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为什么伪劣产品横行天下?为什么房产泡沫经济总部破灭?为什么收入提高了也无法幸福?我们所迷惑的一切都在经济运行中……
这是一本既不学究,也不恶搞,一看就懂,拿来就用的经济学。
经济学就像是你的影子一样,你可能并没有对它过于在意,但事实上是它一直与你形影不离,朝夕相处,你不需要爱上它,但你必须看透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你其实不懂经济学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作者 | 康海波 |
出版社 | 南方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什么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为什么伪劣产品横行天下?为什么房产泡沫经济总部破灭?为什么收入提高了也无法幸福?我们所迷惑的一切都在经济运行中…… 这是一本既不学究,也不恶搞,一看就懂,拿来就用的经济学。 经济学就像是你的影子一样,你可能并没有对它过于在意,但事实上是它一直与你形影不离,朝夕相处,你不需要爱上它,但你必须看透它。 内容推荐 本书选取了经济学中广为流传的100个重要定律进行介绍。这些定律是历代经济学家不断探索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们接近和了解经济学的最佳捷径。本书抛开了枯燥的理论说教和烦琐的数学证明,用最普通的生活现象来解释经济学定律中的奥妙,让你发现经济学其实就在身边。 本书旨在用生动、通俗的语言来指导人们如何认识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如何在经济活动中做出正确的决策。读完本书,你会蓦然发现,那些你耳熟能详的故事中、你每天都会见到的生活现象中,无不闪耀着经济学的光芒。让我们共同在经济学的那些伟大而有趣的定律中寻找生活的本质和真谛吧! 目录 第一章 货币,游戏规则掌控者 1.劣币驱逐良币:钱的死循环 2.乘数效应:一块钱不是一块钱 3.巴萨效应:人民币不能不升值 4.汇率低估:一味低估汇率并不好 5.货币冲销:好不好看情况 6.租值消散:无主的钱慢慢会消失 7.经济发行:钱不是随便印的 8.特里芬难题:不可解的世界货币习题 9.流动性陷阱:利率下降的陷阱 10.惠伦模型:安全感没有界限 第二章 读懂经济,读懂生活 11.马太效应: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12.棘轮效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3.节约悖论:越省越穷,越穷越省? 14.帕累托最优:什么都不要干了 15.路径依赖:马屁股决定火箭 16.柠檬原理:不要让次品横行天下 17.消费者剩余:越便宜越想要 18.戈森第二定律:面包与冰激凌的选择 19.麦穗理论:如何找到最大的麦穗 20.同群效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1.经济剩余:自然才是经济的主宰 22.庇古效应:富有才是硬道理 23.资产价格泡沫:被人吹起的虚幻梦想 24.伊斯特林悖论:收入提高就会幸福吗? 25.心理账户:一样的钱不一样地花 2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第一口水最解渴 27.禀赋效应: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28.用脚投票:走是硬道理 29.51%原则:多一分胜算就出手 30.搭便车理论:滥竽充数不可取 第三章 赢得市场,赢得财富 31.二八法则:找到属于你的那个 32.派生需求:追根溯源找理由 33.达维多定律:自己吃掉自己 34.土豆效应:中国制造大放异彩 35.替代效应:价格决定销量? 36.蛛网理论:市场并不十全十美 37.萨伊定律:有生产就会有需求? 38.完全竞争:不存在但很重要 39.鲁尼恩定律:没有不能赢的比赛 40.零和游戏:你不输我就不能赢? 41.长尾理论:让尾巴翘起来 42.聚集经济效益:团结就是力量 43.最终利益效应:份额很重要 44.对比困难效应:品牌力量的源泉 45.消费者主权理论:消费者永远是上帝 46.过度营销:欺骗上帝的结局 47.示范效应: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48.心经济:精神指导经济 49.美女经济:倾城倾国的经济价值 第四章 经济定律中隐藏的经营秘密 50.沃尔森法则:信息决定一切 51.爆冷门效应:处处有机会 52.赫克金法则:诚信就是财富 53.大笔开支理论:草率要人命 54.价格歧视理论:想卖多贵就卖多贵 55.拉图尔定律:名字也是生产力 56.口红效应:有人欢喜有人忧 57.免费经济:用不收钱的方法赚钱 58.凡勃伦效应:价格不是问题 59.瀑布心理效应:一石激起千层浪 60.坏小孩定理:慈悲父母的感召 61.啤酒效应:一箱啤酒引发的血案 62.许诺原理:计划的期限 63.沉没成本:决策的忽略项目 64.反哺效应:付出一点,收获大点 65.囚徒困境:背叛总是多于合作 第五章 这样竞争才能赢 66.规模经济:大规模不一定经济 67.吉尔德定律:廉价资源称王 68.快鱼法则:学会快,学会吃 69.