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在东北》编著者李藕堂。
陈云在东北解放战争中重大的历史贡献,与林彪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历史功绩,是各有千秋,相辅相成的。
但是,由于陈云生前不准别人宣传自己,自己更不包装自己,加上真理又有一定的时间性。所以,陈云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功绩,虽然非常大,但鲜为人知,没有留下相应的史料,这是我应邀写这部书的最大困难。
因此,在重点阅读、研究已经公开发表的陈云史料的同时,我还把很多精力,用在有关陈云口述史料的挖掘上。挖掘这种口述史料很难,因为当年的亲历者,多已作古。我只能从他们的后人,及其亲友的依稀的记忆中,探寻有关陈云的蛛丝马迹,再加以考证和研究。
《陈云在东北》编著者李藕堂。
《陈云在东北》主要内容包括:喊魂、无我禅师、老山炮、土匪头子金国清、马宾和他的民兵、一件黄呢子军大衣、沉稳的马宾、惊弓之鸟和圣人等。
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在东北解放战争中,曾做出过重大的历史贡献。在当时东北大变革、大动荡的复杂环境中,陈云同志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秉承“唯实论”,开创性地工作。他较早向中央提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意见,对中央调整东北工作的战略方针,解放东北乃至解放全国,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请进,请进。他们又躲进暗影里。
冻梨一高跳进院子里就喊,我娘呢!你们把我娘怎么啦?
这时正房的门开了,走出一个五短身材的男人,用略带沙哑的嗓音说,你娘完好无损,在炕上坐着呐。
冻梨又问,告诉我,你们是什么人?
那人说,大冷的天,有话进来说嘛。
冻梨抬头望着握着他手的陈云,陈云就领着冻梨走进屋里。冻梨一进屋就喊着娘,就冲进娘的房里。只一眨眼工夫,他又冲回来,坐到陈云的身边,陈云目光是那样安定,慈祥地望着他。这使冻梨在那个寒冷的冬夜里的感受,就像在他心里点燃了一把火,永不熄灭的火。
你真的是一位皮货商人?那个说话略带沙哑,目光游移不定,眼皮又飞快眨动的人,轻轻地问。
这时坐在那人对面的陈云,在神定气闲地望了对方一眼后点点头,请问,你找我有什么事?
当然有事。那人觉得对方有些蔑视他,悻悻地说,我找你,当然有事。说着,他解开身边的一个包袱,取出一张皮子,扔到炕上说,听说元宝屯来了一位皮货商,我就是来请你,给我看看这张皮子。请问你贵姓?
敝人姓廖,请问你贵姓?
我姓金。那人的目光依然游移不定。说话的口气、神态也不固定,时而谦恭,时而卑琐,又傲慢和惊恐。
油灯下,说姓廖的陈云,一再用手用眼看那张皮子,只短短的几分钟,就拍案喊好。这是上等好货!上等好货!上等好货!
姓金的那人眼里,散发出来的全是惊讶的神色。旋尔,他又收敛目光,用怀疑的口气问,何以见得?你不是蒙我吧?
陈云说,江湖人以诚为本,我说话是有根据的。你看这皮子毛色光亮、圆润,本身就是上等水獭,只有吉林的海龙出产,为历代清室贡品。你再看,这猎人的枪法,枪砂是左眼射进,右眼射出,水獭被射杀,而皮毛毫毛无损,这可真是神射。这样的皮货,绝对是贡品。
姓金的那人,双眼惊得如猫眼般圆,旋尔又收敛目光,望着地下说,先生过奖,山野之人哪来贡品。说完,又从包袱里拿出一张皮子,双手递给陈云,请先生看这张皮子怎么样?
陈云双手接过皮子,在灯下扫了一眼,用手一摸就说,这张皮子一钱不值。
为啥?
陈云还没说话,从屋外传来一阵急促杂乱的跺脚声,冻梨立马站起来,用身子护住陈云,双眼紧盯房门,一双眼瞪得也如猫眼般滚圆。
从门缝里传来一个人的哀怜声,当家的,外边天太冷,冻死人了!
