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事物遵循其道就能一帆风顺,欣欣向荣;背离其道就会混乱不堪,衰败灭亡。枯萎的树,表面是树干、树枝的毛病,实质是“根”的问题;衰败的企业,表面是销路不畅、运营失败,实质是“本”的问题。“根本”所在正是“道”之所在。掌握“道”就像掌握基因密码,所有阴暗困惑都会迎刃而解。同样是碳元素,可以组成世界上最软的石墨,也可以组成世界卜最硬的金刚石。同样是管理系统,伪系统治标不治本,贻误发展良机,真系统治标又治本,创造发展契机。管理大师加羽著的《合一兵法(以自然之道破解商道密码)》从根源上破解“活得最久”、“利润最高”、“近期瓶颈”三大问题,帮企业稳健扎实地走向世界500强,长青500年。
自然有序,万物有道,企业发展也有其道。守道,企业便可稳步发展,做强做大,成名远扬;背道,便会步履瞒跚,千难万阻,破产倒闭。我国著名管理设计大师加羽先生,将自身企业管理经验与自然科学、历史哲学结合起来,致力于企业如何回归自然之道、如何借助自然之道发展壮大的课题。加羽老师历经15年苦心经营,15年实战实操,终于破泽了管理之道,写成了这部《合一兵法(以自然之道破解商道密码)》。
企业只有回归其本身的发展之道,才能稳定持续地发展,才能成为真正的世界500强。合一兵法的基本构架是“一本二向三线四维五化八环十二体系六十四基因”。这个细分的构架将企业进行了系统化地归纳,并针对企业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地破解和分析,给出了36条管理法则。《合一兵法(以自然之道破解商道密码)》丰富并完善了管理理论,首创欲望学、道理学、争道、合一需求理论等,丰富了管理理论的内容体系。
一、万物有道,管理有道
宇宙从无形到有形,地球从太古到新生,生命从低级到高级,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管理从传统到科学,这所有的背后都有一种亘古不变的规律,这就是“道”。
1.道是什么?
古代思想家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意思是说可以用言语表述的“道”,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名称界定的“名”,不是恒久的“名”。“道”名称未定之前,那是万物的起源;“道”名称已定之后,那是万物的母体。“道”是一切奥妙的由来,是天地万物客观存在的总规律。
“道”的深浅决定收获的多少,“道”的高低决定成功的大小。渔民钓鱼追求数量,可以获得美食;詹何钓鱼可以让鱼主动找过来上钩,坐享钓术快乐;柳宗元钓鱼钓的是英雄本色,“独钓寒江雪”成为千古名句;姜太公钓鱼任凭风吹浪打泰然稳坐,钓的是安邦定国天下兴旺。人生境界由浅人深才能步步提高,经营企业步步合道才能节节攀升。就像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对登山的理解:“如果爬一座小山,像去郊游那样的便装就可以了;可是,要是想爬冬天的八甲田山,从防寒用具的安排到露营的准备等,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如果要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话,连攀岩的技术都不能缺少。也就是说,根据目标的不同,应该准备的用具和想法也都不一样。”
老子说“大道泛兮”,表明了“道”无所不在,普遍存在,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道,就像一位母亲,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源,又始终控制天地万物的发展,存在于万物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总和。“道”在天地之间表现出春夏秋冬、生态平衡等规律;在生命中表现出新陈代新、生老病死等规律;在企业中表现为供需变化、此消彼长等规律。狼有狼道、蚁有蚁道、水有水道、善有善道、盗亦有道……甚至花瓶打碎了也有“道”!
专家把各种打碎的花瓶按大小排列,称重后惊奇地发现:碎片重量在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O.1-1克的最多。最大碎片与次大碎片的质量比为16:1;次大碎片与中等碎片的质量比为16:1;中等碎片与较小碎片的质量比为16:1;较小碎片与最小碎片的质量比也是16:1。考古研究与天体研究者就用这个规律根据已知文物、陨石的碎片推测原状,并迅速恢复它们的原貌。
还有没有其他未知的规律呢?有!我们未发现的,但并不代表不存在。万物有道。人类正是在天地的“道”中循环发展,形成了人类的历史。天地正是在宇宙的“道”中生生灭灭,形成了宇宙的历史。“道”就像一只神秘的无形之手,时刻左右着万物的发展,相互作用,时时关联。
世界万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比如心理主要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胆量主要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力主要是物与物相互作用的结果。你要想改变一个事物的结果,就要根据其规律,改变引发结果的起因。比如:同一项工作昨天是一个进度,今天是另一个进度,由此可推出明天会是什么进度,要想明天的进度不一样就要在今天行动。所有这些又都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必须全面分析,全面认识。只有深入了解并能利用规律,才能让事情朝希望的方向发展。
2.企业的发展、运营和管理也都离不开“道”。
企业的许多重大决策是拍板“应该怎么做”,而确保决策正确的则是“道”一一“为什么这么做”。那些犹豫不决的人,那些作出错误决策的人,那些迷茫困惑的人,都是因为不了解“道”。了解“道”,才能抓住现在,才能把握未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假设把两个果农看做两个企业的老板,他们都想收获更多的果实,一个果农不了解果树的“道”,但很勤劳,整天浇水、施肥、拔草,付出很多。收获的季节到了,果园里枝繁叶茂,但果实寥寥无几。这就像一家企业从表面来看,员工很多,很红火,但一年下来利润很少。另外一个果农了解果树的“道”,根据规律劳作,投入不多,也不辛苦。但果实却很多。这种差距的根源在哪里呢?
