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画说蒙书经典/画说中华经典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李诚
出版社 巴蜀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什么是“蒙学”?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启蒙教育。

李诚编著的《画说蒙书经典》选取了众多蒙书中最具代表性、流传最广泛、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的《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合为一编,加上精美的图画,可以提升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知识。

内容推荐

《画说蒙书经典》将《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合并为一集,按照释词、故事解说、释义等形式进行通俗易懂的解析,配以精美、贴切的插图,可谓图文并茂,语言流畅,言简意赅,非常适合青少年和初学者学习,是传统文化入门之经典读本。

《画说蒙书经典》由李诚编著。

目录

画说三字经

玩物丧志

孟母三迁

孟母断机

五子登科

曾子杀猪

凿壁借光

和氏献璧

孺子可教

黄香温席

孔融让梨

十进制的发明

女娲造人

岳飞尽忠

黄帝制历

女娲补天

李冰治水

神农播种

伏羲驯六畜

先忧后乐

九族之序

母子同刑

小儿知孝

空中楼阁

孔子和孟子

曾子误耕

手不释卷

伏羲造八卦

壁经的发现

周公制礼

穆公问礼

一字褒贬

关公读《左传》

黄帝战蚩尤

尧舜让位

武王伐纣

少康中兴

成汤灭夏

国人暴动

烽火戏诸侯

卧薪尝胆

长平之战

揭竿而起

连横合纵

鸿门宴

王莽篡位

刘秀兴汉

赤壁之战

司马昭之心

亡国之音

孝文帝迁都

隋末农民大起义

贞观之治

黄巢题诗

戏子皇帝

杖逐太祖

风波奇冤

抱主投海

成吉思汗

郑和下西洋

闯王进北京

努尔哈赤

八面受敌读书法

贾岛推敲

孔子拜师

勤奋的赵普

编蒲抄书

削竹为简

孙敬悬发

苏秦刺股

孙康映雪

车J乱囊萤

李密挂角

买臣负薪

苏洵发愤

梁灏夺魁

祖莹咏诗

李泌赋棋

文姬辨琴

道韫咏诗

刘晏正字

闻鸡起舞

韩亿训子

疏广教子

铁杵磨成针

《三字经拴文诵读

画说百家姓

陈桥兵变

吴越王钱弘傲

孙膑智胜庞涓

老子的传说

火烧赤壁

大泽乡起义

郑成功收复台湾

书圣王羲之

冯獾要债

破镜重圆

大度容下

沈括与《梦溪笔谈》

背水一战

杨震拒贿

负薪苦读

名医扁鹊

坚持道义

挂笏引舟

奇货可居

才子施耐庵

张良拜师

曹冲称象

隐士严光

怪才金圣叹

腹内孕乾坤

姜太公钓鱼

淝水之战

苏秦合纵

潘岳和翠柏的故事

力战不屈

功夫不负有心人

传说中的老寿星

巧匠鲁班

马革裹尸

方腊起义

为官清廉

为豆腐折腰

柳公权拜师

英雄史可法

巾帼英雄

三箭定天山

金龟换酒

撑伞借箭

神童于谦

康有为变法

思想家顾炎武

断机教子

苦肉计

姚崇治蝗

毛遂自荐

穷根究底

名相宋璩

破釜沉舟

三年不窥园

举案齐眉

“诗圣”杜甫

苦吟诗人

江泌夜读

科学家郭守敬

布袋诗人

虎门销烟

井中取物

熹平石经

火牛制胜

红顶商人

布衣修史

渡河遗恨

血洒刘公岛

甲午英雄

金田起义

大义灭亲

人面桃花

舍身救孤

邢进士遇盗

火攻连营

老而好学

武松打虎

刘恕苦读

铁路先锋

良医叶桂

白居易作诗

瓦岗起义

抗倭名将

抗金名将

晏子使楚

刚正无私

洞中取球

砸缸救人

草船借箭

百家姓

画说弟子规

孔子讲学

巧用“三余”

