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大妈“买菜经”
在证券投资中,应学大妈们的“买菜经”,货比三家,专挑“价廉物美”的买。
早晨起来,多数人都要去菜场买菜。在菜场,最常见的现象就是“讨价还价”。
年轻的“主男”们买菜时相对要“爽”些,但那些大妈们却要精明许多。买菜时,同一品种、相同规格、质量相仿的东西,希望价格越便宜越好;同样价格的东西,希望质量好些、再好些。为此,大妈们往往不惜费时费力,跑来跑去,货比三家,精挑细选。最后,才把那些又便宜又好的东西买回家。
这些大妈们买菜时讲究的是“价廉物美”。其实,在证券投资中,在选股票、买股票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同样的股票,如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入,风险就小,收益就大;同样道理,以同样的价格买入的股票,如果品质更优,岂不更好?
这个浅显的道理,说起来大家都懂,但真要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相信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包括我妻。
2007年9月7日(周五),湖北迈亚在停牌一段时间后,巨量封涨停。9月10日(周一),追涨心切的妻马上要我保本(还算理智)把买入不久的太龙药业卖了,并以涨停价13.76元去追入迈亚。由于周一太龙未到委托卖出价,未能成交,因而也没有资金去买迈亚,而迈亚却以涨停价13.76元高开后,一路走低,至12.60元收盘。随后几天,迈亚继续下跌,直到10元左右才止住。短短几天,跌幅巨大。幸亏当时未能成交,否则一个来回,损失就大了。
在迈亚跌至10元左右的时候,我建议妻可以腾出资金买迈亚了,但妻见迈亚这几天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也改变了想法,连连摇头,不要迈亚。原来,妻早已把兴趣转到了其他“热门”的股票上去了。
才几天时间,迈亚还是原来的迈亚,基本面也一点都没有改变。13.76元急着想买的迈亚,到了10元反而不要了。对妻的这一动机和做法我算了解得比较透:她之所以在13.76元想买迈亚,是因为预计迈亚还有进一步上冲的动力,还会一涨再涨,贪婪之心占了上风;10元左右不想要了,是因为担心迈亚还将继续调整,还将一跌再跌,恐惧之心正在作怪。
事后,迈亚的表现证明了妻当初的贪婪和恐惧都是错误的。迈亚不仅没有继续下跌,反而出现了大幅反弹的走势。短短4个交易日,迈亚的涨幅达到了30%。看着迈亚几天来的走势,妻懊悔不已。
妻在日常生活中,非常节俭。但在证券投资中,怎么像换了个人似的,出手大方,不惜重金,追涨杀跌,且眼睛连眨都不眨一眼,日常生活中的“精明”荡然无存。“长此以往,妻不亏谁亏?”我想。
在证券投资中,妻要是能学学大妈们的“买菜经”,专挑“价廉物美”的来买该有多好。虽然,妻早晚会有这一天,但看来还需要时间,需要等上够了“课”,交足了“学费”,成了一名“久经沙场”的老股民以后。
(写于2007年10月8日)
股票也要“反季”买
如果把日常生活中的“反李节”消贡万式,运用到证券投资中,同样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精明的消费者大多知道“反季节”消费的益处。同样的商品,如果“反季节”购买,就能以相同的钱买入更多的商品,或能以更少的钱买入同样多的商品。在日常生活中,不少消费者既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如果把日常生活中的“反季节”消费方式,运用到证券投资中,同样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大唐发电和工商银行都是我钟爱的股票,但却各有各的“旺销期”和“滞销期”。记得两年前,当大唐发电备受冷落的时候,工商银行却受到广大投资者的追捧,进入了销售的“旺季”,股价也一路上扬;但随后,工商银行开始了漫长的“冬眠”,价格不仅没有随大盘的上涨而上涨,反而出现了逆市阴跌。而大唐发电却渐渐地开始“复苏”,甚至出现了被人争抢的销售“旺季”。股价从6月4日开始大幅上涨以来,到8月7日收盘已涨至24.93元,两个月时间,涨了一倍还多。而8月7日工行的收盘价仅为5.80元,还在原地踏步。
此时,作为投资者是随大流,赶时髦,以24.93元去追“旺销”的大唐,还是“逆向思维”,人弃我要,以5.80元去买“滞销”的工行?