吸纳效应:要么吸收要么被吸收 70.涟漪效应:不断扩散的经济波纹 71.支配效应:最强的就该当家长 72.犬獒效应:红海中的生存法则 73.原产地效应:China的来由 74.产业融合:经济良性发展的助推器 75.标准竞争:新经济时代的竞争 76.过度竞争:过犹不及的竞争法则 77.先驱优势:先下手为强 78.后动优势:后发制人者胜 79.掠夺性定价:血腥的抢劫行为 80.赢者诅咒:赢了比赛却输了结果 81.跨栏效应:发展路上障碍 第六章 站得高一点,国家与世界那点事儿 82.拉姆齐模型:花钱、存钱不是乱来的 83.破窗理论:修窗户并不增加GDP 84.外部性效应:补钙广告火了肉骨头 85.分马的启示:一点投入的效应 86.龙舌兰酒效应:狂醉的金融危机 87.第二只鞋:难眠的世界 88.多米诺骨牌效应:一个一个地被推倒 89.菲尔普斯曲线: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缔造 90.科斯定理:法律决定开始,市场决定结局 91.收入效应:关键是有钱 92.恩格尔定律:越穷吃越多? 93.拉弗曲线:税率越高政府越富? 94.比较优势法则:指引世界经济的魔棒 95.一价定律:不存在的理想状态 96.全球化链条定律:市场行走的秩序 97.里昂惕夫之谜:无法解释的反论 98.诺斯第二悖论:制度变迁好不好? 99.牧童经济:破坏的最后是自我灭亡 100.马歇尔两难:最重要的不是谁对谁错 试读章节 1.劣币驱逐良币:钱的死循环 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造铸局局长托马斯·格雷欣发现,消费者总是保留储存成色高的货币(贵金属含量高),使用成色低的货币进行市场交易,从而造成了劣币将良币驱逐出市场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劣币驱逐良币”定律,也称“格雷欣法则”。 其实,远在人类以金银为交换媒介并赋予其一定价值以来,这一法则就已经起作用了。比如,聪明的古罗马人,他们就常常从钱币上切下一小圈,用重量不足的钱来购买物品。但古罗马人个个聪明,于是大家纷纷储存起足值的货币,使用较轻的货币流通,结果流通的货币越来越小、越来越轻,将足值的钱币都驱逐出了市场。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的贾谊就曾指出“奸钱日繁,正钱日亡”的事实,这里的“奸钱”指的就是劣币,“正钱”指的就是良币。当时的执政者,将重五铢的“货泉”与重十二铢的货币“大泉”按1:1的比值流通,让“货泉”的名义价值升高。结果,由于“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大泉”货币迅速地在流通中消失了。虽然中国与古罗马的情况不一样,但道理是相通的,那就是:较轻货币与较重货币的名义价值相当,结果将实际价值高的重货币驱逐出了市场。 进入纸币时代以后,货币的不足值性更加明显。因为此时纸币明显不足值,即它本身就属于劣币,于是格雷欣法则开始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但实际上,劣币驱逐良币在纸币时代同样会发生。例如在香港流通的货币中,十元有两个币种:纸币和硬币。因为十元硬币比十元纸币容易伪造,而且硬币不方便携带,很容易丢失,所以被视为“劣币”。当一个人口袋里同时有一张十元纸币和一枚十元硬币时,他会优先使用硬币,从而导致香港货币市场上硬币的流通量较纸币高出不少。 更为严重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国家滥用发行权,致使纸币失去其良币价值,成为真正的劣币,最终导致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压垮国家经济,政府失去信用。而且,政府若无法保证纸币的“良币”性质,它也不能被一直使用下去。 有个十分典型的例子。中国在民国末期,政府发行的法币贬值,物价飞涨,于是民间又开始流通银元,商家拒收法币。为了保证法币的流通,民国政府禁止人民使用银元,并通过银元券兑换银元的方式“没收”银元。但百姓仍不接受银元券,许多私人机构开始以大米为薪金,社会退回到了物物交换时代。 另外一个例子则发生在离我们更近的时代,可以说就在我们身边。近些年津巴布韦一直陷于通货膨胀的痛苦之中。大幅度的通货膨胀使其币值急剧下降,情况与中国民国末期的法币极其类似,人们用一麻袋钱甚至买不到一条手绢。尽管津巴布韦政府不断宣布抹掉纸币上的“零”,但没有政府财力的保证,任意宣布货币增值毫无意义。终于在2009年,津巴布韦政府宣布津巴布韦币暂时退出市场。问题的根源在于,劣币驱逐良币并不是产生于竞争的前提条件下。每一套货币的发行,都是由国家强制人民接受的,尽管付款的一方很乐意使用劣币,但收款的一方却不会甘愿接受。只有在国家能保证收款方接受的劣币能够继续流通的时候,劣币才能得以继续存在,这条规律才能继续起作用。譬如中国民国末期的法币,还有2009年宣布退出流通的津巴布韦币。 所以,国家必须以强力保证货币的价值,保持其良好性,才能保证流通。如果国家滥用发行货币的权力,人民就有可能拒绝所谓的法偿货币,通过自由选择让货币自发地建立起新规律。 2.乘数效应:一块钱不是一块钱 “乘数效应”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概念,是指支出的变化导致经济总需求与其不成比例的变化。乘数效应是凯恩斯经济学派的看家本领之一,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也是一种宏观经济控制手段。 