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现实背景
一 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
二 全球化动态竞争环境下中国企业面临的技术创新挑战
第二节 理论背景
一 创新收益占有与企业技术创新
二 现有研究的不足
第三节 问题的提出
第四节 关键术语界定
第五节 研究框架
第六节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 企业资源基础论
二 动态能力理论
第二节 创新收益占有
一 创新收益占有问题的由来
二 收益占有的理论基础
三 创新收益占有的内涵
四 影响企业占有创新收益的因素
五 收益占有机制的有效性
六 创新收益占有与企业研发活动
七 创新收益占有与企业战略
第三节 吸收能力
一 吸收能力的含义
二 吸收能力的理论基础
三 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
四 吸收能力的作用
第四节 技术创新
一 技术创新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二 技术创新的定义
三 技术创新的分类
四 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第五节 创新收益占有、吸收能力和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其研究之不足
一 创新收益占有与技术创新
二 创新收益占有与吸收能力
三 吸收能力与技术创新
四 现有研究的不足
第三章 理论模型及假设
第一节 本书的整体研究框架
一 第一个逻辑:价值创造和收益占有决定企业竞争优势
二 第二个逻辑:对于创新收益占有的界定
三 第三个逻辑:资源一能力一创新
第二节 理论框架所涉及的变量
一 知识产权保护
二 互补性资产
三 吸收能力
四 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第三节 模型关键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 互补性资产与组织的吸收能力
二 知识产权保护与组织的吸收能力
三 组织的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产出
四 互补性资产与企业技术创新
五 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
六 知识产权保护、互补性资产与技术创新
第四章 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
第一节 样本与数据收集
一 研究背景
二 数据收集与调研对象的选择
第二节 问卷的编制
一 量表编制原则和程序
二 量表的前测与修订
三 偏差控制
第三节 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与测量
一 因变量的度量
二 自变量的度量
三 中间变量的度量
第四节 统计分析方法和程序
一 结构方程的特点和分析步骤
二 SEM中的拟合指标
第五节 样本容量与问卷投放
第六节 数据处理方法与技术手段
一 量表信度检验
二 量表效度检验
三 量表中变量正态性检验
四 因子分析
第五章 量表质量检验与维度验证
第一节 样本情况描述
一 样本基本情况
二 回收问卷的检验
三 变量的相关系数
第二节 样本质量检验和维度验证
一 互补性资产
二 潜在吸收能力
三 现实吸收能力
四 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五 产品创新
六 工艺创新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模型拟合结果分析
第二节 研究假设的验证结果
一 互补性资产对吸收能力的影响
二 知识产权保护对吸收能力的影响
三 潜在吸收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四 现实吸收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五 互补性资产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六 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第三节 变量中介效应分析
一 模型中各潜变量效应分解
二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
三 变量中介效应检验
第四节 变量的调节效应分析
一 调节效应的分析方法
二 知识产权保护在互补性资产影响技术创新过程中调节效应分析
三 知识产权保护在吸收能力影响技术创新过程中调节效应分析
第五节 对模型修正的讨论
第六节 假设情况汇总
第七节 实证最终结果分析
一 互补性资产对吸收能力的影响
二 互补性资产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三 吸收能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四 知识产权保护对吸收能力的影响
五 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六 知识产权保护对互补性资产与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
第七章 主要结论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对管理实践的建议
一 中国企业在强调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创新收益占有能力问题”
二 提高吸收能力是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
第三节 问题讨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