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导论 文化视野下的“主义”与“问题”
一、俄罗斯文化:组合与积淀
1.东正教信仰
2.蒙古人入侵的“文化基因”
3.村社传统
4.西方化及其矛盾
二、文化与社会变迁的西欧视角
1.社会变迁不同类型及相关分析
2.社会:传统与现代
3.社会变迁中的文化:马克思和韦伯
4.“不通过”及其文化根据
三、“东方”及其“文化”:列宁的思考与贡献
1.“东方”及其在俄罗斯
2.作为概念的“文化”:列宁及其他
3.学术层面的不足与意义
四、“读懂列宁”:面对“主义”与“问题”困惑
五、历史逻辑与思想逻辑
1.“文化自觉”:知性与感性
2.思想创造及其梳理的内在逻辑
第1章 传统与现代:1893-1916年思想论战的文化纬度
一、民粹主义:反现代的乌托邦
1.“全欧洲浪漫主义的俄国变种”
2.“错误的”“社会主义乌托邦”
二、资本主义:一种“肯定的巨大文化力量”
1.“合法马克思主义”:作为文化派别
2.文化进步性:相比较的结论
3.资本主义:作为文明及其文化
三、民族、民族主义中的文化:一般与特殊
1.“国语”能否“强制”?
2.民族文化:一种还是两种?
3.民族文化自治:“极不现实的空想”
4.文化国际化与“国际主义文化”
第2章 “革命”及其文化“后遗症”
一、革命与文化关系的不同阐释
1.马克思的认识:政治文化心理
2.“革命”的必然性与特殊性
3.文化对革命的不同影响
二、“文盲帮助了革命”?
三、“用谁的手建设共产主义”?
1.隐型文化:从乐观到清醒
2.后革命时期文化:状况及其地位
四、“滞后”或“脱节”:革命后文化制约问题
1.是“滞后”,还是“脱节”?
2.文化制约革命:性质与道路
第3章 经济建设的文化困境及其选择
一、“军事共产主义”失败的文化原因
二、公有制的文化限定
1.“经济决定”文化内涵:马克思的分析
2.文化制约共产主义:列宁的认识
三、工作重心转移:是经济,还是文化?
1.“我们”是谁?
2.“链条”的关键环节
四、克服“中非居民心理”
1.“中非居民心理”:由来及其表现
2.学会工作
3.国家资本主义的文化意义
五、拒绝“感情社会主义”
1.“半贵族半农民的宗法情绪”
2.“欧洲方式”的文化要求
第4章 俄共(布)执政的文化“被征服危险”
一、分析视点转移
1.从乡村农民到城市工人
2.从普通群众到共产党员
3.从一般党员到中央高层
二、“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
1.“官僚制度复活”:认识过程
2.文化根源:显型与隐型
三、“苍蝇沉没在牛奶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
1.“大俄罗斯共产党人”中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
2.格鲁吉亚事件
3.彻底的文化批判:“真正俄罗斯人的情绪”
四、“奥勃洛摩夫精神”:民族性的另一面
五、“无法纪的海洋”及其他
1.坚持法制:为了“维护和创立文明”
2.“最后的斗争”
六、结论:“问题‘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
第5章 社会变迁中的文化建设:“革命”或启蒙
一、“无产阶级文化”问题
1.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
2.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
3.“急躁冒进是最有害的”
二、“文化革命”:意蕴、向度、方法
1.背景分析:从实际出发
2.是“革命”,还是启蒙?
3.改善教师地位:“用不着证明的真理”
4.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划时代的主要任务”
三、执政党:文化领导与自身文化建设
结束语 历史的验证及其思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