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好孩子成长/乐活一族精品书系
分类
作者 曹军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好孩子是需要调教的。怎么教?教什么?这成了亲子教育的大难题。曹军编著的这本《好孩子成长》以乐活精神为主轴,以“健康、快乐、环保、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作为向导;以“做好事、心情好、有活力”为行动指南;以自然、健康、精致的生活态度作为教育的奠基。在传统教育模式上,兼容了现代教育模式,还渗透了西方的教育模式,虽不是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但也是一部能够对大多数人起作用的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曹军编著的这本《好孩子成长》分为“感受孩子”、“与孩子合作”、“惩罚与教育”、“鼓励孩子自立”、“好孩子是培养出来的”、“提高孩子的智力”、“预防和处理孩子的身体疾病”、“常见病的简易疗法”、“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保健”、“防止病从口入”、“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十二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希冀《好孩子成长》能为天下父母在亲子教育的探索道路上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内容。让我们为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而努力吧!

目录

好孩子成长之感受孩子

 1.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

 2.我们的感觉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

 3.感觉没有对错,但行为有对错

 4.如何感受孩子的情绪

好孩子成长之与孩子合作

 1.孩子和大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2.尊重孩子才能与他们合作

 3.与孩子合作的技巧

 4.亲情浓于血

好孩子成长之惩罚与教育

 1.如何让孩子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

 2.引导孩子的欲望

 3.如何看待“麻烦的制造者

 4.用接受代替惩罚

 5.怎样教育那些屡教不改的孩子

好孩子成长之鼓励孩子自立

 1.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2.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

 3.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4.如何鼓励孩子自立

好孩子成长之好孩子是培养出来的

 1.通过赞扬让孩子愿意为自己设立更高的目标

 2.赞扬孩子要真诚

 3.如何称赞孩子

 4.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

好孩子成长之提高孩子的智力

 1.开发大脑潜能的关键期

 2.学习的关键期

 3.开启语言之门

 4.孩子智力的发展

 5.孩子性格的形成

 6.手巧才会心灵

 7.不可缺少的意志力

 8.孩子注意力的培养

 9.想象力的培养

 10.纪律与自由

 11.天才的秘密

好孩子成长之预防和处理孩子的身体疾病

 1.有病说不出的孩子

 2.望孩子面相,知孩子健康

 3.观孩子五指,知身体情况

 4.了解五脏保健康

好孩子成长之常见病的简易疗法

 1.如何保护孩子的眼睛

 2.如何防治孩子感冒

 3.孩子头痛莫忽视

 4.孩子肚子疼要警惕

 5.治疗孩子便秘

 6.让孩子不再夜里尿床

 7.克服口舌生疮

 8.孩子咳嗽要关注

好孩子成长之治病不如防病

 1.保持孩子的呼吸轻松流畅

 2.先天不足后天补

 3.新陈代谢全畅通

 4.吃嘛嘛香,身体倍儿棒

 5.儿童日常保健法

 6.如何让孩子长得更高

 7.警惕小儿肥胖症

 8.孩子的四季饮食调养

好孩子成长之防病不如保健

 1.孩子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2.孩子为什么会出现亚健康

 3.孩子亚健康重在预防

好孩子成长之防止病从口入

 1.孩子宜吃的食物

 2.孩子日常应慎吃的食物

 3.孩子的饮食习惯

 4.孩子健康饮水

 5.孩子如何摄入脂肪

 6.孩子补充蛋白质的方法

 7.孩子怎样吃糖才健康

 8.孩子如何补充维生素

好孩子成长之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

 1.孩子应居住在怎样的环境里

 2.孩子健康与日常起居

 3.孩子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试读章节

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每个人都拼命去争取,希望得到更多。而很少有人思索,我是否真的应该得到这些?如果有什么东西,我们没有得到,我们就深以为憾,以为自己失去了!其实,仔细想想,有些东西并不是应该属于我们的,那些我们想要的东西并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只是,我们习惯了去争取。

人为了求得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需求是少不了的。例如,食物、衣服、睡眠、劳动、交往等等。这些需求反映在个体头脑中,就形成了他的需要。需要被认为是个体的一种内部状态,或者说是一种倾向,它反映个体对内在环境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较为稳定的要求。

西方心理学中的各种需要概念,大体上有两种用法。第一种用法重视它的动力性意义,把需要看作是一种力或紧张;第二种用法重视它的非动力性意义,把需要看作个体在某一方面的不足或缺失。苏联心理学家波果斯洛夫斯基等指出:“需要一这是被人感受到的一定的生活和发展条件的必要性。需要反映有机体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稳定的要求……需要是人的思想活动的基本动力。”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成人和孩子在需要上是有很大差异的。很多成人慨叹:现在的孩子可真聪明。自己小时候可没有像现在的孩子想得那么多,知道的那么多,要求的那么多。我们甚至都在怀疑,我是否曾经养育过孩子,是否曾经做过父母。人类是高级灵长类动物中的高智能生物,所以人类在自然界里自然的成长和生存要比其他生物容易得多。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会对自然生长的标准不断调整攀升,精确成长就被列入判定每一个人类新生命是否适应未来生存的重要要求。

人类具备围绕着逻辑思维创建、丰富和使用过程中的规律和目的。首先,人类无时无刻地不在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觉等信息采集器官进行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储存;其次,人类无时无刻地不挣扎和徘徊在“得”与“失”之间。