很多企业家忙来忙去,有时是在做浇水、施肥、拔草的表面工作,但没有了解果树结果的“原理”,枝叶过旺只是“外形好”,但“生长差”,并不结果或结果不多!即便是施肥,氮肥与有机肥不合理不行;浇水,不同生长期有不同浇法。若不修剪,果树易衰弱少花无果。若盲目修剪,会造成无花无果。不懂原理蛮干下去,只能一年比一年收获少;凡事要遵从原理,这就是企业的生存之“道”,在內表现为看不见的“原理”,在外表现为看得见的“规律”。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我们要从源头开始,持续学习、不断领悟。在我国的五行学说中,“道”字上面两点“一一”代表阴,一横“一”代表阳;中心一个“自”,强调要用心去体悟;外边是一个走字旁,是说体悟大道需要付诸行动。“道”字还有一种解释,里面的“首”代表“头”,外边的“走字旁”代表“行走”,是说“道”是一条从头开始行走的路。管理的过程就是走路的过程,从头到尾,总有曲折,只有按“道”去走,最终才能走到头。《淮南子.缪称训》中说“道者,物之导也”。“导”字准确表明了管理一定要遵循“道”,这将会引导管理按正确的规律去赢得胜利。
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路走来,已经历经了30多年时间,但我国的企业管理还像一个婴儿。无论是宏观的经济管理领域,还是中观的产业管理领域,抑或是微观的企业管理领域,都处于不成熟的时期,有待继续发展成熟。
可惜!一一我国企业管理始终没有真正的体系!1978—1983年主要围绕恢复和扩大生产、增产降耗展开管理。1984—1991年左右以企业承包和提高效率为导向的管理方式,使民企开始发力。1992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到1998年左右,像海尔、联想这些优秀企业已开始探索企业特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也有很多企业用广告战、价格战等制造了很多品牌泡沫。虽然许多民企脫颖而出,但管理依然停留在家族式层次,相当于西方19世纪60—70年代的水平。1999年到现在,由推销向满足市场需求、向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转变。加入WTO后,机遇风险并存,而系统化管理尚未形成,科学管理尚未真正落到实处。
可忧!一一我国各大院校主要以西方管理理论为教材,将西方管理作为依据和标准。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哈佛商学院就做过为时20年的长期跟踪调查,出人意料地发现很多人读MBA前都有着商业梦想,读完MBA后约97%的人去追逐高薪,并未成为预想的企业家。管理的系统与精髓并非是从教科书获得和套用的,管理更是实践的科学,教科书常束缚人的思维,再加上授课忽视实际及国情差异,导致东施效颦没学本质只学表面,糊涂跟着糊涂学。尽管我国研究管理的学者、专家越来越多,但缺乏对管理学最深层最本质问题的解读,对管理的理解始终处于教条的狭隘阶段。至今没有一家权威机构对我国企业管理给出完整全面的学术见解,来引领我国的企业管理。
可悲!一一很多企业家急功近利,忙着赚眼前的钱。不了解根源,不了解整体,不了解未来的人,事业发展常常遇到瓶颈,家庭常常浮躁变化。有志向的企业家则辛苦、忙碌,因公平竞争环境的缺失使企业发展更难、更累!有的企业家总想找捷径,今天看这个好就学这个,明天看那个好就学那个,无系统无章法无辨别,而且很坚定地搭错车走错路,不知道路在何方,不知如何处理,甚至误以为市场经济就是投机取巧、资本猎奇。
可怕!一一很多培训咨询机构对外打着帮企业的幌子。实际上却是一味忽悠、賺钱。不成体系的內容、不适应企业的方法讲得慷慨激昂、天花乱坠,让看不透看不清的企业家,学着名不符实的內容,还像打鸡血一样每天热血沸腾,觉得获益匪浅,感激涕零!在利益的驱使下,很多所谓管理大师只似江湖郎中,努力练就了一流的口才,却很少有人潜心十几年几十年苦求真经!管理也浮躁,喜欢“伟哥”效应、“名人”光环,正由于管理缺乏最根源与全体系的理解,垃圾与钻石才混为一体,迷雾重重。
可叹!一一世界不会等我们。知识爆炸,眼花缭乱;竞争多元,愈演愈烈;专业程度越来越高,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管理问题层出不穷、战略缺乏、执行不足、人才流失、随意性强、人情复杂……企业倒闭潮、盲目跟风潮,值得我们警醒。单靠企业自己摸索是不够的,企业迫切需要规范的管理和方法。“管理”的英文单词Manage,来源于“手”“上肢”的单词Manus,意指手的运用、操纵、控制等。但控制手的还有脑,影响脑的还有心,左右心的还有“道”。管理的视野从平原到山丘,从山丘到高峰,从高峰到天空,从天空到宇宙,管理必须站在全系统、全方位的高度,从过去、现在、未来洞悉长久的发展方向才有出路,需要从摸着石头过河走到最高层次的理解与破译,看清真正的根源!任何狭隘的、教条的管理理论都将被淘汰。
“十五年磨一剑”。《合一兵法》从管理最根源开始,以最新的高度和视野,破译了“道、法、术、器”一整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克服头脑发热或目光短浅的思维,帮助企业以更博大的胸怀走向500强,以更长远的智慧走向500年,以更深的层次实现人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