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被历代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本书通过对该专著的系统研究和深入探讨,对数百种药材从性味、专著原文、专家解说、本草附方等四方面进行了诠释。但因篇幅所限,难以展现《神农本草经》一书的全貌,本书力争择取精华以求受用读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神农本草经/医学与延寿 |
分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作者 | 万象文画编写组 |
出版社 |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被历代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本书通过对该专著的系统研究和深入探讨,对数百种药材从性味、专著原文、专家解说、本草附方等四方面进行了诠释。但因篇幅所限,难以展现《神农本草经》一书的全貌,本书力争择取精华以求受用读者。 内容推荐 《神农本草经》被历代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本书通过对该专著的系统研究,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探讨和评价,对数百种药材从气味、专著原文、专家解说、本草附方等四方面进行了诠释。 《神农本草经》力争择取精华以求受用读者。 目录 上经 云母 石钟乳 涅石 滑石 石胆 空青 曾青 禹余粮 白石英 紫石英 青石、赤石、黄石、白石、黑石脂等 菖蒲 鞠华 人参 天门冬 甘草 干地黄 苍术 菟丝子 牛膝 充蔚子 女萎 防葵 柴胡 麦门冬 车前子 木香 薯蓣 薏苡仁 泽泻 远志 龙胆 细辛 石斛 巴戟天 白英 卷柏 蓝实 黄连 络石 蒺藜子 黄芪 防风 蒲黄 香蒲 续断叶 漏芦 营实 天名精 决明子 丹参 茜根 五味子 兰草 蛇床子 地肤子 景天 茵陈 杜若 沙参 徐长卿 王不留行 升麻 松脂 槐实 枸杞 柏实 茯苓 榆皮 酸枣 蘖木 干漆 五加皮 辛夷 桑寄生 杜仲 女贞实 蕤核 橘柚 龙骨 麝香 牛黄 白胶 阿胶 蜂子 蜜蜡 牡蛎 龟甲 桑螵蛸 海蛤 蠡鱼 鲤鱼 藕实、茎 大枣 葡萄 胡麻 麻贲 苋实 瓜蒂 瓜子 苦菜 中经 雄黄 雌黄 水银 石膏 慈石 干姜 臬耳实 葛根 括楼根 苦参 当归 麻黄 通草 芍药 蠡实 瞿麦 元参 秦艽 知母 贝母 白芷 淫羊藿 黄芩 狗脊 茅根 紫菀 紫草 败酱 白鲜 紫参 藁本 石苇 白薇 水萍 王瓜 地榆 海藻 泽兰 防已 款冬花 牡丹 假苏 桑白皮 竹叶 吴茱萸 栀子 厚朴 秦皮 紫葳 猪苓 卫矛 合欢 鹿茸 犀角 天鼠屎 猬皮 露蜂房 鳖甲 乌贼鱼骨 白僵蚕 水苏 下经 石灰 磐石 铅丹 粉锡 代赭 白垩 戎盐 附子 乌头 半夏 虎掌 大黄 天雄 射干 葶苈 旋复花 藜芦 羊蹄 甘遂 白芨 大戟 泽漆 茵芋 贯众 牙子 羊踯躅 商陆 连翘 狼毒 白头翁 鬼臼 夏枯草 芫华 鹿藿 巴豆 蚤休 郁李仁 皂荚 莽草 雷丸 楝实 桐叶 石南 苦瓠 鼠李 豚卯 六畜毛蹄甲 蛤蟆 蛇蜕 蚯蚓 蝴螉 蜈蚣 水蛭 蜣螂 蝼蛄 地胆 鼠妇 桃核仁 杏核仁 水靳 试读章节 原文 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杀(御览,此下有道字),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生山谷。 专家解说 此味药:味苦、性寒。主要可去活血化淤,妇女闭经,体内寒热发冷发烧,能消除体内积聚的血块、痞块,治疗留饮不化,宿食不消,可荡涤肠胃,推陈出新,能利尿去水湿,调理内脏,帮助食物消化,安和五脏。多生长在山中有流水经过的土石上。 本草附方: ★吐血,鼻血,心气不足 用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加三升水,熬成一升,热服下。腹泻即验。 ★伤寒痞满 用大黄二两,黄连一两,泡^麻沸汤中。过—会,去掉药渣取汁,分两次温水服下。该方叫“大黄连泻心汤”。 ★热病说胡话 用大黄五两,锉细,炒到微红,加水熬制成膏子,每次服用半匙,冷水送下,此方亦治伤寒发黄。 ★腰脚风痛 用大黄二两,切成块,加少许酥油炒干,不能炒焦。捣碎筛过。每次服用二钱,空腹服,煮开过多次的姜汤送下。泻出冷脓恶物,痛即止。 ★风热积壅 用大黄四两,牵牛子(半炒)四两,一起研成粉末,加炼蜜制成丸状,如绿豆大。每次服用十丸,白开水送下。如要微泻,每次服用可加十至二十丸。 另方:基本上和上主栅,但不用炼蜜而用皂荚熬膏代替,称为坠痰丸或“全真丸”,又名“保安丸”。 ★痰为面病(注:水泻及胎前产后的痰病不可服用) 用大黄(酒浸,蒸熟。切晒)八两,生黄芩八两,沉香半两,一起研成粉末,加青礞石(二两)和焰硝(二两)一起封固、煅红、研成粉末的药末二两,以水和各药成丸,如绿豆大。常服一、二十丸,小病五、六十丸,缓病七八十丸,急病一百二十丸,温水送下后,要静卧勿动,让药起作用。第二天,先下糟粕,次下痰涎。如未下,可再次服药,该方叫“滚痰丸”。 ★腹中痞块 用大黄十两,研成粉末,加醋三升,蜜两匙,和匀,熬制成丸状,如绿豆大。睡前三十丸,生姜汤送下。能吐泻即验。 另方:陈石灰半斤,瓦器上炒至极热,等稍冷后,加大黄末(炒热)一两、桂心末(略炒)半两,以醋调成膏,摊在布上贴患处。