的汪象旭、黄太鸿编的《新镌全像古本西游证道书》为底本,参校《李草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以及通行的明代金陵世德堂刊本等版本,进行标点、整理,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