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巴黎感觉无度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国外游
作者 谢强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谢强,他是77级一族。他的职业是多向的,主攻中法电影的互译工作;他的身份是多重的,除孜孜不倦地做学者、译者外,还当过外交官、记者、杂志主编、中资机构驻外首席代表;他的品位是多元的:自诩厚古薄今,兼收并蓄,喜欢明清家具,收集西洋古钟,尊重历史品质,注重文化细节。这本《巴黎 感觉无度》是作者第二次驻法任中影集团驻巴黎首席代表时俯拾法国文化点滴的偶成,轻松自然,无拘无束,或可启迪心扉,点燃情愫,抚慰心灵。

内容推荐

《巴黎感觉无度》内容涉及广泛——巴黎人的普通生活状态、知名旅游景点的深层故事、二手市场和古董店的收藏轶闻、法国电影和美国电影的类比、戛纳电影节幕后花絮、在巴黎的中国人的生存面貌、葡萄酒和法国女人等。

本书亦可作为法国或者巴黎深度旅游的感受性图书。

目录

1 绿磨房

2 属于电影的美食圣殿

3 文化宽容

4 公共空间也是想象力的空间

6 电影,怀旧与时尚

7 在法国,男性是卖方

8 花钱没有不乐的

10 闭馆后的凡尔赛宫

12 拉丁区

13 乞丐买书

14 草色遥看近却无

15 我住的城市

16 法国人越来越穷

17 生意是早晚的事

18 在巴黎做房客

19 弗拉明戈

20 用不上的保障

21 拉丁风

22 早晨的忧伤

23 拍法国片,有钱不一定行

25 巴黎人的巴黎

26 出不去的巴黎人

27 知道越多,巴黎越美

28 吃法餐,我只吃鱼

29 法国的意大利元素

30 降价三次

31 爵士乐是乘船来的

32 百舸争流

33 其实,法国人爱生孩子

34 巴黎女人的腿

35 姑娘可以要烟

36 香街,外国人的天下

37 车算什么

38 法国人全是爱弥尔

39 人在法国变绅士

40 自由的法国人

42 古旧市场,老板娘坐台

43 巴黎要走着看

45 第一次看预展

46 爱歌的法国人

48 贵有两种

49 富人的感觉

51 法国,星期三是电影日

52 人与动物的搭配

54 厚重的体验

55 周末的事由

57 电影后消遣

59 俯瞰香街

61 贴面礼

63 孤独是一种磨炼

64 塞纳河边的书商

66 印象派岛

67 拉辛粥铺

68 走出拉辛粥铺

69 在法国,女人吃香

71 在法国,性爱是中性的

72 法国人把看电影当个事

73 法国人有节日意识

75 法国的清洁工

76 双向的浪漫

77 掺杂在法国人中间

79 来巴黎应该看什么

80 巴黎的肚量

82 在法国,平庸者最快乐

84 中法交流从通婚做起

85 法国喜欢蠢人

87 自由并不一定自在

89 等待是一种精神境界

91 邻家的面包房

92 进入巴黎等于沐浴爱河

94 街不在大,有性则灵

96 看电影是习惯

98 巴黎差一点化为灰烬

99 巴黎的八月

101 一千年历史的集市

103 感知法国并不难

105 法国的富人

107 外国人来了,巴黎人走了

109 法国消防员,不着火也救人

111 一个人,也放给你看

113 入乡随俗

115 老佛爷的中国情怀

117 巴黎的大宅门

119 收藏是一种机缘

121 梦中的阿尔萨斯

123 巴黎不能没有咖啡馆

125 巴黎小博物馆最值得看

127 女神在美国,自由在法国

129 马克西姆

131 相对于酒,我更喜欢酒的故事

133 那些喜欢感受平凡的法国人

135 印象有时是理性的

137 巴黎的广场

139 过节与过年

141 法国,美国永远的情敌

143 阴错阳差的成全

144 巴黎的软实力

146 巴黎有两个凡尔赛

148 戛纳只是一个很小的站台

150 歌剧餐厅

152 法国人把哲学生活化

154 火车上的老妇人

156 西斯庭教堂的白烟

157 巴黎的浪漫

