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国第一现场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高杨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们是名人,他们也是凡人。他们是生活的主角,而不是烟火之上的圣像。他们的生活与芸芸众生一样,有摩擦,有爱情,有婚恋,与我们有各种交集。

由高杨编著的《民国第一现场》是第一本微信体记录民国学人真实言行的书,将民国的学人一网打尽,力争还原第一现场;民国学人的学识、精神、风范值得我们揣摩、学习;风波、风流、风趣、风雅、风月,看尽民国风情。

内容推荐

由高杨编著的《民国第一现场》是一本用微信体记录民国的学人们真实言行的书。民国时期的那批学人,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书中一个个鲜活、独立、个性的形象,一段段有声、有色、有趣的文字,将还原那段流光溢彩时期的生活现场,让今人在感动和佩服之余,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精神力量与情感营养。

目录

第一章 风波/

 爱国始,祸国终/A/保护敦煌国宝/背叛/

 闭关吟/不欢而散/不怕孤立/不要老子/

 不以为然/不用西门庆花钱/村夫骂座/打压排挤/

 得罪不得/弟弟周作人/躲在酒缸后面/犯不着/

 妨碍/分食/风波/改诗先生/格调/

 各种玩意儿/跟风之书/棺中放剑/国故这东西/

 黄蝴蝶/假洋鬼子/教授杂咏/镜子/

 救国妙药/就是区区/看不起/可笑之至/

 刻薄小人耳/空袭警报(一)/空袭警报(二)/

 空袭警报(三)/空袭警报(四)/空袭警报(五)/

 空袭警报(六)/空袭警报(七)/空袭警报(八)/

 恐红症/苦劝/老贼/“留学生”/

 露骨到底/路是对的/欧阳竟无/排挤/

 碰瓷/匹夫有责/翩翩蝴蝶/撇开小节/

 《漆黑文选》/启事/强烈的哀愁/抢救放射性镭/

 请君入瓮/曲学阿世/三不会/山大王与小裁缝/

 肾囊总理/殊不佳/私见/四不主义/

 四十该死/思想问题/送葬/太太客厅里的陈醋/

 唐朝刘仁轨/外行/外似忠厚,实多忌猜/

 汪精卫婉拒厦大首任校长/王国维最有希望/

 王国维之死(一)/王国维之死(二)/文章归文章/

 我亦无悔/无法应付/性别启事/学生宿舍/

 “哑铃式”生活/宴之敖/扬长而去/依旧是朋友/

 一气之下/艺术叛徒/有失身份/择善而从/

 憎恶/只有浮浅/忠告/

第二章 风流/

 暗谏/八部书外皆狗屁/比英国人还英国人/

 不可贪吃肥肉/不虚此行/成学/打赌/

 动态教授和静态教授/多坐一会/“断肠人”/

 废名轶事/封面/拂袖而去/高谈阔论/

 各得其所/各自东西/国宝/好人/

 何妨一下楼/黑牡丹/后生的楷范/湖南饭店/

 交际名媛/教授标准/解答李约瑟难题/戒酒/

 金刚/敬则爱/决不敷衍/角斗/可怕/

 课堂包袱/孔子以后第一人/狂性/留一手/

 猫项上的金章/毛遂自荐/每天七百字/

 名角儿温源宁/那就算了/拍案叫绝/评奖/

 评论家小姐/祈雨术/前无古人/且说且噎/

 全不计较/如此交道/如沐春风/如沐春阳/

 三不/三不来教授/三等人才/三个教授/

 三怪/三子/绅士派头/诗神的声音/

 嗜酒如命/双筒显微镜/四大教授/太讨厌/

 太炎不痴/图章 为学问大打出手(一)/

 

