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肖凤文集(散文卷)
分类
作者 肖凤
出版社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肖凤,本名赵凤翔。在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任教50余年。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十佳老电视艺术家”,2008年被授予“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称号。

本书为肖凤的散文集,主要收录了《没有母爱的幸福童年》、《寻母记》、《瘦西湖畔》、《日月潭印象》、《走进珍珠港》、《梵蒂冈》、《圣马力诺》等作品。

肖凤的散文以真实和真情的自然表达,仔细观察、品味、欣赏着人生与生活;同时,也冷静地思索着那些与人的精神追求有关的东西。

内容推荐

《肖凤文集(散文卷)》收录了肖凤的“时间之歌”、“老北京纪事”、“寻母记”、“小久的家书”、“鸟巢”、“鹿回头夕照”、“韩国之旅”、“街头乞丐”、“美国西北大学”、“香榭丽舍大道”、“俄罗斯纪行”等作品。

肖凤的散文不玄虚,不掩饰,不追求华丽的包裹,更不给人以云山雾罩之感,那是从作者胸腔里流淌出来的至情至性,是不舍杂质的纯净甘泉。

目录

第一辑 流动的生命

 时间之歌

 没有母爱的幸福童年

 童年永恒

 过年

 老北京纪事

 师中剧团——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而作

 困惑

 拒绝当播音员

 回眸——“文革”纪实

 寻母记

 香港会母记

 小久的家书

 美妙的声音

 君子之爱——老北京的故事之一

 缅怀齐越先生

 我参加了开国大典

第二辑 鸟巢

 鸟巢

 水

 穷人,富人

 “丁克”家庭及其他

 鹿回头夕照

 三宝树——庐山散记

 瘦西湖畔

 广州的暖意和花香(又一篇)

第三辑 客居韩国

 韩国之旅

 韩国教授车镇宪博士

第四辑 90年代的港台

 启德机场

 家庭式旅馆

 街景

 武装押运

 街头乞丐

 买面条

 “大陆人!”

 台北印象

 日月潭印象

第五辑 美国去来

 芝加哥学派

 密歇根湖畔

 美国西北大学

 纽约地铁

 漫步华尔街

 住在纽约的中国人

 阿顿

 华人重视教育

 小城圣安东尼奥

 夏威夷似天堂

 走进珍珠港

 遍地绿色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我看美国百姓的衣食住行

 另类的拉斯维加斯

 墨西哥边境小镇“历险”

第六辑 欧洲文化觅踪

 巴黎戴高乐机场

 法国索邦大学

 巴黎圣母院

 卢浮宫

 凡尔赛宫

 香榭丽舍大道

 塞纳河泛舟

 法国、卢森堡国境线

 戛纳怀古

 进入意大利

 佛罗伦萨

 罗马

 梵蒂冈

 圣马力诺

 威尼斯的环保问题

 荷兰随笔

 琉森,我终于看见了你!

 圣彼得堡随笔

 俄罗斯纪行

 敏感地带

 庞贝废墟随想

 纽伦堡的法庭·鹰巢

第七辑 幸福家教

 引言

 学龄前篇

 小学篇

 中学篇

 大学篇

 远渡重洋篇

后记

试读章节

童年永恒

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童年,因为童年拥有爱。

我的童年也有爱,那爱来自祖母温暖博大的胸怀。只要扑到她的怀抱里,我就觉得幸福和安全。她那饱满的天庭里,藏着超人的睿智;她那丰满的嘴唇里,常常吐出温柔的语言;她那双不大不小的眼睛里,总是射出和蔼的光芒,这光芒就是照耀着我童年生活的阳光。

小学老师教给我一首“乌鸦反哺”的歌,那首歌的曲调很优美,我常常挂在嘴边哼唱着。我多想快快地长大,像乌鸦一样,反哺我的祖母,报答她的养育和爱抚之恩。

在我小学六年级的一天中午,放学回家后忽然不见了亲爱的祖母,待到下午放学归来时,她已经安详地躺在了床上。我不能相信这就是死亡,因为她的神态像平时一样。当时我尚不明白死亡的含义,可是它却偏偏地降临到了我最爱的人身上。她去得实在突然。但是一点儿也不痛苦,也许是因为她的心地太善良,所以才能够安静地隐去?