159 法国,美国,各有各的招牌镜头

160 富分子,贵分子

162 肌肤是最大的名牌

164 幸福的境遇与幸福的时光

166 法国这个名字译得好

168 在法国探班

170 在市政厅看壁画

172 巴黎的启示

174 节外看节

176 在法国就是经历同化

178 桃源与荒原

180 通天的红地毯

182 基督山城堡

183 展览让我们与历史对话

185 拉丁的传人

186 郊游,给心情添点颜色

188 在法国,历史在艺术上复原

190 戛纳电影节是什么

194 吃请,肚子里要有点货

196 在巴黎,不看电影不行

198 城乡在休假中融合

200 烟头不是垃圾

202 公园的椅子

204 电影是一种炫耀

206 法国没有电视鹊桥

207 过节是最大的传教

208 巴黎的柬埔寨新年

209 法国人善于总结

210 后记

212 关于作者

试读章节

绿磨房

来法国的第6天,住处终于收拾完毕,算是安定下来了。今天有朋友邀请,晚6点开始打乒乓球,8点吃饭。乒乓球是典型的中国特色,主角是我;晚饭是法国情调,主角是朋友。乒乓是中国人就会,乏善可陈;可法餐,特别是真正有历史内涵的法餐就不是中国人都懂的。朋友带我去的是位于14区的、已有一个多世纪历史的“绿磨坊”餐馆。这里当年曾深受文化人的青睐,雨果、乔治桑、缪塞就经常光顾。据说,当时的14区尚属郊区,是个文化村,就像北京郊区的画家村。距它不远处就是旧时以康康舞闻名的“红磨坊”。绿磨坊的磨坊已不复存在,只剩花园,装饰都是绿色,这春天的颜色亲切尔温润。胃口未开,心情已好。30欧元的套餐从开胃酒到最后的咖啡共五六道,比北京的福楼还便宜。餐馆里就餐的全是法国人,这让我有了“深人”法国的感觉。上次来法是90年代中期,当时的心态是,在中国听说的地方就一定去,要体验。结果是真的去了,回国后非常满足,别人尚属耳闻,而我已然一见,颇为得意。这次准备体验的,是在中国或者在中国人之间根本没听说过的地方的情调。来法第6天,就已有了第一次满意的体验,这都要感谢我的朋友。

属于电影的美食圣殿

这次路过Fouquet's(富凯)没有进去。记得几年前,我陪一位中国演员在这里就过餐,当时真把它当事儿,衣服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体面地走进餐馆,也受到了体面的接待。这个餐馆的豪华昂贵是有名的,也正因为它有名,人们才慕名而来。富凯的名气主要与电影有关,法国新浪潮时期的大导演马塞尔·帕缪尔(Marcel Pagnol)在这里签下他的第一部影片合同;路易·德吕克奖每年在这里一楼大厅颁发;著名的恺撒奖晚宴每年在这里举行。50年来,这里是电影之家,也是电影人之家。我因为在电影界工作,所以爱屋及乌,特意朝拜了这座“贵”店。由于对法国文化认识浅薄,点菜点酒都不自信,只点了贵的,没点对的,全套用完之后,心情很好,像干了一件大事,此生不枉。这次再经过,往日的激情不见了,但还是恭敬地瞻仰了一番。如果北京也有这样一座属于电影的餐馆,一个高尚的去处,想必法国人也会像我一样来朝觐中国的电影之家。无论在哪个国家,电影都应有这番魅力。

文化宽容

在地铁上有人卖艺,一张地铁票在一条线转一天,一个车厢一个车厢地演,演奏的东西很随意,水平也很随意。乘客听也得听,不听也得听。愿意给钱的,可能是愿意听的,不屑给钱的,可能是不愿意听,当然也有我这样没钱给的。据我的观察,给钱的事实上多为当地人,给钱已经成为习惯或者说是一种文化。巴黎的文化宽容胜于别的城市,这从警察对待卖艺人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出来。巴黎之所以能成为几百年的艺术之都,多与当地人的宽容慷慨有关。我也不是真没钱给,一两欧元是有的,只是觉得演奏者没有吸引我,或者说我给钱还没成为一种习惯,还要取决于我的心情。演奏者如果当真表演了中国乐曲,我想我会激动并解囊。其实,巴黎很多商家都看到了中国人有钱且肯花钱的路数,纷纷学中文、说中文。而这些卖艺人却浑然不知,我真想提醒他们几句,但又一想我可能有点儿过了,艺术首先要讲自由、恶铜臭,我就别污染他们了。

