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古道西风瘦马的苦旅,一番小桥流水人家的归途,2012年1月,作者作为中国雅虎公益志愿者,从中国大陆最南端海口市首途,历时205天,孤身徒步5200余公里,穿越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内蒙古九省,到达中国领土最北端漠河县。《2012流浪与归途》记录了万里徒步全程,并记录作者(曾岳)在九省多城市“寻找流浪孩子”,救助流浪儿童、流浪人员经历;通过九省精选照片,展现了万里徒步的如画风景、人情冷暖和“在路上”的各种艰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2012流浪与归途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曾岳 |
出版社 | 漓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段古道西风瘦马的苦旅,一番小桥流水人家的归途,2012年1月,作者作为中国雅虎公益志愿者,从中国大陆最南端海口市首途,历时205天,孤身徒步5200余公里,穿越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内蒙古九省,到达中国领土最北端漠河县。《2012流浪与归途》记录了万里徒步全程,并记录作者(曾岳)在九省多城市“寻找流浪孩子”,救助流浪儿童、流浪人员经历;通过九省精选照片,展现了万里徒步的如画风景、人情冷暖和“在路上”的各种艰辛。 内容推荐 《2012流浪与归途》由曾岳编著。 《2012流浪与归途》讲述了:在现代社会,那些在外地工作不得不远离故乡的人们,那些夜里梦见家乡、却关山远隔的人们,那些在异地求学、求职、求生的人们,光荣如演员、歌手、在阿尔泰卖皮鞋的温州商人,卑微如流浪儿童、打工者、乞丐,其实大家都是需要关注的“流浪儿童”,有家不回或故乡河山只在梦萦。 七月的草原上,有的是开不完的鲜花和如花的少女,但生命中有些风景注定属于别人和别地,与其无谓地希望,不如洒脱地远望。在伊敏河畔的黄昏中,我曾学到这条简单的道理。 目录 第一部 序幕 活动大事记 万里徒步路线 第二部 万里徒步全程 征人归路许多长 上海·新疆·海南 海南:木棉花暖鹧鸪飞 广东:菠萝的海,雷人的歌 从遂溪到岑溪 广西:鸳鸯江,苍梧道 桂岭瘴来云似墨 湖南:情长潇湘 忠烈衡岳 峥嵘长沙 忧乐岳阳 衡阳归雁几封书 草绿湖南万里情 湖北:又将春色过荆州 河南:淮上过客 陈蔡归人 素衣莫起风尘叹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 山东:黄泥冈,运河道 欲渡黄河冰塞川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河北:一船明月过沧州 燕山未晚已黄昏 曾到交河城,风土断人肠 李陵台下,淡烟衰草黄沙 天津:流浪与归途 内蒙古:难舍西拉木伦 潢水河边 红城 高高的兴安岭 7月海拉尔 鲜卑山下 松涛之谷,驯鹿之城 黑龙江:一番回首添白头 后记 第三部 寻找流浪孩子 附录 中国雅虎公益活动:2012,流浪与归途 中华少年援疆计划 试读章节 征人归路许多长 2011年夏天最热的时候(5月初到7月底),我完成了一次2100公里的徒步旅行,沿途饱览了美丽风光,经历了温暖人情,在记录徒步经历的《困境》一书结尾《征人归路许多长》中提到一件事。 活动之初,不止一人(包括家人)不理解地问:“为什么非要徒步?”对这个问题我选择了沉默,或者更愿意用一些人的真实经历来回答。 孔子在56岁时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虽然留在故乡可以富贵,但是如果所做的事不痛快,孔子宁可离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理想而战的“流浪”,孔子在落魄时把自己说成是丧家之犬,14年后才踏上返回鲁国的“归途”。 西汉的张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使西方的使者。前139年从长安出发,辗转到达索格底亚那,13年后才回到长安。 东汉的班超是中国第一位将全部血汗奉献给西域的名将。40岁时投笔从戎,人生的最后30年全部献给了西域,70岁那年八月才返回洛阳,九月病逝。 