然而从此之后再也不能安静的,却是我的心。因为再也没有人给我缝制棉袍,让我抵御冬天的寒风;再也没有人准时为我做好营养丰富的饭菜,等着我下学回家填饱肚子;再也没有人用温暖的双手,轻轻地抚摸我的头发;再也没有人用温柔的语言,来安慰我脆弱的心田;再也没有人为我的年年考第一,闪出灿烂的微笑;再也没有人把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寄托在一个小女孩的身上。

多少回在梦里,我又看见了她,不是影子,而是真真实实的她,我紧紧地抓住了她的手,欣喜若狂地叫着:“奶奶!奶奶!”我抚摸她的脸,搂着她的胳膊,把头埋在她的胸怀里,想把心里所有的话,全部倾诉给她。

梦醒之后,是我最失望的时刻。心立即下沉,仿佛是从一座高山上,猛地摔到了谷底。我是个无神论者,不相信人有来世。然而我最希望能把梦境变成现实,希望祖母能够复生,我能与她重逢。四十多年了,我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如此痴想。

天地相隔,无法相聚,而又极想相聚,这种无以排解的思念之情,总是缠绕着我。凡事,一旦失去了以后,才更醒悟拥有时的宝贵。为了能与祖母团聚,我真想让时光倒流,我真愿意永远在童年。

过年

儿时过年,真有意思。那时候的北京城里,人烟稀少,即使走在闹市中心,也看不到多少人。因为人少,一般的人家,都住独门独院,假如有四五户住在一个院子里,就被称为“杂院”了,何曾见过像现在这样一个院子里住着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壮观情景呢。

进入阴历腊月,大人们就开始忙着筹办年货。一到腊月二十三,祖母、曾外祖母和姑母还有我的奶妈诸人,就着手准备年饭了。按照老人们熟悉的风俗,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是不准动刀动剪子的,所以正月十五以前人口的饭食,必须在腊月二十九以前准备好。只见她们天天待在厨房里,包饺子,蒸包子,馅儿非常丰富多彩,有猪肉的、牛肉的、羊肉的、鸡肉的,素菜的——韭菜的、茴香的、扁豆的,荤素搭配的,分别包出了不同的外形,不同的花样,然后放在大笼屉里,摆在房子外面的回廊上,这回廊就成了天然的冰箱。南房背阴的墙上,还挂满了已经宰杀干净的鸡、鸭、兔子,厨房里的水缸中,游动着欢蹦乱跳的鲤鱼和其他的什么鱼。她们还找出了存放很久的许多细木模子,把面粉塞在里面,再把芝麻、冰糖、红糖、红枣等等填塞在面粉里,蒸出形态各异的桃、石榴、苹果等等甜面点,在每个面点的中间,郑重地点上一个大红点,表示喜庆和吉祥。

最高兴的当然还是小孩子。除了有许多好吃的东西之外,就是玩。从大年初-一天还没有亮的拂晓,就有一拨又一拨的人来给祖母拜年,他们先是冲着正房条几上供奉着的祖宗牌位磕头,然后就给坐在祖宗牌位旁边的祖母和曾外祖母磕头。我还没有睡醒,一个又一个的装着“压岁钱”的红包,就悄悄地放在了我的五斗橱上面。然而最让我开心的还是来了一位又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小朋友,表姐姐、表妹妹,一块儿玩耍,跳房子,捉迷藏,过家家,用双手撑着红色的毛线编织各种各样的图案,一个人讲一个故事,轮流着讲,再说些只有小女孩子才感兴趣也才能够会意的悄悄话,排着队在院子里结的冰凌上滑“冰出溜”,实际上就是“土法滑冰”,不管是谁摔了一个大跟头后,都拍着手哈哈大笑。