P1-3

序言

写了这么多散碎文字,没有什么文学题材,只是一些忽至的感觉。感觉如此不定,使我认识到巴黎作为感觉物没有限度,你深它就深,你博它就博,巴黎或者法国文化没有度,它的度实际上是感觉者的程度。反过来,由于我的感觉不够度,无法感受法国文化的精深,所以,这些文字可能只涉及它的皮毛,可能根本无关宗旨。鉴此,我把这些文字起名为“感觉无度”,以端正我对法国文化的态度。有朋友看了几段,觉得感觉不够无度,他是从读者的感觉看,法国文化可以无度,作者的水平可以无度,但写出来的感觉也要无度,不能点到为止。深要深得精彩,浅要浅得可爱,要把自己的感觉——哪怕是肤浅的,变成读者的感觉,至少要触摸读者的感觉。本来是想偷懒,既随意又悠闲,不用端着,也不用负什么责任,现在看来,我是挑了块硬骨头,看似容易,实则困难。不过,能有点感觉,并把它记录下来已属于不易,我不能太强迫自己写作,因为写作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想记录,记录我活跃的感官体验。依朋友的话,感官体验是选对了,只是写得不够赤裸和刺激。我原想刺激我自己,现在要刺激别人,这是本质的差别。刺激先不说,我首先要做到真实,真实的感觉和真实的描述,至于过不过瘾,不是我的初衷。法国文化有许多途径可以解除,我选择它最普通的一面——日常生活,我也选择了最常见的形式——日记,记录意识的流向和感觉的体验。在巴黎生活几年是注定的,对法国人和法国文化能否有基本的了解不一定是注定的。要开发自己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无论它好不好看,别人看不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一直在感觉,也一直在记录感觉,并证明我的感觉也是无度的。

谢强

2009年12月于蓟宁居

后记

动笔写日记的想法是为了一个女人——我的妻子马月。由于是第二次常驻法国,对法国尤其是巴黎有了一些独特的领悟,想与她分享;也让日记,这种内心独白有一个实际的倾诉对象。因为,我爱她。每天记下三五百字,文思竟然不竭,不觉已有百篇。这时,一位好友,黄鸥女士来巴黎小住,看到了这些短文,在赞许几句之后,劝诱我,心中不能只有一个女人,应该打开心扉,不惜文字,让更多的人通过你了解法国。为此,我感激她。此后,文字果然多了起来,视野更宽了,描述与调侃更加细腻和大胆,不觉写了300余篇。这期间,又有郭畅女士、洪凌女士、严倩红女士,杨涅女士、李梦苏女士、冯蓓小姐、何盼盼小姐先后阅读了这些随笔,给予了热情回应和慷慨认可。回国后,好友张梅春女士从中选择了一些摘选在杂志上发表。对此,我深表谢意。在拙文付梓中,我特别要感谢郝明慧小姐,她的敏感接纳和热情推荐是此书能够出版的重要前提。写到这里,猛然发现这本书从无到有,从稿到书,都与女性有关,而且她们都是平面媒体的中坚力量。我一直在寻找这本书的潜在读者群,这次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它的读者群就是那些知性和智性的女人。首先因为她们有感觉,善感悟;其次因为她们爱文字,解风情;最后,还因为她们喜欢法国,向往巴黎。在结束前,我要感谢两位男士:张军,人民邮电出版社人文分社社长,他对拙著的认可和胆识,尤其是他甘愿担任拙著的责任编辑,令我感动和诚恐,无以回报;董强,北京大学知名教授,从我们在法国相识,至今已逾十年。我佩服他对法国文化的认知和学养,这次请他作序,一是表示仰慕,二是寻求支持。现在的流行语是强强联手,恰巧我俩名字中都有一个“强”字,也算是强强联合,讨个巧趣。

谢强

2009年12月30日于蓟宁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8:5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