东晋的法显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去印度取经的佛教徒。58岁时去印度,辗转各地抄写戒律,12年后(70岁)才搭乘商船从海路返回中国。 唐朝的玄奘30岁(629年)离开长安去印度留学,645年回到长安时已经46岁。他用了16年的时间去做了一件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一生中大量的时间都献给了中国的新疆。从西向东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1895年),从南向北横穿塔克拉玛干到沙雅(1896年),漂流塔里木河(1899年),发现楼兰古城(1901年),率领为期八年的西北科学考察团(1927--1935年)。赫定终身都没有结婚。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结婚,他微笑着回答:“我已经和中国结了婚。” 上述几位都是我尊敬的人,他们的“流浪与归途”,也是我人生信念的榜样。 2011年的徒步,是为四川灾区的孩子。现在我要做一次更长距离的徒步(海南到漠河,5200公里),主题是“关注流浪儿童”。能为新疆的孩子做一点事,对我来说是一次“归途”。虽然我不是在新疆出生(籍贯江苏),却选择了新疆哈密作为自己的定居地、终老之乡;今后的很长时期却又不得不远离新疆,为工作而奔波各地。 法属阿尔及利亚作家加缪二战期间被迫滞留法国本土,远离阿尔及利亚,他在1939年的《婚礼集》中写道:“感受到自己同一片土地的联系,自己对一些人的热爱,了解到总有一处心灵得以放松的地方……”这大概就是游子在异乡时的心声吧。 古代诗歌中经常描写游子的漂泊、对家园或亲人的思念,比如: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古诗十九》)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重别周尚书》)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中看。”(《从军北征》)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陇西行》) 那些流浪儿童,以及他们的父母、亲人,大概对这种“漂泊”与“思归”不会陌生。 四 在现代社会,那些在外地工作不得不远离故乡的人们,那些四处奔波为理想而战的青年,那些夜里梦见家乡却关山远隔的人们,那些在异地求学、求职、求生的人们,光荣如演员、歌手,在阿尔泰卖皮鞋的温州商人、边防战士、支边干部,卑微为流浪儿童、打工者、乞丐、失足妇女、失足青年、我自己,其实大家都是需要关注的“流浪儿童”:有家不回或故乡河山只在梦萦中。 只是我们在流浪时,心中还有希望。而流浪儿童的心中除了活下去,什么也没有。P9-11 序言 一 法国作家加缪在《西绪福斯神话》中写道:“神判处西绪福斯把一块巨石不断地推上山顶,石头因自身的重量又从山顶上滚落下来。最可怕的莫过于既无用又无望的劳动……今日之工人劳动,一生中每天都干着同样的活,这种命运是同样的荒诞。”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孩子,和以前的我一样,在困难的时候渴望有人给他们一些支撑的力量,我是理解那种渴望的。(《哈喇布兰》,塔拉斯老师) 二 加缪说,我感兴趣的是返回中的西绪福斯。那张如此贴近石头的面孔已经成了石头!我看见这个人下山,朝着他不知道尽头的痛苦,脚步沉重而均匀。当他离开山顶,他高于他的命运。他比他的巨石更强大! 三 《哈喇布兰》写的是我的信念和对新疆的情感,以及影响我投身公益事业的人和事;《星光下的承诺》是关于空降兵、志愿者拯救地震孤儿的故事;《困境与电影》是叙述一次关爱汶川孤儿的公益行动以及反思;《2012,流浪与归途》是我作为见证者、志愿者参与“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的全程记录。 这四本书是为新疆的孩子、汶川孤儿、流浪儿童,以及始终心怀信念、爱与梦想的人所写。“登上顶峰的斗争本身足以充实人的心灵,应该设想,西绪福斯是幸福的。” 曾岳 2012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