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改朝换代参与者的最后报告;
国共交锋亲历者的往事回忆;
时代剧变见证者的战地写真;
共和国军史丰碑上镌刻的经典战事。
《进军蓉城》由陈宇所著,1946-1950国共生死决战全记录。
《进军蓉城》由陈宇所著,本书讲述:新中国已经宣告成立,蒋介石的顽军却还在祖国的大西南负顽抗,1949年12月,人民解放军二野战军在成都对国民党军展开了大规模围歼。解放军愈战愈勇,国民党军且战且退,至12月底解放军解放成都。至此,国民党军在大陆上最后一支主力战略集团数10万人宣告覆灭。
虎渡溪战斗胜利结束,俘国民党官兵240多人,毙伤100多人。解放军牺牲6连副指导员刘子明以下11人,负伤14人。这11名烈士的遗骨现仍安葬在此地的县烈士陵园。
与此同时,解放军第30师第88团在师政委鲁大东率领下,于15日中午到达青神对岸的白果渡后,扎竹筏,准备渡江器材。
5连2排排长彭和清带领战士们,从江水中打捞起两只被国民党军灌沉的木船,整修后,以此迅速渡江。部队过江后直向纵深插去,迅猛地攻人青神县城,城中国民党守军把注意力放在龙神庙方向,没提防到另一路解放军由一侧的白果渡攻进城中,只好放下武器投降。16日上午8时左右,青神宣告解放。俘国民党官兵400多人。
第88团马不停蹄紧紧追击,于当日下午在以北地区终于追上了由青神溃败之敌,经激烈战斗,俘国民党第65军参谋长凌郁旺以下官兵330多人。同日,第89团在这一地区又经5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歼灭国民党军第160师师部及第479团大部,俘其师长何汉西、团长沈步云等以下官兵1,000余人。
此时的岷江乐山正面,解放军第47师以第139团为前卫,在12月14日即直扑乐山岷江岸边。时在乐山以东金山寺、五通桥、牛华溪的国民党守军,惧怕被歼,都慌忙向乐山附近的岷江两岸退去。15日凌晨2时,第139团进占五通桥。先头部队又连夜追至乐山东岸瓦厂坝,查明乐山东岸有新布防国民党军约两个团的兵力,构筑了工事,并将大石桥炸毁一孔,企图阻止解放军攻占乐山。在岷江东岸的钓鱼台、乌尤寺和蓖子街等处由国民党第335师第3团1营防守;北面的任家坝由3营防守:任家坝以上由第27军防守。
解放军第47师当即决定,以第139团担任主攻,首先歼灭钓鱼台一线守敌,然后向北发展。第141团由右侧向任家坝迂回,协同第139团歼敌。
15日6时半,第139团在团长徐仲禹、政委王尚指挥下,首先集中全团迫击炮,猛烈轰击钓鱼台一线的敌军阵地,随后部队出击。
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