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二十四史》涵盖了中国古代清以前的全部历史,是中国古籍中最有价值的图书,读之,可以令人知古知今知未来;用之,可以经纬天地,纵横捭阖;藏之,可以使你的家庭书香有继,蓬荜增辉。但二十四史对于现代人来说,又有着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读不懂,二是读不完,三是买不起。张传玺教授主持主编的《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上述问题,逐一得到了解决。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让我们从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悠悠历史之中,去寻找历史发展的规律与智慧,让你学会不仅可以主宰你自己的人生,还可以洞悉社会历史的发展。它会让你的生命更加精彩!
本册为《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之《南史》的第[二]册。
本书力图通过精心的选目和准确生动的翻译,帮助读者了解南朝的历史,了解其政治经济状况和社会风貌,了解这一时期绚烂多彩的思想文化和哲学宗教、文学、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的成就,从而把握南朝在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传承的脉络。
本册为《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之《南史》的第[二]册。
《南史》由张传玺等主持主编。
四年,魏帝亲自率领大军侵犯雍州,明帝命高祖前往援救。十月,到达襄阳,诏令又派遣左民尚书崔慧景统率众军,高祖与雍州刺史曹虎等都受其节制调度。第二年三月,慧景与高祖进军行至邓城,魏主率十多万骑兵忽然来到。慧景惊慌失色,打算退兵,高祖坚决阻止他,不听从,便急忙自撤。北魏的骑兵趁机攻打他,于是大败。只有高祖率军抗战,杀敌近百人,北魏的骑兵稍稍退却,因而能够列成队形断后,到傍晚才得以下船。慧景的军队死伤将尽,只有高祖保全军队而回。不久任命高祖行雍州府事。
七月,仍任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的竟陵司州的随郡诸军事、辅国将军、雍州刺史。这一月,明帝逝世,东昏登位,扬州刺史始安王遥光、尚书令徐孝嗣、尚书右仆射江柘、右将军萧坦之、侍中江祀、卫尉刘暄轮流在宫中值勤,逐日在奏章上签署意见作为敕命批发。高祖听说后,对从舅张弘策说:“朝政出自多家,是祸乱的缘由啊。《诗经》说:‘一国有三公执政,我们听从谁的呢?’何况现在有六人执政,又怎么能成啊!仇怨若结成,将相互诛灭,如今只有我这里可以避祸。勤行仁义,自然可为西伯。只是弟弟们在京都,恐怕蒙遭世患,必须同益州谋划此事呀。”
当时高祖的大哥萧懿从益州罢官回来,随后行郢州事,于是派弘策到郢州,向萧懿陈述计谋道:“趁现今还没开始猜疑防范,应当召唤众位弟弟及时聚集。迟到互相防范时,便无路脱身了。郢州连带并控制着荆州、湘州,西面有汉水、沔水注入;雍州兵马,喘息之间招来数万,虎视其间,来观察天下。社会安定就尽忠于本朝,时局大乱就为国剪除暴戾,可得以随世变而进退自如,这大约是万全之策。如果不早点图谋,后悔莫及呀。”萧懿听了脸色都变了,心里却不赞同。弘策回来,高祖便启程迎接弟弟萧伟和萧儋到襄阳。于是暗地里制造军用器械,大量砍伐竹木,沉没在檀溪之中,秘密地作为造船只的备用材料。
永元二年(500年)冬季,萧懿被害的消息传来,高祖秘密召来长史王茂、中兵吕僧珍、别驾柳庆远、功曹史吉士瞻等谋划。计定之后,十一月乙巳日在官署办公的厅堂召集僚属,对他们说:“你们要同心疾恶,一道举义起事,获取公侯将相的地位,就在今天,各位立功尽效吧,我绝不食言。”这一天树立起义大旗。于是招聚带甲士兵一万多人,战马一千多匹,船只三千艘,起出檀溪中的竹木装建成战舰。
三年二月,南康王属相国,任命高祖为征东将军,配给鼓吹乐一队。戊申,高祖从襄阳出发。留下弟弟萧伟镇守襄阳城,总理州府事宜,弟弟萧儋镇守垒城,府司马庄丘黑镇守樊城,功曹史吉士询兼长史,白马戍主黄嗣祖兼司马,都县令杜永兼别驾,小府录事郭俨主掌转运粮饷。
乙巳,南康王在江陵登上帝位,改永元三年为中兴元年(501年),废东昏为涪陵王。任命高祖为尚书左仆射,加官征东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假黄钺。西台又派冠军将军萧颖达率兵与大军相会。这一天,元嗣的军主沈难当率领几千只快船,横渡江水来战,张惠绍等将其击败,全部擒获他们。
起初,义师进逼时,东昏派军主左僧庆镇守京口,常僧景镇守广陵,李叔献镇守瓜步,到申胄从姑孰逃归时,又让他驻守破墩作为东北方面的声援。到这时,高祖派使者晓谕他们,都率军投降。于是派弟弟辅国将军萧秀镇守京口,辅国将军萧恢驻守破墩,堂弟宁朔将军萧景镇守广陵。吴郡太守蔡夤弃郡奔赴义师。
十二月丙寅早晨,兼卫尉张稷、北徐州刺史王珍国斩杀东昏,将其首级送给义师。高祖令吕僧珍指挥军队封闭官府仓库和图书,收捕婢妾潘妃及叛党王晅之以下四十一名属官,全部诛杀。宣德皇后命废涪陵王为东昏侯,依照汉朝海昏侯旧例。任高祖为中书监、都督扬、南徐二州诸军事、大司马、录尚书、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封爵建安郡公,食邑一万户,给予持有纹饰木剑的仪仗四十人,黄钺、侍中、征讨诸军事诸职依旧;依照晋朝武陵王司马遵秉承帝意相机行事的旧例。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