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丹尼尔·平克以前瞻性的探索和思考引领我们走在了时代的最前沿,他是21世纪商业思潮的拓荒者,是21世纪管理本质的引路人。他已著有5部超级畅销书:《自由工作者的国度》《全新思维》《驱动力》TheAdventuresofJohnnyBunkoToSellisHuman。他还他加盟了全球排名第一的演讲经纪公司华盛顿演讲局,与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成为同事。2009年,平克在TED大会的演讲:人类动机的奥秘,已成为TED20大观看最多的演讲之一,开启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新篇章。
《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全新版)》标志了一个时代的转折,改变了我们看待并体验这个世界的方式,它已经上市即横扫美国《商业周刊》《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畅销书榜,并长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丹尼尔·平克再次以他的理念震撼了这个世界。
著名未来学家、趋势专家丹尼尔·平克畅销8年的《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全新版)》再度登陆中国,全新译本、经典升级。平克是21世纪商业思潮的拓荒者,他敏锐地察觉到,人类社会已经步入“右脑时代”,在这个时代,知识不再是力量。他开创性地指出:未来属于那些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唯有拥有右脑时代的6大全新思维能力:设计感、娱乐感、意义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即“三感三力”,才能于决胜于未来。
《全新思维(决胜未来的6大能力全新版)》标志了一个时代的转折,改变了我们看待并体验这个世界的方式。平克残酷地将人人为之奋斗的专家之路彻底颠覆,未来是那些跨领域型人才、故事型人才、创意型人才的天下。对于当今那些仍然奋斗在会计、律师、工程师岗位的专家型人才来说,是时候给自己的工作来点不同以往的色彩了。本书在每一项全新思维能力的最后,都附有一个工具箱,详细列出了培养这一能力所需要的实践和具体指导,对于每一个希望拥有与众不同能力的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行动指南。
平克在书中用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表明,我们已经来到了“右脑”大行其道的时代。他说:以前,左脑思维是司机,而右脑思维是乘客。现在,右脑思维突然抢走了方向盘,加大油门向前奔驰,并决定我们要去哪里,以及怎样到达目的地。而你,够全新思维吗?你要做这个时代的过客,还是主宰者?
戈登·麦肯齐,贺曼贺卡公司资深创意大师,他在晚年时曾讲过一个故事,在设计界内广为流传。麦肯齐一直热心于公益,经常在各个学校演讲。每次演讲之前,他都会首先介绍自己是一名艺术家,随后环顾教室一周,浏览墙上的艺术作品,然后大声提问那是谁的杰作。
麦肯齐会问:“在座的有多少人是艺术家?请举一下手好吗?”
学生们的反应总是千篇一律。在幼儿园和一年级,每个孩子都会迫不及待地把手高高地举在空中;二年级,3/4的学生会举手,但是没有幼儿园和一年级的孩子那么急切;三年级,只有几个孩子举手;到了六年级,一个举手的都没有,他们只是环顾四周,看看有谁承认他在“不务正业”。
设计师和其他创意工作者总在醉意正浓时一遍又一遍地讲述麦肯齐的故事,而且语调里总带着不满与伤感,控诉这个世界对自己的工作是多么不重视。每当麦肯齐讲起这个故事时,人们也只是轻轻地摇头,还有人会嘀咕两句,甚至还会发出“啧啧”的声音。但是,他们的反应最多也只限于惋惜。
然而,他们本应愤怒才对。他们应该飞奔到学校,要求学校对此作出解释;应当安慰孩子,当面质询校长,或者把校董事会赶下台。但他们没有这么做,因为麦肯齐的故事不是什么关于缺乏资金支持的艺术项目,也不会引起人们的悲悯之情。然而,这个故事在当今时代极具警示意义。—切都是经过设计的
当今时代,国家繁荣和个人安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艺术家存在。在这个物质财富极大充裕且深受自动化和外包风潮扰动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必须培养一种艺术敏感性,而不管他从事什么职业。虽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达利。域德加。,但我们都要成为设计师。