孟宗泣竹

趋庭鲤过

晨昏定省

聂政养母

刘备教子

陶母封鲜

郯子奉亲

董卓的恶行

王祥卧冰

苦心劝父

闵子骞谏父

汉文帝侍母

孝感动天

伯夷叔齐

重义轻财

信陵君敬老

杜环代人养母

圯桥进履

五投大夫

王生结袜

代人行孝

海神妈祖

温公警枕

结缨而死

王安石的衣着

服食养生

张九龄的风度

祢衡的遭遇

苏嘉折辕

不欺暗室

坚持改错

管宁割席

程门立雪

查道的信义

宋濂借书

立木为信

妙语救人

说话的艺术

直不疑辟谣

信守诺言

裴秀学礼

退笔冢与铁门槛

兄弟学贤

曾子自省

三人行必有我师

阮咸晒衣

魏征直谏

拒绝奉承

打两头蛇

无盐王后

铁如意

田文不怒

不忘老朋友

不合时宜的劝说

宽厚待人

倒屣相迎

因骂致祸

净友

知恩图报

曹操的宽容

报德忘怨

战不旋踵

将相和

感化偷牛人

不下拜

舜耕历山

交友之戒

纸上谈兵

吴下阿蒙

王瞻读书

赵普夜读

王冕学画

陈蕃扫屋

王献之学书

韦编三绝

胸怀大志

弟子规全文

画说千字文

开天辟地

二十四节气

随侯珠

环境与生命

仓颉造字

尧舜禅让

网开一面

成康之治

四大五常

负荆请罪

皇甫绩自责

祁黄羊荐贤

魏照学师

宓子贱治单父

跋扈之祸

尺璧寸阴

木兰从军

不贪为宝

语出惊人

班固兄妹写汉书

清官郑板桥

召公治政

礼乐制度

击鼓抗金

兄弟折箭

高山流水觅知音

宽容化世仇

嗟来之食

制怒

重学轻财

东西二京

书籍与文明

关于书法

伊尹干汤

名臣周公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商山四皓

晋楚争霸

假途灭虢

约法三章

廉颇的故事

大禹治水

封禅

史鱼直笔

墨子反战

周处自新

两疏散金

迷途知返

书市读书

装醉脱险

节俭的季文子

尽善尽美

祭祀

三纸无驴

桥玄除奸

辕门射戟

蔡伦造纸

东施效颦

惜时读书的董遇

鲁国少儒

《千字文》的故事

千字文全文

试读章节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释义】

对子女只养育而不教育,是做父母的过失;对学生只教育而不严格要求,是做老师的怠惰。【故事】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儿子也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妻就对儿子说:“你乖乖地回去,妈妈回来杀猪给你吃。”当她从集市上回来的时候,看见曾子正准备杀猪。曾妻忙拦住他说:“你怎么真要杀猪,我是骗儿子的。”曾子说:“不能欺骗小孩子。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他们的一切都在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给他们的正确教育。今天你欺骗他,是在教他欺骗别人。做母亲的欺骗儿子,儿子以后就不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于是,曾子就把猪杀了,把肉煮给孩子吃了。【原文】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释义】

人如果不经常学习,是不好的习惯。年幼时不好好学习,长大了难道会有所作为吗?【故事】

凿壁借光

汉朝时,有个叫匡衡的人,非常喜欢读书,但他年少时家境很贫寒,买不起蜡烛。他看到邻居家有烛光,就在自家的墙壁上凿了个洞,借助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同县有户人家很有钱,藏书也很多,匡衡自愿到他家打工,并声明不要工钱。主人很奇怪,就问匡衡原因。匡衡说:“我只想借你家的书看看。”主人被他的求学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要求。后来,匡衡终于学有所成,做了丞相。【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释义】

