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养病先养心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祝肇刚//杨霞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医世家传人祝肇刚教授,协和医科大学心理专家杨霞教授。

以独特视角解读常见疾病,来自临床经验的实用疗法。

16种常见疾病的养护方法,“药王”孙思邈论点:养生重在炼心,现代医学表明:人类的疾病60%是由精神紧张造成的。

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外孙祝肇刚教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杨霞教授,以独特视角解读常见疾病,来自临床经验的实用疗法。

内容推荐

本书是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养生堂》栏目同步推出的重磅新书,由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传人祝肇刚教授和协和医科大学心理专家杨霞教授联手打造,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心理学完美结合,以独特的视角解读16种常见疾病的实用养护方法。

目录

引言 百病皆可从心医,养病定要先养心

第一章 冠心病最爱急脾气,性格原因别忽视

 中医养生观

“三高”不等于冠心病

心脏出问题,耳朵先露出马脚

治疗心绞痛,试试“葛红汤”

 心理养生观

“急性子”的A型性格,更易患上冠心病

性格也能变,做到下面这八点

第二章 体内拥堵生肿瘤,扶正驱邪可延年

 中医养生观

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就可能形成肿瘤

对付癌症有两招:“活血化淤”与“锦上添花”

两个调养癌症的小方子

 心理养生观

认识新名词:癌症敏感型性格

日常八种小方法,调节心理功效大

第三章 找出焦虑根源,轻松祛除“心火”

 中医养生观

从中医“五行”理论讲焦虑症

一服“逍遥散”舒缓情绪不焦虑

不良情绪伤五脏,及时调节别拖延

 心理养生观

焦虑症的本质——“怕死”

焦虑人群的日常调整方案

第四章 “富贵病”的“平民化”——遭遇糖尿病

 中医养生观

糖尿病不等同于“消渴症”

中医解读糖尿病的四种病因

“阶梯性下降”——糖尿病发展的四个阶段

糖尿病“舌诊”

中医治疗糖尿病,分清病型再下药

 心理养生观

“孩子气”的D型性格人,小心糖尿病找上你

干预D型性格,做做这些小动作

第五章 “十人九胃”——解读胃病的前因后果

 中医养生观

“吃出来的”和“想出来的”胃病

“反酸”——判断胃病发展方向的重要参考

胃病慎吃止痛药,调节根本是正道

 心理养生观

胃是情绪变化的晴雨表

胃病的心理疗法

第六章 应对高血压,要治更要防

 中医养生观

中医诊断高血压,先看耳朵和脉象

超重、高盐和饮酒,引发高血压的三大因素

中医治疗高血压,分清虚实是关键

防治高血压的非药物措施

 心理养生观

哪种性格的人易患高血压

简单的人心态宽松,豁达的心性血压平缓

第七章 失眠原因多种多样,施治之前先辨证

 中医养生观

遭遇失眠,千万别依赖安眠药

中医治失眠,从调内开始

 心理养生观

失眠最大的心理因素:无形的压力

失眠患者的有效心理处方

第八章 便秘小,危害大,生理心理都要调

 中医养生观

便秘的危害和诊断

中医究根源,便秘分虚实

 心理养生观

便秘也有心理原因

从心理角度缓解便秘

第九章 肥胖症不可轻视,致病因素及早除

 中医养生观

导致肥胖的原因

几个小方法解决体湿导致的肥胖难题

 心理养生观

导致肥胖症的非物理因素:心理压力

肥胖症的心理疗法

第十章 乙肝其实不可怕,积极面对最重要

 中医养生观

乙肝并不可怕

生活六注意,治疗乙肝要谨记

 心理养生观

乙肝“青睐”哪些人

面对乙肝,积极心态最重要

第十一章 脱发原因有多种,对治各有不同方

 中医养生观

“发为血之余”

