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做好人会成功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瑞典)史戴芬·艾因霍恩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面对道德两难怎么办?没办法说不、伪装善良、行为愚蠢等都是假好人的标签!如何具备良好的判断力?化解冲突才会赢!必要时违反常规去做正确的事。关心他人可提升自己。我如何待人,别人就会如何待我。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成功!

风靡全球的好人成功学,16种语言畅销1000万册。

瑞典著名教授、职业道德和领袖能力培训大师艾因霍恩将西方“人”与东方“仁”完美结合,告诉我们:赢得大人脉的艺术。

本书打破了成功只能从金钱、利益方面出发的观点,为人们指明了前进的坦途。

内容推荐

“好人”总会被认为是有点软弱,或不敢提反对意见的人。难道做好人只会沦为别人向上爬的踏脚石,只会令自己吃亏?瑞典的史戴芬·艾因霍恩教授在这本风靡全球的畅销书《做好人会成功》中告诉我们:与人为善才是成功的秘诀!

艾因霍恩是瑞典著名的医学教授,长期教授职业道德和领袖能力的培训课程。他以科学家的身份,通过心理学等研究方式说明:善待他人对事业大有帮助,因为慷慨良善的人不会被他人视为威胁,能建立积极、长远、稳固的人际关系,彼此就会放下敌意、好好合作,结果人人得益。

本书打破了成功只能从金钱、利益方面出发的观点,为人们指明了前进的坦途。

目录

序 做好人,做最长远的赢家

1 人人都面临两难选择

 道德里的做人学问

 面对道德两难

 解决两难问题的5种工具

 (1)道德和法律:指导着我们的行为

 (2)理性:让我们进行分析,避免制造伤害

 (3)良知:内在的指南针,明辨善恶

 (4)同理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5)身边的人:聆听他们的忠告和意见

2 假好人的罪与罚

 没办法说不

 伪装善良

 行为愚蠢

3 真好人的愿与行

 将好心付诸行动

 具备良好判断力

 勇于为他人挺身而出

 有时违反规范去做正确的事

 善待自己

4 错失良机

 我很忙

 我不懂体谅别人

 考虑不够周详

 我不想多管闲事

 能讲不能做

 我们内在的攻击性

 我无能为力

 那不是我的责任

 无论怎样做都会出问题

5 心中有个太阳

 动物会照顾同类

 人类渴望善待他人

 想别人如何待我,我就如何待人

 人心向善的16个自私理由

 这些理由受4大动机驱使

6 成功的定义

 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成功

 成功的标准

 表面成功与内在成功

 成功由自己界定

7 做好人会成功

 对他人慷慨会得到回报

 关心他人可提升自己

 化解冲突才会赢

 越体谅别人越能发展同理心

 付出多一点可踏上成功

 用好榜样影响他人

 成功就是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

试读章节

所谓的道德两难,就是在某种情况下,可供我们选择的做法都是利害参半。无论怎样做,恐怕都是同时对也同时错。

许多国家包括英国在内,正在争论是否应该允许安乐死。安乐死指的是结束病危者的生命,像提供剂量足以致命的药物。瑞典的民意调查显示,普罗大众比医生和护士更倾向接受主动安乐死。不必深入争论细节,我们就能看出这是个道德两难的例子,因为无论是允许或禁止主动安乐死,都各有利弊。瑞典与英国国会议员认为主动安乐死弊多于利,所以依然禁止它。

但道德不只是关于安乐死,或是因救人而杀人到底对不对,也不是全球社群是否应对涉嫌种族屠杀者采取行动,道德两难比这些事情更常见。

几年前,我有个朋友在一家小公司工作。除了创办公司的老板以外,总共只有6个员工。营业主管跟老板合作几乎20年了。他们彼此非常了解,彼此的家人也经常见面。

当时营业主管已经60多岁,越来越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尤其是信息科技方面。他出错越来越多,有时根本搞不清楚情况。老板当然非常关心这种情形,其他同事也越来越经常劝他处理此事。老板不忍心在老同事兼老朋友快退休时辞退他,最后选择聘请~位助理,他实际上接手这位营业主管许多工作。就在那时,经营气候变差,公司的营业额开始下滑。聘请一位额外员工的开支,也就是说实际上是两个人做一个人的工作,使这家公司雪上加霜,最后破产收场,所有员工都失业了。