无论孩子和成人都在运用信息采集器官进行信息采集、整理和存储,但是他们信息采集的目的都是不同的。成人与孩子采集信息目的不同。成人一定是为实现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孩子只为实现自我成长需要而进行的无特定目的采集:成人为自我目的的实现而精心筛选,孩子对信息优劣不加筛选地采集。

孩子和成人都会用“得”与“失”来编织各自的逻辑思维外在表现,但由于孩子与成人“得”与“失”衡量标尺存在着成熟度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逻辑思维外在表现。

因此,对孩子和成年人在需要有不同的认知,理解这样的不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孩子逻辑思维语言的外在表现,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与孩子进行信息交换和沟通。

现代社会,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都被放在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家庭,孩子可以说是家庭的核心。但是,尽管家长们不遗余力地创造一切条件想使自己的孩子更出色,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往往无奈地发现:自己倾注了全部心血的孩子,在这样充裕的物质条件当中,却并未像自己想象的那样成长得体魄健壮、心智发达。甚至,他们竟然常常会感到不快乐。这可着实让家长们不明白其中的原委,他们不得不常常发出这样的疑问:“现在的孩子,这都是怎么了?”当前许多家长常常暗自感叹:为了孩子付出了全部心血,到头来却收获寥寥。有的家长,还因为对孩子的过分呵护,反而惹得孩子对自己反感,甚至因此造成家长与子女之间的矛盾。这一切,究竟是怎么了?之所以造成这种情况,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长们对孩子的理解太少了,他们总是用自己的思想去体会孩子的心情,“以大人之心,度孩子之腹”。他们很难客观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用孩子的心理思考这个世界,因此,尽管他们对于孩子的种种物质要求给予尽量的满足,但家长们给予的,往往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所以仍然不能够使孩子快乐。有时,甚至给他们造成了很多心灵上的痛苦。那么,现代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或者说,家长为了使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为自己理想中的优秀孩子,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给孩子创造什么样条件呢?我们认为,在给孩子提供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后,为了使孩子能够成长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材,家长应该努力去了解并适当满足孩子的需要,其中最重要的是恰当地回答孩子提出种种问题。孩子的特点是对客观世界充满好奇,有着极强的探索欲望,遇到什各事都新鲜,往往嘴里不停地提出一个又一个让大人有时觉得幼稚可笑,有时又觉得无从解释的问题,例如“天上刮风了,风是从哪来的?”“小蝌蚪长大变成青蛙后为什么没了尾巴?”……这些问题,在大人看来,有的极其简单,简直不必答;更多的,则是自己也说不清楚,很难回答,尽管有的家长有很丰富的知识,但是一旦到了孩子面前,他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中自己不明白的事情还很多。这样的问题多了,家长将会产生厌烦心理,于是,对孩子的许多提问,采取推委的态度,甚至有时对孩子的提问行为也给予指责,严重挫伤了孩子的探索积极性,压抑了孩子的求知欲。长此以往,会使孩子形成缺乏探索兴趣、缺乏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性格,对孩子的创造性、探索性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形成,将产生非常消极的作用。这种做法,反映了家长对孩子心理了解得很不够,作为孩子,由于本身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待发展,对于周围的许多事物的认识还不清楚,因此,不时地提出各种各样问题正是孩子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尽管有些问题在大人看来是那么不可思议,但是它却是孩子以严肃的态度提出来的,是孩子心理特点的一种表现,成年人应本着耐心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孩子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的回答:对于自己能回答的,一定要耐心地、不厌其烦地给孩子以细致清楚的讲解,使孩子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对于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应坦诚地告诉孩子:“这个问题我现在还说不清楚”,但一定要在恰当的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给孩子一个可以接受的答案。无论怎样,对孩子提问的行为,都应看作是孩子求知欲和探索欲的表现,都应该给予鼓励。而决不应该以“哪来这么多的问题”一类的简单粗暴地回答。这样我们便可以在对话中发现孩子的需要。P16-18

序言

21世纪,独生子女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华夏大地的每一个家庭中悄悄播下种子。对于80后、90后以及新世纪出生的孩子来说,传统的或者是所谓祖传_的教育方法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当今孩子的健康成长成了天下父母最关注也最头痛的话题。

孩子的健康成长,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孩子出生的世界与当年父母出生的世界已经发生了难以对比的天壤之别,所以,用父母的经验来教导当今的孩子肯定是不适宜的。不加以批判地兼收并蓄,按部就班地填鸭式教育,不仅不会调教出人才,反而会适得其反。

好孩子是需要调教的。怎么教?教什么?这成了亲子教育的大难题。本书以乐活精神为主轴,以“健康、快乐、环保、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作为向导;以“Do Good(做好事)、FeelGood(心情好)、Look Good(有活力)”为行动指南;以自然、健康、精致的生活态度作为教育的奠基。在传统教育模式上,兼容了现代教育模式,还渗透了西方的教育模式,虽不是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金科玉律,但也是一部能够对大多数人起作用的参考文献。

本书分为“感受孩子”、“与孩子合作”、“惩罚与教育”、“鼓励孩子自立”、“好孩子是培养出来的”、“提高孩子的智力”、“预防和处理孩子的身体疾病”、“常见病的简易疗法”、“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保健”、“防止病从口入”、“关注孩子的日常生活”十二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在当今科技、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唯有与时俱进,扼住时代的咽喉,方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亲子教育也是如此,要不断地探索新方法,以适应孩子的成长。

最后,笔者希冀本书能为天下父母在亲子教育的探索道路上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内容。让我们为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而努力吧!

曹军

2011年4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