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楼阁,勾栏瓦肆;恭贺新禧,凭吊古人。从古至今,对联几乎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所有的重要场合和时刻,见证了我们的喜怒哀乐,传达了我们的心声,寄托了我们的祝福。李雯编著的《中华楹联集锦》以此为主旨,精选了各类对联的精华,为读者在增长知识见闻的同时,获得最好的艺术享受,并因此陶冶性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华楹联集锦 |
分类 | |
作者 | 李雯 |
出版社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亭台楼阁,勾栏瓦肆;恭贺新禧,凭吊古人。从古至今,对联几乎出现在我们生活中所有的重要场合和时刻,见证了我们的喜怒哀乐,传达了我们的心声,寄托了我们的祝福。李雯编著的《中华楹联集锦》以此为主旨,精选了各类对联的精华,为读者在增长知识见闻的同时,获得最好的艺术享受,并因此陶冶性情。 内容推荐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文学艺术形式,以音调和谐、文辞讲究、内容简练、形式活泼的特点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能带给人们文化和艺术的双重享受。 《中华楹联集锦》是一部大型的综合性对联书,古今兼纳,撰联技巧、文学常识、人文世事、社会风俗、历史知识、逸闻趣事无所不包,力求做到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有机统一。让您在阅读过程中,体味中国文字独有的韵律韵味,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华楹联集锦》由李雯编著。 目录 【对联的基本知识】 对联的起源 对联的哲学渊源 对联的发展 一、对偶阶段 二、骈偶阶段 三、律偶阶段 对联的格式 一、字数相等 二、词性相当 三、结构相称 四、节奏相应 五、平仄相谐 六、内容相关 对联的分类 一、按用途分类 二、按字数分类 三、按修辞技巧分类 四、按联语来源分类 【春节对联】 春联的起源和发展 春联的种类 春联的写法 春联的贴法 实用春联举例 【趣联欣赏】 隐字联欣赏 谜语联欣赏 加减联欣赏 析字联欣赏 歧义联欣赏 同偏旁部首联欣赏 异字同音联欣赏 同字异音联欣赏 谐音双关联欣赏 叠字复字联欣赏 顶针联欣赏 回文倒顺联欣赏 【对联故事】 哑对 萝卜对 父子当龟 王波借粮 歪打正着 吉祥轿对 朱项相争 倒来打阿爹 学生摇手作对 一分也不多给 纪晓岚巧对老师 于谦反唇讥和尚 戴大宾对联妙答 乾隆出对点探花 丘琼山作对抒志 秀才改联气财主 一顿饭如此健忘 放牛郎巧对药联 联语传情成佳偶 戏班谁更有文采 县令巧对免赋税 好友对联互打趣 文章桥上晒文章 木头木脚二先生 万里长江做澡盆 童生妙对答歪诗 卖柴童妙对进私塾 诉衷情母女巧联对 刘师亮戏耍恶财主 吕蒙正联对结姻缘 “师徒”对“父子” “嗜鸡博士”何淡如 【生肖对联】 鼠年春联 牛年春联 虎年春联 兔年春联 龙年春联 蛇年春联 马年春联 羊年春联 猴年春联 鸡年春联 狗年春联 猪年春联 【笔画对联】 四字春联 五字春联 六字春联 七字春联 八字春联 九字春联 十字春联 十一字春联 十二字春联 十三字春联 十四字春联 十五字春联 十六字春联 十七字春联 十八字春联 十九字春联 二十字春联 二十一字春联 二十二字春联 二十三字春联 二十四字春联 二十五字春联 【季节和节气对联】 四季对联 春季对联 春 孟春 仲春 季春 夏季对联 夏 孟夏 仲夏 季夏 伏日 秋季对联 秋 孟秋 仲秋 季秋 冬季对联 冬 孟冬 仲冬 季冬 二十四节气对联 立春对联 雨水对联 惊蛰对联 春分对联 清明对联 谷雨对联 立夏对联 小满对联 芒种对联 夏至对联 小暑对联 大暑对联 立秋对联 处暑对联 白露对联 秋分对联 寒露对联 霜降对联 立冬对联 小雪对联 大雪对联 冬至对联 小寒对联 大寒对联 【生子满月对联】 庆贺生子对联 庆贺宝宝满月对联 正月女孩满月对联 二月女孩满月对联 三月女孩满月对联 四月女孩满月对联 五月女孩满月对联 六月女孩满月对联 七月女孩满月对联 八月女孩满月对联 九月女孩满月对联 十月女孩满月对联 十一月女孩满月对联 十二月女孩满月对联 正月男孩满月对联 二月男孩满月对联 三月男孩满月对联 四月男孩满月对联 五月男孩满月对联 六月男孩满月对联 七月男孩满月对联 八月男孩满月对联 九月男孩满月对联 十月男孩满月对联 十一月男孩满月对联 十二月男孩满月对联 庆贺宝宝百日对联 【节日对联】 元旦对联 春节对联 元宵节对联 三八妇女节对联 植树节对联 百花节对联 清明节对联 五一国际劳动节对联 