这是面临道德两难时决策错误的好例子吗?如果老板能狠心辞退这位老朋友,也许能够挽救公司。那么六个人都能保住饭碗,而不是七个人通通失业,公司垮掉。从这么简单的数学观念来看,答案似乎很明显。

但道德不见得只是简单的数学问题。要事后孔明很容易,但老板根本不知道公司会破产。他假设公司能负担多请一名员工的费用,偏偏情况并非如此,而这个愿望到底有多实际,也难以判断。如果他的做法成功了,说不定我们会赞扬这位老板关照老朋友兼老同事呢。

换个角度来说,我们也可能会认为辞退营业主管才有正面效果。也许他讨厌这份工作,但觉得为了不让老板和公司失望,自己应该撑下去。也许他早就怀疑自己不再适合做这份工作,他会觉得能离开公司是种解脱。事情发生后我们也许能说,在这个例子里最好的办法就是辞退他,以保住其他人的工作。

但这样做真能挽救公司吗?也许这家公司无论如何都会破产。那么辞退他只不过是不必要的举动,还使这位忠心的老员工情感上受到伤害。

最后的答案是,做决策时没有明确的答案。这也是道德两难的典型状况。有时这是可能性的计算问题——如果我这样做,结果可能如何?那样做又如何呢?有时这是遵循规范与规则的问题,有时又是违反规范与原则的问题,有时这代表着必须在对某些人造成负面后果,以及对某些人产生正面影响之间权衡轻重。这也可能代表着关系到他人权益时,该把自己的利益看得有多重要。

这是一个影响很大的道德两难的例子。不过道德两难的后果也可能没那么戏剧化。

过去几年的夏天,我的小孩每年都会参加为期数周的夏令营。某年夏天,我找了一天过去看看那里的情况。孩子求我带些薯片、糖果和汽水给他们。我抵达时遇见了那里的负责人。他看看我的袋子,说:“你知道是不可以带糖果给小孩的吧?这是公平问题。”我回答说我明白。我稍后见到孩子时,我解释自己不能把带来的东西给他们,他们失望地看着我。我回到车上,心里很有负疚感,把带来的东西收了起来。虽然我遵守了规范与规则,但几个小时以后,我却深深地觉得自己做错了。他们是我的孩子,眼里流露着失望难过。最后我跑回去拿汽水和薯片(负责人只说到“糖果”)不动声色地交给孩子。我知道我不按规矩做,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但在我拥抱孩子,开车回家时,心情却轻松多了。

规矩、规范与原则的存在是为了让人遵守,但有时我们也会发现,自己陷入了那种需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境地。我知道我违背了规则、做了错事,但在那种情况下,我还是选择这样做。这种情况并没有明确的解决办法。我选择了一个既对且错的办法,摒弃了另一个既对且错的办法。

道德两难是司空见惯的事。或是该不该停车帮忙车子抛锚的人,而使自己晚了回家:或是要不要花时间在休息室洗杯而耽误开会时间:或是应该在走廊上先跟同事打招呼,还是像早上一到办公室就觉得累时那样直接溜进办公室。

我们看得出来,道德构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天都会有大大小小的道德两难情况,我们最好也认清这项事实。我们的处理方式好不好,一部分取决于我们对两难情况的辨识能力,一部分则取决于我们处理问题时拥有的道德工具。P16-20

序言

那天早上我一到门诊部,就意识到气氛紧张。。发生什么事了?”我问柜台职员。她神情忧虑,看了我一眼,便说:“昨天晚上你的一位病人去世了,候命医生不久之前还在这里,跟每一个肯听他讲的人说,他鼓励死者家属向纪律委员会投诉你,不然他就会自己投诉。死者家属显然对你非常不满。”

我马上知道是哪位病人。前一天有一位年约75岁,神采奕奕,眼神流露好奇的女士来门诊部找过我。她儿子跟她一起来。我之前没见过她,而她来是做第二次癌症化疗的。她患有一种淋巴瘤,有时候也被称为淋巴癌,这种疾病若不治疗,便有致命危险,但只要加以治疗,我们大概可以治愈一半左右的病人。她做过第一次化疗后心脏出了问题,所以入院接受观察,但她现在觉得自己身体状况不错,已准备好进行下一次疗程。我们谈了很久,其问我除了说明许多其他事情之外,还跟她解释她的心脏在新疗程中会面临的风险,还有这也是她痊愈的唯一机会。她回答说,她知道会有风险,但还是希望能继续治疗。我建议她做完化疗那晚住院,她婉拒了,说做完她就离开,搬到儿子家里住,她觉得这样的观察应该够了。我没有坚持己见。