屋里这位被称为当家人的男人,脸上像冻僵了一样,毫无表情,陈云却有了回应。是啊,冬月天的夜里,是会冻死人的。何不让他们进屋里来避避风寒?
廖先生!几乎是同时,冻梨和他娘,还有这位男人,都惊诧地望着陈云,冻梨他娘还加了一句,廖先生他们不是好人!那个男人嗖地站起,一脸凶相地冲冻梨娘喊,你说什么?
陈云也站了起来,用手拍拍那人的肩头,一脸温和地说,老兄,不要动肝火,你想想吗?如果有人半夜闯进你家,你会对他们有好感吗?再说,一个人是不是好人坏人,自己心里最清楚……
屋外又传来急促地跺脚声和呻吟,陈云说,大嫂,人都是父母所生,咱不能见死不救吧?我看,不管他们是什么人,都应该让他们进来暖和暖和?
冻梨他娘叹了一口气说,你这人真是菩萨心肠!说着下了炕,走到门口,打开房门,还没等她说话,外面的那几个人就向风一样刮了进来。冻梨他娘在灶坑前扒了扒灰火,随手又点着了几根麻杆儿,就走出屋子。才进来的那几个人忙喊,你要干什么?屋子里的那个男人、陈云也冲到门口,冻梨早冲到院子里,娘,你要干什么?他娘说,刚才我为你哥叫了魂儿,现在我要为你哥照亮引路。说着,她又撕心裂胆地喊了一句儿呀,娘为你举灯照亮,快回家呀!说着,这位瘦削的女人,高高地举起点燃的麻杆儿,使劲摇晃。火光,在月黑的夜空里,显得十分明亮。
冻梨忙从娘手里接过火把,几步爬上包米楼子,高高地摇晃着火把,也底气十足地连连高喊,哥哥,快回家,快回家,快回家呀!
不知是天寒夜冷,还是这娘俩招魂的喊声,在夜里分外的疹人,除了陈云,那些人竟浑身抖成一团……
母子的呼叫声和手中摇晃的火把,惊动了一个人和一群人。
这个人是中共宾县县委书记马宾。这是发生在一九四五年,那个多雪的冬天里发生的事。
这群人是元宝屯才组织起来不久的民兵。他们在松云禅寺里训练,晚上也在这里休息、值班。因为这里的土匪太多,有情况,他们可以随时拉出去,保卫才刚刚翻身的爹娘和乡亲。
马宾是北满地区第一个下乡住到农民家里的县委书记。由于他和农民打得火热,他就最知道农民心里想什么,急需什么。所以,宾县的土改运动搞的非常成功、非常出色,受到时任中共北满书记陈云同志的赞赏,并亲自为《东北日报》撰写社论《向马宾同志学习》。
这天,马宾陪同陈云到元宝屯视察工作。
前一阵子,也就是在还没有调动主力部队剿匪的那些日子,陈云贴身的警卫员被土匪暗杀了,他就再没配备警卫员。每次下乡他身边只有王秘书一个人。马宾多次向他推荐合适的,他都没同意,这次马宾发了狠,一定要为陈云找一个贴身警卫。
陈云这次下乡,马宾本来安排他住在松云禅寺的民兵队部,理由是,这里群众基层非常好,进屯的土匪也较少,但也时有少数土匪在这一带出没。P3-P5
陈云同志在东北的经历,是他伟大、光辉一生的一个片段。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贡献给了党和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思想系统完整,深刻丰富,是党的历史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实践,形成了科学的工作指导方法;特别是他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军事斗争等方面的科学建树以及崇高的伟人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
作为一名曾参加过东北解放战争的老兵,我对东北解放战争有着特殊的感情;对描写东北解放战争的作品,感到格外亲切。
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在东北解放战争中,曾做出过重大的历史贡献。在当时东北大变革、大动荡的复杂环境中,陈云同志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秉承“唯实论”,开创性地工作。他较早向中央提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意见,对中央调整东北工作的战略方针,解放东北乃至解放全国,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云同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广为世人所熟知。这一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光辉的“唯实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有创新意识,要创造性地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充分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认识世界,解决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中,要牢记一个不变,这就是我们党的宗旨不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大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奋发进取,学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风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我为这部书的出版祝贺!
