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历史上的许多历史事件影响了几代人,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自然对那些历史遗留下来的物品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人们钟爱红色收藏品,正是源于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眷恋。红色收藏不仅仅是一种怀旧情结的宣泄,也是表达和宣扬爱国主义的一种很好的方式。红色藏品的内容十分丰富,从革命书籍、报纸、刊物、文件、标语、布告、照片到军事地图、纸币、账册、军用品及革命领袖的生活用品等,门类繁多,应有尽有。岁月沧桑加上生逢乱世,红色藏品存世量较少。有限的藏品,无限的市场需求,拉动起价格上涨的空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红色收藏出现井喷行情。本书以作者亲身经历的收藏教训,为初入门的红色藏品收藏者指点迷津。
现今,红色藏品市场热火朝天,但在这股红色收藏潮中,很多人缺乏藏识,他们的收藏是盲目的,在收藏理念和收藏方法上都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当市场上一些经营者看到一类新兴藏品走红,有利可图,便大肆造假。初入门者在收藏仿制品后,不仅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更在心情上受到莫大的打击。有鉴于此,笔者从本世纪之初开始动笔,历时8年撰成此书。
笔者以自身的收藏经验和亲身经历的收藏教训,希冀为初入门的红色藏品收藏者指点迷津,乃望本书读者多掌握相关知识,尽量少走弯路,避免付出昂贵的“学费”。
红色收藏展览热
红色收藏展览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地革命纪念馆和革命名人纪念馆越来越多,二是到革命纪念馆和革命名人纪念馆参观的人也越来越多。如广东叶剑英元帅纪念馆(图1—9),里面收藏的全部是革命文物藏品;即使貌似游离于红色藏品之外的北京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也因为有鲁迅等革命作家的展品(图1—10),而成为红色藏品收藏者必定要关注的展览馆。
近年来,关于红色藏品的展览越来越多。如“红色的记忆”是2006年4月30日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举办的红色收藏品展览会的会名。展会近千件精选的展品见证着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使参观者感受到革命历史文物强大的感召力量。潘家园旧货市场看准红色收藏品的巨大市场和收藏投资潜力,开发出以经营红色收藏品为主的交易市场大厅,为该展览奠定了基础。
北京市潘家园旧货市场总经理崔新未说:“这次我们搞的回忆红色收藏品展览,从全国各地红色收藏品藏家和经营者手里边,搜集了红色收藏品近万件,一共15个门类,我们从中选择了近千件精品投入了这个展览。另外从市场上反映来看,我们市场的商家经营的红色收藏品前景看好。很多人都在搜集、购买、寻找自己所喜欢的红色文献等红色藏品。我们相信这次展览,对于激活红色收藏品市场,进一步扩大红色收藏品的收藏家队伍及保护红色藏品,一定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十六大”召开之时,肇庆市个体经营者陈衍东在肇庆城东公园内以“党章收藏展览”的形式迎接“十六大”的召开。陈衍东公开展出了他花十年艰辛收藏的中国共产党“七大”至“十五大”党章及相关文献。据了解,民间能集齐“七大”到“十五大”党章的人并不多。
每本党章记载特定历史。陈衍东49岁,他原来热衷于收藏钱币,上世纪90年代初,偶然收集到一本“九大”党章,使他的收藏兴趣转向了革命历史题材的书籍。随着党章的收藏,陈衍东逐渐从研究党章的版式转向到研究党章的内容。
1999年,陈衍东已集齐“八大”到“十五大”的党章,收集“七大”党章于是成为他的“心结”。2000年秋,他听说有位老人珍藏了一本几十年前的“七大”党章,于是他找到老人求购,但三次登门老人不愿“割爱”。他第四次登门时,老人被他的执著和诚意打动,同意出让,但只允许用作收藏品交换。几经协商,陈衍东用《全国山河一片红》这枚未发行的珍贵邮票换回了他日思夜想的“七大”党章。
在收藏市场上尚可见到的有1950年解放社出版的“七大”中国共产党党章(图1—11、图1—12),该版党章1950年初版后,到当年10月就印了12版,印量达到61万多册。
陈衍东收藏党章没有任何功利心。他说,如果有功利心,他会去收藏别的市场标价明确的物品。他说:“我十年来节衣缩食,顶着别人背后说我傻痴的议论,苦心收集党章,纯粹是出于对党的光辉历史的崇敬,对这份‘红色收藏事业’的热爱。”
不仅大城市红色收藏展热,就是一些中小型城市,也在举办相关展览。如2005年9月23日,浙江永康市就举办过一次“全国大型红色收藏品展览会”。