另方:大黄二两、朴硝一两,一起研成粉末,以大蒜同捣成膏贴患处。加放阿魏一两,更好。 ★脾癖疳积 用大黄末三两,加醋熬成膏,倒在瓦上日晒夜露三天;再加硫黄一两(以形如琥珀者为好),官粉一两,一起研匀。十岁以下小孩,每次服用半钱,大人每次服用一钱半,米汤送下。忌生冷鱼肉,只吃白粥半月。如一服不愈,半月之后再服下。 ★小儿诸热 用大黄(煨熟)、黄芩各一两,一起研成粉末,加炼蜜做在成丸子,如麻子大。每次服用五至十丸,蜜汤送下。亦可加黄连,称为“三黄丸”。 ★骨蒸积热,渐渐黄瘦 用大黄四分,加童便五、六合,熬取四合,去掉药渣服汁,分两次服下。 ★赤白浊淋 用大黄研成粉末,每次取六分,放入破了顶的鸡蛋中,搅匀,蒸熟,空腹吃下。三次见效。 ★大便秘结 用大黄末一两,牵牛头末半两,和匀,每次服用三钱。用厥次序心烦现象者,酒送下,无此现象者,蜜汤送下。 ★热痢,里急后重 用大黄一两,在酒中浸泡半日,取出煎服下。 ★伤寒并热霍乱,涎流吐逆,不能言语,牙齿动摇,喘气闷绝 用大黄、人参各半两,加二碗水,熬制成一碗,热服即愈。 ★食后即吐 用大黄一两,甘草二钱半,加一升水,熬成半升,温水服下。 ★产后血块 用大黄末一两,加头醋半升,熬膏制成如绿豆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五丸,温醋送下。 ★鼻内生疮 用生大黄、杏仁捣匀,加猪油调涂。 另方:用生大黄、黄连各一钱,麝香少许,一起研成粉末,加香油调涂。 ★损伤淤血 用大黄(酒蒸)一两,杏仁(去皮)三七粒,一起磨细,加一碗酒,熬制成六分,鸡叫时服下。到晚间有淤血排下为验。 ★肿毒初起 用大黄、五倍子、黄檗,等份研成粉末,新汲水调匀涂抹患处。每天四至五次。 ★痈肿热痛 用大黄研成末状,加醋调匀涂抹患处。药干即换。 ★乳痈 用大黄、粉草各一两,一起研成粉末,加好酒熬成膏,摊布块上贴疮。同时,取药末一匙,温酒送下。次日有恶物排出。该方叫“金黄散”。 ★大风癞疮 用大黄(煨)一两,皂荚刺一两,一起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匙,空腹服,温酒送下。排出恶物如鱼脑状或乱发状。该方叫“通天再造散”。P253-255 序言 有人说:“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医药活动。”据说,在全世界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通常会有两种场所,一个是中餐馆,另一个便是中药店。中医中药既历史悠久,又覆盖面广泛。 但是,早期的医药活动都是盲目的,甚至可以用“歪打正着”来形容。早期的某些药物其实就是食物,个别甚至是毒药。《尚书》中曾记载:“药弗暝眩,厥疾弗瘳”,意解为如果没有药物引起的中毒反应,就无法医治好疾病。古人认为,只有这些药性猛烈的药物,才可以化解凶险的疾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经明显延长,但是由于饮食、生活、环境等生活元素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各种常见病也不断地在困扰着人们的身体、生活和工作。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有必要做到未雨绸缪,多了解一些常见药物的疗效。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起源很早,而关于尝药的传说则晚了许多。数千年来,在“西药”尚未进入我国之前,中国人的健康一直都靠中药来维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药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我国人身体健康的保证。 当历史之舟进入近现代后,中医遭到了来自大洋彼岸——西医的挑战,中药的地位随之改变,在西药风靡整个全球的大背景下,以植物药为代表的中药长期遭到冷落、搁置。 时至今日,在历经了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之后,西方掀起了“回归自然”的风气。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医药领域,重新接受现实与理论的双重考验。结果我们发现,在庞大的中药家族中,绝大多数的药品都是纯天然的产品。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被历代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本书通过对该专著的系统研究和深入探讨,对数百种药材从性味、专著原文、专家解说、本草附方等四方面进行了诠释。但因篇幅所限,难以展现《神农本草经》一书的全貌,本书力争择取精华以求受用读者。 敬告读者:出版此书重在使读者了解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普及中医中药知识,并非提供治疗疾病的药方。每个人的病情、病因不同,身体差异很大,若生病或身体不适,必须找医生诊治,请遵照医生的处方用药,千万不能个人主观判断,自行配置服用。 因编者水平所限,书中差错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