乘数效应最主要的应用领域是,投资增加所能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会带来国民收入的变化。假设投资增加了100亿元,若这100亿元导致国民收入增加300亿元,那么乘数就是3,如果国民收入增加量是400亿元,那么乘数就是4。 为什么投资会变成国民收入呢?稍懂一点经济学原理就能明白,投资在市场的运作过程中,会以工资、利润、利息等形式流人劳动者、商品生产者的手中,于是就变成了国民收入。比如,政府增加100亿元投资用来购买产品,那么这100亿元首先流人产品生产者手中,成为产品生产者的销售收入,然后一部分成为利润,一部分以成本方式流入其下游产品生产者手中、一部分成为工人的工资和福利,总体来看国民收入增加了100亿元。 那么,为什么会有乘数,而且乘数大于1呢?这就是连锁反应带来的效果。依然以政府投资100亿元购买产品为例。首先,获得政府投资的企业因为订单额大,且时间有限,就要想办法扩大产能,于是花大价钱购入一条国产现代化生产线。此时他还未收到政府的支付款,因此只能自掏腰包,这样,100亿元引起了第一波社会投资,这波投资最终也会转化成国民收入。之后,他收到政府的预付款,这部分款项一部分趴在公司账上,一部分被支付给了下游产品供应商。下游产品供应商收到支票后,立即购入新的生产设备,并投资兴建一座大厂房,这是100亿元中一部分资金的第二轮投资应用。 P3-5 序言 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会忽略一些离我们很近,可是看上去却很遥远的东西,比如经济学。你是否在已经是21世纪的今天,仍然以为经济学的相关内容离我们很远,以为经济学上的东西只是给专业人员进行研究的呢? 如果你还持着这样的想法,那么很显然你错了。人类的任何学科的产生,都是来自于人类生活的本身。比如,我们平常的选购物品、投资理财,不正是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的直接体现吗? 由此可见,经济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人们对经济学的定义就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和行为的学科。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经济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一提到经济学,我们经常就会想到那些枯燥乏味的专有名词,以及那些冗长的让普通人不知所谓的概念和原理。但实际的情形是,这些看上去空洞乏味的学科内容,正是基于我们的日常经济行为而产生的。经济学建立的基础并不是虚幻抽象的概念,而是人类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活动。 在了解和深入探讨这些生活现象之时,人们从中发现了众多有趣的问题,例如,为什么贫穷的人越来越贫穷,富裕的人越来越富裕?为什么人们越是生活窘迫的时候,越会觉得饥饿难耐?市场的供求二者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是不是如萨伊所说的那样,只要有生产,就一定会有需求呢?既然如此,市场又为什么会出现供求不对称的局面呢? 这些让人们疑惑的问题,在经过长期深入的研究之后,就成了经济学的趣味案例和基本内容,其中的一些更被认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它们以定律、理论、效应或其他一些方式出现在人们的周围,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从根本上来说,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是人在从事,没有人类也就不会有任何经济活动,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了解经济学的内涵,其实也就是了解人类自身。而这些有趣的定律,就是我们了解生活、了解经济、了解人类自身的开始。 当你翻开这本书去读那些有趣的经济学现象时,你会惊奇地发现:经济就像是你的影子,你可能并没有对它在意过,但事实是它一直与你形影不离、朝夕相处。因此,你必须要懂得一些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一些启示和指导。 本书选取了经济学中广为流传的100个重要定律进行介绍。这些定律是历代经济学家不断探索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们接近和了解经济学的最佳捷径。本书抛开了枯燥的理论说教和烦琐的数学证明,用最普通的生活现象来解释经济学定律中的奥妙,让你发现经济学其实就在身边。 本书旨在用生动、通俗的语言来指导人们如何认识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如何在经济活动中做出正确的决策。读完本书,你会蓦然发现,那些你耳熟能详的故事中、你每天都会见到的生活现象中,无不闪耀着经济学的光芒。让我们共同在经济学的那些伟大而有趣的定律中寻找生活的本质和真谛吧!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