该展览展出了1米以上大的挂章30多块,30厘米以上的不同种类挂章100多个,大幅油画13幅,各种塑像80多件,其中1米以上的大型塑像就有30多件,还有大件绣品,各种红色宣传画等,共有万余件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相关的红色收藏品,而与伟人毛泽东相关的像章、摆件、挂件、塑像、老照片、丝织等更是红色收藏品中的精华。
这是一次综合性展出,展出的大型红色收藏品突出个性化特色集藏,尤其是大型精品挂章数量之多、质量之优、史料性之强、珍贵程度之高,都达到了相当水准。展览会还印制了《全国大型红色收藏品展览会会刊》。
当然,常设展馆的展品更为丰富,藏品价值也更为珍贵。如叶剑英元帅纪念馆里,有“广州工农红军总指挥”大印(图1—13)、“广州苏维埃人民军事委员会”大印(图1—14)和“广州苏维埃政府主席”大印(图1—15)。如此高质量的文物级的珍贵藏品,也只有政府创办的常设展馆方可拥有。
2001年6月,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前夕,恰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红都瑞金的文物收藏爱好者毛泽瑞,将20年来潜心收藏的90件苏区时期珍贵文物向市民展出。消息一传开,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一天内达2100多人。
毛泽瑞20年前开始收藏散落在瑞金民间的苏区时期文物。20年过去,他花费了10多万元收购了260多件苏区时期文物,展出的90件是他收藏的文物珍品,有中华苏区革命互济会会员证、耕山证、通行证、借谷证、米票、报纸、列宁小学课本、经济建设公债券、苏区各种货币(银币、铜币、纸币)、红军梭镖等。参观者观看后反响强烈,纷纷感受到党在苏区时期的艰辛和革命成果来之不易。
2002年6月,江西信丰县安西镇崇墩村农民黄礼斌举办红色军史文物展,通过传媒报道,引起较大反响。此前,黄礼斌就利用自己收藏的300多件土地革命时期文物,办过移动的“红军革命博物馆”,已在该县300多所中小学以及赣南10多个县市巡回展出,行程上万公里,参观人数达40多万人次。
1992年,33岁的黄礼斌偶然收藏到几枚苏区铜元,从那时起,他便迷上了革命文物收藏。黄礼斌一边利用空闲时间查阅文史资料,提高自己的文物鉴赏力;一边走村串寨,四处收集各种革命文物,几年下来,他收集到的红军在土地输时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各类票证、证章、武器等有300多件。
为了发挥文物的价值,让更多的人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黄礼斌将他收藏的文物进行了整理,分成红军军史、党对红军的领导等五大部分,巡回到县内、邻县的中小学校展出,使红色文物深入人心。
2005年,四川省省对外交流中心、省收藏家协会和省梦虎文化发展公司在省展览馆联合举办了首届红色收藏精品展。该展览是为纪念红军过四川及长征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举办的。展品中最珍贵的是4只红陶土罐、水盆,是1931年至1932年在江西瑞金的叶坪,用当地的红土作坯、化妆土敷色,且以当地土釉做成的,乃红军成立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纪念品。
P5-7
“盛世收藏,乱世黄金。”这是一条从古至今被反复证明了的格言。
然而,历史上还没有哪个时代的收藏形势比今日今世更为盛况空前,无论是参与人数、市场规模,还是收藏品种、藏品价值,都可谓盛况空前。收藏开始成为一种最广泛的大众化行为,收藏投资的观念经过近20年的普及已经深入人心。可以预见的是,未来50年中,收藏投资的浪潮将更加汹涌澎湃,一浪高过一浪。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未来50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将从生产力与人民群众的物质与文化的需求之间的数量上的矛盾,转化为不断扩大的数量需求与质量需求之间的矛盾;未来50年中,中国经济将继续在高速增长区运行并呈平稳减速的趋势,其发展将在20~30年内全面转到集约型轨道上来,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从1978年到1995年间的32%,逐步提高到2030年的50%和2050年的60%以上,于是经济将在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运行。
2010年,全国人民将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2030年,中国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将比原计划提前20年。
2050年,中国将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这一切对收藏投资意味着什么呢?
