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似是而非的男女欢爱,一个逃离现实的迷幻乡土。本书的场景始终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转换,女主人公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游走,寻找情感、生活乃至生命的本来意义。
本书把女性特有的心理感受描写得丝丝入扣,让女人感同身受的文字,适合处于“后青春时代”的轻熟女们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淡如肉色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柳营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段似是而非的男女欢爱,一个逃离现实的迷幻乡土。本书的场景始终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转换,女主人公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游走,寻找情感、生活乃至生命的本来意义。 本书把女性特有的心理感受描写得丝丝入扣,让女人感同身受的文字,适合处于“后青春时代”的轻熟女们阅读。 内容推荐 这是一段命中注定的感情,在他们想对视的那一刻,一刹那间的心动就注定了永恒。与一个拥有如风般漂泊不定的心的男人相恋,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又是怎样的一种不幸。莫德就是碰上了这样的一个男人,如火如荼的恋情,最后给她留下的,却是那男人离去的背影和心口情感重创后狰狞的伤疤。 为了疗伤,也为了忘却,更为了找寻自己以后要走的路,莫德来到了梨这个与世无争的小村庄,造了属于她自己的“桃花源”——银藤屋。在那里,她充分感受自然的美好,任时光缓缓地流淌过生命,她为附近的村人画像,她为朋友的小店设计首饰,写作,听音乐,在夜晚看星星……终于,宁静的感觉重新回到了她的生活,慢慢的,莫德学会了读懂自己,读懂别人,读懂生活。 直到那一天,他头顶着一篮茶叶出现在她的面前,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目录 第一章 梨村 第二章 情殇 第三章 潜居 第四章 亲离 第五章 梦魔与死亡 第六章 疗伤 第七章 银藤屋 第八章 童年往事 第九章 苦阿婆的茶汤 第十章 少年阿树 第十一章 梨人的归宿 第十二章 阿树的诗人岁月 第十三章 苹果的气味 第十四章 父亲的日记 第十五章 莲花塔 第十六章 彻如法师 第十七章 樟树下的等待 第十八章 一瞬与永恒 试读章节 梨村的夜晚,饱含着生活的秘密,它是许多事物的开始。 夜晚呈现了比白天更为丰富神秘的东西。梨村的夜,埋伏了无数倾听者。寂静,暴露了它们的存在,除了隐在黑暗中的身影,还有各种各样的物品:桌椅、茶壶、炉灶、门窗、小巷、野狗野猫、各种物体的灵魂……仿佛早已达成默契,所有的事物都在彼此倾听,互相渗透。 包括村口那两棵五百年的大樟树,它也听,也在说…… 夜寂了,刚画完一幅小画准备睡觉的莫德,听到隔壁阿朱老人家的木板门发出轻微的咯吱声。 轻微声在黑暗中划出一条波浪,从浪里闪出来的人是朱龙。 朱龙,阿朱老人的小孙子,单身,刚从部队转业回来,在乡政府上班。他泥鳅般滑出门来,隐入夜色中。黑暗淹没了他,黑衣服一样套在他的身上。他穿越隧道般穿越孤寂的黑色,往不远处的另一户人家去。 去另一家要路过一棵近百年的老樟树。走过树底下时,感觉有叶子在黑暗中飘落,他伸出手随便抓了一下,抓住一片叶子,他将它放在鼻子下,有一股干枯了的樟树叶特有的香气,气味散在黑暗中,闪着肉眼无法看见的迷人色彩。 是十一月,他走在夜里,冻得发僵。 是什么吸引了他,控制了他的腿,让他偷袭夜色,如蛇前往。 是那缕神秘丰满的光。它骚动不安,照出迷宫的图案,将他绕进去,扰得他心神不安,暗流涌动。他被那道隐密的光吸引着,朝它而去。夜的清冷中含了梨村特有的、带有震慑人的寂寥,这沉重的寂寞将他席卷,他如狗一样警觉灵敏地穿梭在黑暗中。 朱龙,他幽魂般轻盈飘移。缓缓靠近了那道光。光里蕴藏着足可以将他点燃的热,柔韧而缠绵,带着阴性的力量。他贴身上去,门没关,他闪了一下,猫一样,便进去了。 屋里黑着灯。所有窗子都没灯光。他凭感觉穿过厅堂,靠左,慢慢走上楼梯,楼梯在他的脚下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沉闷怪诞却又惊心动魄。声响惊动了一只正在咬楼板的老鼠,老鼠一下子从他身边蹿过去,消失在楼梯口,没了声响。 再往上走几步,他看到了一支点亮了的蜡烛。蜡烛在烛台里,在二楼楼梯口转角处的老桌子上等他。他拿起蜡烛,走了几步,看到墙上的两张照片,一个穿西装的男人和一个穿红衣服的女人,男人按辈分,他该叫叔叔,女人正在相框里朝他微笑,那微笑在他看来浓烈温情,他脑子热了热,而腰椎处又似乎被一根冰冷的细针扎了一下,迫使他抽了口冷气。 