五四青年节对联 端午节对联 六一国际儿童节对联 七一建党纪念日对联 八一建军节对联 七夕节对联 教师节对联 中秋节对联 国庆节对联 重阳节对联 腊八节对联 【结婚对联】 关于结婚的对联 节日结婚对联 春节结婚对联 元旦结婚对联 劳动节结婚对联 七夕结婚对联 国庆节结婚对联 中秋节结婚对联 四季结婚对联 春季结婚对联 夏季结婚对联 秋季结婚对联 冬季结婚对联 结婚通用对联 结婚门联 大门用联 头门用联 厨房门用联 重门用联 侧门用联 中堂用联 宴厅用联 后门用联 祖台用联 书房门用联 结婚对联横批 【贺寿对联】 按年龄分 贺十岁生日对联 贺十岁男寿 贺十岁女寿 贺二十岁生日对联 贺二十男寿 贺二十女寿 贺二十双寿 贺三十岁生日对联 贺三十男寿 贺三十女寿 贺三十双寿 贺四十岁生日对联 贺四十男寿 贺四十女寿 贺四十双寿 贺五十岁寿辰对联 贺五十男寿 贺五十女寿 贺五十双寿 贺六十岁寿辰对联 贺六十男寿 贺六十女寿 贺六十双寿 贺七十岁寿辰对联 贺七十男寿 贺七十女寿 贺七十双寿 贺八十岁寿辰对联 贺八十男寿 贺八十女寿 贺八十双寿 贺九十岁寿辰对联 贺九十男寿 贺九十女寿 贺九十双寿 贺百岁寿辰对联 贺百岁男寿 贺百岁女寿 贺百岁双寿 按月份分 正月生日贺寿对联 二月生的贺寿对联 三月生日贺寿对联 四月生日贺寿对联 五月生日贺寿对联 六月生日贺寿对联 七月生日贺寿对联 八月生日贺寿对联 九月生日贺寿对联 十月生日贺寿对联 十一月生日贺寿对联 十二月生日贺寿对联 按对象分 贺父亲、祖父寿对联 贺母亲、祖母寿对联 贺夫妻、父母双寿联 贺政界男用寿联 贺政界女用寿联 贺军界男用寿联 贺军界女用寿联 贺学界男用寿联 贺学界女用寿联 贺商界男用寿联 贺商界女用寿联 【百家姓宗祠通用对联】 王姓宗祠通用联 李姓宗祠通用联 张姓宗祠通用联 刘姓宗祠通用联 陈姓宗祠通用联 杨姓宗祠通用联 孙姓宗祠通用联 周姓宗祠通用联 吴姓宗祠通用联 赵姓宗祠通用联 朱姓宗祠通用联 马姓宗祠通用联 高姓宗祠通用联 郑姓宗祠通用联 韩姓宗祠通用联 【人物对联】 祭奠型人物对联 喻志型人物对联 巧智型人物对联 孔子 孟子 屈原 荆轲 项羽、勾践 韩信 司马迁 王昭君 杜甫 韩愈 自居易 范仲淹 欧阳修 三苏父子 沈括 李清照 岳飞 陆游 文天祥 蒲松龄 林则徐 左宗棠 孙中山 蔡元培 黄兴 秋瑾 鲁迅 李大钊 张自忠 【名胜对联】 北京颐和园养云轩 北京陶然亭 河北山海关孟姜女庙 河南开封包公祠 陕西苏武墓 陕西潼关 西安古寒窑 山东济南趵突泉 泰山南天门 苏州范公祠 苏州网师园 苏州灵岩山韩世忠祠 苏州沧浪亭 扬州二十四桥 无锡蠡园景宜楼 无锡梅园 上海豫园得月楼 上海豫园湖心亭 上海陈公祠 南京莫愁湖 南京清凉山 浙江普陀山 温州文天祥祠 杭州西湖岳飞庙 杭州西湖楼外楼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杭州平湖秋月 杭州西湖湖心亭 杭州放鹤亭 安徽采石矶太白楼 滁州醉翁亭 福州林则徐墓 福建郑成功祠 潮州韩文公祠 江西南昌滕王阁 江西庐山绝顶 九江烟水亭 九江琵琶亭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广州关帝庙 湖北武汉黄鹤楼 湖南岳阳楼 湖南岳阳小乔墓 长沙岳麓三闾大夫祠 成都杜甫草堂 南阳武侯祠 四川眉山三苏祠 四川灌县青城山 昆明西山飞云阁 昆明滇池大观楼 【行业对联】 行业联的概念 行业联的历史 行业联的创作 行业联的应用 农业对联 林业对联 畜牧业对联 渔业对联 商业对联 百货商店对联 鞋店对联 帽店对联 线店对联 扇店对联 服装店对联 皮箱店对联 纺织厂对联 丝绸棉布店对联 洗染印染店对联 粮店对联 茶馆对联 酒馆对联 秤店对联 蛋行对联 食品店对联 豆腐店对联 水果店对联 糖果店对联 冷饮店对联 副食店对联 水产品店对联 肉食品店对联 调味品店对联 酒店餐馆对联 灯具店对联 雨具店对联 刀剪店对联 木器店对联 藤器店对联 竹木器店对联 搪瓷陶瓷业对联 五交化店对联 花店对联 药店对联 书店对联 刻印店对联 装裱店对联 文具店对联 颜料店对联 油漆店对联 茶叶店对联 镜子店对联 钟表店对联 眼镜店对联 玩具店对联 乐器店对联 古董店对联 工艺品店对联 书画作品店对联 化妆品店对联 珠宝首饰店对联 花鸟市场对联 医院对联 理发店对联 当铺对联 修理业对联 浴室澡堂对联 宾馆旅社对联 照相馆对联 戏院影院对联 俱乐部对联 歌舞厅对联 剧团对联 曲艺说书场对联 书院对联 图书馆对联 博物馆对联 报社对联 出版社对联 电视台对联 广告公司对联 婚介所对联 人才交流市场对联 银行对联 信用社对联 保险公司对联 教育界对联 科技界对联 体育界对联 敬老院对联 机关单位对联 环境保护单位对联 卫生防疫部门对联 信息公司对联 邮电通信部门对联 交通运输业对联 航空公司对联 轮船公司(码头、港口)对联 印刷厂对联 制药厂对联 玻璃厂对联 包装厂对联 石灰厂对联 钢铁厂对联 