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现代配棉技术/纺织检测知识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作者 邱兆宝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共分6章。第1章为引言;第2章棉纤维大容量测试仪,介绍国内外最新棉纤维大容量测试仪的性能,对测试指标进行解释,并与常规检验作简要比较;第3章原棉品质评价模型,首先分析了原棉品质指标的相关关系,运用模糊数学建立原棉技术品级评价模型并确定技术品级的分级特征值,以实例说明技术品级的应用原理;第4章配棉技术经济模型,在传统配棉方法基础上,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建立包括接批棉在内的完整的配棉技术经济模型,以实例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模型优化求解进行独具特色的分析,提出对配棉方案质量评价的参考标准;第5章纱线质量预测模型,根据原棉品质与纱线质量关系的定量分析,建立纱线动态优化组合预测模型;第6章配棉程序设计与实证分析,通过一个完整的实例,阐述配棉软件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

内容推荐

本书阐述了现代配棉技术的基本概念,着重介绍了HVI数据及其运用、原棉品质评价模型、配棉技术经济模型和纱线质量预测模型,并通过实例,展示了依据上述模型开发的配棉技术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软件)。本书以面向纺织生产实际为出发点,在反映科学前沿,体现前瞻性的同时,力求全面系统、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科学规范。

本书可作为纺织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纺织院校师生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配棉问题综述

 1.2 国内外配棉技术发展背景

 1.3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第2章 棉纤维大容量测试仪

 2.1 概述

2.1.1 美国USTER HVI 1000大容量纤维测试仪

2.1.1.1 长度/强度模块

2.1.1.2 马克隆值模块

2.1.1.3 颜色和杂质模块

2.1.2 印度PREMIER ART大容量纤维测试仪

2.1.2.1 长度和强度测试模块

2.1.2.2 马克隆值测试模块

2.1.2.3 色泽和光学测量杂质模块

2.1.3 中国陕西长岭XJ128型快速棉纤维性能测试仪

2.1.3.1 系统组成与特点

2.1.3.2 测试原理和指标

2.1.3.3 XJ128的性能指标

 2.2 棉纤维大容量测试仪测试指标与解释

2.2.1 长度指标

2.2.1.1 平均长度

2.2.1.2 上半部平均长度

2.2.1.3 长度整齐度指数

2.2.1.4 短纤维指数

2.2.2 强伸度指标

2.2.2.1 断裂比强度

2.2.2.2 断裂伸长率

2.2.3 马克隆值指标

2.2.3.1 马克隆值

2.2.3.2 成熟度指数

2.2.4 颜色指标

2.2.4.1 反射率

2.2.4.2 黄度

2.2.4.3 色特征级

2.2.5 杂质指标

2.2.5.1 杂质数量

2.2.5.2 杂质面积

2.2.5.3 杂质级

2.2.5.4 棉结

2.2.6 其他指标

2.2.6.1 回潮率

2.2.6.2 荧光度

2.2.6.3 纺纱均匀性指数

 2.3 仪器化检验与常规检验的比较

2.3.1 质量指标设置的异同

2.3.2 质量指标分级规定的异同

2.3.3 批与抽样比例的比较

 2.4 HVI指标与常规测试指标的相关分析

 2.5 USTER HVI棉纤维部分统计值(2007)

第3章 原棉品质评价模型

 3.1 原棉品质指标的相关分析

3.1.1 上半部长度

3.1.2 整齐度指数

3.1.3 断裂比强度

3.1.4 马克隆值

 3.2 原棉技术品级评价模型

3.2.1 技术品级分级特征值

3.2.2 技术品级内在质量评价

3.2.3 技术品级外观质量评价

 3.3 技术品级的应用

3.3.1 原棉分类组批管理

3.3.2 制订配棉技术标准和配棉实施方案

第4章 配棉技术经济模型

 4.1 配棉技术概述

4.1.1 配棉的目的

4.1.1.1 保持生产和成纱质量相对稳定

4.1.1.2 合理使用原棉,满足纱线质量要求

4.1.1.3 节约用棉,降低成本

4.1.2 配棉原则

4.1.3 配棉成分的选用

4.1.3.1 根据成纱种类和要求选配原棉

4.1.3.2 根据纱线的质量指标选用原棉

4.1.4 配棉方法

4.1.4.1 原棉的分类

4.1.4.2 原棉的排队

4.1.5 混棉均匀度控制

4.1.5.1 圆盘式抓棉机

4.1.5.2 往复式抓棉机

4.1.6 纯棉色纺纱配棉

4.1.6.1 棉包混和

4.1.6.2 梳棉混和

4.1.6.3 并条混合

4.1.6.4 粗纱混合

4.1.7 配棉成本管理

4.1.7.1 消耗定额的制订方法

4.1.7.2 影响配棉成本的技术因素

4.1.7.3 降低用棉成本的途径

 4.2 配棉模型的建立

4.2.1 建模分析

4.2.2 配棉模型

4.2.3 模型的求解

4.2.4 模型的优化

4.2.4.1 混棉品质指标约束

4.2.4.2 成纱质量预测值约束

4.2.4.3 混棉成本约束

4.2.5 配棉接批棉的处理方法

 4.3 配棉方案评价

4.3.1 变异系数CV

4.3.2 偏态与峰度

第5章 纱线质量预测模型

 5.1 棉纱线主要质量指标

5.1.1 线密度

5.1.2 重量偏差

5.1.3 单纱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和最低断裂强力

5.1.4 条干均匀度

5.1.5 棉结、杂质粒数

5.1.6 纱疵

5.1.7 毛羽

 5.2 棉本色纱线国家与纺织行业标准

5.2.1 棉本色纱的评等方法和技术要求

5.2.2 针织用棉本色纱的评等方法和技术要求

5.2.3 气流纺棉本色纱的评等方法和技术要求

 5.3 乌斯特2007年公报的棉纱质量水平

 5.4 原棉品质与成纱质量关系的定量分析

 5.5 成纱质量预测模型的优化思路

5.5.1 原棉品质与成纱质量关系模型

5.5.2 预测模型优化

5.5.3 成纱质量预测模型自变量的确定

第6章 配棉程序设计与实证分析

 6.1 系统总体结构

6.1.1 系统的特点

6.1.1.1 统计分析方法

6.1.1.2 预测分析方法

6.1.1.3 优化分析方法

6.1.2 系统的构成与体系结构

 6.2 数据库设计与维护

6.2.1 配棉类别数据库

6.2.2 原棉数据库维护

6.2.3 原棉综合评判与分类

 6.3 模型库、方法库管理与应用

6.3.1 纱线质量预测与管理

6.3.1.1 预测功能

6.3.1.2 管理功能

6.3.2 配棉优选与方案评价

6.3.2.1 自动输入上期混棉平均指标

6.3.2.2 建立配棉初始方案库

6.3.2.3 配棉技术经济效果评价

6.3.2.4 处理接批棉形成配棉方案

6.3.2.5 配棉实施方案质量评价

 6.4 配棉与质量历史资料

6.4.1 面向主题性

6.4.2 数据的集成性

6.4.3 数据的时变性

参考文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1:4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