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企业会计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相关配套法规为依据,以利润表差异和资产负债表差异为主线,全面细致地分析研究会计与税收差异的纳税调整及所得税处理问题。基于利润表的会计与税收差异表现为会计收入与应税收入、会计费用与应税费用之间的差异,具体分为由于确认口径不同而形成的永久性差异和由于确认时间不同而形成的时间性差异;基于资产负债表的会计与税收差异是指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按照其对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影响可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利润表角度分析会计与税收差异是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的基础;而从资产负债表角度分析会计与税收差异则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和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提供依据。此外,考虑到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租赁等交易的特殊性,本书单设一章对其会计与税收差异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章 会计与税收差异概述
1.1 会计与税收的基本关系
1.2 会计与税收差异的产生根源
1.3 会计目标与税收目标的差异
1.4 会计原则与税收原则的差异
1.4.1 权责发生制原则
1.4.2 可靠性原则
1.4.3 相关性原则
1.4.4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1.4.5 重要性原则
1.4.6 谨慎性原则
第二章 会计与税收差异的基本问题
2.1 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
2.1.1 会计收益
2.1.2 应税收益
2.2 “收入/费用观”的会计与税收差异
2.2.1 永久性差异
2.2.2 时间性差异
2.3 “资产/负债观”的会计与税收差异
2.3.1 资产、负债初始确认形成的暂时性差异
2.3.2 资产、负债再确认导致的暂时性差异
2.4 会计与税收差异的处理方法
2.4.1 基于“收入/费用观”的利润表债务法
2.4.2 基于“资产/负债观”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2.4.3 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比较与分析
第三章 收入与利得的会税差异及纳税调整
3.1 概念辨析
3.2 收入的会税差异及纳税调整
3.2.1 销售商品收入
3.2.2 提供劳务收入
3.2.3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3.2.4 建造合同收入
3.3 利得的会税差异及纳税调整
3.3.1 投资收益
3.3.2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3.3.3 营业外收入
第四章 费用与损失的会税差异及纳税调整
4.1 概念辨析
4.2 费用的会税差异及纳税调整
4.2.1 营业成本
4.2.2 营业税金及附加
4.2.3 期间费用
4.3 损失的会税差异及纳税调整
4.3.1 资产减值损失
4.3.2 营业外支出
第五章 资产的会税差异及其处理
5.1 流动资产的会税差异及其处理
5.1.1 交易性金融资产
5.1.2 应收款项
5.1.3 存货
5.2 非流动资产的会税差异及其处理
5.2.1 持有至到期投资
5.2.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5.2.3 长期股权投资
5.2.4 固定资产
5.2.5 无形资产
5.2.6 投资性房地产
第六章 负债的会税差异及其处理
6.1 流动负债的会税差异及其处理
6.1.1 应付职工薪酬
6.1.2 其他流动负债
6.2 非流动负债的会税差异及其处理
6.2.1 预计负债
6.2.2 其他非流动负债
第七章 特殊交易的会税差异及其处理
7.1 债务重组的会税差异及其处理
7.1.1 债务重组的会税差异
7.1.2 债务重组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7.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税差异及其处理
7.2.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税差异
7.2.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7.3 租赁的会税差异及其处理
7.3.1 租赁的会税差异
7.3.2 租赁的会计与税务处理
参考文献