玉石不经过打磨和细致雕刻就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明白做人的道理。

【故事】

和氏献璧

和氏璧是一块非常名贵的玉石,它没有被发现前隐藏在一块石头中。战国时期,一个叫卞和的人看出它的与众不同,就拿去献给楚厉王。厉王却认为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后来卞和又把它献给武王,结果又被砍掉右脚。到了文王时期,才接受了这块玉石,剖开一看,果然得到一块完美无瑕的宝石。和氏璧虽然名贵,但如果没经过精雕细刻,就将永远是块石头。玉是如此,人又何尝不是呢?【原文】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释义】

一个人年少时就应该多拜访老师,结交好的朋友,学习如河待人接物的礼仪和做人的道理。【故事】

孺子可教

秦朝末年的一天,张良在桥上遇见一位老人。老人故意把鞋子丢到桥下,叫他去捡起来。张良心里很不痛快,但看到对方年纪很大,便下桥把鞋捡了起来。老人又让他帮自己穿鞋,张良虽然不高兴,但还是忍耐住,恭敬地替老人穿上鞋。老人笑着对张良说:“孺子可教。”意思是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后来老人传给他一部兵书,使张良成为著名的汉初三杰之一。张良谦虚有礼的做人原则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原文】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释义】

黄香从小非常懂事,九岁时,就懂得冬天给父亲暖被褥,让父亲睡觉时感到温暖。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故事】

黄香温席

古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小孩儿,九岁时母亲去世了,他与体弱的父亲相依为命。他知道父亲养育自己的艰辛,非常心疼父亲。夏天天热,每晚他都先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以便让父亲安睡。冬天天冷,每晚他都先上床,用体温把被褥焐热,以免父亲着凉。正因为黄香有此孝心,才使他长大以后在做人、求学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由此看来,一个人的成长,首先要有孝心,这也是做子女应尽的义务。【原文】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

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释义】

孔融四岁时就懂得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做弟弟的对于兄长,应该懂得这个道理。首先要懂得孝顺长辈和尊敬兄长,其次才是学知识。【故事】

孔融让梨

东汉末年,有个叫孔融的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在他四岁时的一天,有人送来一筐梨。大人让他和几个哥哥自己挑,孔融拿了一个最小的。那个人问:“你怎么不拿大的呢?”他说:“哥哥年纪比我大,应该吃大的。我年纪小,怎么能拿大的呢?”大家听了,点头称赞。尊敬长辈叫“孝”,尊敬兄长叫“睇”。孝悌之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都应该懂得的道理。【原文】

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

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释义】

我们要学会用数字计算,必须先学会识字。万物之数从一开始,后面是十、百、千、万,没有终点,无限向前延伸。【故事】

十进制的发明

远古时分,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逐渐有了数的概念。当数量不大的时候,这个问题还比较好解决,但数量大了以后就麻烦了,总不能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吧,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进位的问题。据说世界上出现过许多种进位制,古巴比伦就采用过六十进位制(现在的小时、分、秒还采用六十进位制)。但这种进位制非常复杂,使用极不方便。此外,还有十二进位制(打)、十六进位制(旧制的斤、两)等。最方便的进位制是十进位制,这种进位制是中国的一大发明。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十三个数字。这个发明是人民群众的集体创作,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原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释义】

古人把构成世界的主要部分“天、地、人”称为“三才”,把“日、月、星”称为“三光”。【故事】

女娲造人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大地上慢慢长出了各种花草树木,慢慢有了鸟兽虫鱼。这时,有一位名叫女娲的女神,总觉得世界还是显得很寂寞,于是,她就仿照自己的样子,用黄土捏了许多小人。她把这些小人放到地上,他们就都活了,然后向四方走散,于是,地球上有了人类。人类在地球上生殖繁衍,辛勤劳作,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美丽。【原文】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释义】

封建社会有“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臣之间,臣要绝对服从君,父子和夫妻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故事】