喜欢短线急进的妻见大唐日日涨、工行天天跌,反复劝我抛掉手中“毫无起色”的2万股工行,去换4653股“风头正劲”的大唐。而在股市尝遍了酸甜苦辣的我依然“我行我素”,不去凑这个热闹,也不去赶这个时髦。尽管我对大唐十分看好,但感到“反季消费”也比“当季消费”强,即使要买大唐,也不应是这个时候,而要等“反季”到来时。见“老股民”不听。妻也没有办法。
一转眼,3个月过去了,街上行人的“行头”也由夏装换成了秋装。再来看看大唐和工行,发现他们也在悄悄地进行着各自的“季节更换”。工行渐渐地受到大家的欢迎,由销售的“淡季”变成了“旺季”,股价也随之稳步上升,至11月12日收盘已达8.17元;而大唐却由“旺季”变成了“淡季”,股价也一路下滑,至11月12日收盘时已跌至13.78元。此时,如将手中的2万工行,再去换大唐,就不是4653股,而是11858股。
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大唐还是原来的大唐,本钱也是原来的本钱,只是由于“季节变换”,卖出的时机由“淡季”改为“旺季”,买人的时机由“旺季”改为“淡季”,从而使大唐的股份由原来的4653股,变成了11858股。如果以股份计算,三个月时间增加了155%,翻了一倍还多。
如果说,生活中的“反季节消费”,有时会因商品过时、变质,以及消费者观念的不同等原因,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适合这种消费方式。那么,证券投资中的“反季节”却没有这种过时、变质等方面的忧虑,品种还是这些品种,数量还是这些数量,一切都没有变化。
当然,投资中的“反季节”也有个前提,这就是股票的质地要好,估值要合理,还有就是要采取长线价值投资的策略。如果是股票质地有问题,或采取的是短线操作,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由此可见,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反季节消费”益处多多,而且在证券投资中,股票也要“反季”买。
(写于2007年11月12日,原载于2009年4月22日《羊城晚报》)P2-5
动作篇 善于调“兵”遣“将”
多学大妈“买菜经”
股票也要“反季”买
选股也兴“票决制”
找对象与选股票
建仓前需要想清楚的几个问题
“三比”制胜
“多动症”好不好
过好四道“坎”儿,欲速也能达
“等”来的收获
该收手时就收手
学会撒“网”捕“鱼”
善于调“兵”遣“将”
坚守篇 “不操作”往往就是“最好的操作”
让股票成为家庭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哪些人需要坚守或买人
坚守需要有理由
炒股莫患“健忘症”
炒股需要有“记性”
“不操作”往往就是“最好的操作”
牛市篇 “高空作业”怎样做到镇定自若
牛年炒股要执著
牛市操作三法则
从“比较”优势中去捕捉“黑马”
好股票怎样才能不“流产”
“高空作业”怎样做到镇定自若
踏空后怎么操作
怎样才能“后发制人”
脚踏千点长阳:系好“保险”才会镇定
风控重于逐利
熊市篇 别被“狂泻”冲昏了头脑
股市“映山红”,何日“遍岭上”
还有多少根“百点长阴”可以再来
别被“狂泻”冲昏了头脑
“猜测底部”不如“按计划行事”
弱市里:散户怎样保护自己
股民怎样“过冬”
股民“过冬”要“暖身”更要“健身”
深套后怎么操作
做一个坚定的投资者
技巧篇 炒股,怎样才能少“买单”
不打无准备之仗
“长”有短处,“短”有长处
“阵地战”里“打游击”
“金字塔”操作法
“对冲”:轻松炒股又一招
怎样操作“冷门股”
“僵持阶段”怎样操作
面对个股利好:散户怎么操作
理性看待“自锁热”
炒股切忌“挤牙膏”
股市“躲猫猫”,散户怎么“玩”
怎样克服“水土不服”
怎样才能少“买单”
借鉴篇 世上没有“股神”,适者才能生存
“诚实”现象,值得借鉴
把免费“高参”请进家
念好“三字经”,跟着“高手”走
该向“股神”学什么
世上没有“股神”,适者才能生存
“耳朵炒股”的代价
面对股评:既不一概拒之,也不信以为真
最值得信赖的人是你自己
从“不听话”到“不领情”
管理层暖风频吹,该不该听话领情
做一个聪明的“小人”
执业篇 让炒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辞职炒股不可取
“上班族”怎样炒股
一家可否多人炒股
“四化”股民做不得
七种“病”不可不防
炒股压力怎样释放
让炒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炒股的乐趣从哪里来
让炒股轻松起来
炒股,怎样才算成功
实战篇 操作,在投资理念指引下
凯恩股份,值得投资
我用“凯恩”和你说话——致醉舞的一封公开信
关于凯恩,再致醉舞
凯恩啊,凯恩!
