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李嘉诚的管,管理当学李嘉诚
“管”一 与人为善之智
李嘉诚一直把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奉为自己的圭臬,他深明做人的道理,以诚待人,与人为善,重情重义,事事为他人考虑,为他人着想,这让他拥有了一般人所无法拥有的人缘,也为他事业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懂得做人的道理
李嘉诚语录: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信服并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一个只读完初中的人,一个茶楼里小小的跑堂,一个五金厂普通的推销员,经过短短几年的奋斗,竟然成为香港商界的风云人物,乃至风光无限的香港首富。这听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却是不折不扣的事实,创造这一商业神话的人便是被誉为香港超人的李嘉诚。
关于李嘉诚,香港某报曾有如下评价:“李嘉诚发迹的经过,其实是一个典型青年奋斗成功的励志故事,一个年轻小伙子,赤手空拳,凭着一股干劲儿勤俭好学,刻苦耐劳,创立出自己的事业王国。”不过,李嘉诚自己认为,他事业有成的真正原因是“懂得做人的道理”,他曾不止一次对亲友面授机宜:“要想在商业上取得成功,首先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世界上每个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是最重要的。”
看来,做一名成功的商人,有一个精明的头脑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在做人处世方面有过人之处。事实上,李嘉诚的勤勉、节俭、朴实、坦诚以及他的善待他人(包括竞争对手),为他的事业王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别人做8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起初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李嘉诚13岁丧父,从此,他不得不告别学业,过早挑起家庭的重担。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茶楼当跑堂的。每天,他起早摸黑地侍候客人——倒茶、扫地、擦桌子,忙得不可开交。尽管如此,他于每天工作间隙,还细心观察学习别人如何做生意,如何接待主顾,如何成交。
这段艰辛的打工经历,使他变得勤快能干,也使他具备了察言观色的高超本领,所有这一切对他日后从事的推销工作都大有裨益。
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做不好推销工作的。刚开始做推销工作,李嘉诚因没有经验而屡屡碰壁。为了做得比别人更出色,他只能“以勤补拙”。那段时间,他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商品的大包,挨家挨户地推销产与人为善之智品。在茶楼打工时,他就善于揣摩陌生人的心理,现在做推销,他的这一特长便有了用武之地。
正是凭着自己的勤劳、机敏以及对用户心理的准确把握,李嘉诚做推销的第一年就业绩骄人——年终统计,他的销售额是公司第二名的七倍。 商海之战充满血腥,但这并不是说每个商人都得奸诈投机,以赚钱为唯一目的。后来自立门户的李嘉诚就是一位以诚信为原则,胸中自有公道的商人。他有一句名言:“最聪明的商人不是只看到手中的钱,而是想尽办法以做人为头等大事。”正是坚守做人与处世的原则,李嘉诚在商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赢得了同行、同业、同仁对他的尊重和爱戴。甚至他的
商业竞争对手,也常常不得不由衷地敬佩他。而这些,恰恰是生意人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宝贵的资源。
在李嘉诚创办的塑胶厂刚开始生产塑胶花时,曾有一位外商希望大量订货。为确信李嘉诚有供货能力,外商提出须有富裕的厂家作担保。李嘉诚白手起家,没有背景,他跑了几天,磨破了嘴皮子,也没人愿意为他作担保,无奈之下,李嘉诚只得对外商如实相告。他的诚实感动了对方,外商对他说:“从您坦白之言中可以看出,您是一位诚实君子。诚信乃做人
之道,亦是经营之本,不必用其他厂商作保了,现在我们就签合约吧。”没想到李嘉诚却拒绝了对方的好意,他对外商说:“先生,能受到您如此的信任,我不胜荣幸!可是,因为资金有限得很,一时无法完成您这么多的订货。所以,我还是很遗憾地不能与您签约。”
李嘉诚这番实话使外商内心大受震动,他没想到,在“无商不奸、无奸不商”的说法为人们所广泛接受的今天,竟然还有这样一位“出淤泥而不染”的诚实君子。于是,外商决定,即使冒再大的风险,他也要与这位具有罕见诚实品德的人合作一把。李嘉诚值得他破一回例,他对李嘉诚说:“您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可信赖之人。为此,我预付货款,以便为您扩大生产提供资金。”
外商的鼎力相助,使得李嘉诚既扩大了生产规模,又拓宽了销路,李嘉诚从此成为香港塑胶花大王。通过这件事,李嘉诚悟出了一个道理:坦诚乃生命之重,也是生意场上必须坚持的金科玉律。
李嘉诚曾说:“一个人最要紧的是,要有中国人的勤劳、节俭的美德。最要紧的是你自己节省,对人却要慷慨,这是我的想法。顾信用,够朋友,这么多年来,差不多到今天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个省份的中国人,跟我合作之后都能成为好朋友,从来没有为某件事闹过不开心,这一点我是引以为荣的。”