电镀厂对联 发电厂对联 木材公司对联 建筑公司对联 工矿企业对联 乡镇企业对联 【乔迁对联】 春季乔迁对联 夏季乔迁对联 秋季乔迁对联 冬季乔迁对联 乔迁通用对联 乔迁通用对联横批 【开工竣工对联】 开工仪式对联 楼盘开工对联 烟草专卖局开工对联 煤焦化公司开工庆典对联 火车站开工对联 铁路开工对联 施工现场大门对联 医院竣工对联 敬老院竣工对联 农村村综合楼竣工庆典对联 小学教学楼竣工对联 中学教学楼竣工对联 礼堂竣工对联 农村道路竣工对联 新酒店落成竣工庆典对联 工程竣工对联 计生服务大楼封顶对联 开工奠基仪式对联 小学搬迁工程奠基仪式对联 净行寺修复奠基仪式上对联 建新房对联 【开业庆典对联】 工交开业 商业开业 饮食开业 文卫开业 教育开业 表彰庆功 庆贺升学 校庆 厂庆 会庆 刊庆 路庆 【挽联】 横批 通用 挽男 挽女 按性别分 挽男联 挽女联 通用挽联 按关系分 挽曾祖父联 挽曾祖母联 挽祖父联 挽祖母联 挽外祖父联 挽外祖母联 挽父母联 挽父亲联 挽母亲联 挽岳父母联 挽岳父联 挽岳母联 挽伯父联 挽伯母联 挽叔父联 挽婶母联 挽姑丈联 挽姑母联 挽舅父联 挽舅母联 挽姨夫联 挽姨母联 挽义母联 挽乳母联 挽丈夫联 挽妻子联 挽兄弟联 挽姐妹联 挽嫂子联 挽姐夫联 挽妹夫联 挽儿子联 挽女儿联 挽侄儿联 挽侄女联 挽甥儿联 挽女婿联 挽侄婿联 挽妻侄联 挽师长联 挽师母联 挽同学联 挽友人、挚交联 挽弟子(学生)联 自挽联 自挽联【男】 自挽联【女】 遗言联 按行业分 挽政界人士联 挽军界人士联 挽学界人士联 挽医界人士联 挽商界人士联 挽艺术界人士联 挽英烈模范联 【千古绝对】 千古绝对简介 千古绝对集锦 试读章节 对联的起源 对联,又称楹联、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 对联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在左右门,以驱鬼压邪。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人了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的哲学渊源 对联属于对仗的文学,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的“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似。因此,可以说中国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 阴阳二元论,是古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基础。以阴阳二元观念去把握事物,是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易经》中的卦象符号即由阴阳两爻组成,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传》中分别以各种具体事物象征阴阳二爻。阴代表坤、地、女、妇、子、臣、腹、下、北、风、水、泽、花、黑白、柔顺等;与此相对应,阳则代表乾、天、男、父、君、首、上、南、雷、火、山、果、赤黄、刚健等。这种无所不在的阴阳观念,成为一种民族的集体意识。而阴阳观念表现在民族心理上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对以“两”“对”的形式特征出现事物的执著和迷恋。 对联的发展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对联比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对联系从古代诗文辞赋中的对偶句逐渐演化、发展而来。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对偶阶段 时间跨度为先秦、两汉至南北朝。在我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至先秦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易经》卦爻辞中已有一些对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视,跛能履”等。《易传》中对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见,如“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等。 