然而,我们往往只是把设计视为一种装饰,忽略它的存在,认为设计不过是对原本平淡无奇的事物进行美化。现在,如果仍然对设计的含义和作用持有同样的看法,那就大错特错了。设计领域的一名学者约翰·赫斯克特对设计感作出了很好的解释:
从本质上而言,设计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天性,即人类以自然界史无前例的方式塑造和改善着我们所处的环境,以满足自身需求,并使生活充满意义。
现在抬起头,看看你的房间吧。你周围的一切都是经过设计的,手里的书、书上的字、身上的衣服、使用的家具以及居住的高楼。这一切都是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是由某些人设计并创造出来的。设计感是典型的全新思维能力。正如赫斯克特所说,设计感就是实用性和意义性的结合。平面设计师设计的手册一定要便于阅读,符合实用性;但是从设计的目的来讲,手册还必须能够传达某些文字所无法传达的理念或情感,符合意义性。而家具设计师设计的桌子一定要稳固(实用性),也要具备超越实用性的审美情趣(意义)。实用性近似于左脑思维,而意义性则近似于右脑思维。同时,由于两种思维方式的影响,如今,产品的实用性已相当普遍,而且不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即可获得,这也更加突显了产品意义性的价值。我们培养的不是职业设计师,而是一种能力
设计感——蕴涵意义的实用性,已成为获得个人满足感和事业成功必备的基本能力。其原因有三点: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技术的进步,优秀的设计已经越来越普遍.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到设计当中,并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从而成为业界的设计大师;
·在这个物质财富极大充裕的时代,设计感对大部分现代企业而言都相当重要,因为设计感可以使自己与众不同,开拓新的市场;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具备了设计敏感性,我们将越来越有能力实现设计感的终极目标:改变世界。
2月,一个凉爽的早晨,在离费城的独立纪念馆半个街区远的地方,我看到了这三个原因合而为一的生动画面,当时戈登·麦肯齐一定正在天堂里对着这个地方露出赞许地微笑。
这是麦克·莱因戈尔德(MikeReingold)的设计工作室,时间是早上10点。舒缓的音乐恣意在空中徜徉,一个学生摆好造型坐在一把椅子上,另外19名同学正围着她画素描。这一画面完全是贵族艺术学院里的场景,唯一不同的是:这些正在绘画的年轻人都是十年级的学生.他们大部分来自费城最清贫的街区。
欢迎来到建筑与设计特许中学,这是费城一所免费的公立学校。该校旨在展示设计的影响力,开拓年轻人的思维;同时,它也打破了设计只属于极少数人的神话。
来到CHAD的时候,这群孩子正在上九年级。在此之前,他们大部分人从未上过美术课;其中只有1/3的人识字,他们的数学成绩也仅相当于三年级的水平。然而现在,他们如果参加高考,80%的学生能够考上两年制或四年制大学,其中有些学生还可能考上著名设计院校普拉特学院和罗德岛设计学院。
CHAD成立于1999年。是美国第一所以设计为主导的公立高中。学校的目标不仅仅是要培养新一代设计师,或者是将这一以白人为主的职业多元化。在CHAD,3/4的学生是非裔美国人。85%是少数种族。此外,它还致力于利用设计来教授核心学科。这里的学生每天都要在设计室工作学习100分钟.所学课程包括建筑学、工业设计、色彩理论和绘画。而同样重要的是,学校将设计与数学、自然科学、英语、社会科学和其他学科结合在了一起。比如,在学习罗马帝国历史的时候,他们不仅要知道关于罗马的水源输送知识,还会亲自制作一个渡槽模型。
克莱尔·加拉赫也是一名设计师,之前曾担任该校的课程与教学主管,他说:“他们正在学习如何把截然不同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设计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我们培养的是具备综合思维能力的人才。”P73-77
你够全新思维吗
我很荣幸本书能够在中国出版。自2D05年本书在美国上市至今已有8年时间,因此,人们常常问我:“书中的内容和现在还有联系吗?”我的回答是.“是的,或许联系更大了。”现在,来听听我自己的故事吧。
