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原题《三因极一病源论粹》,简称《三因方》,为宋代医家陈言所著,约成书于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继承、发展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的病因学理论,创立了病因分类的“三因学说”。他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倘识三因,病无余蕴”。全书共18卷,首叙医学总论,并将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作为论述的重点;总论后列述内、外、五官、妇、儿各科病症,强调临证施治必须审三因之所在,并附治疗方剂约1050余首于后。本书的特点是将著者创立的“三因学说”病因分类方法与临床辨证治疗相结合,对研究中医病因学说和各科临床辨证论治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为宋代医家陈言(字无择,号鹤溪道人)所著,约成书于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全书18卷,180门,涉及内、外、妇、儿、五官各科,载方1050余首。其书卷1至卷7以论述外感六淫为主的外所因性疾病为主;卷8至卷14的前半部分介绍以內所因为主的疾病;卷14的后半部分开始至卷18结束,依次介绍了外科、五官科、妇科、小儿诸病。
该书虽属方书一类,但医论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重点讨论了病因学问题,其“三因致病”理论是对中医病因学理论的系统总结,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陈无择的“三因致病”理论很大程度上受张仲景《金匱要略》三因说的影响,他将不同的病因做了系统分类,将复杂的病因分为內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类,认为“医事之要,无出三因”,并结合病证详细论述。这种归纳简明地概括了各种病因的性质,对于病因学理论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对后世病因学的发展影响十分巨大。《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为:“每类有论有方,文词典雅而理致简赅,非他家俚鄙冗杂之比。”本书将著者创立的“三因学说”病因分类方法与临床辨证治疗相结合,对研究中医病因学说和各科临床辨证论治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