这说明,未来中国50年经济环境将最大地支持收藏投资,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整体富裕水平的提高,将会刺激收藏投资者的投资热情,而各种收藏品在旺盛的投资热情和人气之下会保持稳健的升值势头。
物质上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将需要什么呢?需要精神上的追求、生活品位的追求(实质是文化品位的追求)和心灵的追求。而这些都可以在收藏中获得。同时,他们还需要将财富增值。而收藏正是一种投资手段和工具。所以,收藏将成为衔接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一种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行为方式。
收藏活动的广泛普及同时也是由收藏品的升值属性所决定的。收藏品的升值幅度有多大?回眸看看,1991年8月的邮市,价格比1990年8月普遍上涨200%~300%,而1996年到1997年3月的邮市,也呈现一年增值200%~300%的状况。
未来社会是高智力的脑力主宰的社会,现代快节奏和激烈的竞争将使得人们精神紧张,压力增大。如何缓解精神紧张的压力?收藏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收藏既是脑力劳动,也是体育锻炼,又是娱乐、放松和休闲。故而收藏投资不仅是随着“盛世收藏”而兴盛的,更是随着人类文明素质提高后的一种必然选择。
随着收藏人数的增多,藏品将供不应求,因而现在投资收藏品的人群是有先见之明的投资者,届时将获得丰厚回报。
未来50年人类将发生无数令人意想不到的惊人的变化。到2015年后,随着人类进入一个完全靠智商取胜的时代,收藏投资领域将不仅仅只存在单纯靠收藏方式达到投资目的,还将出现一些高智商的炒家。因为高智商的人总是要寻找挑战性的尝试,他们有钱、有势、有智慧,将成为未来收藏品市场的大炒家、大赢家。
尽管如此,普通收藏投资者大可不必望洋兴叹,因为即使没有高智商,神奇的中国哲学思维也将帮助所有现在从事收藏投资的人。收藏就是定性的锻炼,“无为无不为”、“以不变应万变”等东方哲学都将成为收藏投资者奉为信条及最终制胜的法宝。
所以高智商的大炒家创造的是奇迹,普通收藏投资者收获的却是惊人的利润。因为那时的大炒家不论怎么聪明,他们所吸纳的筹码也都要从现在的收藏投资者手中高价买来。因此今日的收藏投资者手中所持有的收藏品,都将有可能获得这样的机会———无意之中藏品价格翻十番。
“新收藏品投资指导丛书”就是指引收藏投资者实现藏品翻十番的一套丛书。所谓新收藏品是与传统收藏品相对应的、新兴起的、有一定市场价值和市场潜力的收藏品。新收藏品具有如下几个可能的要素:一、它是近20年出现的新物品,因其审美价值或文物价值或科技含量而很快成为收藏品,如磁卡、IC卡、密码卡等卡品。二、它不一定是新物品,可能古已有之,然而,它是新兴起的收藏品,并在收藏市场有突出表现,如旧书报刊。三、它是当今社会的收藏热点,如老票证。四、它是市场宠儿,因是新品种而市场价格较低,有较大升值潜力,如连环画。五、它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藏品,目前虽属冷门,但却蕴藏着爆发力,有极大的收藏投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如藏书等。
“新收藏品投资指导丛书”的选题原则是由新收藏品的定义决定的,即:新物品原则;新兴起藏品原则;收藏热点原则;升值有较大空间原则。“丛书”拟陆续出版以下分册,包括:老票证、卡品、连环画、旧书报刊、藏书票、老宣传画等。
尽管目前收藏类的书籍越做越多,然而,这套“丛书”依然有三大特色是其他收藏类书籍所不可替代的;
第一,这是一套将收藏知识和投资指南融为一体的“丛书”,而其他收藏类图书大多仅介绍收藏知识和鉴赏知识。
第二,这是一套关于“新藏品”收藏投资的“丛书”,有别于传统收藏品的书籍。这些刚刚被发掘或正在崛起的“新藏品”,比传统藏品有更大的升值空间。