大约50年前,我出生在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当时,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期。20世纪中叶,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大规模制造,对从事重复性工作的劳动力需求激增,这就拓宽了跻身中产阶级的道路。很多美国的男孩子在中学毕业后,就可以在工厂找到一份工作,过上稳定、安逸的生活。
但是,情况慢慢发生了变化。一些常规的体力工作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亚洲国家,还有一些工作也由机器取代了人力。试想一下两个人搬运一堆箱子和用叉车运输同样数量的箱子之间的差别l这种转变,也影响了我未来的人生道路。中学毕业后就在工厂找一份稳定工作的人生之路再也行不通了,一条新的道路正在慢慢形成。
这条新兴之路大致是这样的: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再找一份适应新兴经济格局的好工作,成为一名会计师、律师或工程师,做一份需要常规认知技能而非常规体力劳动的工作。
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这就是自小父母就给我的教诲,而且我也照做了:在学校努力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大学,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
但在过去的几年中,我看到规则又发生了改变,就像在我童年时发生的那样。今天,成为一个工程师、会计师或律师,已不再是过上稳定生活的不二之选。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是,世界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尤其是亚洲,已经增幅超越北美、日本和西欧。现在,左脑擅长的常规计算型工作在印度、菲律宾、中国等亚洲国家也有人做,而且成本更低。
同时,白领工作也面临同样的压力,就像上一代蓝领工作一样。20世纪,机器取代了人力;21世纪,软件则取代了我们的大脑。但是到目前为止,软件能取代的大脑工作还仅限于常规的计算型工作,比如会计和律师的很多职能。
第二个更重要的原因是,随着各国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包括经济正处于上升期的中国,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取胜,不得不寄希望于物品的新颖性和创新性。例如,在电视已相当普遍的今天,仅提供屏幕稍大的电视已不再是持久的营销策略。企业需要做的已不再是附加某些改进、仅在现有基础上加以提升,而是要创造新的商品和服务——看看1Pad的出现及其迅速发展,四年前,它还根本不存在;如今,很多人已无法想象没有它的日子。
总之,如今的企业和个人必须去做那些很难外包给低成本供应商的工作、很难转变为软件里几行代码的工作,以及为客户提供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已然错过的东区。传统的左脑技能依然重要,但现在需要的是另一套截然不同的、更重要的能力——右脑技能,即艺术感、共情感、创意及全局思维能力。
让我们再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当前的世界经济困境深化了右脑思维趋势,加快了它的步伐。在困难时期,公司往往为了节俭资金,会将大量工作外包,使更多常规工作自动化,这就更加凸显了非常规能力的价值。同样,当消费者的现金和信贷短缺时,他们不太可能为了只有些许改进的产品、服务及体验而掏腰包。他们想要的是更为大胆的东西,是真正的创新,得以让他们发现以前尚未意识到的需要。
这一切听起来让人望而却步。事实上,很多读者,我见过的或有邮件来往的,都担心为了培养和磨炼这些新的关键能力要付出大量努力。其实,我也有同样的担心。很多人感叹说,大多数国家的教育体制令人失望,无法帮助年轻人做好迎接新世纪的准备。对此,我也赞同。
然而,过去的8年,我有幸游历了世界各地,整体的情况还相对乐观。让我惊讶的是,每一个国家的读者(这本书已被翻译成24种语言)都说他们在书里看到了自己,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在这个新的时代崭露头角。这或许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毕竟,书中提及的能力是人类的基本能力,也是电脑所不能替代的。设计感、故事感、交响力、共情力、娱乐感、意义感,之前并未得到重视,只有那些善于运用这些能力的人,才能从平常中看出新意。日本人、土耳其人和巴西人都告诉我,他们的国家在这些新兴能力方面优势明显。