凯恩股份:“1174高地”能否“拿下”
别了,凯恩!
十度出击,八中目标
操作:在投资理念指引
评论篇 散户的钱是这样亏掉的
市值为什么会与股指相背离
告诉你大盘真正的点位——理性看待当前市场系列评述(上)
上证指数:怎样才能做到“真实有效”——理性看待当前市场系列评述(下)
工行到底该不该涨
野百合也有春天
散户的钱是这样亏掉的
为“牛”市亏钱的股民把脉
七成股民跑输大盘:尴尬背后的反思
风险控制亟待加强
“股神”许国鸿自灭家门案引发的思考
大小非其实没那么可怕
弃骰择楼:“昨天的故事”会否重复
入门篇 新股民风险警示学堂
开场白:“礼物”送给新股民
第1讲:炒股勿用“压力钱”
第2讲: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3讲:路边“野花”不要“采”
第4讲:涨幅也是硬道理
第5讲:控制仓位最要紧
第6讲:分散搭配少不了
第7讲:善待呵护是关键
第8讲:见好就收不可忘
第9讲:“惊弓之鸟”做不得
第10讲:勤学多思要牢记
结束语:坚持走自己的路
闲话篇 股市是所大学校
股市小鸟
“分歧”与“一致”
“简单”与“复杂”
股市与“折腾”
“理性”与“激情”
“赴宴”与“买单”
“投入”与“回报”
“完美”与“缺憾”
“金钱”与“数字”
股市是所大学校
感悟篇 炒股,要经得起“考验”
“行情演绎”为何常与多数人的预期相反
这么多涨停板为何总没“我的事”
为何下跌总在“我”买人后发生
“黑马”为何偏在扔下“我”后开始奔腾
“抱怨”无济于事,“适应”才是本事
感谢2007!
一个普通散户的年度投资报告
注定会有喜悦与泪水相伴——致晚辈的一封公开信
股市“送”来大“红包”
炒股不能功利短视
炒股,要经得起“考验”
尾声 做个股市“硬汉”
有“股”的日子真好
自从20世纪90年代踏进股市大门的那一刻算起,至今已有十几年了。这些年来,与数以千万乃至上亿的中国股民一样,我在股市投入了大量平时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资金,付出了许多宝贵难忘的时光,一路走来,虽充满艰辛,却无怨无悔。
炒股十几年,到底图的啥?付出了多少、得到了什么?不去想它还好,一想起来,还真有些惭愧,有些心酸:普通股民赚钱真难!。十几年了,当初的美好梦想,真正实现的恐怕没有几个。要说得到的,除了一大堆交割单(如今连交割单也不需要了)外,恐怕只有那些“酸、甜、苦、辣”的“味道”,留给自己慢慢咀嚼、细细回味了。
酸。记得初入股市那阵子,想法也简单,以为只要大盘一涨,自己的市值也能水涨船高。殊不知,第一板那些“涨停板”与自己无缘不说,而两市仅有的几只“跌停板”自己倒常常是“榜上有名”。再加上,经常追涨杀跌、心态不稳,投资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每当看到大盘和其他大股“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而自己的股票和市值却依然“绿油油”的一片,内心的感受好比喝了陈年老醋一样,别提有多“酸”了。
甜。人在股市,有时候也会尝些甜头。记得当年飞乐音响从8元开始“起飞”,接连涨停。在12元多的时候,我也忍不住买了2000股,仅两天时间,就涨到了14元多,赚了20%。那时的感觉就像是吃了蜜糖——甜滋滋的,自我感觉“特别良好”。有时看到菜场卖菜的、街上扫马路的,心想:靠赚这样的几个小钱,还弄得好?还不如咱炒股挣钱来得既多又快,还常常自以为是:咱炒股的人,就是不一样,就比别人强!
