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持续改善(缔造一流企业)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林惠春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权力下放与责任下沉

改善要求全员参与,这既是企业全员的责任,也是企业全员的权利。改善的过程是员工成长与掌握一定自主权的过程,权责不分家,这也是让员工真正承担责任的过程。所以,权力下放与责任下沉,是企业导人改善的前提条件。

权力下放和责任下沉也就是管理下沉,这在国际上已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其特点是:

·组织重心向两极化发展:

·组织结构外形更加扁平化;

·组织运作更加柔性化;

·组织结构的动态化。

管理下沉的出现,有两个层面的原因,一是企业战略由机会型、资源型往专业型、精细型转变,其中伴随的内部转变就是改善的引入;二是充分挖掘客户需求并满足这些需求的需要,这在后面的章节将重点谈到。

下面以海底捞为例。

近年耒,海底捞以服务制新激发每个员工自动自发地用心服务顿客的管理模式,成为因内企业的典范,甚至在国际管理研完领域刮起了“海底才旁热”。

海底捞秉承“服务至上、顿客至上”的轻营理念,改变传优的标准化服务,转向提倡十性化的特色服务,为预客提供贴心的服务。在对内关系上,海底捞倡导依靠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并努力制建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使员工能够在选一平台上实现自我的价值。

如果只看组织层级和机构设置,海底捞与其他的餐饮连锁店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由于授权大小的不同,以及企业文化的引导不同,经营的结果也产生了差距。从海底捞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推进管理下沉的重要方式。

首先是充分授权。海底捞要求管理者对下属完全信任,以使每一位员工都拥有终端决策权,并将好的方法尽快应用于实践当中,为顾客提供最佳的服务,为产品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思路。

其次是系统搭建。海底捞努力营造一种紧密而高效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团队与团队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充满协作、沟通、信任和互相照顾的气氛,这使得整个企业信息畅通、运转灵活。

此外,调整相应的绩效管理作导向和保障。海底捞也有绩效考核,但其最终考核目标不是单店利润,而是建立在顾客和员工的双满意的基础上的团队表现。这样的考核结果将主要用于自我导向,而非用作监控。

由于每位员工都拥有终端决策权,这激发了员工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充分授权释放员工的创造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就会把企业当成是自己的企业,懂得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绩效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也是改善所要依靠的重要基础。

要在企业中实现管理下沉,还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从思想上让员工认识到自己也是企业的管理者,不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于公司于团队有利,员工也有权利和义务去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当然,思想的转变是比较困难的,企业管理者不能仅靠标语和口头的发动,还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并把管理落到实处。

权力与责任的关系。责、权、利不分家,有权方有责,有责方有利。所以,放多大权力就捆绑多大责任,反过来,希望员工承担多大责任,就要给予其多大的权力。权力下放之后,员工可以自己制定指标,以避免不稳定性与盲目性,员工将对自己负责,并按照自己定的目标考核自己。

整体与个体的关系。管理下沉并不意味着管理者的职能转移,而是建立一种全员参与管理并各负其责的机制,营造共建共管而又责任明确的企业氛围,避免员工产生“管理下沉了,别人管不着我了”的片面认识。总的来说,个体还是要服从整体的统筹安排,员工应该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积极参与管理。  权力下放、责任下沉也不是对所有的企业都适用的,因为其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些更高的要求,都需要通过改善来实现。所以,改善中有权力下放与责任下沉的内容,通过权与责的分……

P31-33

目录

改善:老板的挑战

困惑的中国企业家

抱怨之前,请先用一年时间尝试改善

任何事物都有改善的空间

学习和研讨获取改善力

改善是永不满足的创业状态

勇于改善,宽容失败

从经营模式开始

权力下放与责任下沉

使员工成为“利润中心”

培养员工“发现浪费”的意识和能力

接近客户,亲临现场

改善的目标——客户满意的“三均衡”

改善的常用工具

从丰田看改善的五大重点

改善,从“防错”开始

改善常用的“”招

改善管理五项“基本法”