谨此为序。
陈云在东北解放战争中重大的历史贡献,与林彪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历史功绩,是各有千秋,相辅相成的。
但是,由于陈云生前不准别人宣传自己,自己更不包装自己,加上真理又有一定的时间性。所以,陈云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功绩,虽然非常大,但鲜为人知,没有留下相应的史料,这是我应邀写这部书的最大困难。
因此,我在重点阅读、研究已经公开发表的陈云史料的同时,我还把很多精力,用在有关陈云口述史料的挖掘上。挖掘这种口述史料很难,因为当年的亲历者,多已作古。我只能从他们的后人,及其亲友的依稀的记忆中,探寻有关陈云的蛛丝马迹,再加以考证和研究。
这种口述史料非常重要。因为这些口述史料,比较真实地保存了当年那段历史的诸多信息。
但是,这种口述史料,可遇而不可求。因为诸多的原因,这些口述史料不能在公开场合传承,有的就变成了一个个永远再也打不开的黑匣子,成为永远的遗憾。但历史绝对不是永远不可破译的黑匣子。
比如,我在与一位某省副省长交谈时,无意中他说出了一个让我兴奋不已的信息。他说,他与某省的原省委书记比较熟悉,特别是这位省委书记退下来后,他们来往更多。他说这位省委书记,原是高岗的重要部下,知道高岗很多的事情。但因诸多的原因,他曾发誓不对外人讲,那位副省长曾劝说他,应该把这些珍贵的史料留下来,但是这位省委书记没有动心,他理解这位省委书记的苦衷。虽然如此,他们在多次的交谈中,还是在无意中透露出一些重要的,也是非常敏感的历史细节。如一九四五年四平保卫战失利后,林彪在大撤退中,也曾决定从哈尔滨、齐齐哈尔撤离,并且已经得到东北局、中央的批准。为什么林彪没有从这两个城市撤出?连撤出的准备工作都没有做?据高岗说,这是陈云作了林彪的工作。为什么这样大的事件,在公开的史料上没有记载?原因很简单。陈云不说,他又不准别人说。后来,高岗又较早的成为负面人物,他的话便不可信,也不敢信。再后来,林彪成为副统率,这件事更不能提。从此,这件事就化为乌有。当然,口述史料也不能一听就信。我对这个口述史料,也是作了许多的考证后,才认可的。
在东北解放战争中,高岗和张闻天从沈阳到哈尔滨“找陈云",就足以证明高岗对陈云的敬佩与信赖。后来,他们又在北满分局工作一年多,配合默契,同舟共济,在剿匪、土改工作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再后来,他们在东北局工作时,依然配合默契,坦诚相交。在这方面,我们可以从陈云给高岗的一些信中看出,他们是无话不谈的。从这一点,高岗说陈云曾做过林彪的工作,不从哈尔滨、齐齐哈尔撤离,是可信的。
现在我们再从已经公开的史料来分析林彪决定,并报请东北局、中央,从哈尔滨、齐齐哈尔撤退,并得到批准,这是一九四六年六月初的事。在林彪接管东北党政军大权时,也是六月间的事。一九四六年七月,林彪召开东北局扩大会议,制定出“七七决议”,林彪都没有提及到从哈尔滨、齐齐哈尔撤退的事。这就证明林彪关于从哈尔滨、齐齐哈尔撤退的决定,已经改变。
是什么原因,改变了林彪的决定?有史学家说,这是因为蒋介石下达了第二次停战令,给了林彪时间。
但别忘了,蒋介石下达的第二次停战令,停战只有十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