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结构框架
第一章 公共选择视角下政府间财政分权问题分析
一、公共选择理论产生背景与主要流派
二、西方主要的财政分权理论
三、现行的主要财政分权实践模式
第二章 公共选择视角下我国财政分权评析
一、公共选择学派的基本观点
二、财政分权的理论前提与现实检验
三、来自地方的情况调查
四、公共选择视角下的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分析
第三章 我国财政体制与财政分权的历程回顾与分析
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
二、一九七八年以来中央与地方间财政分权的评析
三、财政包干体制与分税制评述
第四章 公共选择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成因分析
一、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类型与存在领域
二、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解释
三、公共选择视角下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成因
第五章 委托代理理论框架下的地方政府债务分析
一、委托代理一般理论
二、代理链条中地方政府与相关当事人的关系:一个简单的描述
三、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
四、几点结论
第六章 “寻租”与地方政府债务分析
一、“寻租”的界定
二、“寻租”对资源配置效率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三、财政领域“寻租”的缘起与特征
四、预算内“寻租”活动的运行机制与地方政府债务
五、预算外“寻租”活动的运行机制与地方政府债务
第七章 地方政府债务的财政风险机理及特征分析
一、财政风险研究的缘起与现状
二、地方政府债务转化为财政风险的机制——行政集权导致财政风险易集聚成中央财政的系统性风险
三、地方政府债务财政风险的“风险大锅饭”技术特征
四、债务与财政信息的不透明加剧了不确定性,体制与传统的惯性,加大了财政兜底的可能性风险
第八章 地方政府债务防范的制度分析
一、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背景
二、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制度条件
三、实施公共财政的几个制度前提
四、制度的解决方案
第九章 国内外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存量的做法与经验
一、国内地方政府债务存量化解的相关经验
二、国外一些国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三、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量化解的思路总结
第十章 规范政府财政活动的新出路:政府预算的社会监督
一、政府预算的国家监督模式
二、我国现行政府预算国家监督模式存在的问题
三、政府预算的社会监督模式特点与优势
四、政府预算社会监督主体
五、政府预算社会监督的技术特征
六、政府预算社会监督的机制与路径
七、结语
第十一章 地方治理创新与地方政府增量债务防范
一、地方治理的主要理论溯源
二、地方治理的界定与辨析
三、治理理论与我国的地方治理
四、地方治理创新与增量债务防范
五、我国地方公共事务治理实践模式创新
附录 国家及一些代表性省份与地方关于地方债务管理的相关文件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