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最强对冲基金经理,曾经年回报率达237%,雄踞全球第二、亚洲第一,用最朴素的秘诀选最牛的股票。
张承良、陈宜飚所著的《买入中国:称雄全球的中国对冲基金经理投资之道》揭开了对冲基金的神秘面纱,张承良博士用机构与散户都能理解的故事来介绍自己的投资策略与投资哲学,令人耳目一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买入中国(称雄全球的中国对冲基金经理投资之道)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张承良//陈宜飚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华人最强对冲基金经理,曾经年回报率达237%,雄踞全球第二、亚洲第一,用最朴素的秘诀选最牛的股票。 张承良、陈宜飚所著的《买入中国:称雄全球的中国对冲基金经理投资之道》揭开了对冲基金的神秘面纱,张承良博士用机构与散户都能理解的故事来介绍自己的投资策略与投资哲学,令人耳目一新。 内容推荐 张承良掌舵的睿智华海对冲基金,曾以237%的年度惊人回报率从全球2333只对冲基金中脱颖而出,高居全球第二、亚洲首位。作者于伦敦、香港金融界摸爬滚打近二十年,凭着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国际市场的潜心研究,融合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精髓,创造出成功征服内地和香港股市的“低估值+催化剂”投资模式。 《买入中国:称雄全球的中国对冲基金经理投资之道》为张承良、陈宜飚首部投资著作,《买入中国:称雄全球的中国对冲基金经理投资之道》中全盘公开其选股秘诀,配合以多个实战案例,详尽解析作者的选股过程,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适用于中国市场特色的投资之道。 作者更是打破行业禁忌,完整解密对冲基金的操作密码,全方位呈现对冲王国的盛世繁华与战场硝烟。 目录 序一 性格即命运 序二 见证中国金融变革 自序 第一章 “土洋结合”的对冲基金经理 1.1 农村里走出来的基金经理 1.2 私募投资磨剑十年 1.3 从技术派到价值派 第二章 冠军基金的成长之路 2.1 生不逢时的睿智华海基金 2.2 逆市重仓,打赢股市攻坚战 2.3 称冠全球华人对冲基金 第三章 巴索结合,衍走天下 3.1 从哲学话投资 3.2 巴菲特的启示与局限 3.3 索罗斯的投机王道 3.4 揭秘五大选股指标 3.5 如何寻找催化剂 第四章 巴索法则实战演练 4.1 揭秘选股路线图 4.2 巴索结合的完美示范 4.3 强者也有失手时 4.4 巧用期权,对冲投资风险 4.5 以良好心理素质应战 第五章 下一个投资亮点在哪里 5.1 俯瞰全球经济格局 5.2 谁将称霸新兴市场? 5.3 能否大胆买入中国? 5.4 中国投资者海内外投资策略 第六章 揭开对冲基金的神秘面纱 6.1 神秘的对冲基金大家族 6.2 私募对冲基金VS公募基金 6.3 一个对冲基金经理的一天 6.4 想入行,你准备好了吗? 6.5 内地派对冲基金人才崛起 试读章节 1.1 农村里走出来的基金经理 在很多人印象中,对冲基金经理是一群喜欢在市场上兴风作浪的家伙。他们穿着考究,开着名车,像罗杰斯那样把全球旅游当作投资考察;或是像索罗斯那样目光犀利、眼神冷漠,在全球市场上横冲直撞,令各国政府闻风丧胆;再或者像电影《华尔街:金钱永不眠》里那些面目狡诈的家伙。事实是否如此呢?或许吧,但至少我本人不是这样。 不少记者采访我之后都说:“很难把张博士与‘2009年全球最牛华人对冲基金经理’这个头衔联想到一起”。在他们看来,我更像一位学者,缺少对冲基金经理的霸气,而我跟他们解释投资时,也没有用到很高深的模型或是数学公.式。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是,有媒体提及我时,还不忘加上一句“中国农村里走出来的对冲基金经理”。或许在不少人看来,农民、学者、对冲基金经理,这三者怎么能联系在一起呢?其实,我是一位非典型的对冲基金经理。 我出身于湖北省一个偏僻的农村,有人问我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是做基金经理吗?说出来大家可能会笑,我小时候连股票是什么都不知道,更谈不上做基金经理。我那时候的愿望只是希望改变自己的农村户口,长大能接父亲的班去他工作的县城磷肥厂里当工人。 80后或是90后的人很难体会这种“农转非”的愿望,那时(20世纪70年代)中国农村还是集体经济加计划经济,还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家在生产队的统一安排下干活,每个人要算工分——你偷懒也好,辛苦也好,一天农活干下来最多只能挣10个工分,它值多少钱呢?在我家所在的生产队里,只值两三毛钱,这样我母亲辛苦一个月下来挣不到10块钱。大家的生活普遍很贫穷,我印象中当时村民中没有人能买得起手表,相比之下,当时的工人阶级是很让村民们羡慕的。当时工人可以吃商品粮,一个月可以挣三四十块钱,还不用天天风吹日晒做农活那么辛苦。 这段历史可能稍有一点年龄的人都深有体会,也能理解那种迫切希望摆脱农村的心态。20世纪70年代后期,大批下乡的知识青年希望返回城市,他们的心态正和我当时一样,或者更迫切。 知识改变命运 幸运的是,中国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恢复了高考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大家知道今后可以靠本事吃饭了——只要你用功读书,考上大学,就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用一辈子被拴在土地上或是靠父母的退休来为自己谋职。 这时的我也重新确定了自己的目标,一心一意想考上大学或中专。经过一番努力,我于1980年考上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当时的梦想已经不再是当工人了,而是希望毕业后分配当国家干部或进入科研机构从事学术研究。 大学生活对我影响不小,除了学到后来投资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如经济学、会计学和统计学),最大的影响是当时大学里已出现“出国热”并逐步升温。还没有毕业的时候,成绩好的同学几乎个个都想考研究生,尤其想考外国的研究生。我大学时成绩很好,想出国是我选择报考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原因——当时它代招四个出国研究生的名额。