 心理养生观

“鬼剃头”是情绪在作怪

治疗脱发调心为上

第十二章 感冒虽为常见病,但一定不要掉以轻心

 中医养生观

激发免疫力,治疗感冒也不难

每个人身上都藏着治感冒的良方

 心理养生观

感冒虽为外感症,心理因素也有关

感冒是警报,舒缓压力很重要

第十三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学点儿科常识

 中医养生观

儿科病的预防应该从母体怀孕就开始

老中医告诉您的儿科常识

 心理养生观

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

心理学专家给您的育儿小贴士

第十四章 健康内求,解决痛经问题从自我改变开始

 中医养生观

很多人的痛经都是自己造成的

中医解析痛经的四种类型

 心理养生观

哪种痛经是由精神因素引发的

调节紧张情绪,缓解经期疼痛

第十五章 掌握科学方法,轻松度过更年期

 中医养生观

男女都有更年期

缓解更年期症状以调养为主

 心理养生观

更年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更年期的心理调节

第十六章 远离老年痴呆,享受夕阳美景

 中医养生观

中医看老年痴呆症的三种病因

草本中药,对治老年痴呆症

 心理养生观

老年痴呆的基本症状

心理关怀:护理老年痴呆患者的关键

附录 即学即用

 ——七种管理个人情绪的心理学实用方法

 放松法:关掉手机,地球没你照样转

 兴趣法:培养业余爱好并乐此不疲

 疏导法:学习大禹治水,情绪宜疏不宜堵

 变通法:变通思维抵掉负面情绪

 隔离法:避免“情绪流感”

 美食法:食物中就有快乐密码

 冥想法:闭上眼睛好放松

试读章节

三、母乳与奶粉,你给孩子选哪种

孩子生下来了,很多母亲因为急着上班或者怕破坏身体,不给孩子喂母乳,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婴儿的喂养方式还以母乳喂养为最好,因为母乳中的成分最适合婴儿消化吸收,而且营养丰富、富含免疫物质,现在很多奶粉宣称营养有多丰富,其实有点虚假,再好的奶粉也比不上自然的母乳。常吃奶粉的孩子还容易大便干、易过敏,皮肤容易起红色皮疹。当然母乳喂养的时间也不要太长,6个月为最好。

四、当好父母要学会看孩子大便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首先要学会的就是看孩子的大便,从大便的颜色、形状能看出很多问题。正常的孩子大便颜色黄稠,像调好的沙拉油。随着辅食的增加,孩子胃肠道逐渐适应新的食物,大便的性状也会发生短暂改变。如果发现孩子的大便是绿色的,表明孩子体内多有内热;大便中有奶瓣儿,说明孩子消化不良;大便如蛋花状,可能是孩子受凉了。

五、孩子常见病不用慌

很多家长非常害怕孩子发烧,一见孩子发烧就慌了,大半夜的也得带孩子到医院,我认为大可不必。实验发现,越小的动物体温越高,心跳也越快,小孩发烧是很正常的反映,不发烧就不好了。就看烧到了多少度,如果大便特别干,甚至几天没有大便,发烧39度以上,可以用中药里面的紫雪散(也有叫紫雪丹)给孩子吃,一岁以下的孩子吃半瓶就可以,退烧效果很好。有些较轻的发烧可以用中药“三根汤”加一些其他药就可以缓解。“三根汤”就是芦根、茅根、葛根。芦根是清气分热的,茅根是清血热的,葛根通膀胱经的,三根配在一起,正好适用于内热、血热、咳嗽、外感,发烧就可以解了。

曾经有个妈妈抱着8个月大的孩子来找我,我一看就是停食、着凉,就给孩子开了“三根汤”加了点药,3天以后她抱着孩子又来找我,说:“祝大夫,你这药里是有鸦片啊还是有蜂蜜?我们家孩子吃别的药根本就不吃,到嘴就吐。喝你这药喝了半瓶没喝够,还要,再给半瓶才喝够了,并且病很快就好了。”通过这个例子我发现,只要药符合孩子的病,孩子就特别爱喝。现在找我看过病的很多家长都知道“三根汤”,必要的时候自己就去药店买了给孩子喝。

根据我的行医经验,我总结了一下,孩子的常见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停食。孩子的脾胃弱,运动能力差,很容易消化不良,表现为食欲下降、拉稀、便秘、口臭、腹痛等。孩子的自控能力又比较低,遇见喜欢吃的就会多吃,从而导致停食。所以,预防停食的关键在家长。

2.停食着凉。停食后孩子体内容易产生内热,抵抗力下降,容易外感风寒而着凉。预防的关键在于“要得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3.咳嗽。中医认为小孩咳嗽一般都是由感冒着凉引起的,重点不在止咳,而在祛痰,只要把痰去了,或者把肺气宣开了,咳嗽自然就止住了。但是有些家长一看孩子咳嗽就心疼着急,忙着给孩子吃消炎药或者川贝类药物止咳。但是,消炎药中大都含有抗生素,会造成孩子肠道菌群紊乱、伤胃,所以不能随意乱用,要遵医嘱。而川贝类药物则适用于肺躁、肺气虚弱的久咳病人,是补肺的,不适合外感引起的咳嗽,不能随便给孩子吃。