苦。炒股的确很累、很辛苦。记得刚开始那会儿,为了研究股价变化规律,找到发财致富捷径,也不知道还有K线图可供研究分析,就找来纸和笔,“亲自”画起了“走势图”。每天下班回家,第一件事便是“画图”,希望能从中发现点蛛丝马迹、规律什么的,好早点圆上自己的赚钱梦。除了辛苦,还有痛苦。每当想起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的时候,每当看到账户里的市值一天天地缩水不止的时候,痛苦、委曲就会涌上心头:这360行,干什么不行,为什么偏偏要干炒股这一行?
辣。如果说辛苦和痛苦是自己酿成的“苦酒”,理应自己来“喝”的话,那么最大的郁闷在于,对自己所干的这行,同事和家人的不理解。在单位,股票涨了,不能喜形于色;跌了,不能把表情挂在脸上。回到家里也一样,赚了还好,自然会高兴一下,在家人面前自夸一番。一旦亏了,却不便表达,只好闷在心里,所有的痛苦和委衄只能自个儿独自承受。即便如此,有时候还少不了家人的埋怨和数落。
夜深人静的时候,静下心来、理智地想想,当初要不是炒股,要是换别的行当,或者把钱投到别的地方去,同样经过这十多年时问的辛勤劳作,同样品尝这些酸甜苦辣的“味道”之后,或多或少总会有些收获。比如,当时要是把炒股的钱用来买房,资产早翻了好几个跟头。即便是存在银行,尽管收益低些,总归还有些利息。唯独只有炒股,辛苦十几载,白忙乎一场,到头来是两手空空、一无所获,还把老本也给赔了进去。
除了“酸、甜、苦、辣”,炒股的“味道”还有很多。但有时候,换种方法想想,感受倒会好些:炒股毕竟是你自愿的,谁也没有逼着你去炒股。再说,亏钱,往往是因为你太想赚钱才亏的,如果当初你不想在股市赚钱,也就不会亏了。这叫风险与机遇并存,亏钱与赢利同在。
再想开些,炒股十几年,说无收获,其实也有。比如,增长了知识。股市是所大学校,要不去炒股,怎么会关心股市!怎么会懂得这么多有关股市、股票、财经、投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怎么会一提起股票来就滔滔不绝、没完没了,有着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理!
比如,丰富了生活。书中“有股的日子真好”,“生活因股而精彩”,这些文字都是自己真切的感受。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没了股市,生活会是什么样,会不会像杯白开水,平淡无奇、没了味道?正因为有了股市,才会在紧张、纷繁、刺激的生活中,多了一分激情与企盼。
比如,收获了友情。人生是个大舞台,股市也有一分子。茫茫人海里,因股而走到一起,着实不容易,也是种缘分,尤其是那些“情相投”、“意相合”,有着许多共同语言的人们,时常地在一起,交流心得、切磋技艺、相互学习、彼此勉励,倒也情趣盎然、其乐融融。
这,或许就是炒股的“味道”吧,不是股民,想尝还尝不到呢!
作者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证券投资类读物,既没有深奥的技术分析,也不是权威人士谈股论经的著作,而是一个普通散户在经过19年股市的风风雨雨,历经“磨难”、充满艰辛、一路走来之所思所想的真实记录。
作者真实地将自己在股市摸爬滚打这么多年的体会、发现和思考,用轻松、幽默的语言讲述出来。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泪水,既有经验的总结,也有教训的思考。
这是一本老股民对新股民谈体会、讲心得的读物。既可以帮助老股民在复杂多变的市场里不断提升自己的操作技法,也可以使新股民在入市后不走或少走前人走过的弯路,不犯或少犯前人犯过的错误。
最重要的是,本书最终想告诉大家的是炒股的心态,“炒股如做人”“视钱非钱”“平常心看待涨跌”,精彩只属于心态平和的投资者。
一个普通散户经过19年股市的风风雨雨,历经“磨难”、充满艰辛、一路走来之所思所想的真实记录!
作为“牛熊轮回”的亲历者、见证人,作者将力求真实地记录这历史性的时刻,去反映这茫茫股海里,一个极其普通的散户,曾经经历的、鲜为人知的风雨、快乐和辛酸。
一本老股民对新股民谈体会、讲心得的读物。既可以帮助老股民在复杂多变的市场里不断提升自己的操作技法,也可以使新股民在入市后不走或少走前人走过的弯路,不犯或少犯前人犯过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