诊疗结束后我们一起站在门口,她面带微笑地望着我,说:“唉,你真是位非常好的医生,候诊室人满为患,还肯花时间跟老太太说话。”

“别客气——很高兴认识你。”我回答,一边想着如果我利用午餐时间继续应诊,我刚好能及时开始下午诊疗了。

当天晚上她因为心脏问题被送了进来,候命医生让她住进病房。几个小时后她在床上去世了。

治疗癌症的时候,病人去世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这种事情总是令我难过,但这次有点不一样。病人是因为我做错决定而去世,一使我觉得非常难过。我回想整件事的经过,认为这项治疗是正确的决定,因为病人在清楚风险的情况下仍抱着积极的态度,但我实在应该坚持要她住院的。我当时为什么没有坚持呢?

这些念头在我脑海中萦绕不去,我跑去打电话给这位女士的儿子。电话接通了,我说我是他母亲的医生,然后准备听他连珠炮发的斥责,但他的反应实在令我吃惊,他说:“我很高兴你打电话来。我要感谢你这样照顾我母亲。”他告诉我那夜发生的事情,还有他和其他亲友的感受。我们就这样讲了一会儿,讲到她母亲及已经发生的事。

然后我告诉他,有人批评我治疗他母亲的方式,现在我自己觉得当初应该坚持让她住院,但他的回答出乎我意料之外。他说:“但你当时的确坚持过,你坚持她应该住院,可是我妈拒绝了。我记得是这样,如果有人投诉你,我作证时也会这么说。”他对我的支持以及对事实的澄清,都使我觉得非常诧异,最后我强调说,如果日后他们有什么问题要问我,欢迎随时打电话给我。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有件事应该让你知道,史戴芬,妈妈说他不喜欢那位候命医生,但你对她实在很好,因此我不会做任何可能伤害你的事。”谈完电话后,我在电话旁边坐了好一会儿,思考他所说的话。我和他母亲的对话,我并没有记错,她儿子知道我没有坚持让她住院,但他选择保护我。

结果我也没有被投诉——主任医生认为我没有犯任何形式上的错误,倒是候命医生本来应该请心脏科医生检查病人,但他没有这样做。但如果死者家属投诉我,我就要面对国家卫生与福利部反反复复的研讯过程,还要经历许多不确定的情况。但我免除了这一切麻烦,只因为别人觉得我是个好人。

之前遇到不少机会,让我经常思考“好人”这个观念。就像许多人一样,小时候人家常告诉我“那样对人不是很好”或者“要对你妹妹好一点”。不过说到成年人的时候,“好人”这个词却会出现在不同的情况,像瑞典俗谚说的:“对啦,他人很好,但田里的母牛也一样啊。”或者是:“她唯一的优点就是个好人。”再听听这一句:“呃,我想她还算是个好人吧。”

那么,“做好人”这个观念又怎么样呢?这个到底是正面还是负面的特质呢?“做好人”到底有没有好处?从成年人的角度来讲,“做好人”这个观念,似乎总是使人联想到幼稚或不成熟。“好人”会被认为是有点“落伍”或软弱,或是指不敢提反对意见的人。成年人如果是个“好人”,别人会把他当做懦弱。不过如果是小孩的话,做好孩子可就无所谓了。

那么“善良”这个词呢?对我来说这个词就像对人好的同义词。“一个善良的人”是我们几乎听都没听过的用语,除非是用在已去世的人身上。要是有人被形容为善良的人,通常都带有讽刺意味。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像“好人”还有“善良”这样的词语,为什么会带着负面意义呢?每次我听到那种贬低的语调都会感到惊讶,也不由得纳闷,说这话的人,到底知不知道谁比较了解生命之中重要的地方。我们对“好人”的看法必须在观念上来一次大革命。

