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决战锦州/1946-1950国共生死决战全纪录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作者 张正隆
出版社 长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权威的一手资料,亲历者的回忆,张正隆式叙述!

著名作家张正隆继《雪白血红》《枪杆子1949》之后推出四野战事经典系列力作!

《决战锦州》:毛泽东密发林彪数十封电报,四野将士奋勇争先直逼锦州城……蒋介石亲临沈阳督战,十万“国军”难逃覆灭结局……

内容推荐

著名军旅作家张正隆战争经典作品《决战锦州》,全新演绎第四野战军战斗进行曲。

《决战锦州》讲述: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第一阶段,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主力对踞守辽宁锦州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役。锦州之战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双方在东北发生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国民党数十万部队被歼灭,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和第6兵团司令官卢浚泉被俘,东北国民党军和关内联系的咽喉——锦州,被解放军死死扼住了。

目录

第一章 黄金般的黑土地

 1.只要有了东北

 2.大练兵

 3.“我为谁人扛起枪”

第二章 军事学术大研讨

 1.毛泽东瞩目锦州

 2.林彪要打长春

 3.电报大战

 4.“活思想”

 5.罗荣桓和刘亚楼

 6.毛泽东连发两电

第三章 内战中的内战

 1.蒋介石的难唱曲

 2.卫立煌不听老蒋的

 3.廖耀湘武装大游行

 4.范汉杰的“天职”

第四章 奔袭北宁线

 1.突然性是战略的本质

 2.“白老虎连”

 3.紫荆山下,

 4.攻克义县

 5.朱瑞不朽

第五章 兵临城下

 1.“关键是争取在一星期内外攻克锦州”

 2.“打下强点,敌人就垮了”

 3.“旋风部队”司令

 4.“守配水池的是铁打的汉”

 5.大挖交通沟

第六章 塔山拼命仗

 1.林彪发狠了

 2.蒋介石说:攻不下塔山,军法从事!

 3.虎啸塔山(一)

 4.虎啸塔山(二)

 5.地之险易因人而异

第七章 怦然一声

 1.又一座血城

 2.省府大楼下

 3.十八勇士

 4.梁士英——董存瑞

 5.“攻坚老虎”

 6.“老头坦克”

第八章 长春没用打

 1.久困长围

 2.曾泽生义举

 3.悲哉!郑洞国

试读章节

经过两年的浴血奋战,共产党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取得了全国战场上的主动权。国民党军队已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减到365万,能够用于前方作战的只有170万,作战方针也由“全面防御”、“分区防御”,变为以北平、西安、汉口、徐州、沈阳五大战略据点为支柱的“重点防御”。共产党军队则由120万人发展到280万,所占面积为全国的1,4,人口达到1/3以上。

比这些数字更令人振奋的,是难以用数字表示的人心与士气的对比。

黑土地的形势更为看好了。

到1948年3月冬季攻势结束,国民党军队已被歼灭57万人。此时,尚有14个军,44个师,加上地方武装共55万人,但已被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块互不相联系的地区。人心浮动,士气低下,供应困难,恨不能像冷兵器时代那样,挂出一块“免战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占共产党军队1/3以上的105万东北野战军和地方部队,占领地区为黑土地的97%,人口为86%。

一方孤城困军,把希望寄托在不知何日才能到来的援军,甚至是至今也未爆发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上。一方大军踊跃,实力就像大地一样实在而又坚厚,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当初,日本投降后,毛泽东是亦喜亦惧。喜不必说了,那惧不仅是忧惧内战行将爆发,对内战前途也不能说没有忧惧。雄才大略的毛泽东,从未把自己当成神。战争毕竟是实力的对抗。当时的中国革命前景实在不容乐观。

”八一五”后的蒋介石,拥有中国4亿人口中的3亿人以上的地区,控制着所有大城市和绝大部分的铁路。他接收了1 00万侵华日军的装备,有430万军队。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亚洲也是首屈一指的。作为这支军队的统帅,没有比在军旅中起家的蒋委员长更懂得它意味着什么了。

更重要、更意味深长,也是更具有威慑力的,是这支军队有39个旅是美械装备。在当时,美械装备就是“现代化”、“胜利”的代名词;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和美国站在一起就是和胜利站在一起。有一个“39个旅”,就意味着会再有一个、几个“39个旅”,就意味着美援会源源而来。

比之总是干净利落,穿一套质地考究的军服,既有军人的威仪,又有学者般儒雅的蒋介石,身材略高点的毛泽东,就“相形见绌”了。这不仅因为他就像他指挥的那支质朴的军队一样,总是穿着那种又肥又大,有时还打着补丁的粗劣的衣服,还因为这个从信仰到性格都和蒋氏格格不入的人,确实不怎么修边幅。

然而,即使是天天都在诅咒他的人,也不能不承认他是中国的第一个伟男子和天才。

毛泽东的天才和风度,表现在他站在历史峰巅上“一览众山小”的恢宏气度,和勇立时代潮头驾驭历史纵横自如的潇洒。此前,他曾将坎坷艰难的共产党引向坦途,并使之充满朝气和活力。此后,仅用3年时间,就把那个被朋友和敌人都视为中国最强有力的人物,流放般地赶到了那个虽然美丽,却无论如何也盛不下那颗心、咽不下那口气的海岛上。

可是,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脱掉那身灰布衣服,换上一套蓝布制服,再戴上一顶那个年代好像挺时髦,却让人觉得有点不伦不类的盔式帽时(以后好像再没见他戴过),他的心情可实在不敢轻松。

他不是怕去重庆打那种冠冕堂皇的嘴巴子官司。有一手风流倜傥好书法,写一手才气横溢好诗词和政论的毛泽东,在这方面对付蒋委员长游刃有余。可嘴巴子、笔杆子再厉害也不行,嘴巴子和笔杆子里面出不了政权。

当时的毛泽东已不像在江西时那样“寒酸”了,但他所统帅的部队力量仍然薄弱。蒋介石的军队接近他的4倍。如果装备和训练程度也可以用数字表示,还不止这个数。力量对比当然不仅仅是数量的多少,可没有数量也谈不上力量。

讲求实际的共产党人,即使想打内战也应该再等上几年,待双方实力相当,或是比对手强大时,再动手。

由不得共产党。

和平是力量的均势、平衡,或者是由于不平衡而屈辱的臣服。“八一五”后的中国,没有这种平衡。毛泽东的字典里,也没有“臣服”这两个字。

但到了1948年,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中国革命已具备了胜利的可能性。不过,国民党还控制着相当强大的战略集团,还有很大的战争能力。真正解决胜负,还得通过最后的战略决战。

在毛泽东的视野里,西北、中原、华东、华北和东北五大战场,1948年秋天,“稻浪”金黄,丰收在望。而丰饶的黑土地,则是块秋色浓,来得早,熟得快,应该开镰收割的第一块高产田。

“只要有了东北!”毛泽东下定决心,现在就要拿下东北——只要拿下东北,这天下迟早就是共产党的了。

2.大练兵

墙上刷着“练好兵,打长春”;会上讲着”练好兵,打长春”;请战书和决心书上写着“练好兵,打长春”——从1948年3月开始的历时近半年的大练兵,刀锋直指长春。

这是黑土地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练兵活动。以往基本就是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地练了,这次就是训练、演练。练什么?主要是练攻坚。当然也离不开林彪的”六个战术原则”,即“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

P6-8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3: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