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俊、冷志明、丁建军主编的《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是第一部关注中国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蓝皮书。本书以率先启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先行先试区域——武陵山片区为样本,以“多维减贫和自我发展能力构建”为主题,全面考察了武陵山片区71个县市区近十年来多维贫困和自我发展能力状况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并基于贫困各维度和自我发展能力各子系统的特征和演变趋势,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同时,对武陵山片区内“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经典个案进行剖析,总结了其经验与启示。武陵山片区是中国连片特困区的典型代表,本书关于其多维贫困与自我发展能力评价、演变特征与趋势等普遍性、规律性问题的探讨同样适用于其他连片特困区。
2012年是中国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深入推进的一年,也是武陵山片区“先行先试”的开启之年。在这一承前启后的关键时点,吉首大学“中国连片特困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研究”课题组以“武陵山片区多维减贫与自我发展能力构建”为主题,编撰了首部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
游俊、冷志明、丁建军主编的《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由总报告、综合评价篇、扶贫攻坚篇、区域发展篇、先行先试篇五部分组成。总报告全面总结了“先行先试”给武陵山片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试点启动一年取得的主要进展,武陵山片区多维贫困与自我发展能力的现状、特征与趋势,以及加快推进片区多维减贫和自我发展能力培育的思路、对策及展望。综合评价篇在构建连片特困区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和自我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片区整体、分片区和县市区三个空间尺度层面对武陵山片区2003年、2007年和2011年三个时间截面的多维贫困和自我发展能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时空演变分析,归纳了武陵山片区的多维贫困与自我发展能力特征及演变趋势。扶贫攻坚篇基于四个维度考察了武陵山片区的经济贫困、人类贫困、生态贫困和信息贫困的时序演变及内部空间分布特征,并分别探讨了相应的减贫思路与对策。区域发展篇则以自我发展能力构建为主线,从特色优势产业自我发展机理与路径、市场潜力测度与发展前景预测、经济地理时空演化与重塑以及软环境对比分析等方面对武陵山片区的产业能力、市场能力、空间能力和软实力培育进行了思考。先行先试篇通过对武陵山片区内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先行先试”实践的个案剖析,归纳总结了跨域环境治理、专业村发展与减贫、跨省县域协作、民族团结创建与扶贫攻坚相互促进、生态旅游扶贫与发展等相关经验与启示。
I 总报告
多维减贫与自我发展:在机遇与挑战中起航——武陵山片区试点启动一周年回顾、反思与展望
一 机遇、挑战与起航
二 现状、特征与趋势
三 思路、对策与展望
Ⅱ 综合评价篇
连片特困区多维贫困测度指标体系构建
连片特困区自我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武陵山片区多维贫困与自我发展能力评价
Ⅲ 扶贫攻坚篇
武陵山片区的经济贫困与产业扶贫
武陵山片区的人类贫困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武陵山片区的信息贫困与信息扶贫
武陵山片区的生态贫困与生态扶贫
Ⅳ 区域发展篇
武陵山片区特色优势产业自我发展的机理、路径与展望
武陵山片区市场潜力估计与发展前景预测
武陵山片区经济地理的时空演化与重塑战略
武陵山片区的软实力分析
V 先行先试篇
“龙凤融城”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破解跨域治理困局的“锰三角”模式解析
贫困村的专业化发展与多维减贫经验
——以保靖县黄金村为例
生态旅游的多维减贫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培育效应——彭水县生态旅游扶贫开发试点的启示与建议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扶贫开发的松桃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