岳飞尽忠

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正当他打败金兵的入侵,准备反击时,昏庸的皇帝赵构却听信谗言,紧急召回岳飞。有人劝说岳飞不要听从朝廷的调遣,岳飞却认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结果回朝后,被秦桧等人害死在风波亭。岳飞之死是愚忠的表现,令人叹息。但《三字经》的作者却大胆地认为,君臣之间有相互尊敬的义务,父子之间有相互爱护的亲情,夫妻之间有相互和顺的责任。这样,社会就能安宁.国家就能富强。P5-11

序言

我们常常在成功的人口中听到一个词语——幼而学。确实,在童年的时候就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是成为一个大学者、大艺术家很重要的条件之一,也就是我们常常说到的童子功。

古人是很聪明的,他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便有了“蒙学”的出现。

什么是“蒙学”?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启蒙教育。早在周代,贵族子弟们很小就被送入国家设立的学校中去接受教育了。从《周礼》等典籍的记载来看,国子们从小要学习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有道德修养方面的“三德’,“三行”,有文化技艺方面的“六艺”,甚至要学习唱歌跳舞等。

有条件的普通家庭,也很注重对孩子的培养教育,或者由父母亲授,比如大文豪苏轼、苏辙兄弟,就是父亲苏洵亲自教授的,他们的母亲也亲自为他们讲授《汉书》。或者送入公私学堂读书。总之,古人对小孩子的启蒙教育是非常重视的。

为了蒙学教育的需要,古人编辑了一些浅显易懂的启蒙读物,这些读物看似简单,其实有一些非常精彩,甚至流传千年而不衰,为一代代教育者所采用,在启蒙教育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说到启蒙教育,有两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提一提了。

家长们都是望子成龙的,但是,许多人注意到对孩子智力的开发、艺术的培养,却忽视了另一个更为重要的“童子功”,那就是道德修养的培养。这样,我们又回到一个老问题上来了,那就是学习的目的在于学会做人和做事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许多家长更喜欢那些专门的入门类书籍,而不太相信古代优秀的蒙学读物。其实,古代优秀的蒙学读物,看似简单,蕴涵的知识和信息量却是非常巨大的。

优秀的蒙学读物,是兼顾到做人和做事两个方面的。《三字经》《弟子规》等都有许多道德修养方面的内容,比如《三字经》中以“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以“黄香温席”和“孔融让梨”的故事来教育孩子。《弟子规》中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来教育孩子要珍惜大好光阴等。

有的蒙学读物,看似只在教孩子们识字,其实同样是蕴涵丰富的,比如《百家姓》和《千字文》。

识字是启蒙教育的基础,如果因为读蒙学读物而认识了大量的汉字,已经是非常大的收获了。在汉代,能认五千个字,就可以做官了。

但蒙学读物绝不是那么简单的,《百家姓》中,每一个姓氏都包含了许多历史,许多故事。比如开篇的“赵钱孙李”,就可以给孩子们讲述许多故事,传授许多知识。现在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赵氏孤儿》讲的就是春秋时赵氏的故事。我们现在读到的《百家姓》是宋代的定本,因为宋代的皇帝姓赵,所以赵姓排在《百家姓》之首。再比如“孙”姓,不但可以给孩子们讲述三国时东吴的孙权政权、讲述辛亥革命时的孙中山,还可以讲讲《西游记》中孙悟空起名的有趣场面:“悟空又笑道:‘小的们,又喜我这一门皆有姓氏。’众猴道:‘大王姓甚?’悟空道:‘我今姓孙,法名悟空。’众猴闻说,鼓掌忻然道:‘大王是老孙,我们都是二孙三孙细孙小孙,一家孙,一国孙,一窝孙矣!”’

《画说蒙书经典》选取了众多蒙书中最具代表性、流传最广泛、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的《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百家姓》合为一编,加上精美的图画,可以提升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知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3: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