中国也同样如此。中国已经与当时的美国一样,来到了一个时代的转折点。它已开始超越常规的、批量的大规模生产,转而需要更强的判断力和创造力以及应对复杂工作的能力。这本书会帮助你们在新能力的探索之路上走得更快。至少,我希望本书所提供的全新思维工具箱,可以更好地为你的事业和生活保驾护航。
著名未来学家彼得·伊利亚德说:“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再次感谢能有机会让更多的中国读者看到这本书,希望它能够对你有所助益。
经过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全新思维)一书的翻译。首先我要感谢出版社给予我翻译这本书的机会,否则我不知道多久之后才能接触到这本具有启示意义的重要书籍。此外,我还要感谢发达的网络。在翻译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人名、地名以及专有名词的难题,但网络为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在书中,我看到了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势。本书挑战了人们对人类大脑的传统认知,从全新的角度阐释了左右脑在未来将发挥怎样的作用,介绍了未来的职业变化。
此外,翻译的过程也是一个让我改变对左右脑认识的过程。从传统意义上而言,左脑的地位远远高于右脑;社会更加重视的是“理性”的左脑,而“感性”的右脑却往往被置于次要的地位。但丹尼尔·平克以前瞻性的眼光分析了未来将发生的巨变。他指出,在未来,“感性”的右脑将取代“理性”的左脑而占据统治地位。右脑思维将得到更大的重视,未来将取得最大成功的也是那些右脑思维者。这就启示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要重视右脑思维的开发。
之前我所持的观点同传统认知是一致的。从小我就认为左脑思维比右脑思维更优越,往往认为那些数理化好的学生更聪明,更有天赋。高中文理分班时,更多的家长也往往鼓励孩子选择理科。大家普遍的观点是,理科更有前途,在未来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而文科则被视为冷门科目,前途渺茫。现在,我已对未来有了全新的认识。时代在发展,价值观在变化,人们的需求也在随之改变,也许,未来的世界真的会属于那些右脑思维者。
丹尼尔·平克在书中介绍了未来个人的职业成就感和满足感将越来越多地取决于“6大必备能力”——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娱乐感和意义感。此外,他还分别给出了开发和提升这些能力的工具箱和练习,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掌握这6大能力。
一个注重右脑思维的概念时代正在来临。要想在这个时代取得成功,就必须摒弃旧观点,充分开发右脑思维。那些故步自封、不愿接受新事物的人将会遭受重重困难,甚至会被淘汰。所以我们要抢占先机,率先开发这6大能力。
本书具有极大的开拓性价值。阅读这本书的人将率先认识到未来的格局,也将先人一步开发右脑思维,因此将有更大的机会取得成功。所以,建议读者认真阅读,相信你一定会得到一些启示。
最后,感谢以下各位同仁在本书翻译中给予的协助:程亮、曹玉兰、李敏、时红云、张苏、张惠、肖一石。
高芳
本书是一大奇迹。几年前,彼得·德鲁克还在想,现代经济社会是否会出现一个哥白尼式的人物。当今,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快速形成,而本书让我们发现了这个新时代的“哥白尼”。——汤姆·彼得斯全球著名管理大师
我就是一个右脑思维型的人,这本书让我激动不已,我要尽我所能把它分享给每一个人。在斯坦福大学2008级的毕业典礼上,我购买了4500册《全新思维》送给毕业生作为毕业赠礼。——奥普拉·温弗瑞美国脱口秀女王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商业书。——托马斯·弗里德曼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作者
读读这本书吧。更重要的是,你应该让孩子们也读一读。——艾伦·韦伯《快公司》创始人
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是一个时代的伟大转折。——赛斯·高汀畅销书《紫牛》《部落》作者
在人类文明的左行道延伸了两三百年之后,历史发生了转弯。当前,理性的崇拜让位于感性的沉迷,即兴的灵感代替了系统的分析,种种迹象表明:右脑时代已经来临。正如作者所说:未来需要的是更感性、更富创意的右脑人,而不是理性的左脑人。——《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