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大人的一本书,永远读不完。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孩子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的摇篮,也是孩子一生的幸福保障。
本书告诉你: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改善小学生的时间观念、如何改善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如何改善小学生考试焦虑症、如何避免溺爱综合征、如何改善儿童自卑情结、如何避免儿童自私行为、如何帮助儿童建立自尊、如何矫正小学生的说谎行为、如何避免校园欺凌行为、如何改善小学生的交往能力、如何使离婚家庭中的儿童健康成长、如何治疗儿童发育性协调运动障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如何与小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与孩子沟通的心理读本系列丛书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文娟//李慧 |
出版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孩子是大人的一本书,永远读不完。良好的心理环境是孩子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的摇篮,也是孩子一生的幸福保障。 本书告诉你: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改善小学生的时间观念、如何改善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如何改善小学生考试焦虑症、如何避免溺爱综合征、如何改善儿童自卑情结、如何避免儿童自私行为、如何帮助儿童建立自尊、如何矫正小学生的说谎行为、如何避免校园欺凌行为、如何改善小学生的交往能力、如何使离婚家庭中的儿童健康成长、如何治疗儿童发育性协调运动障碍…… 内容推荐 本套丛书的两位作者都是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一直跟随导师从事儿童心理研究工作,本套丛书就是根据她们所学专业知识与咨询案例编写而成的心理读本,旨在针对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异常现象,一一分析其问题产生的成因,并通过案例,结合家长和老师在与孩子沟通中碰到的有关问题,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一点帮助,让他们根据这些专业性的分析、测评与指导,再结合家庭与孩子的实际状况,对孩子作些适当的心理引导,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当然,这套书并不完全是为问题儿童的家长准备的,对于大多数父母和老师,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目录 第一篇 第1章 嗜睡的孩子——缺乏学习动机 第2章 学习习惯问题 第3章 厌学问题 第4章 考试焦虑问题 第二篇 个性与品德问题 第5章 爱心“毒药”——溺爱综合征 第6章 自卑问题 第7章 自私问题 第8章 自律问题 第9章 自尊问题 第10章 我也不想这样——说谎行为 第三篇 人际交往问题 第11章 校园欺凌的代价 第12章 孤影相伴的儿童——交往困难 第13章 手足之争 第14章 离异家庭中的儿童 第四篇 异常心理问题 第15章 发育性协调运动障碍 第16章 自我伤害——刻板运动障碍 第17章 选择性缄默症 第18章 交流障碍 第19章 令父母费解的孩子们——学习障碍 第五篇 心境障碍问题 第20章 重性抑郁 第21章 儿童双向障碍 第六篇 焦虑障碍问题 第22章 分离焦虑症 第23章 社交恐惧症 第24章 强迫症 第25章 特定恐惧症 第26章 惊恐症 第27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28章 儿童与青少年时期的分离性障碍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1.学生自身方面 (1)学习成绩差。小学生自我意识还很淡薄,往往会为了取悦父母和其他长辈而努力学习,但有些学生无论怎样努力,成绩都难以提高。因此,他们在学校时由于成绩问题而害怕与同学相处,害怕那些成绩好的同学会鄙视自己。失望、羞愧与自卑等心理影响了正常学习,这样长久下去就产生了厌学的心理。 (2)人际关系差。小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会比较任性,经常与同学们有争执,致使同学们孤立他,没了玩伴,没有朋友,会使孩子感到学校了无生趣,于是产生厌学心理。 (3)目标动机差。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学与不学有什么差别。现在物质条件改善了,他们更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每天游戏玩乐就很好,为什么要辛苦地计算、阅读?不能吃苦的品性使他们自然而然就很厌烦学习。 (4)承受能力差。来自家庭和学校的由学习所带来的压力已经超出了一个孩子所能承受的范围,他们很反感老师和家长这样“无理”地对待自己,于是越来越对学习感到厌倦。 (5)许多厌学的孩子,并非是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也不是不能吃苦,而是由于不能主观控制的发育障碍和学习障碍而导致不能完成正常的学业。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语言接受和表达方面的学习障碍;②阅读和书写方面的障碍;③算术方面的学习障碍;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⑤精神发育迟滞;⑥全面发育障碍等。 2.家庭方面 (1)家长的过高要求与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每个当家长的心愿。可是,每个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过高的要求会适得其反。家长只有在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下,提出适当的要求,才会使孩子尝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甜头。如果期望过高,只会使孩子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无论怎样努力都会失败,渐渐地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造成了厌学的严重后果。 (2)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学习听之任之。独生子女在中国已近9000万,在6+1(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庭中他们是皇帝。物质条件好了,小孩要什么就给什么,不走靠背,不吃靠哄。