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梵澄在一篇回忆中说到鲁迅的一条教言:要避免“贫贱而肆志,富贵则骄人”。他承认自己当时并不了解鲁迅为何要这么说——对一个学生来说,贫贱、富贵似乎都还谈不上。也许,鲁迅注意的,并不是贫贱或富贵,而是肆志和骄人。
本书通过对鲁迅思想路径与文学形式的梳理,揭示鲁迅在思想与文学传统间的处境,展示鲁迅及其作品在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学在现代转化过程中的意义,并由此揭示思想与文学传统在现代处境中的困局。
本书是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一个个案研究。通过对鲁迅思想路径与文学形式的梳理,揭示鲁迅在思想与文学传统间的处境,展示鲁迅及其作品在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学在现代转化过程中的意义,并由此揭示思想与文学传统在现代处境中的困局。
绪论
第一章 取今复古:精神向度的确立——精神探索的开始
逃离与寻找
萧条:对传统的诊断
科学与迷信
诗
《狂人日记》:自我设定的“开始”
文本中的断裂
沉默与开口
开启的两个方向
第二章 抵抗的姿态:对传统的拒斥与批判——精神探索的深化
从来如此
闻见道理
奴性
权力
故乡
身与名
第三章 传统与现代中寻找自我的努力——精神探索的核心
寂静里的声音:对生命的怀疑
与道一体:阮籍的选择
情与欲:自我的另一种可能
王国维的文学之路:传统在现代处境中的审美化倾向
打油诗抑或其他:鲁迅对审美化的拒绝
确定与怀疑:传统的限度
第四章 抒情与叙事:寻找自我形式的选择——精神探索的形式
寻找自我与文学形式的关系
在抒情诗中的推进
叙事的介入
《中国小说史略》:小说传统的建构
鲁迅的叙事形式
从《怀旧》到《故事新编》
叙事与抒情之间
第五章 语言困境及其超越的努力——精神探索的边界
危机:文学、文言、民族
修补
净化
变革
鲁迅的语言策略
鲁迅小说中的语言问题
鲁迅的语言实践
胡适与鲁迅:对白话的肯定与保留
修辞与情感:超越语言的努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