成书于春秋时期的《诗经》,其对偶句式已十分丰富,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道德经》其中对偶句亦多。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等。诸子散文中的对偶句有“满招损,谦受益”等。 辞赋兴起于汉代,是一种讲究文采和韵律的新兴文学样式。对偶这种具有整齐美、对比美、音乐美的修辞手法,开始普遍运用于赋的创作中。如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击灵鼓,起烽燧;车按行,骑就队”等。 二、骈偶阶段 骈体文起源于东汉的辞赋,兴于魏晋,盛于南北朝。崇尚对偶,多由对偶句组成。这种对偶句连续运用,又称排偶或骈偶。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评价骈体文是“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初唐王勃的《滕王阁序》全都是用对偶句组织,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千古对偶名句。这种对偶句是古代诗文辞赋中对偶句的进一步发展,它有三个特点:一是对偶不再是纯作为修辞手法,已经变成文体的主要格律要求。骈体文有三个特征,即四六句式、骈偶、用典。二是对偶字数有一定规律。主要是“四六”句式及其变化形式,主要有四字对偶、六字对偶、八字对偶、十字对偶、十二字对偶。三是对仗已相当工巧,但其中多有重字(“之、而”等字),声律对仗未完全成熟。 三、律偶阶段 律偶指格律诗中的对偶句。这种诗体又称近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但始于魏晋。一般的五、七言律诗,都是八句成章,中间二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句式、平仄、意思都要求相对。这就是标准的律偶。杜甫《登高》这首诗的颌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仗极为工稳,远胜过骈体文中的骈偶句。除五、七言律诗外,唐诗中还有三韵小律、六律和排律,中间各联也都对仗。 律偶也有三个特征:一是对仗作为文体的一种格律要求运用;二是字数由骈偶句喜用偶数向奇数转化,最后定格为五言、七言;三是对仗精确而工稳,声律对仗已成熟。P2-4 序言 对联,始于五代,盛于明清。以其内容之丰富、音调之和谐、语言之简洁、形式之活泼、技法之高妙、流传之久远、应用之广泛、读者之众多独树于文坛,流行于民间,集知识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探幽发微,珠玑贯穿,雅俗共赏,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汉字语言艺术的风采。 对联作为独特的汉语言文学样式,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人进行语言学习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日益受到大众的关注与崇尚,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对联的创作与应用中来,对于了解相关基本概念、知识和创作方法的普及入门读物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本书从大量古今联语中精选出来几千副巧妙对联,按其内容的性质和制联的方法,分别归纳为春节对联、生肖对联、笔画对联、季节和节气对联、生子满月对联、节日对联、结婚对联、贺寿对联、百家姓宗祠通用对联、人物对联、名胜对联、行业对联、乔迁对联、开工竣工对联、开业庆典对联、挽联、千古绝对十七类。 书中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对联的内容、创作方法及背景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对对联的有关历史、知识和特点进行了系统介绍,方便初学对联的读者系统掌握对联创作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并汇集了古今绝联,求教于各位有识之士。 这些联作穿越历史时空,负载着岁月的沧桑,时至今日依然散发着清新的气息。可以说,它们植根于生活,运用于民间,服务于大众,营造着深邃厚重的民族文化氛围,滋养着民众的精神生命。阅读、使用这些隽永的联作,定会给读者带来精神上的无上愉悦,为特定场合增加浓厚的文化氛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