 为学问大打出手(二)/文人不害羞/文人与妓女/

 文武老舍/我不认识她/无人能及/

 无书不观,通宵达旦/吾少也贱/无意仕途/

 五大天王/五十之前不著书/五元钱/

 下一堂不许再来/潇洒的教授/惺惺相惜/

 徐志摩大作/学问与口才/学有根柢/鸦片/

 一褒一贬/一辫千金/一个半研究生/

 一念之差/一切为旅客/一条腿的潘光旦/

 以书观志/以书换米/异想天开/

 永无出头之日/有才华的中国人/有一点学问/

 有种/在李庄的梁思成夫妇/臧否/珍本/

 周旋/自学成才/

第三章 风趣/

 不当官/不如为我做文章/不识鲁迅/不许笑/

 不要脸/(]不再过问/吃素/吃“五四”饭/

 绰号/从良/打麻将与读书/大鼻子/

 盗版书/《斗室铭》/放屁/奉承/

 该死的白话文/功狗/瓜皮小帽与西装革履/

 规律/鬼学/合伙生意/胡适之是什么东西/

 画家闻一多/诨名/混账梦/假文凭/

 价值连城的相貌/叫你们系主任来/“借”书/

 进餐礼仪/揪打/决斗/考燕大/

 口技/“老天爷”/“老乡”/两奇/

 骂人专辑/卖春博士/你可要小心/胖子/

 青年的烦闷/求签/区别/人寿保险/

 三怕/生活小诗/水涨船高/四体投地/

 索性/讨生活/偷听生/头等名角/

 题签/替考/施氏食狮史/跳窗/

 五老会议/嬉皮笑脸/向左还是向右/

 小红帽/小活猴/《谢本师》/新腔/

 行礼/烟灰缸/一撮毛哥哥/已故/

 再喝一杯/娶妻当药用/这也算是诗?/

 甄贾宝玉共红楼/中国式婚姻/自杀换自首/

 自生自灭/祖上在徽州/

第四章 风雅/

 爱书如命/按摩/《半农谈影》/背诗/

 本色/“补白大王”/不道德/

 不要只听味儿/姹紫嫣红/畅谈/

 《敕勒歌》/出版“偏门”/除夕/打赏/

 大辫子/当衣买书/方言日程表/甘苦自知/

 稿费/干女儿/光溜溜/汉语英文/

 患难见真情/继起者/驾轻就熟/减刑/

 酒圣/酒中八仙/聚会/拒诺奖/

 “开心果”徐志摩/老农姚从吾/老舍会拳/

 老张的哲学/伶界大王(一)/伶界大王(二)/

 流水线/论酒/买椟还珠/帽子/

 没有原则/门当户对/明智的选择/

 南北旧书业/浦江清游清江浦/青灯如豆/

 请试一口/曲径危桥/入土为安/神色自若/

 失而复得/失眠/书刊广告/孙行者胡适之/

 太太的客厅/谭鑫培说戏/堂会/同唱昆曲/

 图书广告/宛在水中央/未名湖/五体投地/

 乡下生活/相知有素/喜好/心灵本色/

 学问之道/熏陶/砚友/一说便成/

 易交之友/金岳霖的逻辑课/再来一个/

 挚友/中国通/周作人的书斋/

 朱湘的旅欧读书生活/朱自清买书/

 做文章害了他/作艺准则/

第五章 风月/

 爱他的思想/爱屋及乌/煲电话粥/璧人/

 插曲/《忏情诗》/初恋/错误的结合/

 “大眼睛”/单恋/交心/惊为天人/

 癞蛤蟆十三号/老夫新妻/没有反对,就算同意/

 名戒定情/“南国诗人”离婚/男女关系/

 怕什么/偏僻处的吻/情窦初开/情书/

 私事情/四段婚姻/生日/遂愿/

 臀后/万古人间四月天/微笑/

 为爱而死的女人/文章是老婆的好/相逢道左/

 新艳秋/一见钟情/一代妖姬/一往情深/

 影射/有一个人在关心你/怨偶/择偶标准/

试读章节

不以为然

在北大,汤用彤、熊十力、蒙文通和钱穆四人,时时相聚。当时熊十力为新唯识论,经常反驳他的老师欧阳竟无的学说。蒙文通不以为然,二人每见必加驳难。论佛学,汤用彤正在北大哲学系教中国佛教史,应为专家,可以裁决,但他常常独默不语。倒苦了钱穆,在中间斡旋缓冲。这边刚稍作停歇,又自佛学转入宋明理学,两人又据理力争,钱穆于是再上前两边相劝。

不用西门庆花钱

章太炎与伍廷芳两人,在民国初年极为契合,后来章太炎专事讲学,伍廷芳则浮沉政海,二人渐渐疏远淡漠。一九二二年,伍廷芳谢世,其子伍朝枢一日见太炎,谈及乃翁病状,朝枢答:“先父体素健,只因总理蒙难,奔走港澳,操劳过度,遂致病倒,十天之中,须发俱白矣。”太炎听说了,笑笑说:“(伍子胥)一夜须白过昭关,君家早有先例。”又谈到伍廷芳火葬事,朝枢答:“此在欧美,已极平常,惟在中国,实属创见。”章太炎又笑笑说:“我国古亦有之,武大郎即是火葬。”次日,章太炎又遣人送挽联一副,联云:“一夜变须眉,难得东皋公定计;片时留骨殖,不用西门庆花钱。”

