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理财”旋风来袭,不少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学会管理钱包,做个富人。
虽然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理财方案都是唯一的,没有一套固定的公式,但是,基本的“五步”就能帮助大家轻松学会理财。
1.了解和清点自己的资产与负债比例
认真审视自己的资产状况,清点自己究竟有多少财富可以实现增值,顺便检查一下自己的资产与负债比例是否合理。
我们知道,要想合理地支配自己的金钱,首先要做好预算,而预算的前提是要理清自己的资产状况,比如,我有多少钱?哪些是必不可少的消费支出?我有多少钱是可以用来理财的?
我们只有对自己的资产状况进行理性分析之后,才能结合自己的需求,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理财计划。而要清楚了解自己的资产状况,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要学会记账。
2.先储蓄,后消费
储蓄?大部分读者会质疑,这第一步也太平凡了。没错,致富的第一步就是储蓄,储蓄未必能成富翁,但不储蓄绝对是成不了富翁的。
大部分人都会将工资拿出一部分储蓄起来,有些人储蓄10%工资,有些20%,有些30%,大部分人是一个月后,把没有花出去的钱储蓄起来,而且每个月储蓄多少基本没谱。在著名的美国第一学府哈佛大学,第一堂的经济学课,只教两个概念。
第一个概念:花钱要区分“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
第二个概念:每月先储蓄30%的工资,剩下来才进行消费。
哈佛教导出来的人,以后都很富有,并非主要因为他们是名校出身、收入丰厚,而是他们每月的行为,跟一般的普通老百姓只有一点不一样:先储蓄,后消费。
哈佛教条:储蓄30%的工资是硬指标,剩下才消费。每月储蓄的钱是每月最重要的目标,只能超额完成,剩下的钱就越来越多。
不妨在每个月发工资时,计算好必需的支出后,将剩余资产的一部分立即进行银行定存或者基金定投。若能坚持实施,成效一定会令你大吃一惊。
3.选对投资工具
在国内目前流行的理财工具中,常见的金融产品如储蓄、债券、基金、股票、外汇等等。正确认识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是选对投资工具的关键。
如果心态趋于保守(例如年龄超过50岁或者收入状况极不稳定),就应当选择一些低风险的投资品种,如债券、储蓄、保险等等;而如果精力及收入仍然处在旺盛阶段,则可以多选择一些高风险的投资品种,例如股票、外汇期货乃至实业投资,以确保你保持足够的支付能力去随心所欲地享受人生。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合理地进行资产配置,将手中的财富进行战略性分配,例如20%储蓄(现金)、40%债券(中期投资)、40%股票(长期投资)等等,而一旦上述比例制定后就不要轻易改变。
4.制订一份长期的理财规划
弄清楚自己最终希望达成的目标是什么,这是整个理财的核心。
最好请专业人士帮你量身定做一套适合你自身和家庭的理财计划。因为理财涉及到财会、金融、税务、保险、法律等多个方面的知识,而且,有些事情本来就是旁观者清。举例来说,原来居住的旧房目前出租收益很低,未来也没有升值的潜力,理财师可能根据目前房产的走势建议你把它卖掉,换回资金进行其他投资。而你自己,可能下不了这个决心,因为多年住出了感情。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请专业人士制订理财规划,但是你自己至少也应该有个较长时间的目标,这个目标应当是量化的和有期限的。例如在3年内力争实现手头70%现金增值20%的目标,或者全部投资在5年后可以购买一套价值若干万元的汽车甚至住所等等。一般来说,大多数人的理财目标不外以下内容:
(1)应付意外风险,如失业、意外伤害等,这主要来自于保险或者备用金。
(2)供给生活开销,这主要来自于工作或者生意所得。
(3)自我发展的需要,如度假、学习、社交,来源同上。
(4)退休后的生活供给,来自于保险、退休金。
5.经常学习,改进自己的理财计划
有关权威专业机构曾经对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4个城市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理财服务很感兴趣,41%的被调查者则表示需要个人理财服务。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一方面,我国的理财热潮刚刚兴起,理财方面的人才还十分匮乏,目前的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作为理财投资人,我们自己应该多学一些理财知识,有助于增加自己的鉴别力,不至于盲从上当。正如有句话所说的,“嘴是人家的,钱是自己的”,我们得学会对自己的财产负责。而在自己对市场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专业机构的理财顾问能提供相对全面的资料,为客观的判断和投资作参考依据。如果你能正确选择理财机构,轻而易举地实现“钱生钱”并不是件难事。 另一方面,我国现今的理财产品、理财渠道正处于逐步发展与丰富阶段,更新更好的理财方法不断推陈出新,每个人更是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发现新事物,来不断修正改进自己的理财计划,使其日益完善。
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