十几岁左右的孩子,自认为什么都懂,自信、固执情绪比较大,常常不让大人管束,也不服大人管束,这样的小孩在生活上、学习上不能有半点挫折,学习靠哄、靠钱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旦在生活上、学习上受到了打击,痛苦与仇恨自然而然地就会在心里产生,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厌学甚至可以严重到厌社会。 (3)家庭成员不和睦。一个充满战争硝烟的家庭和一个冷如冰窖的家庭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也每天处在焦虑不安中,试问又哪来心思去学习呢?所以也促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3.学校方面 (1)重复机械式的学习过程。分数的指挥棒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教师,很多教师本身也无法改变自己片面追求分数的心理,因此,他们会要求学生反复地咀嚼书本知识,大搞题海战术,严重扼杀了学生求知和探索的乐趣。 (2)教育教学方向与方法不当。教师没有把自己的角色改变过来,不考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单纯地采用“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少年儿童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一旦在学习上屡次受挫,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3)有些教师没有掌握育人的艺术,学生成绩不好,只会批评、责骂、冷嘲热讽,不会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辅导、诚心的鼓励。厌学的学生往往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叛逆、消极甚至有些恶劣的行为。这些行为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极大反感,于是,开始孤立他们,冷落他们,不把他们当做集体的一员,不给予帮助,不跟他们交往。这种态度深深地伤害了厌学学生,严重地挫伤了厌学学生的自尊,使他们陷于无法自拔的状态。 (4)教师对学生不理想的成绩的消极归因方式。小学生的自我评价大多是重复父母、教师等权威人士的评价。教师在评价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时,经常用“又懒又笨”、“不爱学习”、“没有上进心”等词语。小学儿童大多会接受这种归因,因此更加恶化了他们的厌学情绪。P19-21 序言 如何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 近年来,我国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数有明显上升趋势。据保守估计,目前我国至少有3000万至5000万孩子存在行为问题。儿童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行为异常和心理异常,如多动症、学习困难、抑郁、不懂人际交往、离家出走、迷恋网吧、结交不良朋友甚至暴力犯罪等。在孩子成长的早期,这些问题不太显现,也不易被父母发现并引起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问题会变得日趋严重,导致有些孩子成了“问题儿童”。 据最近美国精神保健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儿童心理问题比人们想象的还要普遍。这项调查结果显示,9~17岁的美国未成年人中,心理障碍占20%。而这些儿童中,只有1/3的孩子得到了护理。很显然,出现在未成年人身上的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护理,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业与未来的生活。 目前国内公认儿童的年龄段为1~12岁,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儿童心理问题的增多,多数心理咨询机构将儿童的年龄段延伸到18岁以下。研究表明,从12~18岁间出现的心理问题多数与1~12岁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心理专家认为,社会、家庭、学校是造成儿童心理问题的三个主要因素。因此,孩子的身心健康,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那么怎样来营造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呢?心理专家认为,一个适宜儿童成长的环境至少具有以下特点: 1.安全稳定,积极向上,包括家庭和谐、教育方式温和,环境稳定,无精神和躯体伤害现象,无频繁搬家、转学或更换老师。使孩子远离消极颓废的生长环境。 2.适度自由,适当期望:家长和老师要根据孩子希望独立的特点,逐步给予他们适度的自由空间,避免要求过于琐碎繁多,限制了孩子的自主发展。对孩子提出适合其自身能力的期望,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 3.多元评价,避免僵化:对孩子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鼓励他们的个性发展,发掘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避免单一僵化的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 因此,作为孩子成长土壤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快乐的成长环境。对于家长来讲,在关注孩子身体营养、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应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格结构形成于童年期,要解决人格心理问题必须从童年着手。帮助儿童形成正常的、健康的人格是教育儿童的首要和核心问题,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儿童培养和建立独立、自信、勇敢、不惧困难的品质和积极与他人、集体合作的能力。 本套丛书是由两位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根据她们所学的专业知识编写而成的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的读本,旨在结合以上提到的与孩子进行沟通中存在的有关问题,为家长和老师提供一点帮助,让他们根据这些专业性的分析、测评与指导,再结合自己家庭与孩子的状况,对孩子作些适当的心理引导与干预,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当然,这套书并不完全是为问题儿童的家长准备的,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讲,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