在二楼走廊的尽头,有一个木柜子。柜子的右边,他看见了一扇门,门开着,他侧了侧身,小心地滑了进去。 “朱龙?” “是我!” 心在狂跳。十一月的冷夜,他在出汗。他的下面突然间绷紧。 “把蜡烛吹了吧。” 他举起蜡烛靠近,看见了床上的她,她朝他微笑,那微笑如月光,他在月光里。他并没照她的话把蜡烛吹了,而是把蜡烛放在了床旁边的柜子上。 “还是吹了吧。” 他想了想,最后还是凑过嘴去,灭了蜡烛。 “快上来,床上暖和。” “还是先把衣服脱了吧。” “好。” 他毫不费事就脱了棉袄、毛衣,接着扯掉了脖子上的围巾。脱裤子时,他的手变得笨拙起来,怎么也解不开皮带上的搭扣,他并不说话,只是默默地跟他那别扭的裤子以及皮带较着劲,直到脱得只剩下一条短裤和一件白色的小背心。然后,轻手轻脚地爬上了她的床。 他心怀迟疑、甜蜜和慌乱。 她坐了起来,他能够透过微薄的夜色看到她的长发披散在胸前,垂落在她丰满的乳房上。那刻,他庆幸自己吹灭了蜡烛,不然,他会更加慌张。 她抱住他,将他的背心从头上拉出来。她把他拉进被窝里,将手轻轻地放在他厚实的肩膀上,由肩膀往下,到了他结实的腰,然后顺着他的臀部和大腿抚摸下去,在他结实的肌肉上用了用力,最后停在他那儿,它立着,挺着,悸动着,已经准备好,没有什么可以遮掩的了。 她从容不迫。他在欲望和紧张中不停地出汗、发抖。 他小心翼翼地将她揽进怀里。他感觉到了一片光亮,那里充满了所有新奇的语言。光明之源带着热烈的、暧昧的、母性的暖意,将他点燃。 他沉溺于神秘而温暖的迷宫之中,被包容,被吸引,他闭上眼睛,顺水而下,飘得很远很远,那是另外一个世界,他在那里看到了雾,雾里开满了花,花的深处是大海,他在海的船上,花香满鼻,很快,波涛汹涌,他听到了岸上的钟声,越来越近,以至于全身战栗…… 仍旧相拥在一起,他听到了狂乱而疲惫的心跳,在沉而寂静的夜里,这心跳声分外清明,却分不出彼此。 几乎没觉察,时间就短了很多,夜晚去得早了些,早晨悄然到来,光亮照见了梨的轮廓,所有事物说话的声音开始清晰有力起来。鸡和狗行走在村巷的青石板上,接着,人也出现了。 “该回去了。”一个柔软的没有一丁点骨头的声音幽然浮起,然后是抚摸,留恋的、无声的、奇异的抚摸,带着百般的爱恋。 “真想一辈子都这样躺在你身边。”他说,几乎是祈祷。但和大多数人一样,他祈求一事,却又把自己的生活转向别处。 早晨下过一阵小雨,稍后,起了小雾。 莫德去村外的河边写生。河边景物因雾而显生动迷离,却含了幽静的超凡之气。莫德一坐便是几个小时,身与物融为一体,而这一体的感受化。 一只动物迅速地在莫德不远处的树丛间闪过,莫德抬眼看它跳跃的背影,小兽穿过河边低矮的灌木丛,钻到旁边的柿子林里,一下子,就隐在林中不见身影。 想起几日前见过此类小兽,是村里人在河对面的山上猎到的,村人称它为“山麂”,传说是以前美丽少女所变。现在村里很多年轻人常进山射杀它们,因麂肉红烧,味道极好。 但大多数村里人是不吃麂的,特别是老人。独自一人住在村后靠近泉水岩边的苦阿婆和莫德说,麂曾救过梨村先人的命。 村里早前有对姓胡的夫妇,心善,尤其对小动物,从不加以伤害。一天,外村有猎人追杀一只麂进了梨村,麂惊慌失措,逃进胡家,胡妇急忙用旧衣将它藏进厨房的大瓦缸内,猎人入屋,四处寻找不到麂,失望离去。胡妇见猎人远离,才从瓦缸内抱出麂来,放它逃生。麂似乎知道救命之恩,临行前朝胡妇频频回首点头。第二年春日,一只麂突然进了胡家,将胡某幼子用犄角挑起,朝屋外跑去,胡妇急忙追出门,赶到河边,却见麂将幼子放下,转眼跃入杂树林中。胡妇将儿子抱起,心中怀疑那麂为何不知报恩?反来恶作剧?难道它不是去年所救的那只麂吗?边走边想,不觉已近门口,却见家中屋梁被屋后一棵大树压倒,墙壁崩塌,屋瓦破碎,鸡犬家畜,都被压死,而胡妇因出门追麂,母子均获平安。 这麂救人的故事在村中代代相传,因人心中对麂怀有一份美好而朴素的感恩之情,皆不吃麂肉。 昨天的事实成了今天的传说,而传说的味道,远比不上红烧麂肉的味道。P8-11 书评(媒体评论) 老人、青年、少年,偷情、出走、归来,生的生,死的死,执迷的执迷,觉悟的觉悟,所有的举动都大开大阖,最终却还是像个喑哑的影子。他们以他们的命运,充实了莫德的人生。从这个意义上讲,《淡如肉色》也可以被定义为一本治愈系的小说。 ——专栏作家韩松落 柳营的长处,就像她名字,颇为刚柔兼济。她有一种“从容”的、让文字把她所有的东西整理出一种状态和可能性的能力。 ——专拦作家苏七七 《淡如肉色》是一部优雅的小说。它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70后”作家,尤其是女作家的自我超越,从虚无、病态、柔弱、局促的喘息中超脱出来,建立了一个新空间—有丰富的精神维度,有坚韧的叙事架构,有从容不迫的思想气息。 ——《作家》主编 宗仁发 柳营的小说是一首首曲子。这些曲子上下贯通,余音袅袅。氖围、情调、气韵,从头到尾贯穿下来,没有一时的短缺与疲弱。呼应、衔接、去了、回来,都处理得很细心,很精当。 ——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 曾文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