但由于竞争太激烈,我并没有获得出国的名额,而是被录取为国内硕士研究生。 虽然当时没能出国,但在南农的三年研究生学习,使我受益良多。在中国农业院校内,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的师资水平名列前茅,培养了不少人才。例如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博士、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高良玉先生、国联安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许小松博士、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博士,都曾经在那里读学士或硕士或博士。 当时我的硕士论文是研究乡镇企业或称为农村工业,有很多机会去“苏锡常”(苏州、无锡、常州)一带考察集体企业,也专门去过浙江温州考察私人或个体企业,对当时业界热烈讨论的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有较深的理解。 现在回想起来,虽然小时候曾希望摆脱农村进入城市,但我的农村经历,客观上从某些方面对我现在从事的股票投资产生了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比如说我可能更容易将种田上的“播种”和“收获”的理念应用到金融投资上;艰苦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吃苦精神和乐观精神,有助于基金经理自我减压,保持平和心态,进而有助于取得较好的投资业绩。 P20-22 序言 见证中国金融变革 谭岳衡 交银国际首席执行官 当今,介绍股票投资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让人静下心来花点时间去读的并不多。张承良博士与陈宜飚合著的《买入中国——称雄全球的中国对冲基金经理投资之道》一书却是个例外。尽管业务繁忙,我还是抽空读完了此书。 简单地说,我认为此书在内地的推出正当其时。 长期以来,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外界相隔,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套投资策略。不论是“赌场论”也好,“政策市”也罢,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市场的这种特点。 但是我们要看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内外隔阂正在被打破,中国市场正朝着更为国际化的方向迈进: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壮大,客观上使得中国的资金需要往外走,寻找更多的投资良机;另一方面,随着境外投资者对于中国了解的加深,特别是金融海啸之后中国投资机会的盛行,令更多海外资金有一睹中国市场风采的愿望,而中国内地与香港两地监管当局也正朝这方面努力,以给境外投资者提供更为国际化的投资平台。 从20多年前亲自参与组建内地证券公司,到现在于香港经营中国自己的国际投行,笔者亲身见证了并继续见证着上述的资本市场剧变,这种变化在金融海啸之后变得尤为明显。特别是随着中国财富力量的增长,有越来越多拥有内地背景的资产管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在香港成立。对于内地投资者来说,这种剧变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中国市场的这种深刻变革所带来的挑战?这其实是值得每个投资者思考的问题。 从外来挑战来看,我认为近年来至少可以看到两种极端倾向:一种认为海外机构投资者的操作风格不适合中国市场,外来者将惨败而归;另一种则认为囤集于香港的海外对冲基金力量将会随时冲垮防线,在A股市场上兴起风浪——去年,当索罗斯低调地把他的办公室设于香港金融中心二期的时候,一些内地媒体的反应充分体现了这种莫名的担忧。 实情究竟如何?对冲基金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我相信,本书的作者为大家提供了不错的资料和线索。书中所展示的海外对冲基金的投资理念与运用情况——不仅有大量成功案例,而且不乏令作者心痛的惨败教训——有助于内地投资者更进一步了解对冲基金的运作风格。鉴于对冲基金长期以来的神秘感,张博士的此举相信也有助于降低内地投资者对海外对冲基金的无名担忧。 最后,在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过程中,投资者应该如何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投资理念?张博士的“价值投资”与“催化剂投机”相结合的策略是否适合所有人的口味,本人不敢下断语,但是至少,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启发思考的机会。 不管怎么说,张博士靠着这种方法渡过了金融海啸,而且让中国对冲基金的名字首次挤入全球对冲基金排行榜的前列,作为张博士的同道中人,我为张博士的成功感到高兴,也希望日后有更多这样的中国对冲基金涌现。 我相信,这一天很快会到来! 书评(媒体评论) 张博士的体内流淌着一名优秀基金经理的血液。睿智华海基金每年都大幅跑赢大市,是张博士长期钻研、琢磨、苦读和修炼后综合实力的体现。 ——胡野碧 睿智金融集团有限公司主席 此书揭开了对冲基金的神秘面纱,张承良博士用机构与散户都能理解的故事来介绍自己的投资策略与投资哲学,令人耳目一新。 ——秦朔 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 能吸引人一口气读完的书不多,张博士写的这本书我一个周末就读完了,颇受启发!我算张博士的同行,从业近二十年了,深切感知投资是易知难行、易懂难精的行业,上可以探索哲学高度的“道”,下可以追求技术层面的“术”。我觉得张博士将“术”和“道”糅合得非常完美! ——钟兆民 东方港湾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 《买入中国》以实战结合理论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阐述了优秀基金经理投资取胜的方法和经验,是投资人士的良好读物。 ——殷克胜 金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