对我来说,“好人”就是按着道德观念过生活的人。一个“好人”,意识里总记得要持续关怀他人。就我看来,这似乎是一种好得不得了的特质。而好人一点也不笨。相反的,好人非常有智慧,因为他们有意识或是不自觉地已经了解到这一切是怎么回事:因为我们对其他人所做的事,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对周围的人好,就能得到一切,而对旁人不好,则会损失许多。好人其实已经踏上了成功之路。事实上,我相信,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能获得什么样的成就,最重要的单一决定因素,就是做一个好人。所以就算不为其他任何理由成为好人,也该为了自己做个好人——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有成功的人生。又或者像美国作家詹姆斯·弗里曼·克拉克(James Freeman Clarke)曾正式表达过的:“记得做好事,就会发现幸福追着你跑。”

有趣的是,这不只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团体、组织与社会。如果我们研究人类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有时似乎不是这么回事。我的看法是,那些善良、培育性的团体才是长远的赢家。

做好人不一定容易做到。比方说,放任别人恣意而为,就不是好人的所为,尤其是在他们根本不对,而那些行为更可能产生负面后果的时候。做好人也不是没有骨气。不是让旁人剥削你,更不是自愿去做一些违背自己天性的事情。

做好人是一种必须耗费洞察力来掌控的特质。而在特殊状况下,还可能必须坚持某些短期内会令他人觉得不好的事。这也是我选择撰写做好人的学问部分的原因。能够以由衷、积极与善良的方式做好人,真是一门学问。

也有人认为,人性本恶,而且恶事大多数都发生在恶人之间。这种看法我不同意。我的认知恰恰相反:我们为彼此所做的通常都是好事,绝大多数的人都努力要做基本上正确的事。

我做过许多关于道德以及该如何对待其他人的演讲。我常在开场白中问听众一个问题——他们最希望拥有哪种特质?通常我会让他们从以下选项中选一个:聪明、有创意、对自己的工作胜任愉快、风趣幽默,偶尔我也会加上有钱(就算这根本不是特质)。他们也可以选择“是个好人”这种特质。90%以上的听众会选最后这一项。数字会说话:我们把做好人看得很重要,甚至比无穷的财富或卓越的智慧更胜一筹。

市面上已有大量的书教你要怎么变有钱、变聪明、变得有创意、使自己更胜任工作、更愉快等,所以,我认为应该至少要有一本书告诉大家做好人的学问,以及如何通过做好人迈向成功。

大众谈到一般智商与情绪智商。前者指的是我们思维分析的能力,后者则是我们控制情绪的能力。我相信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智商,就是道德智商。我们的道德IQ显示的是我们做好事的能力。这种能力部分是从遗传而来,部分是在年幼岁月中发展出来。不过,这种智商在我们整个成人时期还能持续发展,而且更是一种重要的智商,因为这是我们在人生路上能否成功的基本因素。

在前面几个章节中,我会探讨关于做好人、道德与善良的观念。还有,真心希望做好人时必须设法避免的常见陷阱。然后我会介绍做好人能令人获益良多的论点。在较后面的章节中,我要探讨什么是成功,我们又该如何界定成功这个零散的观念。之后我要大胆地提供实际的建议,告诉大家该如何运用自己的善良、道德来做一个好人,让我们能在生命中有所成就。

这本书可以从头到尾照顺序读,也可以不按照本书的结构,比较随意地挑选一些章节来读。毕竟,人都会对不同的事物与不同的方法感兴趣。

我一定要强调一个重点,不管这个问题看起来有多么明显,就是我自己是不是一个好人的真实榜样。答案是否定的,不过我还在不断尝试,学习该如何做一个好人。

天下没有完美的人,但我们一定要警惕自己,千万不能像那些自以为完美无缺的人。我们自以为已经变成理想人物的那一天,就是必须从起跑线重新开始的日子。想做一个彻底的好人是一个梦想——我们可以为这个目标努力,但就像追逐彩虹彼端的那桶黄金一样,这是永远无法达到的梦想。虽然明白自己永远也不可能完美,但我们可以在此前提下决定做一个更好的人。而到头来我们所能做的,也就是竭尽所能罢了。

书评(媒体评论)

做好人是一门艺术,它不仅可以让我们发掘潜能,提高自己,而且能回报他人,最后达到成功。

——美国《出版商周刊》

善待他人对事业大有帮助,因为慷慨良善的人不会被他人视为威胁,彼此就会放下敌意,好好合作,结果人人得益。

——香港《文汇报》

所有的小聪明,一切为人处事的技巧,都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应该有良知良能,首先做一个好人

——著名评论家 张颐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8: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