没有诚心,朋友会离你远去;没有诚意,客户会对你敬而远之。俗话说,商场如战场,而李嘉诚正是凭自己的“诚”立于不败之地。一个“诚”字,是其做人处世的宗旨,也是其事业辉煌的秘诀。
人是世界的主人,也是财富的主人。依靠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精明的用人方法、精湛的业务技能等,固然可以在商界出人头地,取得骄人的业绩;但是要成就伟大的事业,成为被世人广泛承认、崇拜以至景仰的人物,还要靠杰出的素质能力、优秀的思想品质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李嘉诚和那些成功企业家教给了我们许多,而这些是我们最应学习和借鉴的。
善待他人,广结善缘与人为善之智
李嘉诚语录:以德服人,广交朋友,广结善缘才能把生意越做越大。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商场上,人缘和朋友显得尤其重要。善待他人,利益均沾是生意场上交朋友的前提,诚实和信誉是交朋友的保证。就像在积累财富上创造了奇迹一样,李嘉诚的人缘之佳在险恶的商场上同样创造了奇迹。李嘉诚生意场上的朋友多如繁星,几乎每一个与他有过一面之交的人,都会成为他的朋友。
加拿大名记者JohnDemont对李嘉诚的为人也赞不绝口:“李嘉诚这个人不简单。如果有摄影师想为他造型摄像,他是乐于听任摆布的。他会把手放在大地球模型上,侧身向前摆个姿势……他不摆架子,容易相处而又无拘无束。他可以从启德机场载一个陌生人到市区,没有顾虑到个人的安全问题。他甚至亲自为客人打开车尾箱,让司机安坐在驾驶座上。后来大
家上了车,他对汽车的冷气、客人的住宿,都关心周到,他坚持要打电话到希尔顿酒店问清楚房间预订好了没有,当然,这间世界一流酒店也是他名下的产业。”
下面的故事更能说明问题:
1991年秋,李嘉诚收到一位英国丁姓华侨的来信。这位华侨在信中说自己和朋友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万念俱灰的处境。李嘉诚日理万机,平时连一些重大的应酬都无法对应,他却亲笔复信,以诚挚的态度为他“指点迷津”:
“丁先生:人生起伏无常,尤其从事商业。穷人易做,穷生意难做。所以你们现在面临的困难,只是数千年来亿万生意人曾经面对的苦痛的一部分。但如果明白大富在天,小富在人,如果肯勤俭有效力地面对现实,尽心经营,则俗话所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说不定不久你们又有一个好和新的局面。即使一切都不如意,退一步想,则海阔
天空。以今日英国的工资水平,最大不了的也就是多找一份职业,生活应绝对无问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送上英镑500,请你俩一顿晚餐。想想明天会更好!想想世界上有多少更苦的人!”
李嘉诚的为人宽厚,善待他人还反映在他为老家族人扩建祖屋这件事上。
1979年李嘉诚为家乡乡亲们捐建了14栋“群众公寓”。筹建“群众公寓”时,家乡政府部门提出“优先安排其亲属入居”的建议,李嘉诚坚决反对,他在给家乡的信中说:“本人深觉款项捐出,即属公有,不欲以一己之关系妨碍公平分配。”
由于在海外漂泊了四十余年,李嘉诚十分怀念自己出生的祖屋,于是决定重修祖屋。在修复祖屋的问题上,李嘉诚小心谨慎的态度,以大局为重的处理方法无不体现出他的过人之处。平心而论,极富爱心、孝心的李嘉诚,何尝不希望有一个优雅的居住环境,修复一座宽大舒适的祖屋,一则解决族人的居住问题,也能节省“群众公寓”之分配单位,更多地安排
其他缺房户;二则聊表他慎终追远先祖之微愿。
并且,家族内也有亲属提出原有祖屋面积过于窄小,族人居住多有不便,强调这样的祖屋既与李嘉诚今日在香港之显赫地位不相称,又无法更完美地纪念李氏先祖之功德,纷纷希望扩大祖屋原有的面积。
潮州市市政府对李嘉诚祖屋的修复十分重视,积极配合与支持李嘉诚祖屋的扩建工作。居住在面线巷左邻右舍的乡亲们,十分感动于李嘉诚捐建“群众公寓”的同时,并不安排族人入居,觉得扩建祖屋在情理之中,对这件事纷纷表示理解与合作。人们从心理上乃至行动上都做好了搬迁让地的准备。
在狭小悠长的面线巷,收拾行囊准备搬迁的众乡亲们只等候着李嘉诚的一声令下。
然而李嘉诚并没有这样做。
这是一次“德”与“孝”的冲撞。
从小饱读儒家经典,择先贤德善而处世为人的李嘉诚,对这个问题与人为善之智考虑得更全面、更深远,他不论贫穷或富有时,都十分注重陶冶自己的情操,不断完善自己。
在认真思考之后,李嘉诚决定不扩大面积。他打算就在原有面积的基础上建造一栋四层楼房,以供族人居住。他向那些深表疑惑的亲属解释说:
“虽然目前要拿多少钱,扩充多大的面积都不是问题。但是要想一想,这样做的后果必然会影响到左邻右舍的切身利益,我们不能拿乡亲们的祖屋来扩充自己的祖屋,绝对不可以以富压人,招致日后被人指责。”李嘉诚的这一行为让人感动之余又给他自己带来了极高的声誉。
你想一个品德如此高尚的人,别人怎么会不愿意跟他合作呢?李嘉诚在生意场上只有对手而没有敌人,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想一想李嘉诚这句箴言:“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较难,生意跑来找你,你就容易做。”那如何才能让生意来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管在哪儿,朋友和人缘都十分重要。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只有尽己所能,善待他人,广交朋友才能使自己在事业上如鱼得水,在生活中左右逢“缘”。
P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