改善的三大配套系统

改善的实现途径

每天改善%,一年改善倍

持续经营,高效优化

不断地“习惯性归零”

抓住问题反复改进

改善即微创新

微小的改善可以汇聚成巨大的变革

改善的系统保障

应用“戴明环”,建立改善的理论基础

全员改善的“”保证

打造学习和培养系统

使改善过程与成果透明化

将结果标准化

组建“改善委员会”

企业文化让改善持续

让改善成为工作的常态

改善自上而下,高层引导推进

个个积极思考,人人提出方案

全面改善,“一个也不能少”

让改善的精神向上下游延伸

提升有量度,改善无止境

附录一 “阿米巴”经营模式与中国企业的实践

附录二 戴明的十四条管理原则

附录三 改善的101条建议(本书精要)

序言

一次与朋友聊天,无意中聊起一条调侃中国企业家众生相的手机短信:

起得最早,睡得最晚;

应酬最多,休息最少;

吃得最好,营养最少;

喝酒最多,吃饭最少:

赔笑最多,欢乐最少;

住店最多,回家最少;

看似潇洒,内心孤独谁知晓?

当时在场的几位朋友先是大笑,然后摇头苦笑。笑过之后。内心却是说不出的滋味。

虽然我算不上企业家,但曾经也在企业做过管理,现在做咨询,算是与企业家“为伍”。这条短信所反映的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艰辛,以及身心皆“亚健康”的生存状况。并且,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

1992年,当我从湖南商学院下海时,国内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在那时的企业家眼中,机会大于管理。而作为管理学的讲授者,我自信相对于当时的大部分企业家来说,对管理算是有点认识的。但是,当这点理论知识遭遇市场现实,特别是在我大量接触外企之后,我不禁惊异,在企业管理的道路上,美、日、德等国家已经走出去很远。

比如,比起日本的企业家,中国的企业家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责任心与付出,都比日本企业家强;而同样级别的员工,中国的也不比日本的差。但是,当通过管理将之投射到企业整体的质量、效率等方面时,中国的企业却大打折扣。

于是,我不觉成为管理思想的引入者和交流者,也由于自己在国内的实践,成为实践者和总结者。而改善,正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改善”一词源于日本,在日语中写作“Kaizen”,意思是微小的、连续的、渐进的改进,是日本企业管理的重要经营思想。改善在日本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理念与体系,就如这个词本身的含义,改善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一直在改进和调整。所以,对于改善的思想、方法、工具和案例来说,我一直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也乐于做这样一个记录者。

从引人者、实践者到记录者,这不仅仅是一个身份的转变,更是一种责任的转变。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当前浮躁的环境中,也许只有忠实地记录,才能够承载一点责任,于自己,于中国的企业家。

我时常在想,如果中国的企业能够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在理顺机制、培养员工的敬业精神和职业化素养上,让企业实现持续改善,这样,老板们的幸福指数是不是会高一些?当改善成为全员、全社会的自觉,我们所追求的“让机制推动企业发展”才能成为可能,中国企业也将以管理水准勇立于世界之林。

林惠春

2013年春于清华园

内容推荐

《持续改善(缔造一流企业)》是一本教给企业如何真正实现有效的“持续改善”,最终帮助企业实现“缔造一流企业”梦想的专业管理书籍,内容深刻,讲解生动。共分为六章,全面而细致地讲解了持续改善的重要意义,持续改善的诸多方法,持续改善将会取得的实效等。林惠春的《持续改善(缔造一流企业)》列举了大量生动而真实的企业案例,说服力大,操作性强,不失为一本理论和实践俱佳的管理书。

编辑推荐

“改善要求全员参与,这既是企业全员的责任,也是企业全员的权利。改善的过程是员工成长与掌握一定自主权的过程,权责不分家,这也是让员工真正承担责任的过程。所以,权力下放与责任下沉,是企业导人改善的前提条件。

权力下放和责任下沉也就是管理下沉……”z这是来自林惠春的《持续改善(缔造一流企业)》的节选部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