村夫骂座

罗家伦对《新青年》周围其他几位摇旗呐喊者,有这样的看法:“《新青年》除了六位编辑以外,更有许多投稿的人,如李大钊,是当时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他的文章写得很好,人也很朴素。周作人是极注意于写小品文字的,他《自己的园地》等一类稿件,都是那个时候写成的。鲁迅即周树人,乃是周作人的哥哥,当时在教育部做一个科长,还是蔡孑民做教育总长时代找他进部的。以后他宦隐于教育部多年,这时候也出来打边鼓,做《狂人日记》、《药》等很传诵一时的小说。至于旧派方面,刘师培在学问方面是公认为泰斗的,他赋性柔弱,对于此类问题不去计较。黄季刚则天天诗酒谩骂,在课堂里面不教书,只是骂人,尤其是对于钱玄同,开口便说玄同是什么东西,他哪种讲义不是抄着我的呢?他对于胡适之文学革命的主张,见人便提出来骂,他有时在课堂中大声地说:‘胡适之说做白话文痛快,世界上哪里有痛快的事,金圣叹说过世界上最痛的事,莫过于砍头,世界上最快的事,莫过于饮酒。胡适之如果要痛快,可以去喝了酒再仰起颈子来给人砍掉。’这种村夫骂座的话,其中尖酸刻薄的地方很多,而一部分学生从而和之,以后遂成为国故派。”

打压排挤

李约瑟中国之行造访了童第周,以惊喜之情盛赞童第周的道德文章与坚韧不拔的毅力时,童氏本人却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童第周在回忆中说:“李约瑟来中国,亲自到宜宾李庄这个小镇上来看我,当时在小镇上引起了一场轰动,也引起了国民党政府的注意,更惹得那个系主任的忌妒。这也是我在同济大学待不下去的原因之一。”一年之后,童第周终于在校长丁文渊、教务长薛祉镐以及自己的顶头上司——生物系主任的合力打压排挤下,弃别同济大学和那个生发梦想与光荣的简陋实验室,携妻带子离开李庄,投奔重庆北碚的母校复旦大学去了。

得罪不得

陈西滢和鲁迅是一对冤家。陈西滢算是鲁迅的第一个论敌,被鲁迅数度痛骂过,因此陈西滢一直被当作反动文人。著名散文家梁实秋说,西滢笔下如行云流水,有意态从容的趣味;才女苏雪林则赞其为文笔晶莹剔透,更无半点尘滓绕其笔端。一九二七年,陈西滢发表《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十部著作》,他在文章中这样评价鲁迅:“我不能因为我不尊敬鲁迅先生的人格,就不说他的小说好,我也不能因为佩服他的小说,就称赞他其余的文章。我觉得他的杂感,除了《热风》中二三篇外,实在没有一读的价值。”他曾经说:“鲁迅先生一下笔就想构陷人家的罪状。他不是减,就是加,不是断章取义,便是捏造些事实。”“他是中国‘思想界的权威者’,轻易得罪不得的。”

P6-P9

序言

他们曾这样活过

一九二八年七月,茅盾与秦德君踏上赴日本的航船,从此开始了一段恋情。秦德君两次为茅盾堕胎。两人从日本回上海后,还秘密订立了四年之约。

在重庆时期,老舍和赵清阁在北碚公开同居,一起从事创作,共同署名。一九四八年,老舍从美国写信给赵清阁:我在马尼拉买好房子,为了重逢,我们到那儿定居吧。

这两个文学家的故事也许只是他们一生中的小小插曲。因为我们在茅盾的所有著作中,没有发现任何有关秦德君的文字。在晚年,赵清阁将所有老舍的来信付之一炬。

民国时代,是风流的时代。民国人物,都是鲜活、独立、个性的形象。

这些人物,有的当时默默无闻而如今大名鼎鼎,有的盛名负于一时而现在早已无人谈起。他们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在时代变迁里,也被适应着如今人们的各种审美和道德趣味,被演绎,被折射。

他们的事迹与片段,如今有的拿来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风吹过,了无痕迹。有的只是被作为人物思想、学识之外的粉红花边,人们笑过,则依然静静躺在故纸堆里。有的被传阅者、传说者无限放大,俨然一个浓妆重彩的传奇。

我们要做的,是将这些生动的小段子纳入他们当时的生活,重新嵌入那样的时代,用心去体会他们的风流、风雅、风趣,洞察他们的风波与风月。

他们是名人,他们也是凡人。他们是生活的主角,而不是烟火之上的圣像。他们的生活与芸芸众生一样,有摩擦,有爱情,有婚恋,与我们有各种交集。

他们有复杂的感情世界,人性的本原会不时地冲破道德的藩篱与世俗的规范。对于这些事件,我们若采取嗤之以鼻的嘲笑或者顶礼膜拜的变相效仿,说明我们对这些故事还缺乏足够的同情与体认。

我唯一担心的,是我所撷取的这些片段,虽然是从历史现场的亲历者与围观者的著述文字中摘取的,但是因为每个主体的主观取向和无意识的心理回避,我们仍然无法直接抵达历史的第一现场,只能寻访到一些对于历史事件的陈述与证词。出于对当事人的尊重,只条列这些陈述与证词,而不做任何褒贬与评价。

从人的感情世界的进化历程来看,我们或多或少可以认知与理解前人的感情世界与生活经历。如果能从这些片段中,我们能用美好的、平常的心灵去接近他们,从他们的情感与性情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精神力量与情感营养,善莫大焉。

无论如何,他们都这样活过。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