第三,这是一套由收藏家本人撰写的“丛书”,是收藏家以自身经验和教训写成的“丛书”,因而对于收藏投资者有指导实战操作的价值。
无论你是正在对收藏发生兴趣而不得门径的读者,还是刚刚入门而苦苦寻觅收藏知识和收藏方法的收藏爱好者,或者是已经在收藏市场上磨练多年并有所收获的收藏家,都可以从这套“丛书”中得到新的经验和启发。“新收藏品投资指导丛书”将为各位藏友指点迷津,不仅提供收藏知识和方法,还将贡献投资技巧和理念。
红色收藏的范围很广,可以说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所有藏品类别,如近现代苏区解放区发行的邮票、钱币、票证、宣传品、书刊、像章、宣传画(图16—1)、艺术品、文件、报纸、老照片等革命文物,以及涉及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等革命家的史料实物和工艺品等。
从材料上看,红色藏品涉及纸料、布料、塑料、瓷器、金银器、青铜器、金属器、石器、玉器、木器、竹器、玻璃器、陶器等几乎所有材质。
从时间上看,红色藏品通常是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至“文革”结束期间涉及中国革命历史的收藏品。其实,如果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和更广泛的视角看,历史上每一次农民起义和革命力量发展的史料文物,都可以归入红色藏品。而今天的新物品,也可以成为红色藏品,如当今画家创作的红军长征的绘画作品,当今举办抗战胜利××周年纪念展的门票,当今发行的纪念××革命运动的邮票等。
红色收藏热往往与历史事件纪念日相关联。例如有关毛泽东的收藏品热潮就出现在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的时候(图16—2)。200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抗日战争胜利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全面进入高潮,所以相关的红色收藏品大幅升温。
每次我走红色之旅时,感受最深的是红色收藏已经不限于收藏家和收藏者了,大量不搞收藏的游客,看到红色藏品,都会情不自禁地慷慨掏钱购买,作为纪念。从2003年到2006年,我数次到江西、福建革命老区,在井冈山和瑞金、长汀等地旅游,发现即使是在一些小县城,作为当年的红区,随着“红色旅游”升温,“红色收藏”走热,各种红色收藏品、纪念品,甚至纪念章、纪念币也在市场上显得炙手可热。
笔者在北京、上海、武汉、长沙、深圳等一些大型收藏市场,都看到有专门的红色藏品区,多家红色藏品店成为藏市中的热铺。一些小县城的收藏市场,也有一两家红色藏品专营店。
为什么红色藏品市场热火朝天呢?我想,这多半是因为收藏红色藏品的人,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以后,都对革命前辈怀有感恩之情,都想重温昔日的革命历史。而红色藏品记录了某一段革命历程。收藏一件件藏品,可以把它们联结在一起,组成一部完整、厚重的历史。所以,红色收藏除了艺术价值,还有深厚的文化含量和丰富的精神价值。
但在这股红色收藏潮中,很多人缺乏藏识,他们的收藏是盲目的,在收藏理念和收藏方法上都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当市场上一些经营者看到一类新兴藏品走红,有利可图,便大肆造假。初入门者在收藏仿制品后,不仅经济上蒙受巨大损失,更在心情上受到莫大的打击。有鉴于此,笔者从本世纪之初开始动笔,历时8年撰成此书。
笔者以自身的收藏经验和亲身经历的收藏教训,希冀为初入门的红色藏品收藏者指点迷津,乃望本书读者多掌握相关知识,尽量少走弯路,避免付出昂贵的“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