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名气最大的当然是厂甸。厂甸里卖着各种各样的吃食和玩具,最引人注目而且难以忘怀的吃食是通天大糖葫芦,平常日子卖的冰糖葫芦只有一尺来长,可是过年时厂甸卖的大糖葫芦却有一丈来长,顶尖上还插着一面小小的红旗,小孩子需要仰起脖子才能看到它的顶端,我当时就怀疑这样大的食品是否会有人买,但是这个大糖葫芦却成了每年厂甸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玩具的花样也是多彩多姿,有毽子,大大小小,都由鲜艳的彩色鸡毛装拼而成;有空竹,长的,短的,大的,小的;有风车,那是一个木制的平面架子上,左右两边装饰着很多圆形的小轮子,只要有风吹过,小轮子们就会飞速地转动,同时发出好听的音响;还有一种叫做“步步登”的玩具,用老北京话发音,前两个“步”字应该读成阳平,第三个“登”字应该读成去声且加儿化,这种玩具实际上是一个玻璃器皿,被料器工人们吹成喇叭形,脖子很长,喇叭口很短,形状很像北方农民手中持有的那种吹奏乐器大喇叭,但是“步步登”的喇叭口是封死的,而且口底的那层玻璃极薄,只要用力一吹,那层薄玻璃就会发出“步步登,步步登”的很有特色的声音,很能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我被老人带着逛厂甸时,就常被它的声音所吸引而走不动路,所以至今仍对它的形象记忆犹新。但是厂甸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地方,似乎还是一种气氛,一种喜庆的,吉祥的,热烘烘的,笑哈哈的,大人孩子全家同乐的,互相熟识的人家在此巧遇的,互不相识的人家在此礼遇的,那样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却让人觉得温暖,合意,舍不得,忘不掉的气氛。所以只要是童年时期逛过厂甸的老北京人,只要一提起厂甸的名字,没有不觉得留恋的。

当然,随着生活的逐步现代化,厂甸仿佛已经变成了一种久远的风俗,一种曾经有过的民俗,而只被老北京们怀念着。“过年”这个词儿也早已被“春节”一词替代了。但是,我相信,不管历史的年轮怎样飞速流转,中国民俗中那股固有的,充满了乐观情绪与人情味儿的气氛,是永远也不会消失的。P9-11

后记

2009年是我在中国传媒大学(原名北京广播学院)任教的50周年。50余年来,我在上课之余,专心写作,先后出版了七部著作,这七部著作的名称是:《冰心传》、《庐隐传》、《萧红传》、《肖凤散文选》、《韩国之旅》、《文学与爱情》、《幸福家教》。这些著作出版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文论报》、上海《文学报》、《文汇读书周报》、香港《文汇报》、《大公报》、《新晚报》、美国《华侨日报》等报刊,都曾经发表文章加以评论和赞誉。北京电视台的1988年“三八”特别节目和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还都对我进行过专访。与此同时,我还主编出版了另外的七本书,并在国内外的多种报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包括散文、学术随笔、学术论文、评论、讲演等)。

感谢中国传媒大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也感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蔡翔社长、闵惠泉总编辑和李水仙博士以及传媒照排中心的辛勤操劳,使得我的著作和文章,在我任教50多年后的今天,得以汇集成为一套文集,以崭新的面貌,再次集中地与广大读者朋友们见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次结集出版的过程中,我对个别文字进行了校对和修订。另外,《肖凤散文选》中的少数篇章这次没有收入此文集,因为我正在写一部家庭故事,需要加入这些篇章中的细节。

肖凤

2011年春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从这些文字中,可以感觉到,肖凤永远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仔细观察、品味、欣赏着;同时,也冷静地思索着那些与人的精神追求有关的东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散文理论家 李晓虹

肖凤散文的叙事方式更反映了作者美好的心性,肖凤散文完全是真实和真情的自然表达,不玄虚,不掩饰,不追求华丽的包裹,更不给人以云山雾罩之感,那是从作者胸腔里流淌出来的至情至性,是不含杂质的纯净甘泉。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审、文学编辑室主任 王兆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3: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