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反思
一 人类实践及其哲学思考的整体性
二 哲学和宗教之间
三 主位视阈与客位视阈
四 语言的累积、限制和传播效应
五 生态意蕴和生态解释
第二章 中国古代哲学的源流统绪
一 先秦诸子源流与儒墨二家的互补性
二 儒家的道德形上学
三 道家的宇宙生成论
四 佛学的缘起论及其他
五 基本范畴结构的一致性
第三章 天人之学的生态模式和图式
一 “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意蕴
二 阴阳:取象比类的对偶概j念
三 五行:结构感通论的体系
四 三界六道:佛教宇宙论的图式
第四章 生态伦理与生态实践观
一 惟人为万物之灵
二 无情有性、民胞物与及天地不仁
三 从生态保护理念到生态规划
四 工具价值、内在价值与系统价值
五 生活方式与生态的政治
第五章 中国古代哲学的若干特征
一 现世性:即物而穷其理
二 中和性:方法论的道枢
三 宗法性:伦理和制度之天道
四 包容性:思想体系间的兼容并蓄
五 内在超越:天人合一的本体与工夫
第六章 中国古代哲学的生态解释
一 农耕文明与物候学方法
二 古代文明关于河流的故事
三 东亚季风性气候与社会经济史、思想史
四 天道观与阴阳五行的生态解释
五 中国古代哲学的本质——基于生态意蕴和生态解释的反思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