有一种天津达仁堂出的太和妙灵丸,对1岁以下的孩子效果比较好。孩子咳嗽了,将一丸太和妙灵丸碾碎,用三根汤送服,一天一到两丸就行了。咳嗽时还要给孩子戒吃煎炸烧烤、荤腥油腻、凉的(包括水果)和辣的东西。

4.食复。一般发生在孩子病快好的时候,有的家长着急给孩子补身体,给孩子吃些肉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或孩子进食过多,都会导致病情的反复,这就叫“食复”。  5.过敏。有些孩子脸上会长一些红疹,这是过敏现象,一般是孩子体内又热,这时家长不要自作主张给孩子用激素类的软膏,可以通过改变饮食结构进行调节,遵医嘱选用芦根等中草药治疗,效果也很好。

孩子的生长过程中,总会有不平衡的时候。人体内的阴阳是动态平衡的,当失去动态平衡,且超过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时,就会生病。用药调整一下,机体重新恢复平衡,自然会恢复健康。所以老话讲“病一场,长一长,病一次,更懂事”。我还认为:病一次,身体就增加一种抗体。因此,对于孩子生病,家长不要太紧张,只要认真对待,防止人为的误治,同时控制好孩子的饮食及作息就行了。P113-116

序言

认识祝老是一个偶然的机缘,那次我的孩子生病了,有人给我介绍:何不去找×××的祝大夫看看,听说他看得不错。我就带着孩子去了,当然是手到病除。更有意思的是,从那以后我就经常和祝老在一起聊天,针对某一种病他谈他的中医,我讲我的心理,貌似风马牛不相及,却慢慢发现了其中的共通之处,中医与心理原来并非楚河汉界泾渭分明。更重要的是,我们都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是最珍贵的。

后来,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工作人员找到我,想让我到《养生堂》栏目去讲几次课。我一下就想到了祝老,觉得如果我和祝老一起去讲,节目肯定会生动很多、丰富很多,也能给观众更新的“视角”,更多的帮助。于是,经过与祝老的沟通,我们拟定了“养病先养心”,从“养心”的角度来解读常见疾病。

为什么会想到这样一个题目呢?实在是因为我和祝老在临床中见过了太多的患者,他们身体痛苦、内心困惑,完全是“有病乱投医”,听人说中医好就去看中医,听人说西医好就去看西医,折腾得身心疲惫。当然,这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我们作为医者没有告诉患者应该从哪个角度来关注自己。现代人的生活非常忙碌,压力也很大,但是人们对自己心理健康的关注还不够,能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人还只是一小部分。我们讲“养病先养心”就是想告诉大家,很多病不只是生理上的,跟人的心理也密切相关。比如你是做事风风火火的急性子,就容易得高血压、冠心病。所以,当你患上某种疾病,吃了很多药病情还是反反复复不能痊愈的话,就要考虑心理上的因素。在中医理论中,也讲“七情致病”,这与心理学研究是一致的。

我们这本书的特点在于:

1.拓宽眼界,不再只关注局部的病,而是关注整体的人,也就是说不仅关注人生的病,而且关注生病的人;不只关注人生理上的疾病,还要关注人的心理健康;不仅关注治疗,更要关注预防;这是理念上的转变。

2.过去是病人依赖医生治疗、依赖药物,在本书里我们提倡的是通过病人自身的改变,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来获得健康。

3.不同领域的两个专业工作者针对一种病从不同角度进行交流,并各自给出了解决方法。

这本书里讲了16种疾病,都是我们在门诊中最常见的,祝老贡献了他30多年的临床经验,我从事心理研究也有10多年了。我们毫无保留,将自己遇到过的一些病例、总结出来的经验、临床中用过的一些治疗方法,甚至自己的个人感悟都讲出来了。如果大家看过以后,能得到一点关于健康的体会,学到一两个实用的方法,就是我们莫大的收获了。

书中的内容比《养生堂》栏目中所讲的更翔实、更丰富、更全,面,希望各位喜欢《养生堂》栏目的朋友可以从我们的书中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20:4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